iOS和Android規范解析——搜索

6 評論 12097 瀏覽 116 收藏 8 分鐘

各位親愛的讀者小伙伴們,前面一系列文章為大家介紹了各種彈出物的用法,從今天起,我們開始介紹其它的非彈出類控件。此篇要說的是搜索。

搜索這個功能,在絕大多數應用里都會用到。它的場景也相對單一:用戶通過搜索功能,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物品等。

照例我們先說Android的規范。

Google Material Design Guideline

MD(Material Design的簡稱,下同)在關于Search這一章,開篇是一句加粗加字號的句子:“搜索使用戶可以迅速得定位應用里的內容”(Search allows users to locate app content quickly)。這句話也是很淺顯,不明白谷歌這么強調的原因。However ,這跟上面的介紹也是如出一轍。

MD建議,一般的搜索操作應該至少包含以下三個要素:

  1. 打開搜索輸入框;
  2. 輸入和提交搜索詞的;
  3. 展示搜索結果。

下面的元素可以幫助提高搜索的體驗:

  • 語音搜索;
  • 搜索歷史;
  • 搜索詞自動補充,且補充的結果是你的應用的數據庫中的已有詞匯(這樣可以更好地確保結果是有效的,筆者注)。

MD提供了兩種搜索的樣式:固定式搜索入口和可展開式搜索入口。下圖展現的是固定搜索入口:

固定式搜索入口

固定式搜索入口一般用于搜索是你應用的重要功能的情況。當開始輸入關鍵詞,最好有關鍵詞自動補充,以及清空按鈕,如下圖:

可展開式入口,其實和固定式入口差不多,區別僅僅是入口形式上的不同:

可展開式搜索

關于可展開式,還有一點要補充一下(雖然MD沒有提),就是由于一般這種形式的入口,都是放大鏡這種類型的圖標,筆者建議點擊后最好有個動效,展示從放大鏡展開成為輸入框的過程。這樣會使你的應用設計感更高,用起來更流暢。這是我的一點經驗,供大家參考。

iOS 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

在蘋果的規范中,搜索的部分是以控件“搜索欄”(Search Bar)的形式介紹的,這與MD在邏輯上不同。MD是把搜索當成一個模式(Pattern)來介紹的,所以從入口到輸入都有介紹。而iOS中,關于搜索的介紹只有入口:搜索欄。所以在介紹的邏輯上會有不同。

搜索欄也有兩種:視覺顯著型和視覺隱蔽型。下面展示了兩種搜索欄:

左:視覺顯著型;右:視覺隱蔽型

其實兩者的差別很小,僅限于它們的背景色:左邊的用的是純色(灰色);右邊的用的是毛玻璃效果。其實兩種的差別,也就是在視覺上是否引起人的注意,所以當搜索的優先級不同時,可以分情況使用。
蘋果建議搜索框可以包含下面的三個元素:

左:默認提示詞;中:清空按鈕;右:取消按鈕

另外,蘋果還給出了一些搜索欄在設計上的建議:

1. 如果有必要,可在搜索欄中提供一些提示和上下文(來幫助用戶)。

比如輸入框中的默認提示詞,文案可以為:“搜索衣服 鞋 首飾”或者單純的“搜索”兩個字。在輸入框的上面,也可以提供簡明的一句話提示,如下圖所示:

輸入框上方的一句話提示

2. 考慮在搜索欄下方提供快速入口和其他內容,以幫助用戶更快找到結果。例如iOS自帶應用Safari,當你點擊搜索欄的輸入框時,應用就會展示你的書簽,這樣通過點擊書簽的內容,有時候能免去輸入的麻煩。

另一個例子是iOS自帶的股票應用,搜索欄下面的列表會根據用戶輸入的內容不斷刷新,方便用戶的選擇。

3. 在搜索欄的下面,可加入“分段選擇控件”,以幫助用戶縮小搜索的范圍,如下圖:

分段選擇控件

分段選擇控件里,每一段所定義的范圍是否清晰且有用很重要。這里蘋果提示我們,最佳的手段,不是使用分段選擇控件,而是優化搜索結果的列表,這樣用戶也不需要為了選擇分段而再多點擊一下。

補充一句,其實對搜索列表的篩選操作,國內很多電商APP已經做的非常出色了。國內APP的設計,在有些方面其實已經是國際一流。作為一名中國設計師,我也是很自豪的(傲嬌臉)。

以上對比了MD規范和iOS規范中,對于“搜索”的介紹。討論always讓我們的認識更深刻。歡迎留言討論。

#專欄作家#

沐風,微信公眾號:“沐風與體驗設計”。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2017年度作家評選最佳人氣獎。愛奇藝Phone和PC端交互團隊負責人。留德海龜,曾任職騰訊微生活、網易、宜信。6年交互設計經驗,專注設計領域,歡迎關注。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又學習到新知識了,謝謝 ??

    來自廣東 回復
    1. 能讓別人學到東西我也很開心! ??

      來自北京 回復
  2. 思考很清晰,謝謝分享,受用了

    來自廣東 回復
    1. ??

      來自北京 回復
  3. ??

    來自北京 回復
    1. 歡迎~~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