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用戶“看見”,是一種心機行為哦

5 評論 11816 瀏覽 56 收藏 8 分鐘

讓用戶“看見”的手段很多,但沒有一種是永遠成立的。找到和用戶習慣或目標匹配的場景和交互行為,才能獲得最好且最有效的體驗。

去年7月份的時候,我和朋友一起去日本。酒店是朋友訂的,所以下飛機后她負責導航。我湊過去一起看,只見她打開了booking,點了側(cè)邊欄,進了訂單列表頁,找到訂單進了詳情頁后,在地圖那兒點了用google導航。

看到朋友執(zhí)行了那么長一串操作才找到訂單,我問:“Booking首頁好像就有你的訂單,為啥你要進列表頁?”

我朋友非常懷疑的看著我說:“是嗎,沒有吧。”

于是,我拿過她手機打開booking首頁,果然訂單就顯示在搜索模塊下面。

《設計師要懂心理學》里面有一句話叫“人欲關注,必先感知”,就是說要讓人關注到一件事兒,“看見”一件事兒,必須先察覺到它,感知到它。Booing的展示方法,雖然用了“your upcoming booking”來引導,用酒店圖片來吸引注意力,可發(fā)現(xiàn)性也不算差了,但是依然沒有讓我朋友感知到它。

而且首頁的訂單在預訂成功就開始展示了。出發(fā)前我朋友為了查狀態(tài)、查價格,打開Booking那么多次,竟然一直沒發(fā)現(xiàn)?

影響感知的因素可能是習慣、目標和環(huán)境。對我朋友來說,應該是查單習慣影響了她的心智模型。由于太習慣從左上角進入訂單列表,所以視線流不會向下,因此也就無法注意到頁面底部的訂單模塊。在我朋友的意識里,她看到的頁面可能是這樣的:

02

那么是不是離用戶習慣的入口位置越近,模塊就越有可能被發(fā)現(xiàn)?

“我的攜程”行程卡片的設計可以證實這個觀點。通常情況下,用戶使用“全部訂單”入口查單。在即將出行時,全部訂單下方會開始展示行程卡片,目的是讓用戶在旅行的碎片時間內(nèi)快速獲取必要的信息。由于緊貼用戶視線位置展示,點擊已經(jīng)超過了“全部訂單”這個常規(guī)入口。

03

關于用戶“看不見”功能模塊的例子,最近我又碰到一個,是我攜訂單列表的交叉推薦模塊。用戶預訂了機票/酒店以后,訂單下方會有個模塊展示相關用車、玩樂的功能入口,方便快速預訂。方案是這樣的:

04

功能上線后,轉(zhuǎn)化數(shù)據(jù)不太理想,于是安排了一次用研。發(fā)現(xiàn)所有被測用戶在查單過程中都沒有“看見”這個功能。被告知后,大部分用戶都表示對這個功能是有需求的,展示方式是可理解的,如果能發(fā)現(xiàn),是有意愿點擊的。

這次可能目標影響了感知:與目標無關的東西會被提前過濾,而不會進入到意識層面。用戶在搜尋信息時,并不會認真閱讀,只是快速而粗略的掃描屏幕上與目標相關的東西。他們不僅僅忽略掉與目標無關的東西,而是經(jīng)常根本注意不到他們?!墩J知與設計》

所以,在用戶的意識中,頁面可能是長這樣的:

05

交叉推薦作為第二張卡片展示,就是為了不管用戶的目標訂單是第幾個,都能保證模塊在用戶的視線流內(nèi)。但顯然,只是安靜的存在在視線流內(nèi)是不夠的。測試時,用戶提到對模塊的第一感覺是“訂單”,而且不是目標訂單,所以自然而然的忽略了。

回過頭去想,我攜首頁的行程卡片之所以能被用戶發(fā)現(xiàn),也和卡片展示的正是用戶目標有關。在沒了“目標”這一關聯(lián)的情況下,如何能讓用戶注意到卡片?

常用的獲取注意力的方法,比如動效、顏色對比和形狀對比,是轉(zhuǎn)移了用戶的注意力。在查單場景下,這樣做多多少少會對用戶的查單過程造成干擾。最好的解決方案是在用戶查單完成后,把注意力延續(xù)到交叉推薦的卡片上。

攜程酒店詳情頁的“相似酒店引導”模塊就提供了這樣一個思路。“相似酒店引導”的價值在于,當用戶對當前瀏覽的酒店不滿意時,可以快速切換到下一家酒店,省去了重新返回列表頁的步驟。設計上,設計師沒有按照常規(guī)做法把模塊設計在頁面底部,而是在用戶點擊返回的時候,彈出彈窗進行引導:

06

用戶在詳情頁的目標是“獲得當前酒店的信息”。而點擊返回時,目標會變成“再看看其他酒店”。如果模塊設計在詳情頁內(nèi),和用戶的目標就不匹配,效果就不好。而設計成返回時彈窗,彈窗上的內(nèi)容就是用戶要尋找的內(nèi)容,和用戶的目標就匹配上了。這種交互方式即保證了用戶的瀏覽行為不受干擾,又提升了引導的可發(fā)現(xiàn)性。上線后的引流數(shù)據(jù)也證實了這一點。

綜上,讓用戶“看見”的手段很多,但沒有一種是永遠成立的。找到和用戶習慣或目標匹配的場景和交互行為,才能獲得最好且最有效的體驗。這就是讓用戶“看見”的小心機啦。

 

作者:貓它娘

來源:攜程設計委員會

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原來你就是攜程的產(chǎn)品??

    回復
  2. 太累了

    回復
  3. 找到和用戶習慣或目標匹配的場景和交互行為,才能獲得最好且最有效的體驗。說得好 :mrgreen:

    來自廣東 回復
    1. 學到了!

      來自北京 回復
  4. 需要盡量保證彈窗推出的內(nèi)容確實是匹配用戶需求的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