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對話式交互規范指南(一):對話式UI以及它的影響力
語音交互是一個全新的體驗設計領域,目前各家機構、公司、設計組織還處于摸索設計范式的階段,Google提供了一份非常成熟、系統的交互規范文檔,其中包含了核心概念的詮釋以及諸多可以指導設計的實踐原則。最近正在做的項目中涉及到語音交互的部分,所以順手將這份文檔翻譯出來,給需要的設計師參考。
我的譯文盡量的貼合文檔中原有的表意,同時基于我個人對語音交互的理解對表達文字進行潤色。其中有個別概念名詞比較抽象,所以我也旁邊附上了英文單詞,以便大家理解。
這份文檔內容比較長,我分了章節,陸續發出,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關注訂閱。
以下進入正文。
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有光明前景的全新計算領域,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激發著對話式界面和自然語言的進步,同時使對話式交互成為一種新的交互模式。
目前,識別語音輸入的相關問題已經大部分得到解決,而現在我們面臨一個新的挑戰:如何構建一種繼承人類自然語音會話的用戶體驗模式。
本站內容涵蓋了關于對話的核心機制,介紹了核心的設計原則,并提供一個可實踐的UI工具,幫助你為用戶創建有吸引力、令人愉悅并有實際價值的對話式用戶體驗。
一、對話的基礎概念
通過對自然對話中我們幾乎無意識遵循的規則與慣例進行解構,我們總結出一些形成良好對話的關鍵要素,包括:
1. 輪流(Turn-taking)
在對話中我們基于互相來回傳遞的微妙信號進行輪流表達。如果會話中缺少這種有效的輪流互換,我們就有可能難以保持信息的同步或無法跟上對方的節奏。
2. 串聯(Threading)
在自然語言中,對話的元素通常會被連貫的串聯在一起,包括上下文以及隨時間演進的對話方式。這種串聯幫助我們跟進會話過程。
3. 利用語言的潛在效率
人們經常會用簡略的口語交流,因為他們可以了解其中的含義。我們在對話中自動補全那些句子之間那些“沒有被說出來的”潛臺詞,有些表達可以不言而喻。但是與軟件系統進行對話,就需要彌補人類語言中那些似乎不合邏輯的、無法被計算的自然屬性。
4. 預估用戶行為的多樣性
對同樣的內容,人們會根據情景上下文和對話的期許,采用不同的詞匯和方式來表達。所以對話式UI應該考慮支持這種多樣性,以便所有用戶都能夠無障礙體驗。
設計師不應該僅僅關注所謂的“愉悅路徑”(happy path),而是要在所有場景中創造穩定的體驗,即使是那些看起來像是”出錯“的場景。在任何對話中,都可能出錯,就像人們經常會發現和修復自己的錯誤一樣,設計師必須也應該可以在對話的過程流中修復出現的問題。
二、理解合作式行為(cooperative behavior)
輪流表達、上下文和串聯是合作式會話的組成部分,這是由哲學家保羅·格里斯(Paul Grice)普及的一個概念。格里斯把它稱為合作原則(Cooperative Principle)。他還創建了“格里斯原則”,來詮釋他所觀察到的會話中的原則——人們的交談應該盡可能的真誠、詳實、有相關性并且清晰。
對話式UI應該盡量的遵循這些固有的合作原則,也要準備好同時支持那些有過不良對話體驗的用戶。
三、解鎖口語的力量
好的UI體驗不會被限制在一個固定的腳本中,也不應該像過去的觸摸式屏幕交互那樣強迫用戶沿著單一路徑去操作。對話式UI應該聚焦到發揮語言和表意的強大力量,采用人們日常的語言來交流,而不應該為了把用戶束縛在“愉悅路徑”上而去“教導”用戶。另外,也要盡量避免說那些顯而易見的東西,或是以高高在上的語氣說話。人們不會喜歡那種聽起來比他們自己要聰明的設備。
四、向用戶傳遞信心
好的UI也意味著確認用戶的輸入和管理用戶的預期,以便獲取用戶的信任、傳遞信息。
當用戶提出請求,在UI體驗可以進行確認——用類似“OK”、“Sure”、“Alright”、“Thanks”或“Got it”的短語進行反饋,來表示接收到指令和正在聆聽。隨機的確認語可以讓體驗更加流暢自然。
進行反饋后,系統可以請求顯性或隱性的確認。通過顯性的確認(通常在重要任務的場景中,如訂購機票),UI會在進行下一步之前請求用戶的口頭確認。
而在隱性確認中(通常適用在低風險的場景,如播放一首歌),UI會將用戶請求中的關鍵信息融入到自己的反饋中,來給予用戶反饋,向用戶傳遞信息,這種確認不需要用戶的口頭確認。
相關閱讀
Google對話式交互規范指南(二)理解對話機制,優化對話體驗
Google對話式交互規范指南(四):對話UI設計流程與步驟
Google對話式交互規范指南(六):像你的用戶一樣,善于合作化的表達
Google對話式交互規范指南(八):通過確認和應答給予用戶信心
原文地址:https://developers.google.com/actions/design/
作者:侯雯佩(個人博客)UX設計師 & 貓奴,曾任職于阿里淘寶UED、騰訊ISUX設計中心、獵豹UX設計中心。喜歡書法、紅樓夢、文物、古典藝術,逛世界各地有趣的博物館和展覽。微信公眾號:愛新覺羅米
本文由 @侯雯佩 翻譯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樓主要想引用您的文章,可以嗎
在嗎。
很明白,希望以后多有這樣的主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