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對話式交互規范指南(二)理解對話機制,優化對話體驗
這一小節主要介紹對話機制的6個步驟,尤其是引入對話回合的概念,并重申了上一章節的一些對話基本原則,從而引入構建對話UI的理論模型,內容還是比較基礎和偏概念。
以下為正文:
未來的二十五年,沒有人會再點擊下拉菜單,但是人們還是仍會指著地圖、互相糾正對方的話,這是最基本的。好的信息軟件在處理信息時,會更貼近人類本來的方式,而不是電腦。? ——Bret Victor, Magic Ink
讓我們面向現實生活,目前,多數用戶界面開始呈現出科幻小說中所描繪的關于未來的圖景——充斥著人工智能以及與智能機器人和工具之間更輕松的對話。
我們如何做到這些呢?
首先,在最開始,我們要教會機器與人類對話。
值得注意的是,對話溝通幫助我們的文明發展到了今天的狀態。所有的人類發明都源自于我們通過語言溝通出來的靈感,這是一種在很長的時間中進化出來的能力,事實上超過了10萬年。而書寫能力也才進化了5000年,更別說智能計算了。
所以很顯然,人們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改變他們說話的方式,此外,人們自然而然形成的關于對話的判斷標準也不可能輕易改變。
我們有意或無意的,都會在談話中遵循某種特殊的規則或慣例。如果我們能夠對良好舒暢的人類對話進行解構分析,我們就可以找到構建更好的對話式UI體驗的方法。
輪流(Turn-taking)
有一點很明顯,卻相當重要,就是輪流是談話的手段,其中包含了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一些微妙信號。語法可以幫助聆聽者預判出適時給予回應的時機,而韻律——結合節奏、音量、音調和停頓的信號,可以表明何時是輪換的關鍵點。人們利用這些提示線索可以互相傳遞對話的主動權。如果缺少這種有效的輪流方式,我們就無法順暢的交流、保持同步。
合作原則(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語言哲學家Paul Grice(他的工作也被應用到人工智能領域)曾說過,人們需要以合作的方式表達,以獲得他人的理解。他提出了一些基礎的合作性對話原則,稱為格里斯原則,其中指出人們的談話行為需要真誠、詳實、與當時的場景有相關性以及清晰。
語義與語境
對話的含義與所處的語境密切相關。然而在通常的對話中,我們沒有說出來的潛臺詞往往也會傳遞出含義。
例如你問一位朋友:”你周六可以來參加聚會嗎?”,她回答:”我目前要上夜班”。你的朋友在暗示她不可能同時去兩個地方,所以你可以推測出她不會來參加聚會。
再比如另一個場景,當你被問到要為多少人預定時,你說:”哦只有我和我丈夫”,這樣意味著你期望對方能夠推測出你要預定的數量是兩個人。
如果我們沒有這些談話的預設和原則慣例在運作,我們就會不得不在口頭上表述很多內容,來讓對方理解。
串聯(Threading)
對話中的所有元素都應該被連貫的串聯在一起。能夠理解欣賞笑話幽默的人都知道,在談話中的每個回合都要注意上下文的相關性,并加強整體的交流。
為了成功的做到這一點,設計師應該保持對每一個對話回合的理解,例如下面的對話就是一個回合。
對話回合也不一定就是一問一答式的。從聆聽者角度的表達也可以形成對話回合:
以及上文提到的支持或否定的句式:
如果對話UI沒有產生這些對話回合的串聯,那么對話就會不流暢,或不容易理解。所以串聯是創造一種可以吸引用戶的良好體驗的重要手段,就像下面的這個例子:
修復
對話失敗有可能是因為雙方缺少共同的認知背景。而如果對話不符合格里斯的合作法則,也可能會導致錯誤的表意。例如,當一個人被問到”你知道誰會去參加聚會嗎?”,然后簡單的回答”是的”,這就是不恰當不自然的表達,會使對話很難挽回修復。
即使在功能性的對話中,形式與內容也有可能是不準確、不得體或是荒謬的,需要修復才可以回到正確的軌道上。對話中任何一方都可以在對話的回合之內與外部修復這段對話,說話人通常能夠發現和修復他們自己的錯誤。而對話UI需要能夠根據交互的流程和自然屬性來做出修復。
對話是構建UI的基礎
對話是一種基于原則的協商互動行為。對話的參與方在豐富而微妙的語境下創造并認同語言的表意。理解這一點可以為對話式UI的設計提供一種理論模型。
相關閱讀
Google對話式交互規范指南(一):對話式UI以及它的影響力
Google對話式交互規范指南(四):對話UI設計流程與步驟
原文地址:https://developers.google.com/actions/design/
作者:侯雯佩(個人博客)UX設計師 & 貓奴,曾任職于阿里淘寶UED、騰訊ISUX設計中心、獵豹UX設計中心。喜歡書法、紅樓夢、文物、古典藝術,逛世界各地有趣的博物館和展覽。微信公眾號:愛新覺羅米
本文由 @侯雯佩 翻譯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