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化率”標準單一,那么“微轉化率”是否更有效?
在產品衡量標準這件事上,并沒有標準答案和完美的公式,但是單純的轉化率和微轉化率都不會是你要的答案。
UX設計的過程從來沒簡單過。這門涵蓋了藝術、工程、實驗研究和社會學、行為學的交叉學科,需要設計師能在設計過程中合理地結合技術和創意。UX設計師需要懂得設計,會做測試,能搭框架,甚至懂得編程,直到最終能夠拿出可行的解決方案。
最有諷刺意味的地方在于,一些看似簡單的事情,真正要完成反而相當復雜。
與此同時,很多時候復雜的UX設計的衡量標準卻非常的“單薄”:轉化率。這是一個典型的唯結果論的評判方式,用符合平臺預期的用戶百分比來作為評判好壞的準繩。下單購物的用戶占打開頁面的用戶的百分比是如此,下載安裝的用戶占總人數的百分比,均是如此。
今天我們所看到的轉化率,就坐在KPI的王座之上。設計師、程序員、產品經理、運維和營銷人員將開闊的視野最終濃縮到轉化率上然后竭盡全力提升轉化率的數值。但是,它真的是唯一的、關鍵的績效指標嗎?
實際上,許多設計師和營銷人員已經開始深入地分析轉化率這一概念,并且仔細地檢查用戶轉化率在各個環節的演進過程,隨之誕生了一個全新的概念:微轉化率。
什么是微轉化率?
假設你正在構建一座建筑,它的安全性、穩固行和整體質量是取決于你所使用的材料的。這些建材構成了墻壁、地板、天花板和內部的硬裝軟裝,如果你采用了質量較差的材料,最終會導致質量、持久性和安全性的降低。
這個比方基本上概括了微轉化率所要傳遞出的概念:在考慮最終的轉化率之前,你需要專注于整個產品設計開發的流程中的每一個增量步驟,它們是否直觀、引人入勝,是否圍繞著以用戶為核心的原則來推進,都直接關乎結果。
通常微轉化率因素主要分為兩種:進程里程碑(也被稱為微步驟轉化率因素)和次級操作(也被成為 微指標轉化率因素)。
進程里程碑通常指的是指向最終目標的特定步驟,也就是說它是促成最終轉化率的因素。用電商產品為例來說明吧,將轉化后的用戶行為界定為購買商品,那么要達成這一結果,用戶需要進行搜索/瀏覽目錄,找到產品,將其放入購物車,最后結帳。
這當中每個步驟都是進程里程碑。每個進程里程碑都可以被解構為粒度更細的任務,并且每個任務都可以為了達到特定的用戶體驗目標而進行定制。
而次級操作則同前者不同。它通常是用來描述潛在的影響轉化率的因素和操作,最常見的次級操作包括注冊、訂閱、在社交每天上分享內容。
我們常說的轉化率通常以最終的購買行為等作為判斷標準,而現在所說的微轉化率(尤其是次級操作)則將用戶在社交媒體上的分享納入考量。
類似 Google Analytics 這樣的服務可以輕松地監測到這兩種指標,并且可以跟蹤,借助這些數據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戶體驗的質量。而設計師則可以在此基礎上調整設計,最大程度發揮它的潛力。
將轉化率拆分成為微轉化率之后,設計師可以在此基礎上做精簡測試了。拆分得當的話,設計師可以不用考慮整體體驗,而是可以針對拆分出來的微轉化率因素來做更為靈活的測試,來驗證和優化設計。
相比于轉化率而言,微轉化率并不會給你更為直觀的答案,但是除此之外,它也沒有其他的缺陷。跟蹤微轉化率相關的因素,不會產生任何傷害,但是有的時候也會事與愿違。
微轉化率所存在的問題
首先,微轉化率是能夠幫你調整甚至提升整個給用戶體驗,并且更好地驗證設計,帶來積極的影響。
但是,只關注于微轉化率的企業,會陷入和只關注轉化率的團隊相同的困境。即使微轉化率加快了測試和優化的速度,但是也會產生失誤和虛假的數據。
以營銷專家 Chris Goward 的案例為基礎來說明吧。一家企業打算針對他們的首頁做A/B測試,為了針對微轉化率進行優化,公司將整個轉化率解構為下面的進程里程碑。
絕大多的轉化路徑不會這么簡單,但是為了便于展示,我們在此處對此進行了簡化。比如,為了加快檢測速度,設計人員會單獨針對下載頁面的微轉化進行優化。他們對于從首頁進入下載頁的用戶非常感興趣。
他們的測試產生了如下的結果,并且看起來首頁的變化C對于下載頁的微轉化率有明顯提升。但是,讓我們看看我們繼續測試會產生什么結果。
我們能夠發現,首頁的最佳調整方案通常取決于你想針對哪個方面微轉化進行優化(是下載頁還是Gate with form),但是最終的結果表明,變化B給首頁帶來的轉化率是最高的。
微轉化的策略,在很多時候會造成管中窺豹的局面,你需要更廣闊的視野,防止微轉化的粒度太小而忽略大局。
尋求更好的評判標準
話題進行到此,并不是讓你放棄跟蹤轉化率和微轉化率,單純沉迷于其中一種策略都很片面,并非幫你帶來好產品和好體驗的正確評判尺度。
轉化率這一概念被高估并不是什么新鮮的事情。Goward 認為,對于電商類的產品,可以試著將收益作為衡量指標更有意義,針對銷售、平均訂單價值進行衡量,衡量客戶和潛在客戶對收益的影響以及相關的內容也因素。
而對于其他的網站和產品而言,他推薦UX設計師放棄單一轉化率標準,而是結合微轉化率,針對一些長期因素因素進行持續觀察和優化(比如使用時間超過X周的用戶等)。
在產品衡量標準這件事上,并沒有標準答案和完美的公式,但是單純的轉化率和微轉化率都不會是你要的答案。
因此,強烈建議你跟蹤和分析用戶數據,從宏觀和微觀的尺度上對整個產品的UX設計進行優化,短期和長期的視野都要具備才行。
原文作者:SEAN MCGOWAN
原文地址:webdesignerdepot
譯者:@陳子木
譯文地址:優設網
本文由 @陳子木?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variationA\B\C如果能真實的舉個例子就好了
舉個極端的例子,比如A、B、C為產品詳情頁帶去不同預期的用戶,C代表的預期受眾多,但是該預期極有可能與代表事實的產品詳情頁有較大出入,用戶來的很多,但成交的就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