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對話的交互設計原則

3 評論 10912 瀏覽 94 收藏 16 分鐘

是否需要那么一些原則,使得機器人的對話更為方便呢?本文作者將結合尼爾森的十大交互設計原則,對此做出一些探索。

最近接觸到了對話機器人的交互領域。機器人自誕生以來就一直是一種特殊的存在,人類創造它們,從感嘆自己的聰明,到感到恐懼,感到敬畏,這其實也代表了這個領域發展的速度是如此快,快到讓人有時候分不清人與機器。不知不覺地,發現到現在,公眾號,微軟小冰,谷歌助手,蘋果Siri,微軟Cortana,三星Bixby,淘寶小蜜都悄悄融到了app里、手機里,不管接不接受,它們隨時待命,嘗試以人的姿態與我們交流。

“Hello Siri!幫我叫個外賣吧?!?/p>

我們跟Siri說話,然后Siri進行回應,這是簡單的,我們與對話機器人的交互。

然而,仔細想想,外賣要送到哪里呢?要用哪個app訂?要不要用優惠券?多少人份的外賣?還有最重要的!到底要吃什么?

然后Siri就會一直追問以上的問題。

所以是否需要那么一些原則,使得機器人的對話更為方便呢?仔細想想,與機器人的交互,其實本質上還是用戶與系統交互的過程,基本的東西有些可能共通,所以聯想到尼爾森的十大交互設計原則,它們倆是否會有共通性呢?本篇文章便是對此做出的一些探索。

尼爾森十項可用性原則

1、系統狀態可見性

機器人的媒介是對話,一個機器人對話是被下面一些基本原則掌控的:

對話是短暫的。信息是會隨著時間流逝,價值慢慢變低。幾秒前的信息要比昨天的信息更加有用。

舊的信息不會時時更新。舊的信息不會更新,使得那些信息并不能代表當前系統的狀態。信息越舊,對于系統狀態反饋的可信度就越低。

有限的位置。因為是對話,字母的出現是有限制的,并且這也跟用戶一次能理解多少信息有關,不能讓他們覺得有負擔。

所以,既然信息是短暫的,我們就更應該與用戶時時更新當前系統的狀態,讓他們知道系統發生了什么,但同時,我們也需要避免提醒信息出現太多,造成一整屏的狀態提醒。那么我們應該怎么樣同時滿足這兩點呢?

這是個人的一個小建議:系統應該通過一些反饋,讓用戶知道他們可以去詢問當前的系統狀態。但只是讓他們知道,他們可以去詢問,并不是我們直接每時每刻將系統狀態反饋。

而且某些情況下,有些反饋的出現是不言而喻的。例如網絡的請求占用了太長的時間,就應該給用戶反饋??梢蕴峁┮粋€”輸入中“的提示,就像一個人在打字一樣,并且也可以告訴用戶還需要多久,例如“嗯,我還在工作……請給我幾分鐘“。

2、系統與真實世界的結合

使用用戶的語言講話,是最貼近真實世界的做法。

但,難點正是去理解語言,運用語言,Alexa,Google assistant, Cortana的規范里都大幅地對語言的運用進行了講述,提供很多的理論支撐,這也是協助我們去理解復雜的語言,并學會去運用它們。

Cortana語音設計規范

對話機器人其實不一定能很好地聊天。即使那些建立在最前沿科技的機器人也不能保證它們能完全理解我們的信息。現在,與機器人聊天更多還比較像是與高智能的機器聊天,而不是與人在聊天。但可能這個問題的根源不在于科技,可能是我們對于語言,對于聊天的對話設計有所欠缺。

在這里,關鍵點可能是要去了解你的用戶,一些用戶會喜歡類似代碼命令那樣的輸入,有些用戶可能會喜歡轉化為更自然的語言。還有一些可能喜歡說簡短的語言。機器人應該通過各種數據去了解他們的用戶。

3、用戶控制與自由度

真實生活中的對話一般不會支持撤銷與重做這些操作,但是一個對話機器人可以。

我們應該要假設用戶在使用系統的時候,會有不同的錯字,誤解信息的問題。與機器人的對話需要提供一個錯誤反饋的區域,并且讓用戶知道每個階段的可能返回選項。

4、一致性與標準性

對于機器人來說,它們的內部應該是協調一致的,例如說一個機器人應該保持自己的語言風格,不管那是自然語言,代碼語言還是其他的語言。

另外還有Facebook messenger的規范中,也對于對話的回復規定了一些模板,以保持用戶操作的一致。

Facebook機器人反饋模板

Facebook機器人組件規范模板

5、錯誤預防

在機器人交互中,獲取肯定是很重要的。設計師在創造交互前,應該要預想錯誤是經常發生的,因為人類對話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模糊的,不太明確的。所以在這個時候需要向用戶詢問,確認重要的步驟。

6、用認知代替記憶

在一個叫Emojinary bot的用戶測試中,用戶經常會在開始的時候迷失。研究小組發現一個共同問題是用戶會閱讀發送的第一行信息,然后他們跳過了剩余的信息。當被要求閱讀剩余信息的時候,他們感到困惑。

所以如果用戶不能高效淺顯地閱讀我們的信息,這便是我們的錯了。

所以我們需要達到兩個目標:我們需要避免一整屏的信息,并且也在交互的任何時刻,給予用戶一些線索,讓他們知道他們的選擇是什么。

Facebook messenger里面便給出了常用的選擇菜單,還有Hound也在首頁給出了一些可能可以問的問題,Slack在輸入的時候有信息的提示,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用戶的記憶負擔。

Facebook messenger常用選擇按鈕

Hound快速提問句式參考

Slack輸入聯想

7、自由度與使用效率

使用流程中的一些元素可以起到加速催化任務的作用,一旦用戶慢慢從新手用戶發展為熟練用戶,這些催化元素對于他們來說就更加自然順暢。

微信在一定的程度上也算是對話式的服務,我們在公眾號中打字,便可以獲取我們需要的信息。而在打字的過程中,有時候通過一些快捷的單詞,就可以喚起相應的文字。包括facebook也直接將gif放作一個單獨的模塊,用于快速進行搜索。

Facebook的gif專門搜索區域

微信的輸入快速表情聯想

這些看不見的催化劑,就這樣隱藏在對話里,增加我們對話的效率。就像是特定的咒語一般,只需一步,我們就可以在對話框中喚起各種表情,喚起各種服務。我想這也是輸入框帶來的一種自由度,雖然輸入框中只能填寫文字,但是文字本身能夠代表的東西是很多樣的,剖開一個復雜軟件,最本質的東西,其實也是一行行的代碼,文字。再看看鍵盤,我們使用ctrl+s代表保存,使用ctrl+c復制文字,其實這也是文字代表的一種快捷操作。

8、美感與極簡化設計

“Hello,你最近怎么樣啦?”

對話的簡潔使得信息更加簡短,也減少了用戶的信息負擔。其實生活中也是如此,與人交流時,對話一旦冗余,就會疲勞,而縮小到一個小小的手機界面,如果充斥著大段的對話,便會更加擁擠,但除了簡潔外,又要保持信息的傳遞,這一點便是很需要設計進行考量的。就拿開頭那句“Hello,你最近怎么樣啦”來講,假如剛進入一個購物小助手想要買東西,收到第一條信息“Hello,你最近怎么樣啦”,雖然這開場白熱情又簡潔,但它對于整個服務來說意義是不太大的,因為里面沒有包含與購物相關的信息,如果改為“Hello,你今天想買什么呢?”,這更能引導用戶進行下一步的操作。舉一個谷歌助手的設計規范為例子,里面語音的提醒字數其實都限制在兩句話以內,個人覺得這樣的限制有便于對話的快速輕便進行。

谷歌語音規范的專門機制

9、幫助用戶認識,診斷并從錯誤中恢復

機器人畢竟還是機器,很多時候可能無法理解用戶更深層次的意圖,這個時候如果遇到錯誤,就需要協助用戶恢復。比起傳統的UI界面,這個時候對話機器人體現出了自身的優勢。機器人對話對于錯誤的回復形式可以更加多樣隨機,不僅限于表情,還有圖片,甚而還有GIF動圖,而這些多樣的形式,通過擬人的機器人界面展現,便可能使得這個反饋更能引起共鳴,似乎是一個犯錯的朋友請求原諒一般

10、幫助與支持文檔

對話機器人本身也是一個產品,也是需要背后的幫助與支持。在傳統的界面上,幫助與支持可能是右上角的一個小問號,而對于對話機器人來說,個人覺得幫助與本身對話的界限如果更加融合,會使得體驗的過程更加順,例如用戶在對話中任何不解的時候,都可以說“我不明白”,這時候助手就相應的幫助反饋。

小結

當然放到真正的設計中去的話,肯定還是會有很多需要繼續考量的問題,機器人對話原則的探索,也可能只是冰山一角。畢竟人與機器是不同的,人是復雜的,人與人之間的對話就更為復雜,就連用戶自己,有時候都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感覺最好的機器人,應該在我叫外賣的那一刻,精確了解我的喜好,通過地址定位識別我當前所在的地址,從我的聊天信息知道我是一個人還是多個人,然后無須多言,直接幫我訂好外賣。然而這可能還是未來的事情吧,我們能做的,可能是幫助它們走得更順罷了,那些無處不在的機器人們。

參考資料:

  1. https://docs.microsoft.com/en-us/cortana/voicecommands/voicecommand-design-guidelines
  2. https://developers.google.com/actions/design/
  3. https://developer.amazon.com/public/solutions/alexa/alexa-voice-service/content/alexa-voice-service-ux-design-guidelines
  4. https://docs.microsoft.com/en-us/cortana/voicecommands/voicecommand-design-guidelines

 

本文由 @交互小怪獸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寫的不錯!支持!請問您是否有意向在該交互設計方面出一本專業的圖書?

    回復
    1. 謝謝鼓勵:),出書的話我們也是可以討論看看的呢,可以討論一些這個領域的新興知識。我微信1045663225哈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