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屏下的新交互方式

3 評論 13106 瀏覽 41 收藏 6 分鐘

全面屏時代,交互方式會有哪些變化?

什么是全面屏?

2017年可以稱為全面屏集中爆發的一年,小米,OPPO,VIVO,華為,三星,蘋果等等都在今年發布了全面屏手機,全面屏時代已經到來,在我看來全面屏就是一種通過優化硬件堆疊、模組等方式提高屏占比,一般有三種實現方式:

第一種:將原來16:9的屏幕改為18:9

這種方式實現起來非常簡單,成本不高,可以將屏幕做長或者將屏幕做瘦,都能達到這個效果,采用硬件技術就能實現,軟件再跟進優化就可以了,市面上有很多18:9的屏幕號稱是全面屏。

第二種:另外還有三面無邊框

三面無邊框(不是視覺無邊框,是真的無邊框),下方有下巴,這種成本比較高,難度也要高很多,要考慮相機、傳感器的堆疊,例如小米Mix2。

第三種:圓角+異形+無邊框

類似于iphone x這樣,屏幕四周圓角+上方屏幕異形(保留傳感器和攝像頭等)+無邊框,難度無疑是最大的,成本也是最高的;這里可以再說一下三星S8,是18.5:9的屏幕,但是它有曲面,也算是一個異形屏幕吧。

當然這里我們不討論什么是真正的全面屏,屏幕作為一個向用戶展示內容的的載體,用戶很大一部分的交互都是在屏幕上完成的,智能手機的屏幕發生了變化,屏占比增大,那么是否會帶來新的交互?答案是肯定的。

1.Home Indicator

這個是蘋果提出的,就是在屏幕下方的一個黑色的橫線,可以概括為三個功能點:

  • 點擊上滑可以返回主屏幕
  • 上滑停頓進入多任務界面
  • 直接左右滑動,切換應用

我們可以發現,這里更傾向于滑動類型的交互,我們設計App的時候可以借鑒這樣的滑動交互,滑動方向位置可以根據需求不同而變化,要注意的是避免用戶誤觸。

2.懸浮觸點

其實懸浮觸點這個功能大部分手機廠商都會有,我認為在全面屏上這個功能還是有很大的發揮空間的,一方面根據懸浮觸點,用戶可以進行快捷操作,另一方面懸浮觸點可以大大縮短用戶交互的物理路徑,比如一個查看通知的場景:

用戶手指放在手機屏幕下方→手指移動到屏幕上方→下滑顯示通知欄/狀態欄

如果用懸浮觸點實現的話,可以很快捷的查看通知、切換app等。

3.縮略圖

全面屏的信息其實展示的很多,那么是否可以嘗試生成縮略圖?如圖所示,白色區域的占位符為App圖標(或者信息),下方灰色區域為根據當前頁面生成的縮略圖,不僅僅是將信息整合展示,能夠讓用戶眼球移動距離最小的情況下獲取最需要的信息,同時可以完成單手操作(似于分屏功能)。

4.屏幕利用率

這個是要特別注意的,手機屏幕更大了,那么一些App在設計的時候要考慮到是否需要充分利用屏幕,比如可以選擇上下留出一部分空白邊框,讓圖片完全顯示在全面屏上,當然還可以放大切割圖片,達到完全顯示在全面屏上,但是圖片的效果往往就會失真或者被切割導致顯示出的內容還不如非全屏幕那樣完整,視頻的顯示、頁面的顯示也與此類似。

除了上面這些之外,我認為還有一些可以在設計產品交互時候用到的,如邊緣手勢,在屏幕左右兩側滑動時實現某種功能(調節聲音、亮度等);小屏幕功能(將顯示內容縮小,展示在屏幕左下角或右下角中),能夠滿足一部分熱衷于小屏幕的用戶;由于屏幕變大,展示的信息勢必會增加,顯示信息時卡片式設計或許比列表式設計更加適用。

 

本文由 @虛偽的溫柔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現在比較top國產安卓機有通用的懸浮觸點功能嗎?現在已經很少用了吧?印象當中似乎當年存在懸浮觸點的手機多半是考慮到按鈕的壽命問題,現在的設備基本上都已經解決了按鈕的壽命問題了,所以對應的懸浮觸點功能基本上已經絕跡了吧?而且從我自己使用上面,一直覺得有點影響使用體驗。

    來自北京 回復
    1. 有啊,華為,小米都有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