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以目標為導向”的交互設計(二)

0 評論 8554 瀏覽 35 收藏 11 分鐘

在上一篇文章中,本人主要介紹了什么是“以目標為導向”的交互設計以及其流程,這篇文章將詳細地講解“研究與建模”階段的設計流程與方法。

“研究與建?!彪A段的流程?

研究階段主要是運用人種學的方法實施研究技術,其中主要包括觀察和情境訪談來獲取產品的真正用戶或潛在用戶的定性數據。另外,也應該包括對競爭對手的產品考察,市場調研、技術報告和相關戰略分析。同時,對產品的相關利益者、開發人員、測試人員、行業專家以及權威學者進行訪談。

觀察和情境訪談的一個主要成果是能從一組行為中找出相應的行為模式,幫助我們對現有或正在開發的產品使用方式進行分類。這些模式指出了用戶使用產品的目標和動機。設計師們將根據這些行為模式進行商業化的創造設計,并對商業目標、品牌屬性和技術特點等闡明設計。

建模階段往往是根據實地考察和訪談結果中發現的目標行為和工作流模式進行分析,并綜合運用的用戶模型中。用戶模型(亦稱人物模型)往往是一種能表達出研究階段找出的行為、態度、習慣、目標,以及動機等信息的詳細、綜合模型。

人物模型是基于場景下主人公自我敘述的抽象。這種方法將在“框架定義”階段起到生產設計概念,提供設計反饋的重要作用。在“提煉”階段,抽象化的人物模型將賦予更加細節化的實現。

人物模型的采用具有更加直觀地表現力,它能幫助開發人員、測試人員以及管理人員更清晰地勾勒出產品的用戶特征,理解設計師們的設計理念,促進協同工作,并且可以基于用戶的需求來闡述其功能性需求的優先級。

“研究與建?!彪A段的交互設計方法

任何一款產品的成功和失敗都要接受市場的檢驗,而市場的檢驗主要來自用戶的滿意度或者需求程度,而這些都與前期研究密不可分。

研究分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僅從市場的調研數據和問卷中篩選出的定量數據和圖表之中獲取目標用戶、問題限制、組織目標或者如何設計的商業化產品是極不現實的,這種行為和組織知識是要通過定性的方法來搜集的。定量的方法有很多種,而且對理解產品的研究和概要設計都很重要[1]。

定性研究對理解產品的領域、情境和收受約束的方式較定量研究更有用。它不僅能提供設計流程上的支持,還能較定量研究更快速、更簡單地幫助我們發現產品用戶和潛在用戶的行為模式。

Alan Cooper在《About Face 4:The Essentials of Interaction Design》提供了各類定量分析研究與定性目標導向設計技術之間的關系(如圖1所示)。他認為:定量分析能指導設計研究,但是定性分析幾乎始終是手機行為知識的最有效工具。

圖1?定量分析研究與定性目標導向設計技術之間的關系

案例

本小節將以我尚未發表的碩士學位論文《智云PMS系統APP的交互設計與實現》為例,介紹“研究與建?!彪A段的流程與方法,主要包括啟動會、文獻綜述、利益相關者、用戶訪談與觀察、理解目標和構造人物模型(如圖2所示)。

圖2?智云PMS系統APP的目標導向設計研究與建模階段過程

啟動會:這是一種非嚴格意義上的定性活動,不過這卻是設計團隊和整體項目對一個最初產品前景、范圍以及意義的溝通機會。這里面主要用來回答如下幾個問題:

  • 我們的產品是什么?—智云PMS系統APP。
  • 智云PMS系統APP的利益相關者是誰?—酒店集團管理人員、酒店集團運營人員、門店業主、門店店長及其使用人員、開發人員、產品經理、設計人員和測試人員。
  • 智云PMS系統APP的用戶是誰?—酒店集團管理人員、酒店集團運營人員、門店業主和門店店長及其使用人員。
  • 用戶需要什么?—酒店集團管理人員和運營人員能在移動端把控門店相關信息且能及時得到反饋;門店業主能在移動端自行查看所擁有的門店信息,應圍繞門店的客房狀態以及與其相關的財務信息、客戶評論、客房監控和動態調價等,同時也能及時地向酒店集團管理和運營人員進行及時反饋。
  • 是否有競爭對手?—暫無,項目開發主要應用于目前的PMS系統移動化。

文獻綜述:查找文獻并形成相應的綜述報告是一種自發的深入了解產品相關信息的舉動,更是設計團隊在PMS系統和APP領域的自我學習以及提升的過程。主要包括了內部資料(由公司提供的產品市場規劃與預期、品牌戰略和當前市場分析)、行業報告和線上查找(包括對比華住、鉑濤、如家、攜程、去哪兒、藝龍和美團等APP)。

利益者相關訪談:一般而言,利益相關者就是對設計產品有權利和負責的任何人。就智云PMS系統APP這款產品來說,其利益相關者包括酒店集團管理人員、酒店集團運營人員、門店業主、門店店長及其使用人員、開發人員、產品經理、設計人員和測試人員。訪談利益相關者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單獨進行,而不是大規模地跨部門交流。找準每一個利益相關者并進行一對一對話,

用戶訪談與觀察:休·拜耳(Hugh Beyer)和卡倫·霍爾茨布拉特(Karen Holtzblatt)提出了 “情境調查”(contextual inquiry)的人種學調查法[1]。這種方法已經普 遍在工業設計上進行了實踐,并為用戶定性研究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這種“情 境調查”主要是基于一種“師傅帶徒弟”的模式,所謂“師傅”就是指用戶, 而“徒弟”便是訪談者?!巴降堋蓖ㄟ^觀察“師傅”并提出相應的問題,“師 傅”則表達自己的想法、處理方式和實際操作來解決“徒弟”的問題。

理解目標:用戶目標是用戶行為背后的驅動力,是能夠洞察其行為的最終解釋。設計師可以通過目標來考慮產品的功能以及良好的用戶體驗。同時,找出目標是在構造人物模型階段最關鍵的任務之一,因此,必須重視找出并理解目標的意義。本文根據用戶訪談結果粗略地勾畫了四類用戶的目標,如圖3所示。

圖3 不同用戶對智云PMS系統APP的目標設計

構造人物模型:人物模型屬于定性研究的范疇,尤其是在訪談并觀察產品用戶或者潛在用戶 的行為過程模式中,其目的是用其代表各種類型用戶的動機、行為、態度、 能力、約束,心理模型、工作或者活動流程、環境,以及對現有產品和系統 的不滿之處。

用戶研究與建模是設計的重要基礎,花費適當的時間成本、人力成本和物力成本等進行相關研究會在對產品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同時也會避免開發周期其他階段的資源浪費。

參考文獻

[1]Alan cooper艾倫·庫伯).About?Face 4:交互設計精髓.倪衛國,劉松濤,薛菲,杭敏譯.電子工業出版社,2015.

相關閱讀

淺談“以目標為導向”的交互設計(一)

 

作者:軟院猛哥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網“萌新一枚”

本文由 @軟院猛哥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