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Android L:Material Design還不是主角

1 評論 28762 瀏覽 25 收藏 10 分鐘

Android L已發布了有半個月的時間了,自從Google I/O以來,不少人已經把Material Design從設計語言到底層架構都挖掘一空。不過,對于用戶而言,Android L“好用不好用”會是最直觀且唯一的印象。所以,這一次PingWest在體驗Android L數日后,將最直觀的感受分享出來。不過由于時間較短,或許無法覆蓋所有內容,畢竟一個新的版本,還是需要較長的時間去體會和發現的。

首先要說明的是,Google放出的Android L開發者預覽版,僅僅針對Nexus5與Nexus7兩款機型。我測試的機型是美版16G的Nexus 5,所以一開始,先分享一下如何將手機刷成Android L系統:

  1. 需要一臺PC,Mac系統無法完成刷機的工作;
  2. 下載Android SDK并安裝(參考地址:http://developer.android.com/sdk/index.html);
  3. 下載adb、fastboot文件,配置升級環境(參考下載地址);
  4. 將解壓包中的adb、fastboot文件復制到Windows目錄下的system32文件夾下,再將其他的文件復制到system文件夾下;
  5. 下載Android L鏡像包:(參考地址:Android L預覽版);
  6. 解鎖Nexus5-如果你的Nexus5已經經歷過root那么就說明已經進行了解鎖。然后進入bootloader模式。(解鎖和bootloader模式都需要用到CMD命令,具體的方式可以網上搜索;
  7. 運行鏡像包里面的flash-all.bat文件進行刷機。

一切準備就緒后,就然我們啟動Nexus 5,開始Android L的體驗之旅。

界面變化

刷好Android L之后,手機會自動重啟,相比起之前Android4.4的四色圓點旋轉,Android L的旋轉范圍更大。當進入系統之后,我的第一反應是:“誒?沒有什么變化???”是的,在主界面上,Android L只有一些微小的、讓人幾乎無法察覺的變化——“程序列表”的按鈕變成了白色主題透明圓點,而虛擬按鈕的變化最為明顯,返回箭頭換成了指向左側的三角,房子形狀的Home鍵變成了圓圈,而后臺任務變成了方塊。就像PS系列主機手柄上“△、○、×、□”的設計。由于并非最終版本,也有消息稱Google會在最終版中更換這些圖標。

相比起主界面,鎖屏界面、通知中心、以及部分原生應用的UI變化更加巨大。

首先是鎖屏界面,最下邊三個圖標分別是電話、解鎖、相機,在解鎖時滑動對應的圖標,就能快速進入對應的功能。除此之外,在Google I/O上就有展示過的充電提示也可以正常顯示,會根據電壓電流的不同計算出剩余的充電時間。

通知中心則是我感覺此次Android L變化最大的地方,UI上拋棄了前一個版本偏黑色的風格而換成了類似于iOS的毛玻璃風格。最讓我感到方便的變化是,在鎖屏界面中終于會有通知顯示,根據Google I/O的演示,用戶雙擊將可以進入相應的App,而左右滑動可以進一步操作。例如,標記為已讀、直接回復,等等。而在預覽版本中,通知欄并不會顯示內容,只會顯示雙擊進入應用詳細查看,而左右滑動還僅僅是標記為已讀的功能。不過就算如此,仍然要比以前的版本方便許多,再也不用安裝那些鎖屏界面的信息提示插件了。

控制中心的UI也有一些變化,為了和通知中心匹配,控制中心變成了二段式,如果在有信息的情況下下來只會出現第一段,再次下來才會出現全部的內容,包括了亮度調節、飛行模式、聲音調節、旋轉屏幕、位置信息以及手機屏幕投射,最后一項功能讓人更加感覺好像來到了iOS之上。

android-l-experience-3

在Android L中,應用的UI變化則更多地的貫徹了整個Android L的風格:卡片化。比如日歷、郵件、聯系人、設置等,都采用卡片式的設計,而以前的后臺任務顯示也變成了卡片式排列,有點類似于Android版本Chrome的排列方式,左劃右劃都可以關閉后臺程序,但是依然沒有一鍵關閉所有后臺的按鈕存在。

另外有一個細節——在用戶點開任何一個App時,屏幕上方的信息欄和下放的按鈕欄背景會先變成黑色,不管是不是有意為之,卻有些像是電影播放前的感覺。

android-l-experience-4

功能變化

相比起UI上的變化,Android L在功能上的改變和提升并不算多,或者說,更多的改善是用戶看不到的內容,比如ART模式。

ART(Android runtime)Android 4.4系統新增的一種應用運行模式,與傳統的Dalvik模式不同,ART模式可以實現更為流暢的系統體驗。在4.4版本中的Nexus5需要用戶進入開發者模式手動打開ART模式,而在Android L中,ART模式變為了默認設置。在實際使用中,由于4.4的系統本身已經相當的流暢,所以并沒有特別大的感受。但是在啟動應用、尤其是多應用同時運行的時候,會感覺到比Dalvik模式下4.4版本的流暢。

除此之外,具體到功能方面,勿擾模式、設置內搜索、低功耗模式應該是用戶更為關注的地方。

android-l-experience-4

勿擾模式可以在下拉的控制中心開啟,開啟之后,用戶將不會收到任何的通知。用戶可以選擇開啟勿擾模式一段時間,或者是一直開啟直到手動關閉。在更多設置中也可以選擇是否只接聽電話、電話白名單、以及選擇是否在某個時段中開啟勿擾模式。

android-l-experience-11

設置內搜索,明顯是為越來越復雜的設置內容而做出的解決方案:用戶在設置里面不需要再去苦苦尋找某一個設置項,在搜索欄中輸入某一個選項的關鍵字,選項就會被篩選出來,無論是一級菜單、二級菜單、還是更深一層的菜單。其實如果對黑莓熟悉的用戶,這項功能在黑莓稍早的系統中就已經加入了這樣的功能,為了應對黑莓系統那復雜到恐怖的設置菜單。

android-l-experience-5

低功耗模式,在I/O大會上并沒有被詳細說明,僅僅是表示Android L會對電池更加友好。實際上,在電池設定中,用戶可以開啟節電助手模式,否則的話在電量低于15%的情況下也會自動開。實際使用中確實會比之前4.4版本有不小的提升,每次我發現電量顯示已經變紅、身上的移動電源沒有電了、又離可以充電的目的地還有一定距離的時候就會特別焦慮,節電助手模式則會獲得更多的待機時間。

android-l-experience-10

除了上述功能之外,Android L還可允許用戶統一管理App的通知(類似于iOS的設置中的通知管理),統一選擇哪些應用不接收通知提醒,不再需要在單獨的應用中進行關閉。

這個版本的Android L只是一個開發者預覽版,許多應用還不能正常使用,在正式版之中肯定還會有很多的調整,建議當做主力機的用戶不要去嘗試,否則會影響正常使用。

整體來說,Android L在設計風格和用戶交互的兩個部分做了比較大的改變,而從底層運行效率來看,雖然流暢度比起Android 4.4沒有特別明顯的提升,但是由于Android 4.4在發布至今10個月的時間,安裝率仍未突破兩成,對于從4.3版本跳轉過來的用戶來說流暢度一定有一個質的飛躍感。

SOURCE:PINGWEST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