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很熟悉但又叫不出名字的設計法則(5):系列位置效應
題目:小角是一個聰明、積極、自私、固執、沖動、膽小、勤奮、陽光的人;小方是一個自私、固執、聰明、積極、勤奮、陽光、固執、沖動的人,請問小角和小方你更喜歡哪一位?讀完文章就知道答案了。
系列位置效應(Serial-position effect)是一種記憶現象 :在列舉項目時,排在最前面與最后面的元素,要比排在中間的更容易讓人記住。
什么是系列位置效應?
這個詞是由赫爾曼·艾賓浩斯首次提出。艾賓浩斯一生致力于有關記憶的實驗心理學研究,在1885年出版了《關于記憶》一書,提出了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這一成就也令他成為與馮特齊名的心理學家。
百度百科:在系列學習(Serial Learning)中,在一系列處于不同位置的記憶材料回憶效果不同。系列位置效應就是這種接近開頭和末尾的記憶材料的記憶效果好于中間部分的記憶效果的趨勢。
維基百科:Serial-position effect?is the tendency of a person to recall the first and last items in a series best, and the middle items worst.
△ 魅力惠和網易嚴選App界面
舉個例子:我們仔細觀察每個 App 的底部導航,首位和末尾基本都是「首頁」和「個人中心」,系列位置效應很好的解釋了為什么要將最重要的用戶操作放置在首位或末尾。(如上圖)
「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
系列位置效應中系列開頭的材料比系列中間的材料記得好叫「首因效應」;系列末尾的材料比系列中間的材料記得好叫「近因效應」。
「首因效應」
系列中的起始項目更能有效的儲存在長期記憶中。在系列快速出現的情況下,首因效應影響較小,因為用戶沒有時間把起始的項目儲存到長期記憶中。相反,在系列緩慢出現的情況下,首因效應影響較大,因為用戶有足夠的時間把最起始的項目儲存到長期記憶中。舉個例子:
還記得大學四六級單詞書的第一個單詞嗎?
abandon!
「近因效應」
系列中的最后幾項很容易儲存在短期記憶中?!附蛐故艿綍r間和附加因素的影響,大部分信息在短期記憶中保持的時間很短,通常在5-20秒,最長不超過1分鐘。舉個例子:
△ 簡書App界面
簡書是一個很優質的創作社區,瀏覽文章時,「贊賞」「評論」「喜歡」「分享」功能都做了固底設計,因為在瀏覽文章時,如果某一段對用戶有所幫助,會忍不住評論或者點贊。如果這些功能都置于文章結束,應該很多人會忘記剛才所要表達的內容。如果瀏覽的是一篇很長的文章,這種情況更為明顯。所以簡書用固底和文末兩種方式呈現以上四個功能。
△ 天貓App界面
你可以試著用近因效應分析天貓購買頁中的固底設計。
給設計師的 Tips
1. 把重要的信息放在前面或者后面,不要放在中間,以達到最佳效果。
2. 列舉的項目是視覺項目,記得把最重要的項目方案放在最前面。舉個例子:第一屏放什么內容是各位最糾結的事情吧。
3. 列舉的項目是聽覺項目,記得把最重要的項目方案放在最后面,舉個例子:《我是歌手》每期中,誰抽到最后一個出場都很興奮。
△ 螞蟻財富界面
4. 碰到用戶要做出決定的情況下,如果必須在最后一項出現后選擇,請把該項目放在最后,舉個例子:規則條款閱讀選項(如上圖標記處);相反,請放在前面,以增加獲選概率。
5. 本法則可以結合《那些很熟悉但又叫不出名字的設計法則(4):倒金字塔法則》進行閱讀。
小結
文章開始的題目還記得嗎?大部分人應該對小角更有好感。其實兩位的形容詞都是一樣的,只不過把順序顛倒了一下,通過以上論述,想必大家已經知道其中原因了。
參考資料:
- 《通用設計法則》,威廉·立德威爾、克里蒂娜·霍頓、吉爾·巴特勒<著>,朱占星、薛江<譯>,中央翻譯出版社
- Serial-position effect,wikipedia
- 系列位置效應,百度百科
相關閱讀
作者:笣米奔
來源:微信公眾號“二手設計(微信號:ershou-design)”
本文章由“二手設計”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多謝合作!
注明出處格式(原文作者:二手設計 / 微信號:ershou-design)
題圖來自 Pixabay,基于 CC0 協議
有一個問題咨詢一下:
文中提到首頁和個人中心一首一尾,但是手勢熱區中,個人中心一般在右下角,不是不容易觸碰到嗎?
這個?
同問
說的不錯,可是最開始已經注意到兩個一樣啦哈哈哈~
哈哈,學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