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應試教育下,老師、學生、學校管理層、家長的需求分析

16 評論 31591 瀏覽 218 收藏 9 分鐘

當前主流教育依然以應試教育為主,素質教育更多存在于輔導機構、私立學校等。與之相對應,K12產品的用戶分為老師、學校管理層、學生、家長四種角色,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場景和需求,那么,他們的需求分別是怎樣的呢?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主要分析應試教育下老師、學生、學校管理層、家長的需求。

一、教師

教師是K12教學場景中重要的參與者,承擔著輔導學生、傳授知識的責任。每個學科有不同的教學方式,如英語聽力、口語練習,物理化學的實驗,生物課的觀察生物。

1.1.課前

備課是老師課前最重要的任務。課前場景,老師需要準備這堂課相關的所有內容,包括:

a.?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提前接觸新知識,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b.?根據學生預習情況以及相關知識點掌握情況,準備課中需要講授的內容。

對應的需求有:

a.?準備教學內容,有些老師會自己準備內容,如制作課件、教案、導學案,錄制微課等;

b.?老師也可借鑒其他老師已經制作好的教學內容;眾多資源云平臺均提供此功能

c.?及時統計學生預習任務完成情況,歸納總結學生掌握不好的地方,針對性地準備上課內容;

d.?若能根據學生情況自動生成需要講授的重點以及推薦的資源最佳,可大大減輕老師備課壓力。

1.2.課中

上課是老師與學生進行實時互動、講解知識的場景,在這個場景下,注重反饋的即時性;另外,由于上課時間有限,因此如何在有限的上課時間內將所有學生不懂的地方講清楚,是上課的一大痛點。具體需求如下:

a.?老師給學生講解知識;線上視頻課、線上直播課、線下面授均可滿足

b.?與學生實時互動;此需求線下面授、線上小班課或1v1均可滿足

c.?即時了解學生作答結果、學生不明白的知識;學生向老師提問,或老師即時查看學生的作答結果并進行分類整理,以便短時間了解學生不懂的地方

d.?針對性講解,分層教學;老師回答學生的提問,或老師根據學生作答結果總結該講的內容

e.?上課環境:如物理化學需要的實驗設備、英語需要的聽力口語設備。

1.3.課后

課后,老師需要根據學生上完課之后的知識掌握情況,給學生布置相應的作業以及相關的拓展類資料,學生完成作業后,需要進行批改。具體需求如下:

a.?了解學生上課后知識點掌握情況;

b.?根據學生知識點掌握情況分別布置適合學生的作業以及拓展學習相關任務;

c.?足夠的作業資源;

d.?足夠的拓展學習資源;

e.?快速批改作業,并將作業完成數據和易錯點整理出來。

1.4.教研

老師除了進行教學外,還需要進行教學研究,對于K12的老師來說,教研活動主要是微課的錄制、教學資源的準備、教學方法的創新等。因此在教研場景下,老師的需求主要有:

a.?錄制微課的工具;

b.?教學資源生產工具;

c.?教學成果、教學方法展示及分享平臺。

二、學校管理層

學校管理層是推動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基層力量,校園環境、校園信息化建設均與學校管理層息息相關。

學校管理層關注的是學校整體的表現,如升學率、老師績效、學校建設成果等,以及響應上級教育局教育政策,如“三通兩平臺”。

具體需求有:

a.?教學環境建設,如多媒體教室;

b.?校園網絡建設;

c.?資源平臺建設及豐富的教學資源;

d.?學生學習空間;

e.?了解學生學習情況;

f.?了解老師教學情況;

g.?管理老師和學生;

h.?安排課程表;

i.?組織老師進行教研活動;

j.?組織教學評比等活動;

k.?教學成果展示平臺。

三、學生

K12階段的學生年齡段大致分布在7-18歲,對于K12階段的學生來說,學習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可能有一部分孩子從心底討厭學習,那么,如何激發孩子學習的熱情,以及如何讓孩子能在盡量短的時間內學完該學的知識,是一個重要的話題。

3.1.課前

課前,學生需要完成老師布置的預習任務,或自主進行預習;這兩種方式,一方面是來自老師的推動,一方面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學生課前有以下需求:

a.?預習的資料和題目,了解上課要學習的知識;

b.?記錄預習中不會的點,并請教老師;

c.?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意愿。

3.2.課中

課中,學生需與老師實時互動,學生的問題需要老師來解答,此外,課堂氣氛也是很重要的,與同學進行討論、分組學習等課堂形式可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學生在課中的需求如下:

a.?課堂上遇到的問題即時反饋給老師并得到老師的解答;

b.?記錄課堂筆記;

c.?不明白的問題可與同學進行討論;

d.?實驗課的設備(物理實驗、化學實驗等);

e.?英語學科的聽力、口語設備;

f.?課堂學習較枯燥,課堂趣味性很重要(通常與老師風格有關,但是產品也可提供相關功能)。

3.3.課后

課后,學生既要總結上課的知識,也要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同時,如果學生課堂上沒有學好,還需要進行補充學習,因此,學生課后的需求如下:

a.?總結上課時的知識;

b.?完成作業;

c.?補充學習(課外輔導、自主學習);

d.?遇到問題時查閱資料(搜題軟件);

e.?遇到問題時請教老師(答疑軟件);

f.?課外拓展學習,需要相關的拓展類資源;

g.?一成不變的學習太枯燥,需增加學習的趣味性。

四、家長

家長已經成為教育中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對K12階段的教育來說,家長是買單的人,因此家長需要知道錢花得值不值;另一方面,家長是教育孩子的主要力量。因此,家長的需求如下:

a.?了解學生學習情況;

b.?幫助孩子選購學習產品;

c.?督促孩子學習;

d.?了解家庭教育的信息,進行適當的家庭教育;

e.?與學校、老師進行互動;

f.?與其他家長交流教育孩子的心得。

以上是教育中四個參與方的需求分析,眾多教育類產品均是從部分需求為切入點,吸引到用戶后,逐步滿足更多需求,直至覆蓋全場景。

 

本文由 @pengyueren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我是做財經教育領域的一枚交互設計師,我個人覺得認為,科技能給教育行業帶來改變的基礎是用戶行為數據,基于數據的積累來提高學員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研效果,同時還能給企業(培訓機構or學校)管理者帶來更精準的運營策略,這才是互聯網改變教育的核心

    來自上海 回復
  2. 分析很到位

    回復
  3. 我接觸了10多家 創業公司,教育是不太好做的

    來自上海 回復
  4. K12真的不太好做!~~

    來自北京 回復
  5. 文章有些空洞,并不深入,這些粗略的需求點很容易想到,但深入去做卻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未來的K12教育,個人認為主要在于兩點,一是教學方法的改變,二是教學資源(內容)的積累創新,而這兩點之中又以教學資源(內容)為重,因為教學方法可以被他人快速復制,而教學資源(內容)是可以形成壁壘的。最后說一句,中國K12教育是非常難做的,原因在于這個市場具有格子化特點的同時,還具有很強的政治屬性,很難打通市場。

    回復
    1. 感謝批評~
      本文只是將需求提煉,并未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原因是不同產品關注的需求痛點不一樣,這需要產品經理結合自己的產品特性對用戶、場景、需求進行深入挖掘。
      另外,個人認為K12教育的未來在哪兒其實不是幾個點幾句話可以說清楚的,因此在評論區我也不想對此發表意見,有機會可以單獨寫篇文章來分析~

      來自北京 回復
  6. 很詳細

    回復
  7. 贊同 受教了!

    回復
    1. 贊同

      回復
  8. K12最大的問題就是家長覺得把錢和孩子交給老師,什么問題都解決了。

    來自云南 回復
    1. 有些地區是這樣的,所以產品也應該去驅動家長發揮自己的作用

      來自北京 回復
    2. 理論上好說,但是實際做起來很難。讓一個思維方式已經定型的人改變思維,然后繼續學習,這種痛苦的體驗會讓家長放棄購買。

      來自云南 回復
    3. 您有做過相關的項目嗎?

      來自北京 回復
  9. 666

    來自遼寧 回復
    1. 感謝 ??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