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煙廣告沒用,為什么還要做呢?
為什么說這些戒煙公益廣告,一點用都沒有?不如來聽作者聽聽一二~
這兩天做活動,給我的設計小伙伴找參考素材,想讓她出些海報。她嫌這些圖片設計感不好、沒創意,不是「好廣告」。
她說看過一些很好的廣告,我讓她舉個例子,然后給到我一些戒煙的公益廣告,比如下邊這些:
我告訴她:你知道嗎?其實這些戒煙的公益廣告,一點作用都沒有,甚至會起到反作用。她覺得不可思議,反問「如果沒用那大家為什么還要做呢?」好吧,那我今天就來跟大家說說:
為什么說這些戒煙公益廣告,一點用都沒有?
1. 白熊效應——誰是韓國自殺大橋的幫兇?
做一個試驗,現在聽我說:不要想起白熊!不要想起白熊!不要想起白熊!
ok,你腦子里在想什么?很有可能你的腦子里現在有只北極熊,它可能在海底游泳捕獵,也可能在冰面行走,是這個場景嗎? 越是不讓實驗者去想白熊,實驗者越會不可抑制地去想。在心理學上,這一現象叫「白熊效應」。
韓國有座著名的「自殺大橋」(百度「韓國 自殺大橋」自己看)。政府為了防止人們自殺,在橋上寫了很多暖心標語。沒想到這些充滿人情味的文字,將自殺率提高了10倍。
出現如此截然相反的意外結果,韓國自殺預防中心鄭澤洙說:“在想自殺的人當中,有些人會想要給自己的死亡賦予一種象征性的意義,而這些人多數情況下會去找尋這類有名的場所。”
麻浦大橋上一句句勸阻自殺的文案,會加深輕生者企圖自殺的想法。而且因為媒體和政府大力曝光和傳播,導致更多的人想要選擇在這里自殺。
橋上這些暖心的文案,對于想要自殺的人來說,可能并不是正向的,反而會讓他們聯想到現世的可笑,想起冷酷的生活根本不像這些文字般美好,所有被文案打動的只有旁觀者和游客。
其實,戒煙廣告也是一樣的效果。每看一次,并不能喚起抽煙人群對自我的反思,只是一次又一次在給他們加深「抽煙」這個概念和動作。
很有可能的情況是,每看到這樣的信息,他們只想「抽根煙壓壓驚」。
2. 戒煙廣告沒用?可我看得很有感觸啊
有人會說,那些好的戒煙公益廣告,有從吸煙影響肺部健康、二手煙危害家人,甚至還有吸煙影響性能力為切入點來表現的,看著很受刺激,對自己觸動很大,就不吸煙了。
對此我想說只有一種可能:你不抽煙。
很多抽煙人群看到這些廣告后,他們會這么想:
- 抽煙影響肺部健康?確實,但是目前沒啥事,還產生不了啥壞結果。就像很多人知道久坐、不運動會導致亞健康,但人們也感覺不到那個壞結果的危害;
- 你說二手煙危害家人、在公共場合影響不好?那我換個地方抽就行了,多直接的解決方案??;
- 吸煙影響性功能?小伙子你真是too young too simple啊,老話說得好:事前一支煙,戰斗到明天;事后一支煙,賽過活神仙。
人們要的是當下需求立刻得到滿足,對于感官刺激弱、反饋周期長的事物,察覺不到。
比如長期的健康保險,比如預防癌癥,這些甚至不會觸達你的記憶神經,看到之后也是一帶而過:八桿子打不著的事兒,跟我沒關系。是的,幾乎所有人都這么想。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這些廣告可能在預防潛在消費者吸煙上有些作用,但對于真正的抽煙人來說,作用微乎其微,基本忽略不計。
所以,如果說戒煙廣告真有用的話,那么現在應該沒有人抽煙,起碼每年的抽煙人數,和因抽煙導致的疾病、死亡率應該得到控制,但實際不是。
從這點來看,戒煙類公益廣告的作用是最差的。 真正被廣告打動的,也只有那些不抽煙的人,和做廣告的人。
3. 什么才是有效的戒煙手段呢?
自從畢業自己開始抽煙之后(我只是會抽,但沒有煙癮,只有在某些社交場合需要抽的時候才抽,自己很少抽),能深切體會到抽煙給我的愉悅,遠遠高于那些戒煙廣告告訴我抽煙危害帶來的恐懼。
甚至在某些時候,只有煙才能讓我心情立刻平復,這是其他事物給不了的。
作為一名香煙產品體驗者、消費者,以及一名崇尚健康生活的當代好青年,來說下從印有「吸煙有害健康」的煙盒中,拿出一支煙「危害健康」時,我心里是怎么想的:
- 從眾心理。世界上那么多人抽,周邊也有那么多人抽,我也抽,沒啥毛?。?/li>
- 責任分散效應。那么多人抽了都沒事兒,我抽了估計也沒事兒;
- 自我認知偏差。現在體格壯得跟頭牛似的,身體扛得住,一夜七次不睡覺都沒問題,何況抽根煙;
- 認知失調。我崇尚健康生活,吸煙有害健康,會安慰自己:沒事兒,一支煙嘛,沒啥大影響,我又沒癮,又不是天天抽,少抽就是了。
你看,作為一名合格的戲精,在抽煙時已經做過無數心理斗爭,但最后還是妥協了。
ok,言歸正傳,既然找到了心理動因,那有效的戒煙手段是什么呢?
首先,別做廣告刻意去提醒。動用大量的媒體資源來宣傳戒煙只會適得其反,想想韓國的自殺大橋。即便是在寫這篇文章時,看了那么多吸煙的圖片后,自己也忍不住想來一根。
老實講,也別做自我心理暗示了,這個卵用真不大,主要看個人意志。道理大家都懂,無非就是說是不是真的影響到個人切身利益了,以及是否感知得到。
比如結婚生娃,在生育行為之前一個月,有四五年煙齡的人,也會戒煙、戒酒一個月以上,因為這樣對胎兒好。這是他能夠真實感受到的此時戒煙能給他帶來的正向反饋。
還有得肺病的,煙癮上來了,抽一支煙咳嗽不止,喘不上氣,難受得不行。下一次再有煙癮也不抽了,因為對煙癮的暫時滿足小于帶來的身體痛苦,人都是趨利避害的,這個賬,誰都能算得清。
那么對大眾來講,最有效的戒煙手段是什么呢? 馬老師說過:生產決定消費,別生產就好。
但這只是理論層面的,關于禁煙還有一系列實際問題需要解決:比如國家稅收、相關人員的就業、禁煙后的煙草走私犯罪,甚至由此引發的社會治安問題等,所以禁煙是不可能的。
關于為啥不能禁煙,之前在網上看過一張圖,講萬惡的資本主義國家是怎么想的,你可以看看:
最后再說兩句:
大學時看過一個小孩找大人借煙的公益廣告,當時很受觸動,覺得這個廣告一定能引發抽煙人群的深刻反思:泰國公益廣告:吸煙的小孩(講真,這片子拍得真不錯,很受觸動,現在看依然還有感覺)。
現在想想,算了,現實情況是大眾根本不會想那么多,轉頭就忘,也不會因此帶來多大改變。
就好比有個小學生問你借些種子、網站,你說「未成年不能看那個,對你的精神,甚至身體健康有害」,然后他說「有害的話,那你還看?要關心自己的健康」。然后,你就不看了嗎?
我估計很多人會用意味深長的笑容回一句:等你長大就明白了。
對于那些不是因為好奇、小時候調皮學抽煙的人來說,我相信他們接觸香煙是有一個原因的,那個原因只有自己懂。
有可能是向成長的妥協,也有可能是深夜的慰藉,無論什么原因,對自己負責就好。
吸煙當然不好,這個我知道,寫這篇也不是鼓勵別人吸煙,只是談一下自己成為吸煙人士后對「抽煙」這件事的想法,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最后,當我把以上內容告訴我的設計小伙伴,
說我們做圖重點看目的,
不是看圖片是否精美,
好看、炫酷、設計感只是手段,不重要。
她聽完我的解釋,跟我說:
蘇佬師,卒!
享年二十五歲零十四天。
(完)
作者:蘇佬師,公眾號:蘇佬師(sulaoshi886)
本文由 @蘇佬師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ixabay,基于 CC0 協議
禁煙廣告還是有用的,目的不是讓吸煙的人戒煙,而是讓沒有吸煙的人不去嘗試,很多人都是了解到吸煙的危害而不去吸煙的,對于知道吸煙的危害,還非要好奇的去吸,因為社交去吸等等理由和原因的,我想跟你們說吸毒好不好奇,自殺好不好奇,麻煩去嘗試一下。。。
是,還是有些警戒作用的
不抽煙的人,是不是會增加患精神疾病的幾率?
這個還真不知道,沒見過相關數據
為啥?缺少平復情緒的方法?
一直以來,在一個人的事業上升期,香煙帶來顯著的影響是積極的,消極效果很少(職業環境的同事、領導幾乎都抽煙,形成類似興趣的圈子),我想這是為什么吸煙不容易戒掉的原因之一,現在社會的輿論正在改變,吸煙有害健康慢慢深入大眾認知,越來越多的人不在吸煙,這正在潛移默化的改變吸煙對我們的影響,從積極走向消極。
但另一些同樣問題甚至侵害程度不亞于吸煙,像熬夜、不吃早飯、睡眠不充足,雖然我們明知這些同樣有害于我們的健康,但面對事業、家庭的需要而不得不一直做下去…這些我們該怎樣避免?
靠個人認知提升和執行
讓一個煙民戒煙是很困難的,但是廣告的作用不僅僅體現在戒煙效果上,更多的影響到年輕的和那些不吸煙的人,目前中國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吸煙,這是好事,不應該不宣傳,你所講的太片面,還有些偷換概念,遠沒有理解廣告的真正意義。起碼我看到的年輕人很少在有婦女兒童的地方吸煙,比老一輩強的多,大家雖然戒不了煙,但是也知道吸煙的危害,我認為以上幾點足夠能說明戒煙廣告并非無用!
建議可以看一下《影響力》這本書
已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