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譯站 | 一文看懂如何選擇合適的用研方法

1 評論 4707 瀏覽 36 收藏 16 分鐘

譯者注:這篇文章原文在用研界堪稱是教科書級的,尤其是那20種用研方法全景圖也是經常被各種培訓、分享所引用。通過這篇文章可以對用戶研究的方法有個全面的認識。

現今的用戶體驗研究方法能夠解決的問題范圍很廣,為了了解在何時能用何研究方法,我們將20種研究方法均直觀地呈現在一個按照產品發(fā)展過程繪制的三維地圖中。

用戶體驗領域可用的研究方法有很多,范圍上,從經檢驗靠得住的方法。比如:基于實驗室的可用性研究,到最近才發(fā)展起來的;比如:無主持的在線用戶體驗評測。

然而對于一個給到的項目,使用所有的研究方法是不現實的,幾乎所有的項目得益于多樣的研究方法的綜合使用,以及融會貫通的洞察力。相反,很多設計團隊僅僅使用他們所熟悉的一種或兩種方法。

所以,項目的關鍵問題就是在什么時候,用什么樣的方法。

為了更好的理解這些方法的使用場景,現按照下面維度為坐標軸做了一個三維框架圖:

  1. 態(tài)度vs行為;
  2. 定性vs定量;
  3. 產品使用場景。

下表即呈現的是20種常見的方法在這些維度上的位置:

在它們所能回答的問題和最適合的目的之間,每一個維度都提供一種方式對這些研究方法做區(qū)分。

態(tài)度 VS 行為

這兩個維度的區(qū)別可以歸納為『人們說了什么』和『人們做了什么』(這兩個有著明顯的不同)。態(tài)度研究的目的,通常是為了了解或測量人們所表達的意見和看法,這也是為什么態(tài)度研究被大量用在市場部門的原因。

雖然大多數的可用性研究應該更多的依靠行為,但自陳法對于設計者而言仍舊十分重要??ㄆ诸惙?,提供了了解用戶關于信息空間心理模型的洞察途徑,從而幫助你的產品、APP或網站確定最好的信息架構。

調查法對態(tài)度進行測量和分類,或收集自陳數據,從而幫助檢測或發(fā)現重要的待解決問題。出于其他各種各樣的原因,焦點小組對于以可用性測試為目的的研究,其價值越來越小,但它卻提供了一種了解人們在一個團體環(huán)境中,關于一個品牌或產品概念,他們的第一提及會是哪個的方法。

在這個維度的另一端,那些主要聚焦于行為的方法,則是為了了解對于目標產品或服務『人們做了什么』。例如:AB測是選擇隨機的訪客樣本,然后對這部分訪客測試某一網站更改后的設計,同時其他因素保持不變,從而了解這個與眾不同的設計對行為的影響效果。而眼動測試則是形象化地去探索,了解用戶與設計的界面是如何交互的。

在這兩端之間存在兩個最受歡迎的方法:可用性研究和田野調查。如果它們將自陳法和行為數據融合加以利用,則可以往維度的兩端移動,盡管通常被認為他們更傾向于行為維度那端。

定性 VS 定量

這個維度在這里是很重要的一個。同一個開放式的調研問題一樣,狹義的上定性即被理解為是開放式的。關于行為或態(tài)度的定性研究,其自然產生的數據依賴于直接觀察。而在定量研究中,行為或態(tài)度數據的收集則是間接地,它們通過一種測量方法或某一工具,比如:調查法、分析工具等方式獲得。

例如:在田野調查和可用性研究中,研究人員直接觀察人們是如何使用(或不使用)技術去滿足他們的需求。這也給了他們機會去詢問問題、探討行為,甚至為了更好地達到他們的目標而去調整研究方案。而這些數據的分析通常不那么量化的。

相比之下,通過數據收集工具(比如調查工具或網絡日志)則可以獲得大量的用數字編碼的數據,定量的洞察一般來源于統計分析。

由于他們根本上的不同,定性方法更適于回答『為什么』或『如何解決』這些方面的問題,而定量方法更擅長回答『有多少』。

產品使用場景

第三個維度與被試是否使用、以及如何使用測試產品或服務有關,具體可以描述為:

  1. 產品自然或接近自然的使用;
  2. 產品按腳本使用;
  3. 在研究中不使用產品;
  4. 以上場景的混搭。

產品的自然使用下的研究,目的是為了盡可能減少研究的干擾,從而盡可能真實地了解用戶的行為或態(tài)度。在想了解的話題上,這種研究場景干預更少,結果也更有效。

所以,盡管存在很多觀測偏差,民族志田野調查的方法仍被很多人去使用。攔截訪問、數據挖掘或其他分析技術,也是該情景的定量應用案例。

按照腳本對一個產品用途進行研究,其目的是為了將重心聚焦在一些明確的使用方向上,比如:一個新的再設計流程。在相當程度上,研究目的決定腳本的修改程度;比如:一個基準研究則通常會嚴格的按照腳本進行,而且需要更多的樣本量,這樣才可以梳理出可靠的可用性指標。

在產品無人使用的地方,做一些問題檢測的研究,例如:品牌研究或泛文化行為研究,其意義要明顯的大于產品用途和可用性研究。

融合性的研究方法,則是一種為了達到目的而使用的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形式。比如:作為產品體驗的一部分,參與式設計法,允許用戶可以跟設計元素進行交互,甚至重新排列設計元素。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探討:由用戶設想的解決方案是如何更好的滿足他們的需要的,以及他們?yōu)槭裁醋龀瞿菢拥倪x擇。概念測試則使用一些接近成型,已經具備核心功能(體驗細節(jié)暫不考慮)的產品或服務,以了解用戶是否想要或需要這樣的產品或服務。

表格中的大多數方法,都可以沿著一個或多個維度移動,有些方法甚至在同一項研究中,為了滿足多樣性的目標,通常也會這么去做。例如:田野調查可以關注人們說了什么(人種學用戶訪談),也可以關注他們做了什么(延伸觀察);合意性研究和卡片分類法均可以在定性和定量間切換;眼動測試可以使用腳本,也可以不用腳本。

產品發(fā)展所處的階段

選擇研究方法的另一個需要考慮的重要特征就是產品的發(fā)展階段及相應目標。

  1. 戰(zhàn)略制定階段:在產品發(fā)展初期,需要重點考慮新的創(chuàng)意和未來機會,這個階段有很多的研究方法可用。
  2. 執(zhí)行階段:當你終于進入到需要不斷改善你所選擇的設計方向階段時,此時需要做出決定:『做還是不做』。這個階段主要是做一些設計定型和有助于減少執(zhí)行風險的研究。
  3. 評估階段:當到了產品和服務可供足夠用戶使用的時候,就可以進行效果評估了。事實上,這通常是通過自有產品的歷史數據,或相對競爭者的表現來做一些總結性的評價。

對于不同產品發(fā)展階段的目標及研究途徑、研究方法,下表進行了一些總結:

藝術還是科學?

許多用戶體驗研究方法在科學實踐中形成了他們的根基,但這些研究方法不是純學術性的,而是會為了滿足研究者的需要不斷調整。這就是為什么這些方法具有作為一般的指導方針,而不是嚴格的分類的特征。

最后,你的工作的成功取決于對目標網站或產品用戶體驗的改善效果。這些分類旨在幫你在正確的時機做出最好的選擇。

20種用戶體驗方法簡介

對于上表中列的用戶研究方法,這里提供了一些簡短介紹:

  1. 實驗室可用性測試:被試被帶進一間實驗室,與研究員一對一的,按照給定的腳本,完成測試產品或服務相關的任務和使用細節(jié)。
  2. 民族志田野調查:研究員尋找、研究被試均在他們的自然環(huán)境中,在那里他們最可能遇到討論中的產品或服務。
  3. 參與式設計:為了構建參與者理想中的體驗,參與者將會給到一些設計元素或創(chuàng)意性的材料,然后闡述他們會怎么做以及原因。
  4. 焦點小組:一個具有3-12名被試的小組,引導他們按照設定的主題討論,并通過討論和習題從而獲得口頭和書面的反饋。
  5. 訪談法:研究員和被試一對一的深度討論他們對研究主題的所感所想。
  6. 眼動測試:在被試執(zhí)行同網站、APP、實物產品或軟件包進行交互任務時,通過一臺安裝好的眼動測試儀精確測量他們都看了哪些地方。
  7. 可用性基準測試:嚴格的按照腳本以及預先設定的測量指標,精確的對多個被試進行可用性研究。
  8. 有主持的遠程可用性研究:通過屏幕共享軟件,以及具有遠程控制功能工具的使用,引導可用性研究的進行。
  9. 無主持的遠程樣本框研究:首先,研究員先在被試樣本自有的設備上裝有錄像和數據搜集軟件,并對他們進行培訓。被試在使用網站或產品的同時需要出聲思考,研究人員或公司通過即時的回放和分析從而獲得他們的體驗記錄。
  10. 概念測試:研究員將一個具有新概念或新產品核心本質(價值主張)、接近產品或服務的東西去展示,以確定這個產品或服務是否滿足目標受眾的需要。它可以是一對一的,也可以是一對多,可以是面對面的,也可以是在線的。
  11. 日記/錄像研究:被試會給到一種方式(日記或錄像)去記錄和描述那些跟產品、服務相關的生活形態(tài),或者目標受眾內心的真實想法。日記研究是典型的追蹤式的研究(專有名詞,不清楚的可以百度下),僅能被用于搜集被試容易記錄的數據。
  12. 客戶反饋:通常通過一個反饋鏈接、按鈕、表單或郵件,以開放的和/或封閉的問題形式提供給用戶。
  13. 合意性研究:被試會給到不同的供選擇的視覺設計方案,并讓他們將每一個備選方案與一組屬性建立聯系,而這些屬性可從一個封閉的清單中選擇。這個研究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
  14. 卡片分類法:一個定性或定量方法,要求用戶對類目進行編組,并對每組進行分類。這個方法可以通過探索用戶的心理模型幫助網站進行信息架構的構建和優(yōu)化。
  15. 點擊流分析:分析用戶在使用一個網站或軟件產品時,點擊、查看頁面的記錄。這要求網站需要在恰當的位置上布點,或在應用程序上收集被授權的遙測數據。
  16. A/B測(也叫做多變量測試、實施測試、小范圍測試):隨機分配用戶群組,然后不同的群組體驗不同的設計,從而測量每個設計對于用戶行為而言哪個效果更佳的一種系統的科學方法。
  17. 無主持的用戶體驗研究:一種可以是定性,也可以是定量的自動化方法。它是用一種專門的研究工具以獲得被試的行為(通過安裝在被試電腦或瀏覽器上的軟件)和態(tài)度信息(通過嵌入的調研問題),通常是在一個網站或原型上讓被試按照給定的目標或腳本去完成。
  18. 真實意圖研究:一種隨機詢問網站訪客他們來到這個網站的目的或意圖是什么,監(jiān)測他們隨后的行為,以及在即將退出網站時詢問是否成功達到他們的目標的一種方法。
  19. 攔截調查:用戶在使用網站或APP的時候調查被觸發(fā)的一種方法。
  20. 郵件調查法:一種通過電子郵件招募被試的調查方法。

 

原文標題:When to Use Which User-Experience Research Methods

原文作者: Christian Rohrer

譯文作者:高太醫(yī)

本文來源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58用戶體驗設計中心(微信公眾號@58UXD),作者@高太醫(yī)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