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產品:用戶進階分析

10 評論 19332 瀏覽 139 收藏 9 分鐘

本文通過對健康管理產品中涉及的角色的進行分析,拋磚引玉幫助大家了解下健康管理產品用戶的進階過程。

健康管理產品中的主要角色一般分為用戶、醫生、醫療/健康機構,這里為了將角色分析簡化,暫且將醫療機構去除,因為醫療機構中最終實際提供服務的也是醫生,健康管理產品中醫療/健康機構的角色多是承擔著線下的部分(TO B產品中機構部分在線上扮演的角色也許會重些)。

如何讓用戶在平臺上活躍起來并且留存下來,建立忠誠度?這里對用戶的不同階段進行分析,嘗試在用戶的進階過程中找到盤活用戶和醫生的方案。

一、健康管理和健康干預介紹

用戶和醫生間的故事是通過健康問題和健康干預娓娓展開的,所以首先科普下【健康管理】和【健康干預】兩個概念,這里我摘自了來自網絡的兩段定義(健康管理行業老司機可以略過)。

二、健康管理初始用戶分類

對健康管理產品而言,健康問題是用戶的重要屬性,健康干預是醫生始終手段,用戶和醫生間的配合度則進一步決定了健康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所以健康管理產品必須解決這三件事:

  • 如何找到用戶的健康問題?
  • 如何輔助醫生提供有效快捷專業的健康干預手段?
  • 如何提升用戶和醫生在健康管理上的配合度和積極性?

正常順序應該是先找健康問題,再做健康干預,過程中提升配合度,但是實際市場上角色的入場順序往往不是按照劇本來的,這里通過對健康問題、健康干預、配合度三者的關系進行分析,其實也是健康管理產品用戶的一個進階分析過程。

以下對用戶的每個階段從用戶來源、用戶需求、產品目標、產品手段、產品盈利五個維度進行分析:

故事背景介紹:“健康問題”是愛情;“健康干預”是婚姻;“配合度”是愛的結晶。

階段1:陌生相親

用戶沒有或者說沒有發現健康問題;沒有健康干預;更沒有配合;三無階段,用戶對健康管理根本沒有概念——這種用戶該怎么辦?

  • 初始用戶:健康管理小白用戶,有健康問題但不自知,無意中注冊用戶
  • 用戶來電:只是上來看看
  • 產品目標:收集用戶健康數據 ;輔助用戶找到健康問題,提供輕量的健康建議
  • 產品手段:健康評測,疾病自診,體征錄入,建立健康檔案
  • 產品盈利:不考慮從此階段用戶盈利

階段2:寂寞的夜

用戶沒有或者說沒有發現健康問題;沒有健康干預;有一定配合度;用戶開始重視健康問題——這種用戶該怎么辦?

  • 初始用戶:有健康問題但之前沒重視,朋友介紹注冊,或者通過醫院等線下醫療機構的宣傳中獲知后注冊,或者是醫院等醫療機構強行后臺導入
  • 用戶來電:我的健康狀況如何
  • 產品目標:收集并分析用戶健康數據;評估疾病程度;提供適度的健康服務,吸引用戶
  • 產品手段:健康評測,對應醫院的在線問診、體檢預約等服務;如果用戶有對接醫院的健康報告,可做適當系統分析,建立健康檔案
  • 產品盈利:醫生服務(問診);機構服務(體檢、就醫、掛號)

階段3:無愛婚姻

用戶沒有或者說沒有發現健康問題,但是已經有健康干預,沒有配合度;醫生/醫院或者平臺在沒有搞清楚用戶健康問題前,已經免費為用戶開通了部分健康服務(用戶所在企業付費(類似職工體檢等),或者醫院免費提供)——這種用戶該怎么辦?

  • 初始用戶:是醫院等醫療機構強行后臺導入,企業員工(企業要求注冊)
  • 用戶來電:用完免費服務即走
  • 產品目標:收集并分析健康數據,找出健康問題,修正健康干預方案,留住用戶
  • 產品手段:健康評測,醫生免費問診服務(線下已由其他角色付費),機構體檢等服務(線下已由其他角色付費),報告解讀,建立健康檔案

階段4:無愛家庭

用戶沒有或者說沒有發現健康問題,但是已經有健康干預,有一定配合度;在階段3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用戶開始重視健康問題,并且有其他角色為健康干預買單,或者自己在沒有完全搞清楚自己的健康問題前,已經選擇了平臺的健康干預方案——這種用戶該怎么辦?

  • 初始用戶:是醫院等醫療機構強行后臺導入,企業員工(企業要求注冊)
  • 用戶來電:希望在用完免費的健康服務后,可以有進一步的健康管理
  • 產品目標:收集并分析健康數據,找出健康問題,提供更專業深入的健康干預方案
  • 產品手段:與階段3類似

健康問題是健康管理的源頭,無論是用戶自己發現還是系統發掘出的健康問題,只要有了健康問題,用戶和健康管理產品就會有故事,戀愛情侶、未婚先孕、新婚燕爾、美好家庭四個階段都是在用戶已知健康問題的情況下進階的,可以嘗試上面的分析維度,就不在贅述。

三、健康管理用戶進階路線

一般健康管理產品很少考慮到第三個因素“配合意向”,因為有了健康問題和合適的健康方案,用戶(健康問題)和平臺(健康方案:醫生、系統)的配合似乎是水到渠成的(其實需要更多的運營手段、激勵獎賞策略來調動用戶和醫生)。

這里我們把“配合意向”剔除,分析下用戶在健康問題和健康方案兩個維度上的進階:用戶進入平臺所帶的狀態的不同,所走的路徑也不同,關鍵是在不同的階段需要確定“健康問題”“健康方案”那個是重點發力點,該采取何種手段去發力。

 

作者:andy,公眾號:PM大白

本文由 @andy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健康管理是一個反人性的事,想用戶達到高度自律,確實需要去深度運營。

    來自湖北 回復
  2. 寫的很好哦,點贊。

    來自北京 回復
  3. 現在基本上就是,找問題,給方案,分階段,重監督4個環節,個人覺得健康干預這個過程的激勵機制是個難點,生活方式的調節是需要很大的自律性配合,如同健身減肥一樣,是一個階段付出的事情,以及最后怎么來評估方案帶來的效果?如果實現數據與身體指標的核銷同步?作者能否加個我微yuyangfifa,同行請教交流

    來自四川 回復
  4. 先說聲抱歉,該文其實還未完成,手滑就【提交】了,誰知道這次人人審核這么痛快,那就這樣吧(后續再完善吧),歡迎大家吐槽、腦暴

    來自廣東 回復
  5. 我也是做大健康的,個人認為最困難的還是認知。理論上的健康干預/管理應該是做未病而非已病的,但從商業角度的話,未病的感知度不痛,需求不如已病…

    來自四川 回復
    1. 那看怎么定義“未病”和“已病”了,在健康管理行業看,沒有絕對的“未病”,只是健康問題的程度不同;哈哈

      來自廣東 回復
    2. 關鍵是怎么讓用戶感知…大家都是蔡桓公啊

      來自四川 回復
    3. 所以發現健康問題是第一步 ??

      來自廣東 回復
    4. 蔡恒公是被扁鵲嚇唬死的 ?

      來自北京 回復
    5. ??

      來自四川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