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用戶(一):用戶為什么選擇你?

2 評論 14570 瀏覽 48 收藏 8 分鐘

感同身受的去理解用戶,才能獲得他們的認可,才能做出令人著迷的產品。

其實不管是什么商業模式、什么產品,其產生價值的前提就是理解你的用戶,因為用戶才是變現的資本,也是基本。

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到處都能看見“用戶至上”的口號,估計是遺傳了當年響徹大江南北的“顧客就是上帝”的基因??墒呛芏鄷r候,我們并沒有像我們口號里喊的那樣去理解用戶,去聽見用戶真正的聲音。

一、用戶是怎么想的

用戶從產生需求、認識產品到使用產品的一系列過程中,他們的“心路歷程”是怎樣的,如何從用戶心理的角度進行解釋。我這里根據用戶與產品的時間關系,把用戶的心理分為下圖的5個階段:

用戶的“心路歷程”

真實的產品過程不會如此流暢,有可能幾經曲折,上述的每個階段都可能是產品的終結。比如:用戶產生了需求但并不會選擇你的產品,也可能試用了你的產品之后就放棄了,所以了解每個階段的用戶心理對分析產品非常重要。

下面讓我們以產生需求作為起點,思考用戶在選擇你的產品之前都有過哪些心理。

二、用戶為什么選擇你?

1. 從眾心理

從眾心理,指個人受到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從而使自己在判斷、認識上和多數人保持相同的行為方式。這是由于在很多時候,人們缺乏在相關情景下進行決策的的知識,但又不愿在判斷或行為上出現錯誤,這就需要從其他途徑來獲得行為引導,根據社會比較理論,在情境不定的時候,其他人的行為最具有參照價值。

比如:一家陌生的店,只要看到有人排隊,就必然會引來一群人跟風排隊。再比如:當你在網上購物時,面對你拿不準的商品,一般會選擇買銷量和好評率都比較高的商品。電商們也瞅準了這一點推出了各種“排行榜”來讓你快點掏錢買買買。

從眾心理的運用-京東熱賣榜

我們總是會相信多數人的選擇,畢竟這樣的風險是最小的,對從眾心理感興趣的同學推薦去讀一讀《烏合之眾》。

2. 光環效應

光環效應又稱暈輪效應,簡單點說就是一種愛屋及烏的心理特質。從認知角度可解釋為,人們為了節省認知資源,希望能迅速、經濟地獲得對產品/人的認知,因此會受之前印象的深刻影響。

比較明顯的例子就是“品牌效應”,比如:

  1. 很多人認同耐克的鞋子質量比沒有牌子的好;
  2. 假如蘋果準備賣剃須刀,相信大多數人不會對其品質有質疑。

蘋果,不止是水果

其實只要產品沒有明顯瑕疵很,這種受光環影響的認知會從使用前一直延續到使用產品后。也就是說在用戶選擇產品前,樹立一個好的品牌形象是很重要的。

但也需謹慎光環效帶來的認知偏差對品牌影響力的損傷更重,比如:京東的光環效應是送貨快、正品保證,所以一旦出現送貨慢或者假貨的問題,那么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是成倍的。

3. 撿漏心理

撿漏心理就是讓你的用戶覺得你賣的“很便宜”,并且不在你這里購買對他來說就是一種損失。其實這是一種交易偏見,用戶在這里想要的是占到便宜的感覺。

某軟件包月價格,你會怎么選?

用戶在購買時總是不自覺地考慮過多的價格因素,拿優惠后的價格與原價進行比對,并從差額中獲取滿足。

雙十一其實就是在用造節的方式刺激流量,是商家給用戶占便宜的心理找到的一個合理出口。把日常價格作為參照物,通過“滿減”、“優惠券”、“一年就一天”這些方式,吸引大量流量,讓用戶覺得買到就是占便宜,毫不猶豫地涌入雙11購物大潮。

3. 其它心理

第一印象:設計精美的產品應該會比較好用。一般用戶先通過眼睛形成對產品的第一印象,然后在使用時帶著這種“好感”形成對產品的認知。(實際情況可能是產品的美感增加了用戶對產品問題的容忍度)

追求個性:這個咋一看好像和從眾心理有些矛盾,其實不然,你可以理解為這是兩類用戶群體。追求個性的用戶標簽通常是年輕人、富有,他們是希望和別人不一樣,并且愿意為這種“個性”花費更多的成本。

三、 把自己當成用戶

張小龍說,喬布斯一秒變傻瓜,馬化騰一秒就能變小白,自己則需要幾秒。這里就是最厲害的同理心運用——把自己當成那個最不了解產品的用戶去體驗產品,去分析用戶的心理!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要從人人都是用戶做起。

小結

開始落筆的時候只是想單純寫一些跟用戶心理相關的內容,但實際寫的時候發現要寫的東西太多了,通過一篇文章很難聚焦。

所以我又花了一半的時間重新整了下思路,最終定下來按文章開頭那5個階段來逐步思考用戶在不同階段的心理。后面我會陸續補全接下來的幾個階段的用戶心理,還請大家多多指教。

 

本文由 @大力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ixabay,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一秒變白癡 ??

    來自河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