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這里有下一代公司的秘籍

3 評論 3513 瀏覽 26 收藏 22 分鐘

自從第一家公司——荷蘭東印度公司以來,我們經歷了工業革命、技術革命、信息革命,每一代革命都重新定義了公司與用戶之間的關系。如今,我們即將進入工業4.0,這一代革命中,又會給我們與用戶的關系提供哪些新的靈感呢?

我將當前公司發展歷程分為三個階段:

  1. 工業革命——生產型公司
  2. 技術革命——技術型公司
  3. 信息革命——服務型公司

一、生產型公司

生產型公司是指單方向為用戶提供產品,利用數量來獲得盈利。

很多生產型公司走傳統路線:大規模的工廠、員工高強度的機械勞動、產品缺乏獨特性,有非常多的同類競爭品。

當然,這樣的公司在社會的需求量也是最大的。因為他們提供的都是非?;A的,絕大多數人日常需求的產品。最明顯的例子莫過于義烏小商品城中的各個玩具,服裝,零部件廠商。他們提供了全球60%以上的廉價消費品。

他們和銷售商打交道,銷售商需要什么,他們就提供什么。而他們和用戶的交流機會有多少呢?零。

他們不會(也不能)去進行用戶調研,不了解用戶的需求,只關注于公司內部運作是否良好。

他們相信按部就班的生產,就一定能帶來利潤。當然,這種利潤也就如同施振榮提出的“微笑曲線”所說,是最低的。

各位,這里有下一代公司的秘籍

生產型公司的付出是單方向的。公司所有的銷售額都依靠于“銷售商賣的好不好”。這種受制于他人的盈利方式,很難讓公司進一步的擴大公眾影響力(除了富士康,你能想到一個廣為人知的生產型公司的名字么?)。

各位,這里有下一代公司的秘籍

二、技術型公司

當公司不滿足于與其他公司搶奪同一片紅海,擁有自己的技術,就成了唯一的出路。技術型公司是指利用技術優勢生產出高性價比或者獨特的產品,從而脫穎而出,獲得用戶青睞。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類似的轉型公司:

  • 格蘭仕從羽絨服代工廠,到1998年家電業市場占有率64%。
  • 藍天從為外星人代工做電腦,到做出自己的電腦品牌未來人類。
  • HTC從為諾基亞代工做手機,到2011年成為市值第二大的手機公司。

他們都是在作為生產型公司的過程中,找到了自己所擁有的技術優勢,并且發揮了自己的長處,最后成功開拓了市場。

然而我們也知道,這幾個公司在5到10年前都是一方霸主,現在卻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

為什么?

因為他們被動的給用戶提供服務,沒有站在用戶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貼近用戶的生活,忽視了用戶的需求。只有在出現了問題之后,才考慮去進行補救。

比如2016年的三星手機爆炸, 站在三星的角度上,他們是這么想的:“我的產品嚴格把關,每道工序都做的很認真,肯定不會有問題?!倍驹谟脩舻慕嵌壬鲜沁@么想的: “我充個電就炸了,難道我還等著以后在我耳邊炸?”

最后的結果我們都知道了,確實是技術上的問題。

這也導致三星在中國手機市場占有率從2013年的19.7%,跌到2018年的0.8%。就算單獨為中國市場推出特供版手機來討好中國用戶,也無法阻止其市場份額的下跌。

技術型公司以為利用技術優勢,生產優良產品就能帶來更多的利潤。然而,無法滿足用戶的核心需求,最后只會被用戶拋棄。

各位,這里有下一代公司的秘籍

三、服務型公司

自從2001年蘋果的第一家專營店的開業后,蘋果專營店一直保持 “用戶體驗至上”的態度,而成效也是有目共睹的。

如今,“用戶體驗至上”已經成為大多數公司的主基調。

服務型公司是主動站在用戶角度上思考,讓用戶得到滿意的體驗,從而提高用戶黏著度。

正如剛剛上市的海底撈,被大家戲稱為“被一億人吃上市的公司”。在其他火鍋店主打“技術”——更好吃的火鍋底料、更新鮮的食材、更豪華的裝修時,海底撈主打良好的服務,提升用戶的滿意度。這種領先于其他同行公司的運營模式成功的開拓了新的市場。

當然,如果沒有技術的話,服務型公司也是無法生存的。

例如今日頭條,就是利用深度學習加上大數據來計算出適合用戶閱讀習慣的文章。但是他們不會像技術型公司一樣大規模宣揚自己的技術多么先進,而是通過技術潛移默化的讓用戶用的舒心。

技術是冷冰冰的,但人文關懷是溫暖的。服務型公司注重為用戶提供全方位服務,將技術作為服務的提升手段,獲得了當前大多數用戶的青睞。

各位,這里有下一代公司的秘籍

好了,這就是迄今為止的三種公司形態了。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公司與用戶的關系也會變得更加復雜化。

那么,我們下一代的公司會是什么樣子?

我認為,下一代的公司會是合作型公司。

四、合作性公司

合作型公司:是指讓用戶之間的互動占據主體,并且主動向公司提供需求。公司依照用戶需求來調整自己的產品和運營思路。

這里有人會問:“用戶不是又懶又笨么,他們恨不得你雙手呈上服務,全部一鍵完成。怎么可能愿意花時間來提供自己的需求?”

那么為何小紅書,抖音,soul這類社交類app下載量如此之高?他們中所報道的各類網紅店或者網紅產品,為何讓大家紛紛被種草(宣傳某種商品的優異品質以誘人購買)?

用戶并不是又懶又笨,而是因為太聰明了,會優先挑選自己最合適的東西。而信息時代所造就的信息獲得的簡易化,讓大家在購買前先甄別的渠道和手段變得更加豐富。

這些平臺利用了用戶的社交需求,讓用戶愿意在這類平臺分享自己的購買和使用心得。而平臺獲得的評測就是“用戶主動提出的需求”。

另外的例子就是美國電視劇的運作模式,不同于中國的“拍完后播出”,美劇都是“邊拍邊播”。這是因為每做出一集后,編劇都會聽取觀眾的反饋,依照觀眾的喜好程度來調整劇情。

例如《生活大爆炸》,最開始是打算將倫納德作為主角,但是后來謝爾頓人氣太高,編劇因此最后將劇情大幅刪改,以謝爾頓為中心來講故事。

合作型公司利用了用戶互相交流的特點,將用戶主動提出的需求整合后進行再評估,能夠更加準確的找到用戶的痛點。

我們知道,很多00后的特點在于“勇于表達自己”,這樣的特點會極大的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隨著00后即將成為消費主體,產品的宣傳方式將從被動的廣告傳播變為忠實用戶的主動宣傳,而合作型公司將逐漸成為公司運營模式的主體。

各位,這里有下一代公司的秘籍

那么這幾個階層需要如何跨越呢?我們分三步:

  1. 生產型公司到技術型公司
  2. 技術型公司到服務型公司
  3. 服務型公司到合作型公司

1. 生產型公司到技術型公司

這一步應該是最好跨越的。找到公司的技術特點,就能脫穎而出。

那么,如果是一個很難轉型的生產型公司呢?我們這里用方便面公司作為例子。

例如康師傅、統一,今麥郎等等方便面公司,在過去幾年經歷了一次寒冬。

自從餓了么,美團等等外賣產品的崛起,國內方便面的銷量已經大幅度下降。

因為在用戶的心目中,方便面只是一個代餐。而更加健康和美味的外賣就替代了方便面的地位。

各位,這里有下一代公司的秘籍

然而我們再想想,為何韓國辣雞面會在方便面一片頹勢中大紅大紫(當然,這和用戶間的宣傳脫不開關系,也就是合作型公司的技巧)?

因為如今的用戶,更喜歡去嘗試新鮮的事物。而辣雞面的全新口味,正好迎合了用戶的新鮮(和獵奇)心理。

那么,我們總結出來了,如今方便面的缺點在于:

  1. 不夠健康。
  2. 不夠美味
  3. 不夠有新意。

這也是如今方便面公司技術轉型的常見方式:

  1. 健康:今麥郎“老范家”面館面,主打蒸煮工藝,面餅非油炸。
  2. 美味:統一“湯達人”方便面,定位為中高端方便面,湯頭濃郁。
  3. 創新:芝士面,藤椒面,重慶小面,冬陰功面……

然而還有一個老方法,但是可能如今的方便面公司已經忘記了。

那就是:集換式卡牌。

所有的80,90后都買過小當家、小浣熊、小虎隊等等干脆面。而里面附贈的旋風卡、球星卡、水滸卡這些卡牌,讓多少中小學生省下午飯錢去買干脆面。如果再次推出,出于用戶懷舊心理,加上網絡的宣傳造勢,一定能夠成為熱點話題。

當然,如果想要保證熱點之后用戶的留存率,就需要在卡牌的技術上進行提升:游戲對戰體系、稀有度分類、原畫更改、包裝替換、受眾更新等等。限于篇幅,在這里我就不展開了。

2. 技術型公司到服務型公司

為用戶服務,總是一件聽起來很空泛的事情。服務是不是就是給用戶端茶送水呢?

當然不止于此。想要更好的服務用戶,我們就要將“有形價值”和“無形價值”都提供給用戶。

有形價值一般體現在技術上,因為足夠優質(或差異化)的技術已經證明了產品的有形價值。那么服務的無形價值該如何體現呢?

我們依然選擇一個難度較大的公司作為例子:果汁生產公司。由于果汁生產的流程和技術手段大同小異(濃縮,巴氏消毒,冷壓等等),而且大多數果汁只會提供給各大超市和商場進行銷售。

那么如何讓用戶了解到,公司會站在他們的角度上思考呢?

我們思考一下用戶的無形需求:

  1. 選擇果汁而不是可樂的原因是因為更健康。
  2. 果汁的受眾大多是中產階級,而中產階級對于慈善的熱衷度很高。
  3. 喝果汁時是放松時刻,而放松時刻就需要一些娛樂。

英國的純真(Innocent)果汁公司的做法可以作為一個良好的參考:

  1. 健康——將送貨車打扮的充滿田園風(用塑料草皮覆蓋或者涂裝成奶牛)。這樣可以強調果汁的來源是健康無公害的,讓用戶更加放心。
  2. 慈善——每年冬天,每瓶果汁上都戴有一個可愛的小帽子,而這些帽子都是用戶手工編織后寄給公司的。因為每賣出一瓶戴帽子的果汁,公司就會捐出0.25英鎊給需要幫助的老人。而當用戶走進商店,看見這些五顏六色的小帽子,也會加強對公司的好印象。
  3. 娛樂——果汁包裝盒每個月都不一樣,有時是小故事,有時是小幽默,有時是完全意義不明的圖畫。如果看果汁盒底部,還會看見一句話:“你一定嘗試過看沙發的后面”。相信用戶看見這句話,都會會心一笑。

所以即使不能直接接觸用戶本身,公司也可以從很多方面將以人為本的思想傳達給用戶。從充滿人性化的產品設計中,用戶就能得到滿意的體驗。

3. 服務型公司到合作型公司

一個服務型公司一般都有了不少忠實用戶。如何讓忠實用戶主動參與產品的推廣,則是公司轉型中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

難點在于:大多數用戶的主動反饋還集中在評測網站(太平洋,大眾點評)或者銷售網站(淘寶,京東)上。而這些公司并沒有注意到這些數據的重要性,往往只是將其作為一個產品宣傳手段,并沒有將其作為一種營銷模式進行主體推廣。

不過,我們也見到了小紅書和抖音曾今嘗試過自己做電商,然而效果并不是怎么好。

這是為何?

因為他們缺乏合作型公司的最重要的點:加強用戶間的交流。

這種交流不能單純的停留在評測留言(小紅書)和網紅推廣(抖音)上。而是要讓用戶之間(特別是不愿主動參與的用戶)產生互動。

我們可以看見,已經有部分公司注意到這點了。

拼多多利用了用戶的互相幫助可以省錢的特性,類似病毒傳播的營銷方式,成功的將自己變成了市值100億美元的怪獸。與此同理的還有趣頭條,也是利用了用戶的主動傳播,成功的實行了用戶裂變(當然,和它們定位于下沉市場也有一定關系)。

雖然前段時間今日頭條已經開始在布局低價電商“值點”了,不過我依然認為:用戶間的社交促進了合作型公司的發展,而不僅僅在于新興市場本身。

從服務到合作,讓用戶主動推廣產品一般需要以下幾點:

  1. 激勵——抖音轉發有趣視頻讓朋友開心,拼多多轉發可以打折甚至免單,趣頭條徒弟看新聞師傅獲獎勵。用戶的推廣需要原動力,而這些原動力來自產品的“有形價值”或者“無形價值”。
  2. 反饋——在游戲界,相比吃雞,王者榮耀的投訴系統就人性化的多:當你舉報他人后,王者榮耀客服會及時通知用戶舉報的結果。良好的公司反饋會加強用戶對公司品牌的信任感,讓用戶感到“有效”。
  3. 改進——若只有反饋,缺乏改進,用戶會“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正如當當網,在忠實用戶反映物流和送貨問題時,當當網“全盤接受,毫無改進”的態度讓很多用戶不得不轉投京東的懷抱。所以,有實際改進的公司更容易獲得用戶青睞。

于是,我們的公司的發展流程與用戶關系圖就十分明了了:

各位,這里有下一代公司的秘籍

咦?不是還有一個協助型公司么?那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這是我的一個猜想。下下一代的公司,應該是工業4.0——協助型公司。

4. 協助型公司

協助型公司將協助用戶進行自我發現,讓用戶找到自己的興趣點,最后用戶會主動為自己提供服務。

這怎么可能?哪有讓用戶自己動手的?

假設你去朋友家吃飯。你會去搭把手么?那么如果你是一家餐館的熟客,餐館忙不過來,你會自己去盛飯么?

當公司和用戶以朋友相稱時,用戶就會自然而然的將自己視為公司的一份子。公司只需要給用戶搭建大框架,而用戶可以在其中自由發揮。

有人會問:“朋友來我家里吃飯又不花錢。那所謂的協助型公司如何賺錢呢?”

大家可能沒有注意到,其實大學就是一個協助型公司。

大學里面提供了各式各樣的服務,而每個人只會去選擇其中的一部分進行體驗:社團、圖書館、健身房、實驗室等等。在大學期間,因為學生們投入了很多精力,所以都對自己的大學抱有很深厚的感情。學生們也心甘情愿的交了學費。

所以依照大學的特點,我們也可以推測出協助型公司的特性:

  1. 準入門檻高
  2. 多元化
  3. 精力投入
  4. 獎勵機制高

正如開市客(Costco)——全球第二大的零售商,全美最大的會員制倉儲式量販店,他們就采用了協助用戶的方式:

  1. 準入門檻高——會員制,必須是美國本地有正當工作的公民,還有一筆不菲的會員費。
  2. 多元化——家電,蔬果,珠寶,書籍,藥局,加油站,烘焙屋,汽車店……
  3. 精力投入——店鋪較遠,用戶需要自己開車來運輸貨物。
  4. 獎勵機制高——遠低于其他超市的售價,隨時會有商品促銷,無條件退貨。

但是我認為,真正的協助型公司,還需要將每個用戶作為一個完整個體來看待。隨著大數據的發展,了解每個用戶的喜好如同了解每個朋友的喜好一樣重要。協助型公司和用戶互相挑選最合適的群體,并且將雙贏作為改善雙方生活質量的原則。

一個人為改善他的狀況,而自然地做出的努力,當其具有施展的自有和安全時,就是一個十分強有力的原則。

——亞當斯密

 

本文由 @鹵豆干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66666666666666

    來自北京 回復
  2. 分析的很好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