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訪談,你可以學學警察與罪犯的談話技巧!

3 評論 6878 瀏覽 53 收藏 14 分鐘

如果說,目擊證人是警察破案的救命稻草,那么,產品運營人的救命稻草,是用戶。在訪談中,目擊證人會有意無意地說謊,用戶也一樣。

如何識破謊言,獲取有效信息,警界已有多年研究。認知詢問法,是經過實踐檢驗的方法之一。想要看穿用戶的小心思,你不妨也借鑒一下?

用戶訪談對于獲取更多用戶信息還是有用的,平時你無法直接觀察到的用戶的真實體驗,可以通過用戶訪談獲得。但是,這里有一個常見的錯誤就是,大家會把“訪談”做成“問答”,把用戶的行為習慣、偏好都問一遍。

用戶訪談的正確打開方式

想要看穿用戶的小心思,知道他們“做了什么”和“為什么這么做”,就要從細節著手。

我用的是“認知詢問法”(cognitive interviews),我已經把這種方法教給了天巡網(Skyscanner)的許多同事,現在把它 PO 出來,希望能幫到你。

例如:假如我想知道,對于某一類旅行,用戶是怎么做行程規劃的。我不會找一堆相關的用戶過來訪談,問他們“通常怎么做”。我會找最近做了行程規劃的用戶,了解他們“實際上做了什么”。

舉個例子,我們訪談的用戶是“小D”。小D 剛剛在天巡網預訂了去意大利的旅行,我想知道她是怎么規劃行程的。

我不會事先寫好訪談問題,然后跑去找利益干系人,征求他們的同意。相反,我會先讓利益干系人認可我的方法,然后了解他們需要哪些信息。在訪談中,我就不用照著稿紙,干巴巴地問問題。我會放開了聊,讓用戶講清事情的來龍去脈。

關于“認知詢問法”

在訪談中,我不會問用戶“通常怎么做”、“習慣怎么做”,因為我不相信他們的回答。做訪談的次數多了,我發現,用戶常常說一套做一套。甚至具體到某件事,有些細節也不是一下子就搞明白,要么是用戶記錯了,要么是我沒理解到位。

因此,我會換一種方法,用簡化版的“認知詢問法”做用戶訪談。這也是 JTBD(Jobs-to-be-Done)理論所推薦的,把自己想象成用戶,設身處地去體會用戶描述的過程。這么做能幫助我理解,也有助于用戶更準確地回憶事情的經過。

當然,有些信息可能還是不準確。這種可能性是無法避免的,這就是直接觀察用戶更好的原因。但是,你也應該在訪談中積累經驗,至少確保重要的信息是準確的。

首先,還原當時的場景

我希望小D 回憶她計劃行程的過程,所以我會先問她:“請問你是什么時候預訂的呢?”可以根據場景調整問題,了解關鍵的時間點,比如,作出最終決定的時間點、事情結束的時間點。

我還會問小D 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比如:“預訂的時候你在哪”,“具體在哪個房間”,“你坐在房間的哪個角落”,“有誰跟你在一起嗎”,“那天天氣怎么樣”,“預訂完成后感覺如何” ……我會在小D 最開始的回答中,挖掘有價值的細節。

現在,我已經成功打開了小D 的記憶大門。如果我沒有問這些無關緊要的問題,她也許不會回憶起這么多細節。 我詢問的細節,與其他細節是有關聯的。當我的問題喚醒了小D 對某些細節的記憶時,其他細節的記憶也被喚醒了。

然后,從頭開始梳理

于是,我可以從頭開始問了。我想要知道,小D 最開始為什么想去旅行。

小D:“最近幾周,倫敦一直下雨,整個人也跟著抑郁了。我平時經常刷 Instagram(國外社交 App),有一天在去上班的公交車上,我在 Instagram 看到了一家餐館的照片,這家餐館看起來超贊,就建在意大利一處懸崖上。我心里想,去他媽的鬼天氣,老娘要去那家餐館吃個痛快!”

聊到這里,我就會下意識地把控訪談的走勢,理清用戶體驗的來龍去脈。盡量不要單刀直入,直接跳到你最感興趣的話題。相反,如果你保持耐心,搞清楚從頭到尾發生了什么,你會發現,用戶已經把你感興趣的點講出來了,而且會描述得更準確。

我:“所以當時你在公交車上,然后在 Instagram 上看到了這家很棒的餐館,那接著你是繼續刷 Instagram 呢?還是做了別的事情?”

其實,小D 接下來做了什么,我一點都不 care。但按事情發展順序繼續問下去,有助于她回憶,也有助于我理解。當然也應該有自己的判斷,否則訪談可能持續一整天。

總之,我所做的,就是陪著小D 回憶整個過程。我可以知道她做了什么,她這么做的動機是什么。

這三個技巧,馬上用起來

用戶訪談的流程,我就不再贅述,比如:向用戶解釋訪談流程,征求用戶的同意,請求用戶如實作答,等等。但是,在訪談期間,我一般會做三件事。所以,在訪談開始之前,我最好讓小 D 有心理準備。

技巧1:我會時不時打斷用戶,讓用戶把某些點講得更透徹些。

我:“小D,在訪談中,我可能會打斷你,讓你說一下別的事情。我這么做并沒有別的意思,只是想更全面地了解你的規劃流程。有時,你只是輕描淡寫,一筆帶過,但我可能想知道更多細節。”

小D 的描述可能前后矛盾。她剛開始可能忘了提及某些重要細節,后面又忽然提起。這會讓我懷疑她在撒謊,或者,漏掉了行程規劃中的某個重點環節。舉個栗子。

小D 最開始說:“我先打開了天巡網,我總是這么做。”但是,后來她又說:“我在找晚上 8 點到的航班,我是在維京假日網(Virgin Holidays)上看到的?!?/p>

這時,我會打斷小D。我會問關于維京假日網的問題。我需要知道,小D 是在什么時候用了維京假日網,為什么會用維京假日網。

技巧2:用戶可能會以為,我在批評他們的選擇不明智。這時候,我會先解釋清楚。

:“小D,我可能會問:‘誒,你為什么沒有這么做呢?這么做不是更好嗎?’聽起來好像我在批評你,但我并沒有這個意思。我只是想知道,為什么對你來說,當時的做法更合適。也有可能,你沒有想到更好的做法,那就算‘漲姿勢’了吧,千萬別介意啊?!?/p>

小D 告訴我,她覺得有的時候,在別的網站可以買到更優惠的機票。她還告訴我,最開始用天巡網,是為了找旅行團信息;到后來,她買機票只會用天巡網,不會用別的網站。 我想知道,她只用天巡網查航班信息的原因。

我:“既然你覺得其他網站的價格更優惠,為什么還用天巡網呀?你有找到價格更便宜的網站嗎?”

小D:“當然,如果我有時間多瀏覽些網站的話,應該有可能省點錢。我之前也試過,但是網站實在太多了。我記得當時確實找到了一個更便宜的,有一張 1000 英鎊的機票,比天巡網的便宜 20 英鎊。不過我根本沒有去買。我覺得嘛,天巡網肯定也會去看這些網站的票價的,比如:億客行(Expedia)之類的。所以我根本就是在浪費時間,天巡網的票價肯定不會貴到哪去?!?/p>

用戶訪談從根本上說,是在問用戶:“為什么你會這么做?” 通過擺出另一個選項,我可以知道不同做法的好壞。 通過這個問題,你可以知道,用戶最重視的東西是什么,他們是怎么根據重要程度進行排序的。聽起來小 D 在告訴我,專門花時間去查價格并不值得。但她解釋了很多,我要確保我沒有理解錯。

技巧3:我會復述用戶所說的內容。

我會先告訴小D:“我經常會打斷對話,總結一下我聽到的內容,然后問一下我的理解對不對。要是不這么做,我根本不會發現自己的錯誤。 如果我的復述有問題,我真的希望你能告訴我,就算只差了一點點,或者你有要補充的地方?!?/p>

讓用戶說你想聽的,是用戶訪談的大忌。但是,在用戶走了之后,你也只能主觀地回想訪談的內容:“Emmm,我記得用戶是這么說的……”因此,你需要比較客觀地判斷,自己的理解對不對。在上文中,小 D 解釋了一大通,只用天巡網搜索航班,對她來說有什么好處。 我覺得沒有理解錯,但是,保險起見,我還是要確認一下——先打斷對話,讓小 D 聽我說,然后認真地完成復述。

:“我不知道我的理解對不對。你的意思是不是,別的網站訂票可能更便宜,但是,要是專門去找這樣的網站,時間成本太高了?”

小D:“是的,沒錯。而且我也不太了解天巡網之外的網站?!?/p>

我現在更加確信,我的理解沒有錯,而且,還有一個次要因素——她對沒有聽說過的網站不太信任。

把這種方法貫徹到底

不過,要掐好時間,判斷是否有必要追問下去,做到適可而止。既要對用戶體驗有整體把握,又要對細節有比較深入的了解。 畢竟,你可能只對某一部分訪談內容感興趣。

放松心情,輕裝上陣

作為小白,第一次做用戶訪談,自然會擔心做得不好,擔心犯錯誤。我的建議是,放松就好。犯錯誤又能怎樣,再怎么擔心,錯誤還是會犯的,所以還不如接受錯誤的存在。事實上,你越擔心,越有可能犯錯。

要知道,每個人在做用戶研究時,都會犯錯誤。這些錯誤一般不會直接導致研究發現無效,但是,它們往往會降低證據的可靠性。一旦意識到自己可能犯這種錯誤,你就知道哪些地方可能犯錯。然后,你的注意力就會集中在重要的方面——讓參與者放開去講,只在需要澄清的時候打斷他們,并且,引導他們聊一聊你更需要了解的領域。

最成功的用戶訪談,通常是聊得最放松的,因為參與者感覺更舒適,也就更容易敞開心扉,說出真實的想法。

 

作者:David Hamill

原文鏈接:https://uxdesign.cc/cognitive-interviews-for-user-research-59d2b3c568fc

翻譯:即能,公眾號:即能學習

本文由 @即能 翻譯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這是比較高階的訪談了,學習了學習了,謝謝!

    來自廣東 回復
  2. 對于用戶訪談很有幫助的文章,尤其是關于細節方面的提問方式,很有操作性。

    來自浙江 回復
    1. ?? ??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