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例對比解析以目標為導向的Persona的趨勢

2 評論 5088 瀏覽 27 收藏 7 分鐘

近期學習了國立高等經濟大學移動端交互設計課程,其中以目標為導向的用戶角色模型搭建帶給了我不少啟發。其將三大目標融入到用戶采訪及Persona構建中,更為細致地捕捉到用戶的深層需求及長遠愿望,同時喚起了團隊同理心。這對于產品功能的確定以及優勢的發掘有較大幫助,接下來我將通過一個案例對比淺析以目標為導向的Persona的優勢。

案例

背景:在傳統大雜院社區中,大量中老年住戶喜愛利用閑暇時間培育花花草草。但社區內空間緊張,且缺乏一定管理,導致一些住戶開始在公共區域私搭亂建種植區。造成院內環境雜亂,居民出行不便。

現準備在滿足大部分中老年人種植需求的同時,統一規劃該區種植用地,改善內部環境。

規劃前,應先對種植戶進行采訪,了解其初衷及主要需求。

普通采訪及Persona

多涉及以下內容:種植戶個人信息:姓名、年齡、職業/收入、居住情況、生活方式等。種植相關信息:種植區、目的、 方法、問題、需求。

通過普通采訪,我們通常能獲取這樣的住戶信息:

他們是60歲左右已退休人群,平時喜歡研究養生,注重健康生活。種植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吃到無公害的新鮮蔬菜。但由于居住面積有限,只能在家門外占用公共用地搭建小型種植區。種植一段時間后收獲較好,因此再度擴張用地。

由此形成對應Persona:

而后我們的設計會以其為切入點,歸納三個解決方向

  1. 解決用地不足問題:測量院內面積并尋找可拓展區域,按比分發給各戶。
  2. 解決工具不專業問題:根據種植行為和作物類型為其設計專屬工具和產品。
  3. 關注用戶個人愛好:住戶提出喜愛養生,想要種更多無公害蔬菜。便為其設計社區專屬APP,定期開展養生講座和種子分發活動等等。

表面看來,三個方向已考慮到了用戶所提的需求。但總有采訪不夠全面,用戶模型不夠立體之感。這便是對用戶“動機”和“需求”挖掘欠深入導致的。

以目標為導向的采訪與Persona

以目標為導向的Persona強調探索用戶的動機。動機具體為三大目標:最終目標、體驗目標和人生目標。

(1)最終目標

指的是用戶具體想做什么,這是在用戶采訪和persona構建中最常被我們關注的一類問題。普通采訪就多以最終目標為主,用戶可能會提到:想要有個大點的空間、想要增加產量、想要種植區整潔干凈等等。

這些都是最容易實現的淺層次目標,若只關注于此,則會導致解決方案過于“簡潔實用化”。只為完成基礎任務存在,缺乏對相關因素的探索,因此不容易搭建起一個足夠生動的用戶角色。

(2)體驗目標

體驗目標指的是用戶想感受到什么,這一點在普通采訪中沒有體現。

它需要我們思考那些與用戶相接觸的元素,并探索其感受,例如:

  1. 生活在一個充滿私搭亂建的社區中,住戶的心情是什么樣的;
  2. 種植戶對生活的舒適度和種植的便捷度有哪些感受和期望;
  3. 非種植戶對該環境又有哪些感受;
  4. 該環境是否造成了鄰里矛盾,住戶期待什么樣的種植關系;
  5. 住戶對社區整體環境有哪些憧憬。

總之,體驗目標就是住戶在與人、與物、與環境交互的過程中產生的體驗需求。將該類信息融入到Persona之中,可提升我們對用戶知覺的敏感度。

(3)人生目標

人生目標描述的是一個人長久的設想和愿望。比如“關注養生,想通過吃無公害蔬菜變得更加健康”,“想和大家分享經驗成為人群中的種植專家”就是一種人生目標。它們可以激勵用戶行動并幫助他們提升能力。產品也需根據人生目標規劃相關功能,這是長久服務于用戶的關鍵,也是提升用戶粘性的重要因素。

以目標為導向的Persona:

在以目標為導向的Persona中歸納問題,會幫助我們發現新方向:

例如:種植戶多退休在家,不希望花太多錢購買新工具,同時希望種植這種愛好也能帶來一些經濟收益。這便提示我們要注重挖掘社區資金來源,并思考與盈利相關的種植活動(構建無公害蔬菜市場,征集居民的無公害蔬菜統一販賣)。

總結

以三大目標為導向的Persona能夠更有效地探索用戶動機和需求,從而使用戶角色生動完整。當團隊意識到規劃欠深入時,可以采用這種方式重新剖析。

 

作者:Galatea Lee,3年互聯網交互設計經驗,負責民航各航司B2B類產品的手機端PC端交互設計。

本文由 @Galatea Lee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奶思,有啟發

    回復
    1. ?? ?? ?? 太好啦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