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用戶體驗要素」的11個常見誤區,你注意到了嗎?
大多數人堅持的,也不一定是對的。比如你知道的「用戶體驗要素」,其實還有很多常見的誤區。
在網上搜了很多講用戶體驗要素的文章,發現往往比較淺顯,或者不符合實際工作,或者有明顯錯誤。
比如流傳很廣的下圖就有錯誤,你發現了嗎?
我們一個個說。
1.用戶體驗要素一開始僅針對網站,后來可以針對所有互聯網產品
《用戶體驗要素》這本書第一版出版時,還沒有移動互聯網,作者也是做網站出身,因此針對的是網站——所以書中提到產品幾乎都稱其為網站。
《用戶體驗要素》第二版的書名是:The Elements of User Experience: User-Centered Design for the Web and Beyond,Second Edition
翻譯過來:《用戶體驗要素: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針對web并超越web,第二版》
所以,用戶體驗要素針對的可以說是所有互聯網產品。而非互聯網產品是否也能使用?當然也有很多可以用的。
2.功能型、信息型產品無法完全區分
從上圖來看,好像功能型產品與信息型產品的要素有很大不同,其實只是側重點不同。功能型產品也有信息,信息型產品也有功能。前者是主要關注任務,即產品對用戶而言只是用于完成任務的工具,比如聊天軟件;后者主要關注信息,即產品對用戶而言主要提供信息,比如資訊軟件。
3.是「感知設計」而非「視覺設計」
這就是文章開頭問的問題。
差別在于:”視覺”只是視覺,而”感知”有5感。對于互聯網產品,除了嗅覺、味覺,其他幾種感覺都能用到。而如果你要做硬件產品,嗅覺也得注意。
4.難以從上到下做產品
用戶體驗要素這些層次列出來后,給人的感覺是可以從上往下推導來做產品。比如先確定戰略層,再確定范圍層……
實際工作中并非如此,很多時候可能只是突發奇想,感覺到一個功能可以滿足用戶需求,然后再倒推用戶更本質的需求是什么,一開始戰略層的產品目標可能都不明確,比如很多互聯網產品的盈利模式都是邊發展邊發現。
所以,實際工作往往各個層次互相交織、可能從上往下推導,也可能從下往上倒推,也可能從中間突破。這些層次的作用更多是讓我們能更精確地把握用戶體驗。
5.框架層與結構層用詞模糊,要注意區分
這兩個詞用詞模糊。
一開始看到”框架”和”結構”就不太理解,因為兩者差不多。
然后看兩者對應的英文,還是差不多——框架層:skeleton、結構層:structure。這兩個單詞,你查了就會發現,意思相差無幾,甚至有時還會互相解釋,即skeleton用strucure解釋,structure用skeleton解釋。這就尷尬了。
結構層僅僅是結構,這好理解,好比人的骨骼;但框架層遠遠不只是骨骼,而是有血有肉、各種毛細血管、細胞、器官都有。所以在用詞上有些問題,不過我也想不到更好的詞,所以大家理解時要注意區分。
6.體驗產品,關鍵是理解戰略層,而非表現層、框架層
一般我們看一個產品分析文章,往往寫很多很多的各種界面設計、導航設計之類的分析,但這并非產品的核心。
戰略層才是最底層。如果最底層錯了,那么基礎就錯了。
其實創業過程的從0到1,就是戰略層的推演。也因此,產品經理對行業理解、用戶的把握更為關鍵,而不是其他奇技淫巧。
所以,我們看到一個產品,應該更深入地探究其戰略層、范圍層,結構層、框架層、表現層,這些都相對表面,不是本質。所以很多文章列了一堆交互設計、信息架構、界面設計分析之類的,看上去很強大,其實不是本質。
7.其他兩個會影響用戶體驗的要素——技術、內容
用戶體驗要素只說了5個層次,但這兩塊也會對用戶體驗造成很大影響。
技術不必多說,技術決定了我們能完成什么功能,很多功能的取舍都是因為技術,和開發打交道是一門藝術。
很多信息型產品,內容為王,比如很多社區產品。
8.戰略層你理解對了嗎?
對戰略層,在很多地方看到的描述都點到為止——只說是產品目標、用戶需求。但更準確地說,這兩者分別指什么?就會陷入困境。
- 產品目標:除了我們一般知道的簡單的盈利、提供服務之類,還可以有品牌目標,并要樹立衡量產品目標實現的標準。
- 用戶需求:戰略層的產品需求不會列出所有需求,而是一種概述。比如微信最初的用戶需求可能是:一個通信工具。而在確定用戶需求時,需要確定用戶群體、用戶畫像,有可能的話要做更多用戶調研。
9.范圍層你理解對了嗎?
很多地方只寫這兩點:功能規格、內容需求,其實不太理解到底指什么。
更具體地說,范圍層是將所有產品要做的需求都列舉出來,并確定需求優先級。
在戰略層確認了用戶細分群體、用戶畫像,范圍層就要結合對應的場景來確認產品的需求。用戶+場景=>需求
10.結構層你明白嗎?
結構層比較抽象。交互設計、信息架構,一看就比較抽象。
概括地說,是將范圍層確定的所有需求梳理出一個恰當的結構,以匹配用戶體驗。所有的需求在范圍層已經全部列出,結構層的任務就是把這些需求分門別類、確定結構:
- 交互設計:確定好哪些需求放在哪些頁面更符合用戶使用習慣
- 信息架構:說白了就是分類和導航,并確定對應的結構——比如是線性結構、還是層級結構等等。層級結構就是有父子層次關系。
11.框架層其實很具體
框架層這個名字看上去比較抽象,其實很具體。
框架層包括3塊:信息設計、界面設計、導航設計。
- 信息設計研究的是如何更好地傳達信息給用戶。
- 界面設計是將交互設計確定好的結構豐滿起來,即確定好對應頁面中的具體細節。
- 導航設計也是將信息架構確定好的結構豐滿起來。
框架層的輸出結果其實就是我們日常接觸的PRD,所以其實很具體。但框架層不會確定好所有的感知細節,比如這個按鈕是什么顏色、是多大、到底在哪個位置等等,這些在表現層處理,框架層要確定的是大致的位置、大小等等,但會把所有這些需求都確定好。
以上這些你都注意到了嗎?
#專欄作家#
萬能的船長,公眾號:PMWang,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一個做產品的人。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網絡
正解,其他文檔都說得很抽象
贊同,特別4、5點感觸很深,我看到結構層和框架層的時候,來回看了好幾次,我明明知道這兩個地方要做什么,但是當我在腦海中通過這兩個名詞建立概念的時候,總覺得不對。希望有人能夠用更準確的詞語去概括它們。
作者理解的很深刻。 看了很多篇的“用戶體驗要素”的文章,大家都會談對這五層的理解,但看起來總是模模糊糊,難以具體區分。感謝作者分享
一開始戰略層的產品目標可能都不明確,比如很多互聯網產品的盈利模式都是邊發展邊發現。
但每次版本都有每個版本的目標,這個肯定是要有的,只是你拿了個最底層的目標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