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用戶調查,才能避免被用戶耍?

11 評論 12234 瀏覽 117 收藏 43 分鐘

職場問卷術,就好像競技游戲中Gank英雄。在大神手中,全場帶節奏,后期轉Carry;在菜鳥手中,前期崩盤,后期超鬼。因為不會用,于是說不好用、沒有用,這就是典型的菜鳥玩家心態。

不懂問卷調查的產品,不是好運營。無法收集到真實的用戶需求,產品運營人員乃至整個公司,將被這些“偽需求”搞得團團轉,最后也贏不回市場。

其原因在于:對用戶采訪和問卷調查的過程中,沒有按照系統的方法論,進行調研設計。而根本原因在于:包括產品經理在內的各級企業人員,對于問卷設計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而那些真正懂得問卷技巧的大神,卻已從中獲得寶貴“財富”。

好問卷,掌舵企業戰略

有一部電影,叫《旭山動物園物語——企鵝在天空飛翔》,講述的是一家位于日本北海道旭川市,旭山動物園的故事。

這家動物園曾經在面臨即將關園命運時,前任園長小菅正夫通過對游客們投遞問卷調查,找到了園內多處游覽設計的不合理之處,并將之整頓改造。因為他持續的站在顧客角度進行優化,旭山動物園每月的游園人數躍遷至全日本第一。

岡本達彥,是日本有名的行銷咨詢專家。他憑借一張A4問卷,幫助日本一家小型全電氣化制品公司,短時間內提升了1300萬日元營業額(約78萬人民幣)。而整個問卷設計和投放成本,每個月僅有9800日元(約580元人民幣)。在這位行銷專家身上,這樣的商業案例數不勝數。

為什么小菅正夫和岡本達彥,可以通過一張小小的“問卷”,幫助企業業績提高如此之多?

——套用他們的結論,正是:利用問卷調查,完成了5項運營優勢:

  1. 掌握顧客的購物過程
  2. 讓你了解自己公司的優勢所在
  3. 提升廣告投入的回報率
  4. 明確了解利潤無法提升的理由
  5. 便于擬定促銷戰略

相信,你一定很好奇他們的問卷長什么樣子。不要著急,筆者會在本文最后【拓展篇】附上岡本先生的問卷原型,并和你一起剖析其中奧妙。

好問卷,提高會議效率

如果說“中國人會議多”這個結論是存在的,那我想其中一條原因一定是:會使用問卷的人太少。在企業中,擅長使用問卷,可以大大提高會議效率。

一場會議,如果所有人在會議前都沒有準備方案,會議組織者在會議前也不知道參會者對問題的看法,那這場會議必然非常低效。尤其面對面溝通時,各有各的道理,跨部門間容易產生爭執,或者全員進入到異想天開的頭腦風暴中。

其實,百人以上的團隊,應該更多采用“郵件問卷”來進行會議前的建議收集和決策。

作為會議召開者,你可以編輯一份問卷,通過郵件將你需要了解的問題發給相關負責人,要求其填寫問卷內容,提出個人方案。

這樣,在會議前,問題的主要方案以及不同部門間方案的主要矛盾,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數。當會議召開時,對癥下藥,用更多的時間梳理執行流程、權責邊界和時間節點。這才是一場落地會議。這種會議前的“郵件問卷”,不僅能提高會議效率,更重要的是整個企業效率的升級!

好問卷,解決跨界問題

和大家分享一個筆者的例子:

前段時間,愛奇藝《聲臨其境第二季》節目組,邀請筆者寫一篇關于3位明星的英文配音點評稿。但筆者非英語專業出身,在英文配音方面更是小白,而所有參與競稿的其他團隊都是行業內頂級的英文機構,而且撰稿的時間僅有2天,當時的筆者也是亞歷山大。

就是在這樣時間緊任務重的背景下,最終,筆者的文章發表后,成為了全文閱讀量超過100萬的英文配音點評作品。在所有競稿中拔得頭籌,同時被湖南制片人實名點贊。(這篇文章在我的個人知乎有發表。)

在筆者團隊內部,很多伙伴事后很好奇,甚至自己身邊的人,都懷疑該文并非出自我手。我是如何能夠寫出如此專業的英文點評稿?

這其中有個非常關鍵的事件:就是撰稿的第一天,我并未著急落筆。而是先找到了42名英文工作相關的專業人士,進行了問卷調查。在調查結果出來后,反復閱讀這些資料,快速吸收了英文發音和配音模仿這2個行業的關鍵知識點,并了解了3位明星發揮的真實水平。在保證客觀點評的前提下,標新立異,設計了全新的切入視角和行文思路,完成了這篇跨界知識寫作。

從開始撰寫問卷到完成稿件排版,一共用了2天的時間。其中設計問卷,我便花去了3個小時;收集42位受訪者的問卷信息,花費了1天半;而真正開始寫稿子僅用了3個小時(文章約3000字左右)。

從這個時間分配,可以看出:設計問卷工作和撰寫稿件工作,花費了同樣時間,兩個環節同等重要。也正是因為筆者懂得問卷使用的妙處,才在這次的品牌公關戰中,跨界勝出。不僅增強了團隊信心,也同時讓我自己了解了很多英文配音方面的知識。

如果你能掌握下文這套問卷術,反復練習后,不僅能快速制作一份標準問卷,同樣也能快速掌握跨行業經驗,成為跨界問題解決高手!

問卷類型:調查問卷VS量表問卷

有人問筆者,“我在微信文章底部放一個投票,引發粉絲互動,同時也是了解粉絲意愿,這是否也屬于問卷調查?”讓我們先來弄清問卷的類型:調查型問卷和量表型問卷。

調查問卷

調查問卷,如今已成為企業獲取用戶信息的必備手段之一,也是我們今天課程的“主角”。

其主要應用場景有:市場調研、用戶服務滿意度調研、員工滿意度調研、產品調研、課程調研、創意調研、用戶信息收集等。如下圖,是由Kinko公司最早在19世紀70年代,設計出的“顧客服務滿意度調查表”,如今仍在被很多企業沿用,有很高的跨行業通用性。

Kinko服務滿意調查表

注釋:Kinko,聯邦快遞金考,成立于1970年,美國最知名的100個品牌之一。

量表問卷

量表問卷,比調查問卷制作更為嚴謹,由專業人員根據量表設計規范和經典模型,繪制問卷測量表,其結果更具分析和參考價值,是一種專業的測量工具。

因為大多數人對于量表設計規范并不了解,所以很少接觸量表設計工作,這并不代表量表的應用場景少。

恰恰相反,量表應用場景非常廣泛:針對用戶某一特性、習慣、能力、態度、行為等進行問卷測評,都屬于量表問卷范疇。如下圖的四色性格測試,很多企業在員工入職前,會進行類似測試。

大多數“調查型問卷”,都可以根據量表設計規范,改造成更有研究價值“量表型問卷”。這需要設計者對要調查的領域有較為全面的認知,以及熟識量表設計規范。量表型問卷,在設計時,要對整張量表進行「級類設定和選項預編碼」。這部分知識,有興趣的讀者,可自行搜索文獻學習)。

娛樂調查

像微信投票、點贊、留言,以及我們在朋友圈看到的各種非專業類測試,如星座測試、運勢分析等。這些屬于“娛樂調查”,其主要目的在于媒體促活或品牌營銷,嚴格意義上講,“娛樂調查”并不屬于問卷研究范疇。

弄清了問卷類型,我還要知道什么樣的問卷,才算是一份“好問卷”?

平時是否有這樣的經歷:自己千辛萬苦做了一份問卷,最后領導還是不滿意,而調查結果更是出人意料,甚至覺得大部分用戶只會“異想天開”。其實,一份好問卷,其結果是不會“騙人”的。其設計精髓就在于:想盡一切辦法,降低誤差。

接下來,我們著重講解調查型問卷設計時,有哪些要注意的基本常識?

問卷好壞,看標題就能知道

問卷標題=問卷第一目的

一份好問卷,標題(或子標題)就能完整的表達設計者調查目的,且這個目的應該是唯一的,我們也把這個目的稱為“問卷第一目的”。而很多問卷設計新人最常見的錯誤就是:恨不得一份問卷,把領導和用戶關心的所有問題,全都挖掘出來。比如下面這些:

  • 設計市場調查問卷時,了解市場分布情況,順便收集用戶姓名、幫用戶推薦產品、給用戶預排課等;
  • 設計課程反饋調查時,了解課程整體水平,順便收集用戶好評、收集競品信息、了解其他環節服務質量或產品體驗等;
  • 設計員工滿意度調查時,了解直屬領導管理質量,順便收集員工對公司的建議、了解該員工興趣愛好、考評該員工價值觀和工作狀態是否達標等

以上這些問卷在設計時,將多個調查目的混在一起,必然導致調查人群“不精準”,從而導致調查結果嚴重失真。因為人群定位不精準,造成調查結果失真的例子,非常多。比如下面這2道關于“公司管理人員執行力”的調查:

1.請問你認為咱們公司管理層的執行力如何?

A?超高執行力

B 執行力還行

C 執行力較差

D 執行力是我見過最差的

2.請問你的直屬領導的執行力如何?

A?超高執行力

B 執行力還行

C 執行力較差

D 執行力是我見過最差的

這兩道題目,看似都在圍繞“公司管理人員執行力”進行調查,而實際上第一道題目是調查“員工對企業整體管理層執行力評價”,而第二道題目是調查“員工對直屬領導者執行力評價”。

因為絕大多數員工會給直屬領導的評價遠高于其他部門領導,所以兩道題目將互相影響,導致結果出現偏倚(測量學中偏倚是指一切測量值對真值的偏離)。

問卷第一目的(即問卷標題),包括:調查主體(向誰投放問卷)和調查維度(要了解什么問題)。

比如下列這些標題,都是目的明確的好標題:

  • 已付費用戶關于產品體驗的調研。
  • 非直屬領導的管理人員跨部門協同力調研。
  • 針對白領人群的企業品牌市場調研。

所以,一份好問卷,首先要避免的是:多重目的和非精準人群投放。

一個公式:鎖定“問卷大綱”

一份好問卷,除了有明確的唯一目的以外,還有保證整篇問卷的題目和選項之間有高度相關性。每道問題都應該圍繞“問題第一目的”展開設計,這樣有助于回答人快速理解問題之間的邏輯關系,提高問卷有效性。

如何設計出題項高度相關的問卷呢?

如果你閱讀過筆者上一篇關于“數據型Excel設計方法”,類比「字段」圍繞「主鍵」這種邏輯關系,可以很快找到問卷第一目的和每個問題之間的聯系。如果你不理解「主鍵和字段」概念,今天,筆者和你分享一個公式,同樣能幫助你設計出題項高度相關的好問卷。

公式:問卷第一目的=緯度A+緯度B+緯度C+……

舉例說明:

  • 顧客就餐整體滿意度=服務人員專業度+上菜速度+食物味道+就餐環境+整體感受或其他建議等
  • 學員在線課程滿意度=上課便捷性+講師專業度+講師授課技巧+個人收獲+整體感受或其他建議等
  • 產品使用粘性調查=用戶注冊時長+用戶每周打開頻次+用戶單次瀏覽時長+用戶喜歡版塊或經常瀏覽內容類別+整體感受或其他建議等
  • 品牌市場調查=用戶
  • 獲知渠道+用戶品牌印象+同類競品對比+用戶年齡層+用戶其他標簽等

這個公式,左邊是問卷第一目的,右邊是圍繞這個目的拆解的事件維度。然后再根據這些維度,設計每道題目及選項,這樣能有效地避免問卷設計新人們“那些控制不住的發散思維”。也可以把這個公式稱為“問卷大綱”,用來鎖定整套問卷的題項關聯性。

三個避免:避免「斂錢調查」

描述中不能帶有傾向性或個人情感

比如下列這些問題:

  • XX小鮮肉的唱功,你認為如何?
  • 目前公司很多領導都在渾水摸魚,你的領導屬于下列哪類?
  • 堂課程非常火爆,超過了99%的好評率,請問你是否還會繼續參加下一節課?

看到這些問題,你是否覺得哪里不對?是的,諸如問題中的“小鮮肉”“渾水摸魚”“非?;鸨边@些用詞,都帶入了強烈的個人傾向性,這種傾向性用詞會加深問卷回答人的認同感或對立感,導致結果出現偏倚。

一份改編自1938年1月蓋洛普民意調查,關于“政府是否應當對所有沒有經濟來源的人提供救濟”的問題。

當問題的措辭發生了傾向性時,結果發生了非常大的改變:

  • 您認為政府是否應該在一個有限的時間段,給予失業的人金錢,直至他們能夠找到另外的工作?(是:63%)
  • 您是否愿意用辛苦賺來的錢繳納更多的稅,從而讓政府幫助那些由于經營不善而倒閉的企業員工家庭,提供每月補助?(是:19%)

在問卷領域,將問題描述更具體,是我們鼓勵的。但在愈加具體的描述中,愈應該避免措辭傾向性。

第二個問題中,由于使用了“辛苦賺來”“經營不善”這種帶有傾向性的描述,導致結果大相徑庭。像這樣帶有傾向性描述的問題,我們稱其為“斂錢調查”,代表“在某種偽裝下進行的調查”。

這種調查是基于某種目的而進行設計的。我們要避免出現“斂錢調查問卷”。

三個避免:避免模糊措辭

「形容詞」「副詞」不能使用

問卷中要避免出現用來表達修飾的形容詞和副詞,像“通常、經常、有時、偶爾、很少、幾乎、許多、大多數、很多、少量的、絕大多數、相當多、很大比例、可觀的、幾個”等這些詞匯。

比如下面這些案例的前后對比:

您認為我們的產品是否便捷?

您認為我們的產品是否不太便捷?

您對我們的飯店用餐環境是否喜歡?

您對我們的飯店用餐環境是否非常喜歡?

您每周是否學習英文?

您每周是否經常學習英文?

您每周是否偶爾學習英文?

例子中,增加形容詞后,用戶理解出現偏差,甚至一時間不知從何做答。

如:“每周經常學習英文”,“經?!笨梢源韺W習1個小時,或3個小時,或10個小時。

又比如一些模糊性措辭,如“長大后,你是否選擇離開家鄉到外地工作”,這個問題中“長大后”是一個模糊的時間定義,可以代表18歲,22歲,或者25歲都可以?;卮鹑藷o法準確理解設計者的問題時,問卷的偏倚性會很高。

三個避免:避免雙重問題

「和」「或」兩個字慎用

好的問題,只在一個維度上提問。

上文提到過的問卷公式,比如:顧客就餐整體滿意度=服務人員專業度+上菜速度+食物味道+就餐環境等。公式右邊的每一項,都是一個獨立維度。在設計問題時,不能出現一個問題同時包含兩個維度——即:問卷的問題總數可以大于公式右邊的維度數量,但不能少于。

舉個例子:

您對我們服務態度和上菜速度是否滿意,還是不滿意?

您認為本堂課程老師是否專業,或者老師課件是否準備充分?

會發現:問題中使用“和”“或”表述時,往往會將不同調查維度的問題混在一起,我們稱之為“雙重問題”。雙重問題,迫使回答者通過一個答案回答兩個問題。在問卷研究領域,研究人員知曉的第一件事便是規避雙重問題,可以看出“雙重問題”對于問卷結果的偏倚性,會造成很大影響。

除了雙重問題,“一重半問題”更是不容易發覺的設計錯誤。

什么是“一重半問題”呢?

如果我們的員工全部統一著裝,您是否認為這樣更有利于您的用餐體驗?

A 這是必須的,統一著裝是每天都應該要做到的。

B?大多數時候應該統一著裝,但偶爾有個性化穿著,我也認同。

C?統一著裝不是必須的,關鍵是要把飯菜做好。

D 我認為完全沒有必要統一著裝。

題目中的4個選項,是圍繞著“顧客對飯店員工統一著裝”需求強烈度,從強到弱依次排列。但其中的C選項,在詢問需求時引入了另外一個維度“關于飯菜口味的需求”。這種選項設計,我們把其稱為“一重半問題”,即提問時只有1個維度,但選項中引入了另外的維度?!耙恢匕雴栴}”需要設計人員更加細心,才能避免這種錯誤的發生。

兩種題型:「是-否型問題」

容易被忽視的兩個要點:

是-否型問題,就是需要用戶僅用“是”或“否”來回答的問題。

比如:女朋友問“你到底愛不愛我”,這就是一個典型的「是-否型問題」。不過這不是一個好問題,因為使用了程度副詞“到底”。如果去掉副詞,把問題改成“你愛不愛我”,那大多數男性的回答速度會大大提高。

「是-否型問題」第1個要點:避免使用“不”字

您對本節課程是否滿意?

——是,否

您對本節課程是否不滿意?

——是,否

您是否有用過我們的產品?

——是,否

您是否沒用過我們的產品?

——是,否

“不”字造成了問題的雙重否定,大大增加了用戶理解成本,在「是-否型問題」中要避免出現。

「是-否型問題」第2個要點:平衡肯定性和否定性

您認為996工作制是合理的嗎?您認為996工作制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您對我們的服務整體滿意嗎?

您對我們的服務整體滿意,還是不滿意?

問題中只保留肯定性,違背了“規避傾向性”原則,造成結果偏倚。這里的要點在于:將「是-否型問題」的一般疑問句,改為選擇疑問句。

兩種題型:「封閉式問題」

常見的五種錯誤

封閉式問題,指問卷中提供了選項的題目。對應的,未提供選項的開放式問題,我們稱為“開放式問題”。封閉式問題的選項設計,要遵循窮盡性和互斥性,要保留退出項,避免選項極端化,最后要注意選項的排序。

一)窮盡性的正反例

正例:

您平均每天打開我們APP的次數是?

A 0次

B 1-2次

C 3-5次

D 5次以上

反例:

您平均每天打開我們APP的次數是?

A 0次

B 1-2次

C 3-5次

D 5-8次

分析:反例問題在于,若用戶每天打開10次以上APP,這道題目可能會放棄做答,甚至隨意選擇一個答案。

二)互斥性的正反例

正例:

我們的產品給您印象最深的感受是?

A?性價比高

B 產品效果好

C?服務出色

D 以上都不是

反例:

我們的產品給您印象最深的感受是?

A?性價比高

B?非常便宜

C?產品效果好

D?服務出色

分析:反例問題在于,A和B選項并不互斥,用戶很可能在兩者間出現誤選。

三)保留“退出項”

類似于上述正例中D選項的“以上都不是”,我們稱之為“退出項”。

常用的退出項還有:“我不知道”“我不感興趣”等。在每個封閉式問題中要保留退出項,因為回答人即使對答案沒有強烈的感覺,也會從中選擇一個。所以,為避免對其他選項的干擾,我們要設置退出項。

四)選項要避免極端化

當選項的設計沒有變化,非常極端,我們能得到的信息就很少,也就沒有參考價值。

比如:

您對本文的評價是?

A?這是我閱讀過最好的文章

B 這是我閱讀過最差的文章

C 既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差的

如上的選項設計,是沒有意義的,因為絕大多數人會選擇C。C選項的樣本結果無論是99%,90%,80%,還是50%,這都是一個嚴重偏倚結果。

五)選項順序要注意社會期許

研究人員在進行社會問卷調查時,會盡可能將最符合社會期許的選項放在最后一個位置,將社會期許最小的選項放在開端。從而避免回答人還未看完全部選項,就直接選擇了主流觀點。

正例:

如果由于你的失誤造成了公司損失,且當下你的上級還不知道此事,你會在何時向上級匯報這件事?

A 不主動匯報,直到領導找我詢問該事件時,在說明情況

B 24小時內匯報

C 第一時間匯報

D?不能確定

反例:

如果由于你的失誤造成了公司損失,且當下你的上級還不知道此事,你會在何時向上級匯報這件事?

A?第一時間匯報

B 24小時內匯報

C?不主動匯報,直到領導找我詢問該事件時,在說明情況

D?不能確定

可以看到正例中的選項順序是按照社會期許從小到大排列的,反例中的選項順序是按照社會期許從大到小排列的。

研究表明:前者調查得到的數據,和實際行為更貼近;而后者根據社會期許的程度不同,調查數據的偏倚性則不同。

關于封閉式題目,補充1個知識點:信度檢驗

當一份問卷中,封閉式題目較多時,為避免用戶在快速做答過程中誤填選項,有時我們會采用“同一問題換種表述方式,然后二次出現”這種做法,來做信度檢驗。

比如:

1.您主要想提高英語哪個方面?

A?商務口語

B?雅思

C?生活口語

D?四六級考試

E 出國旅游

F?純正發音

G?單詞

H 其他

2.您學習英語主要為解決?

A 考試

B?職場交流

C?生活日常溝通

D?出國旅游

E 其他

兩道題目反復出現,問題描述和選項內容雖略有不同,但本質上都是在確認“用戶的英語需求”。通過反復的提問,得到用戶真實需求。

新人在制作「封閉式問題」選項時,容易出現只把自己關注或者領導安排的重點,在選項上突出,而其他的選項都是“濫竽充數”,未經過思考便寫了上去。

要記?。悍忾]式問題不是單選題,沒有正確答案,每一個選項都要認真設計,避免選項的傾向性。

四項理論:高頻行為VS低頻行為

掌握好「頻次」的使用技巧

針對用戶行為進行調查時,設計者一定要精準表述「時間范圍、行為頻次、行為時長或次數」。拿學習英文為例:

您是否每周學習英文?

近2個月內,您是否每周學習英文?

近2個月內,您是否每周至少學習英文3小時或更多時間?

3個問題對比,表述越來越具體,數據誤差越小。最后一個問題,用戶最易于理解。當然,并不是所有的用戶行為調查,都要使用頻次和時長。

關于“頻次”知識點,筆者這里總結了4條最常用理論:

理論1:高頻行為用頻次提問,低頻行為用可能性提問

理論2:高頻行為的時間跨度要小,低頻行為的時間跨度要大

理論1和理論2的實例:

近2個月內,您是否每周至少學習英文3小時或更多時間?
近一年內,您是否有購買過價格1000元以上的英語類課程?

“學習英語”是一個高頻行為,“購買千元英語類課程”是一個低頻行為。結合上述理論1和理論2,前者使用“每周”來提問,時間跨度為“近2個月內”;后者使用“是否”可能性來提問,時間跨度拉長至“近一年內”。

在時間跨度的設定上,問卷設計者要對用戶行為頻率有基本的判斷,比如:自學英語的大多數人,堅持2-3個月后,就會逐步失去動力,難以堅持。如果調查時,將問題時間跨度設計為“近一年內,您是否每周至少學習英文3小時或更多時間”,那90%用戶答案都是否定的。問卷的調查結果沒有實際價值。

理論3:當某個行為次數超過5次以上,用戶不會進行計數,而是估算。

超過5次計數的行為,用戶會通過回想和估算,進而填寫答案。

所以,我們在問題設計時,要善于將次數較多的行為,拆分為“頻次提問方式”,舉例說明:

近2周內,您刷牙次數是否有達到15次以上?

近2周內,您是否每天都刷牙1-2次?

近一年內,您總共買過多少件生活物品(包括常用生活用品、家具家電等)?
近一年內,您每個月平均買多少件生活物品(包括常用生活用品、家具家電等)?

將問題的答案降低到5次以內,用戶估算的會更加精確。當然,由于很多行為并不像“刷牙”這樣有固定的頻率,所以用戶估算會有些許偏差。只要結果的誤差,不會對研究問題和進行決策造成影響,都稱為“可接受的誤差范圍”。

理論4:提問頻次或次數問題時,少用填空式,常用分布式選項。且“0”選項單獨分段。

填空式:

您平均每天打開我們APP的次數是____次分布式選項:

您平均每天打開我們APP的次數是?

A 0次

B 1-2次

C 3-5次

D 5次以上

“分布式選項”比“填空式”更常使用,因為用戶記憶成本小,所以總樣本的誤差相對小。同時,“0次選項”一定要單獨分段,不應出現類似“0-1次”這樣的選項。

問卷收尾工作的3個關鍵審查步驟

降低潛在風險

用戶潛在風險主要有:用戶填寫問卷時間成本、用戶個人隱私信息泄露風險等。

這些潛在風險會決定問卷的填寫率和有效性。所有設計者要注意用戶的“知情同意權”。在問卷開篇說明調查目的、調查背景。如果涉及收集用戶隱私數據,還應說明為什么要收集,以及如何使用這些數據,或承諾安全協議。

在問卷排版上,在不考慮紙張大小時,每個選項盡量獨立一行,方便用戶快速瀏覽,節約用戶時間。

通篇復審問卷

首先,按照本文提到的設計規則和注意事項,通篇閱讀,逐字修正。其次,要注意問卷題目的精簡,刪掉多余題目。關于題目是否多余,筆者提供一條關鍵原則:如果該題目的答案,的確會用于企業制定決策,即企業根據問卷結果采取相應措施,則保留;反之,果斷刪掉該題目。

其次,檢查所有問題的次序,建議把核心問題或者最有趣的問題,放在問卷開頭。在用戶失去耐心前收集到企業最想知道的信息。要知道,大多數填寫者如果超過3分鐘還不能完成問卷,則會失去耐心,問卷的有效性也會隨之下降。

問卷UAT測試

UAT測試:用戶接受度測試,即驗收測試。根據問卷投放規模,決定投放前大致要測試多少個樣本。

但無論問卷投放規模多大,都必須找到1-3個測試人員,模擬真實的回答人進行問卷填寫。同時,讓測試人員記錄和反饋他們在答題過程中,對哪些題目的理解有疑問。再由問卷設計者,重新修正。如果問卷是大規模投放或長期投放,UAT測試要分階段進行,定期反饋給問卷設計師,進行問卷修正。

拓展篇:岡本達彥,如何用問卷賺大錢?

這部分屬于本文拓展內容,并不講解問卷如何設計,而是著重講解問卷如何使用。

開篇時,我們提出:問卷調查有著“企業戰略風向標”的重要性。岡本達彥這位行銷專家,通過一張A4紙幫助眾多企業完成銷售業績飛升。

讓我們揭開岡本先生的“面紗”,看下他的問卷到底長什么樣子:

“哇!終于看到了岡本先生的問卷!咦?很普通嘛,不就5個開放式問題嘛,好像并不高級”沒關系,筆者和你一起,先來拆解下這張問卷。

如果你了解營銷心理學,那便能更好的理解:無論一名創業者,還是一家尋求創新和改革的企業,想讓自己活下來,第一件事便是尋找新的市場,找到用戶痛點,從而提出新產品的模型或設想。

那第二件事,是什么呢?

——先略過產品生產和設計環節,假設現在你的產品1.0已經上線,那第二件事便是思考:自己可以通過哪些渠道將產品推廣出去,讓市場知道這個產品的存在。

那第三件事,是什么呢?

當市場上有一批人知道了你的產品,這批人會分為兩類:一類知道后,選擇了購買你的產品1.0,當然這類人可能很少,有時甚至是0;另一類就是知道了你的產品,但搖搖頭,沒有購買。

這兩類人分別有自己購買或者不購買的原因,這些原因你必須要知道。所以要想盡一切辦法,弄到這些原因。

那第四件事,是什么呢?

把第一批購買你產品1.0的人,變成真正的天使客戶!如何變成天使客戶呢?

——了解:他們在使用產品1.0的過程中,是什么感受?有什么建議?是否愿意傳播?收集到這些信息,迭代出產品2.0給這批人,他們就變成了你的天使客戶。

到此,這4個步驟,循環往復,便踐行了互聯網“精益創業思維”和“產品思維”。弄清了創業4步法,我們再回過頭來看岡本先生的A4問卷,你是否覺得這是一張“寶貝”?

如果你還不能get到我的點,那下面這張用戶購物流程圖,一定可以體現這張問卷的妙用:

將這張購物流程圖和創業4步法結合來理解,你會發現岡本先生的這張問卷:一共5道題目,問題不多也不少,剛好一張A4紙,囊括了從用戶需求到用戶對產品認知不斷加深的全部環節。岡本也正是通過這張問卷,幫助企業掌握了用戶購物全過程,讓企業了解自身優勢,迭代產品體驗,修正海報賣點,從而為企業培養了一批超級粉絲,并迅速占領了市場。

岡本先生的問卷“價值連城”,今天送給你,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PS:上面兩圖,出自岡本達彥《用一張A4問卷賺大錢》一書。岡本先生在10年前,便提出了如此超前思維的營銷型問卷。

尾聲:

通過本文對問卷設計的講解,以及岡本達彥的營銷問卷,相信你已經知曉為何有些人的問卷調查沒有參考價值,而有些人的問卷調查卻“價值連城”。問卷調查就好像一塊藏玉的毛石,懂它的人會用低廉的成本獲得巨大財富,不懂的人搬起毛石砸了自己的腳。

就像本文開篇引言所講:“職場問卷術,就好比競技游戲中Gank英雄。在大神手中,全場帶節奏,后期轉Carry;在菜鳥手中,前期崩盤,后期超鬼?!边€望各位讀者,今后多多練習,早日成為問卷術大神!

全文回顧

本文通過幾十個實際工作案例,和你分享了我的問卷設計心得,關于《1234問卷術》名字的由來,繼續往下看:

第一部分回顧

首先,我們明確了問卷調查在企業中的重要作用:是企業的戰略風向標,提高會議效率,培養個人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次,我們說明了企業問卷的常用類型:調查問卷和量表問卷。而娛樂調查并不屬于問卷研究范疇。

最后,我們強調了問卷第一目的既是問卷標題。第一目的包括:調查主體(向誰投放問卷)和調查維度(要了解什么問題)。

第二部分回顧

問卷術一個公式:

問卷第一目的=緯度A+緯度B+緯度C+……

圍繞問卷第一目的,設計出各項調查維度,草擬問卷大綱,這樣就能保證問卷題項間的高度相關性。

問卷術兩種題型:

「是-否型問題」容易被忽視的兩個要點,即:避免使用“不”字;平衡肯定性和否定性。

「封閉式問題」常見的5種錯誤:違反窮盡性原則;違反互斥性原則;未設置“退出項”;選項內容極端化;選項順序由于符合社會期許而造成的傾向性。并補充了1個知識點“信度檢驗”。

問卷術三個避免:

  1. 避免斂錢調查,即避免描述時有明顯的傾向性。
  2. 避免模糊措辭,尤其是形容詞和副詞。
  3. 避免雙重問題和一重半問題,“和”“或”兩字慎用。

問卷術四項理論,即關于用戶行為調查的四項理論:

  1. 高頻行為用頻次提問,低頻行為用可能性提問。
  2. 高頻行為時間跨度小,低頻行為時間跨度大。
  3. 計數超過5次行為,用戶經?;叵牒凸浪?。
  4. 詢問次數時,少用填空題,多用頻次分布式選項,0選項要單獨分段。

問卷設計收尾工作:

3個關鍵審查步驟,即:降低潛在風險、通篇復審問卷、問卷UAT測試。

拓展篇回顧

我們分享了岡本先生A4問卷,從創業4步法和用戶購物流程圖,分析了其營銷價值的獨特之處。

同時,我們應該學習岡本先生這種按照用戶場景流程依次捕捉用戶行為和心理變化的題目設計脈絡。

我們把上述關于問卷術的內容概括為:一個公式,兩種題型,三個避免,四項理論。由此,便是筆者為你精心準備的《1234問卷術》。也許第一遍通讀本文時,會有些吃力。相信反復閱讀后,只要用心理解,你一定能成為問卷設計領域的高手!

 

作者:?李小白,微信公眾號:溫暖的北極

本文由@?李小白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感謝分享,受益良多呀

    來自浙江 回復
  2. 老大你的excel啥時候有續章

    來自北京 回復
    1. 你想交流哪方面呢?Excel設計,是數據運營一環。我是計劃按照設計(Excel)、收集(問卷)、分析(指標線索分析),這3個基礎知識篇章去撰寫的。

      回復
  3. 不知道你學什么專業的,但你把信度檢測理解成“陷阱題”,是不是太兒戲了?

    回復
    1. 還望你的糾正

      回復
  4. 仔細認真有料牛

    來自北京 回復
    1. 超高評價,謝了

      回復
  5. 正例:
    您平均每天打開我們APP的次數是?
    A 0次
    B 1-2次
    C 3-5次
    D 5次以上

    看埋點更好

    回復
  6. 有些東西,你決定做問卷來搞清用戶,你就已經輸了

    回復
  7. 很有啟發。在實際設置問卷的過程中,還需要經歷很多,才能把這些理論都吃透

    回復
    1. 可以在小組中,通過對術語解釋和舉例互動,讓大家快速同頻,有一套統一的“問卷設計語言”。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