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人性說:貪婪與嫉妒

2 評論 7738 瀏覽 28 收藏 11 分鐘

理解用戶的最高層境界就是:洞察用戶心理和理解人性。本文筆者將從“貪婪”以及“嫉妒”兩種人性上的弱點來講述:如何利用人性弱點,來優化產品設計?

西方哲學談人的七宗罪,茍子談性惡論,孟子談性善論。人性既有轉化為惡的可能,也有發展為善的機會。更深層次地了解人性底層需求,能夠給產品帶來很好的粘性。

相對西方七宗罪,我對應在產品層面上總結出7大點 包含 “厭惡、懶惰、嫉妒、貪婪、恐懼、懷疑、傲慢、享樂”,這次主要來嘮嘮“貪婪”和“嫉妒”。

一、貪婪

各大藥店門口總會出現這么一個場景,門口兩邊擺上一些柴米油鹽醬醋茶臉盆小拖車洗衣液外加上一個大喇叭在那吼活動規則。

這現象的背后是因為大媽大爺特喜歡喜歡“貪”小便宜,大媽大爺年輕時過夠了“窮”日子,經歷過食不飽腹,吃樹皮草根的苦日子,所以過日子習慣于一分一厘的算計,一分錢要掰成兩半花,遇上了這種“好事兒”不買就虧了。

麻省理工學院曾經專門做過一個實驗:一旦被實驗者們發現某樣東西打折促銷,就容易喪失理智和辨別能力,蜂擁而上,買一堆短時間內壓根兒用不著的東西回家,這里作祟的就是人性底層的“貪婪”。

如果產品上能通過某些契合用戶預期收于遠大于投入成本,能夠給產品帶好很好粘性。那么,在產品策略上要考慮究竟能給到用戶什么“便宜”,用戶會不會對這些”便宜“去買單。

針對人性的貪婪,下面總結了3大策略:

1. 打造產品矩陣

自身產品矩陣往往和用戶體系搭上關系,如支付寶里面的積分,積分體系已經非常強大,積分來源可以從淘寶購物、線下支付多個產品結合。積分消耗又可以結合餓了么、飛豬、淘票票、優酷等等。

多款產品流量交叉互跳,不但提升各個產品活躍度對轉化也極其舒適。原價100元的東西 = 88積分+30元,想必你們也“貪婪”了 許多次。

但該策略需要謹慎研究分析,多款產品用戶體系與權益應該讓用戶處于一個健康向上心態,盡量讓用戶清晰但感知到成為“羊毛黨”并非長久之計,細水長流才是正確的發展之道,否則就會走向惡的一面。

2. 達成戰略合作

如果當前產品尚未形成一定矩陣,那么“借助”外力也是不錯的一種手段,雙方接力形成互補。

用戶只需完成開通一方的權益就可以享受另外一方的會員所有權益,如購買京東plus會員,即可聯名獲得愛奇藝會員以及知乎讀書會員,雙方將通過付費會員權益的互通,花費相比之前一半的錢就可以同時享受到多個會員的權益。

這種會員互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擴大了彼此的會員用戶數量,更進一步擴大了雙方會員規模。

消費升級所帶來的市場紅利,無疑是給各大商業領域留下的一塊“大蛋糕”。核心是:如何匹配滿足個性化訴求,能夠延伸用戶的服務路徑,并且深挖用戶服務價值?

這也已經成為企業/產品能否能在消費升級趨勢下抓住用戶機會的關鍵。

3. 免費&免了才有費

免費并不是送就完事了,在“貪婪”的角度可以分為:

  • 原來需要一定費用,但現在0費用
  • 一直都是免費

針對第一種,現在的我們被免費“教育”得非常謹慎,雖然看到某品牌打著免費的旗號實際上還是會懷疑猜忌,內心卻os:是不是又玩什么花樣來坑我的錢 ?

對此要做出的策略是:如何讓用戶相信你的“免費”?其次,是要傳達給用戶一種為什么要現在就要做出行動,而不是明天。

第二種免費和商業模式掛鉤比較大,我把它理解為是“三級火箭”的第一級。利用人性的貪婪通過免費的模式獲取流量建立自身壁壘,等壁壘足夠強大的時候再進行收割。

拿360舉例:通過免費的殺毒工具再到瀏覽器、安全網址導航再到流量廣告從而贏得大量收入。

二、嫉妒

“嫉妒”這詞翻譯為產品語言理解為: 喜歡攀比且希望獲得別人認同來獲得一定成就感。 “嫉妒”是與生俱來的需求,特別是年輕的時候,男生初中時期的抽煙、女生打耳洞等等行為。

在很多UGC產品上發表內容,都是為了求一個贊。當下的高速傳播性大大的增加了用戶的“嫉妒”心里,這也是UGC產品發展飛快的原因之一。像知乎以興趣、話題為中心的社區早期通過內部員工給內容生產者進行互動、點贊、及時反饋的形式進行激勵,使生產者“嫉妒”心理得到滿足。

YouTube 、b站、知乎、豆瓣、這些產品情況各不相同,往后的發展可能也很不一樣。但最初都是因為人,人有“嫉妒”心理而產生的行為,如果產品能夠通過營造氛圍幫助用戶達到自我實現,這就會逐漸聚集起用戶。

針對人性的嫉妒,需要考慮以下3大方面:

1. 人人都有嫉妒心理,但為此付出的努力程度不同

人的興趣不一樣,興趣點對滿足感的程度也不一樣,所以每個人為不同的興趣點付出的努力也是不一樣的。

所以,在產品設計成面就要考慮:

  • 哪些功能/服務可以滿足重度嫉妒心理的人?
  • 哪些是滿足中度嫉妒心理的人?
  • 哪些是滿足輕度嫉妒心理的人?

像知乎的專欄、文章、想法、回答這4塊功能模塊不同的門檻,分別滿足嫉妒心理程度不一樣的用戶。

每個人在話題分享這個興趣點上想獲得的成就感滿足程度不一樣,每個人付出的努力也不一樣——輕度嫉妒的有些人可以正?;卮鹨恍﹩栴}并且能夠分享出去、中度嫉妒需要發布一些文章/想法等;重度嫉妒用戶由輕度和中度用戶演變而來的可能性非常大,盡可能覆蓋不一樣程度的用戶需要把產品功能門檻降低,甚至更需要關注輕度嫉妒心理的用戶,因此知乎也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種“謝邀”文化。

2. 避免成惡

用戶愿意為自己的虛榮心和嫉妒心理付出很多努力,很有可能付出了沒有得到想象中的回報,寫了一篇文章,制作了一個歐美歌單,等了很久一直沒結果 ,最終就會埋冤成為惡的一面。

一方面解決資源集中問題,要分散滿足, 如:微博不能上熱搜的就這幾個人、網易云音樂歌單就這個幾個貨一直被推薦在首頁,對此下策可以使用基于內容推薦算法來解決。每當生產者生產出一條新內容,只要匹配度夠高,推薦機會是和舊內容機率是一樣的。

第二要延長用戶心理滿足時間,不要在短時間內刺激,而要長時間引導。知乎的創作者等級體系,等級越高權益越大, 權益越大嫉妒心理就越容易滿足(創作者等級達到4時,可以自己發送請求給知乎官方,官方進行首頁推薦)。

3. 挖掘新興趣點

嫉妒心理是和自己的興趣是相輔相成的,嫉妒的原動力是興趣。嫉妒心理得到來滿足,興趣也會收到對應刺激,這會促進興趣的生長,但也是有限度的。

如果一個用戶一味地追求嫉妒,就會偏離了方向,并且會成為“惡”的一面。對此,如果想用戶活躍更久就需要產生新的興趣增長點,從而來獲得他人的認同感、成就感。

最后

每一個惡/善都有對立的一面,我們以善為道,構建產品愿景,以惡為術,促進產品改變,讓產品在迭代或創新上發揮更大的價值。

#專欄作家#

動物園園長,微信公眾號:首席吹牛官,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互聯網圈十八線作詞人,國家一級退堂鼓表演藝術家。顏良而文丑,歡迎交流。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alsh ,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就你舉的例子來看 不應該叫“嫉妒”應該稱之為“虛榮”

    來自廣東 回復
    1. 我認為你說得更加貼切一點,雖然虛榮也有點那啥,哈哈哈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