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人性說:恐懼與懶惰
每一個惡/善都有對立的一面,我們以善為道,構建產品愿景,以惡為術,促進產品改變,讓產品在迭代或創新上發揮更大的價值。
西方哲學談人的七宗罪,荀子談性惡論,孟子談性善論。人性既有轉化為惡的可能,也有發展為善的機會。更深層次地了解人性底層需求,能夠給產品帶來很好的粘性。
相比西方七宗罪,我對應在產品層面上總結出7大點,包含 “厭惡、懶惰、嫉妒、貪婪、恐懼、懷疑、傲慢、享樂”,這次主要來嘮嘮“恐懼”和“懶惰”。
一、恐懼
恐懼翻譯成產品語言理解為用戶“害怕損失”和“害怕失去控制”。那么如何去規避恐懼的“惡”轉變成“善”的一面呢?
1. 害怕損失
人害怕損失已經擁有和自己“跳一跳能夠得著”的東西,所以有了“羊毛黨”的存在,年中促銷雖然不如雙十一那么隆重,但也算是一個剁手的盛會,有些人還會認真研究促銷規則,看看哪些東西買得劃算,美其名曰“薅羊毛”,其實應該醒醒你自己才是羊毛,
這也和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損失厭惡”有關聯。丟了一臺iPhone XS Max要買回兩臺才開心回來。也就是說,輸掉400塊錢所給人們帶來的痛苦程度遠遠大于賺500塊錢的快樂程度。
規避“害怕損失”列舉以下三大策略:
(1)價格錨定
有個笑話講價格錨定這件事,iPhone XS Max 8000元 ,分24期每期需要支付333元,那么每天只需要11元,分到1個小時只需要0.18元,每分鐘只需要0.003元,相當于“免費”。
價格錨應用在產品領域多數在于增值服務轉化上, 如下圖的石墨文檔購買高級版,在產品層面無非就像讓用戶立即付費,所以在服務期限錨定在12月,突出價格實惠程度,刺激用戶購買來降低用戶心理壓力,潛意識認為也就7塊2一個月,使用戶比較容易接受。
(2)營造稀缺感
有位朋友是英雄聯盟的黃銅檔選手,他說在英雄聯盟不買皮膚比上王者還困難,每次推出限定新皮膚都說“我是不會買的”,但是等到倒計時1、2天的時候還是沒忍住變成了“真香”。他說忍不住的理由也很簡單,因為如果“現在”不買,以后想要買只能原價買,而且很多限量皮膚錯過就買不到了。
“該物品距離活動結束還剩余4小時”、“商品庫存剩余10個”、“限量發售2000雙”等等字眼很俗,用過的都知道但真的很好用。但要避免成為恐懼惡的一面,頻繁的過度營造稀缺感導致用戶不再認同你所營造的稀缺。
(3)降低門檻
雙十一總銷售額一年比一年高, 功臣之一“螞蟻花唄”可謂男女老少通殺,淘寶還特意在雙十一前臨時提升你的花唄額度。為了刺激用戶進行大額消費,很多電商品臺都推出了分期免息等服務,?像螞蟻花唄,京東白條,信用卡分期等等,這些分期付款將一個大額消費拆分成很多小額還款,會大大降低人們付款時內心的痛苦,降低購買門檻從而促進人們購買。如果線上支付倒退十年,需要每次拿現金購買大額物品,恐怕商家的銷售會大大降低。
還有“首月低價”、“30天內不滿意退款”、“游客模式”,都是降低用戶使用門檻,降低流失率,提高轉化的一個策略,但這也僅僅是提升轉化率的一個起點,后續要持續進行相關運營,否則要走的遲早要走。
2. 害怕失去控制
產品滿足用戶任何需求必須是與用戶進行過交互,app一個下拉刷新操作都包含 下拉松開、正在刷新loading、loading完成3大反饋。良好的反饋是對用戶預期效果達成的一個信號管理。
規避“害怕失去控制”列舉以下策略:
(1)高頻帶動低頻
作為用戶希望每一次事件操作時獲得一定的反饋,以美團舉個例子,當用戶使用美團訂了一個外賣,下單成功后,從商家接單,再到騎手到店,再到騎手送貨,剩余多少分鐘、多少KM等等全都會在前臺呈現給用戶,用戶心里覺得舒服、踏實。所以需要給予用戶及時結果反饋,另外若產品屬于低頻非剛需但又需要有較強的通知提示可以嘗試借助高頻來帶動低頻,比如利用微信公眾號模板消息來達到及時的結果反饋。
(2)情感化反饋
設計親切友好的反饋,相比冷冰冰硬邦邦的話語/提示 更能得到用戶的好感和共鳴。普通的點贊大家意料之中都是點擊一下icon變成已點擊狀態?;湓u論區已點亮操作、即刻不同圈子的點贊操作(如“有些梗只有籃球狗懂 的圈子”所有贊同點擊后變成一顆“籃球”。)能給到用戶眼前一亮的反饋,從《行為設計學》書里面內容來形容就是“欣喜時刻”,指我們有超越平常感受的體驗。
二、懶惰
很多人說人性的懶惰造就了今天這個互聯網盛世,從商業模式上懶出了創新,懶出了美團/餓了么,懶出了淘寶京東,從產品角度我將懶惰理解為“用最小的使用成本來獲得更高的使用效率”。
如何讓用戶用最小的使用成本來獲得更高的使用效率呢?
1. 提供最短路徑
歐幾里德提出的公設有一條是 :“兩點連成一條直線距離最短”,從產品角度如何找到兩點一線距離最短?
用戶動機 + 用戶動作 越小“距離”就越短。
用戶動機一般都不會變比如“看到一個qq群二維碼,想掃碼進群”,此時用戶動作是拿出的是微信掃一掃而不是qq,但用微信掃一掃后仍可以啟動qq并且走加群流程。將用戶動機到用戶動作全流程進行建模,重新審視是否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再重構流程,而不是單一斷點操作。
app/微信小程序里面有一個截屏監聽事件,用戶截屏的動機無非就是分享到好友/群聊/朋友圈等渠道,可借助該監聽事件重新建模再重構流程,達到最理想的流程和結果。
因人懶惰各種app提供多種把手供用戶懶起來,截屏文化也深入人心。
2. 滿足“稍后處理”
用戶在處于非正常使用流程時,再回歸到該產品流程應回到原有流程之上。這句話有點文鄒鄒的,理解為用戶在使用產品其實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叮咚一聲,一條微信、愛豆微博更新提醒,心里面的野馬就開始躁動忍不住去看。
視頻類產品里面的視頻進度記憶、搜索框的搜索歷史、微信鏈接的浮窗、資訊閱讀類的瀏覽歷史、“收藏”等等都能用最小的使用成本來獲得更高的使用效率來解釋。
3. 懶出新高度
“懶惰”不要想得太窄容易限制自身思維,其實解決人性的懶惰需要從“本質思考”做起,每個人大腦都養成了一定的思維慣性,也就是《思考快與慢》里面講的每個人都有兩套“快系統”和“慢系統”。
做產品非常容易陷入“快系統”里面,非常本能直覺的做出一些經驗主義的反應。而“慢系統”需要調動我們的邏輯思維能力,一旦啟動邏輯思維能力周期就非常長,啟動也很慢,所以產品日常做一些工作沒有時間容易忽略切換兩套系統。
把問題多想一層,你目前的問題很有可能就不是個問題。
最后
每一個惡/善都有對立的一面,我們以善為道,構建產品愿景,以惡為術,促進產品改變,讓產品在迭代或創新上發揮更大的價值。
延伸閱讀
#專欄作家#
動物園園長,微信公眾號:首席吹牛官,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ヂ摼W圈十八線作詞人,國家一級退堂鼓表演藝術家。顏良而文丑,歡迎交流。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懶出新高度舉個例子呢?
內容也很棒,學習了
喜歡作者的說話風格
是荀子,而非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