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吸引用戶的好技巧,卻有95%的人先把自己忽悠瘸了

4 評論 8919 瀏覽 24 收藏 23 分鐘

我們在成長中可能嘗試過很多秘籍,卻未必得到了渴望的結果。但用戶的潛意識中對其總抱有期待,卻也了我們很多潛在機會。

在人們面對復雜問題、渴求成長成功的時候,會期待有種秘籍·攻略·捷徑·訣竅,能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從而快速克服困難、通往成功。這是既是本能,也是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

打開網頁、翻開書本,只要我們需要的時候,很容易可以找到一份秘籍:

  1. 剛剛大學畢業進入職場的微信專員,坐在辦公電腦前,參照著瀏覽器中搜索到的《用好這幾個技巧,輕松實現10萬+》,寫下自己的文章,既滿懷擔憂,又隱約懷著點一鳴驚人的渴望。
  2. 忙碌了一天的女白領,哄著孩子沉沉入睡后,隨手點開手機自動推送的《吃好三種食物,助你甩掉秋膘》,想著明天也試試這種飲食方法,可能會讓自己身材有所改變。
  3. 晨練歸來的老爺子,看表離做午飯還早,點開最近剛剛學會用的微信,閱讀著老年活動群中,群友轉發的《長壽的人都有的一個習慣》,希望也像文中的老人一樣長命百歲。

我們在成長中可能嘗試過很多秘籍,卻未必得到了渴望的結果。但用戶的潛意識中對其總抱有期待,卻也了我們很多潛在機會。

今天,我們要殺死一個秘籍:自己心中的秘籍。

也要學會如何創造一個秘籍:給用戶的秘籍。

一、為什么渴望秘籍

沒有天上掉餡餅,也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這樣的告誡越多,也就應證著有越多的人渴望秘籍、渴望“輕易成功”。

即便在一次次的實踐中,苦苦尋得的秘籍并沒有發揮出現象中的神奇效果。也并不妨礙人們繼續對秘籍懷有期待。沒錯,人們只是認為“遇到假的秘籍”,而不是意識到了“根本沒有秘籍”的問題。

人們更多的把這種期待,寄托到電影、小說、漫畫中,創造出那些奇遇的情節:從老乞丐手中得到了一份武學秘籍,從此走上人生巔峰;巧遇未來科技的某種系統,開啟了精彩的人生;被實驗中的蜘蛛咬了一口,讓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些情緒體驗,能讓人們感到興奮、愉悅,正是因為扣準了人們心底對秘籍和輕易成功的期待。這種期待,就是人性。

1. 懶惰——低成本

在進化心理學的角度看來,人類的懶惰天性,大腦的疲于思考,其實是進化過程中養成的生存適應器。

思考需要消耗很大的能量,在長達百萬年且多數時候吃不飽的進化歷程中,人們養成了“放棄思考,節約能量”的本能,以便讓自己在食物不多的情況下可以生存更久。而在今天,時代變了,吃不飽的日子結束了,但幾百萬年養成的節約能量本能卻還沒來得及變化,疲于思考的問題仍然伴隨著多數人。

而審視體力消耗的角度,則在百萬年的體力勞作中,變得更為狡詰,更為精打細算。總的來說,在大多數人的潛意識中,對自身精力的消耗,還是持著能省則省的態度。

秘籍,就是在“低消耗,高收益的理想形態”與“很難做到的現實情況”相碰撞中,所誕生的不合理期許。對人們來說,秘籍、攻略、捷徑、訣竅等類似的詞,雖然在細節方面有所差異,但又都寄托著人們對“低消耗、高收益”模式的渴望。

  1. 在想要獲得成功的時候,如何有了理想當中的秘籍,就可以用超過常人百倍的速度成長,立刻出人頭地。比如:以大佬經歷為例寫出的成功說明書,會讓你覺得離成功只差短短幾步。
  2. 在身處困境的時候,如果有了理想的攻略,就可以減少無用的嘗試,節省思考的消耗,直接把問題解決。類似這種教你如何做好產品、做對運營的攻略,絕對不在少數。
  3. 在面對多種情景時,如果有了一招鮮吃遍天的絕招,就不需要為了不同的問題去研究不同的對策,省去了多變的復雜。隨便一個SWOT、波特五力模型就可以拿來分析1000家公司。

在本能的驅使下,人們對“低消耗,高收益”的模式始終抱有期待,而秘籍恰恰就符合理想狀態的預期。這些由成功者總結出的經驗,讓他們的成功看起來有跡可循,提供了潛在的高預期。而嘗試秘籍,又比系統化學習、詳細分析思考、逐一進行嘗試,成本低的太多。

嘗試10萬+作者總結的經驗,比從頭學習寫作、推廣簡單;參照某個健身網紅分享的,只吃兩三種食物、做兩組卷腹,要比搞懂營養健康,繼而合理飲食、積極運動容易。極低的嘗試成本,和相對較高的愿景,使人們在多次嘗試不同的秘籍,沒有收獲預期的效果后,仍然想要嘗試下一個秘籍。

2. 正確——迷惑性

如果你仔細看剛才的例子,一定會疑惑其中的偏激:無論是名人的成功案例、還是某個崗位的工作方法,抑或是各式分析模型,這些都沒什么錯呀!

對,正是因為它們都不是錯的,所以才讓很多人離正確更遠。

這是什么邏輯?其實很好理解:秘籍并非無用,只不過人們對其賦予了超越其本身的期許。并且,在把希望傾注于秘籍的同時,往往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努力。

導致正確變成錯誤,根源在于秘籍的局限性。

  1. 馬云創建淘寶的經歷,即使人們知道每個細節,也無法復刻,因為市場情況已經不同了。
  2. 酒商調查說不少長壽的人都有喝葡萄酒的習慣,但因此而學喝葡萄酒的人會長壽嗎?酒商的調查里可沒顧及到,那些喝葡萄酒卻沒獲得長壽的人們。
  3. 讀了某個運營大咖的工作經驗,也不能讓你馬上擁有同樣的能力,因為除了寫出來的經驗總結之外,你不知道他付出過多少沒有言明的努力、積累下多少人脈、鍛煉出怎樣的商業直覺。

存在局限性,并不能徹底否定其價值。人們在學習、使用的過程中,加以思辨,取其精華,善加利用,只作為一個參考來看,也是可以有所收獲的。但現實中,人們卻在忽略秘籍局限性的同時,往往還給它們附加了超額的期許。希望這些人生攻略,就像游戲攻略一樣可以幫你跳過所有的坑,讓一切順風順水。

在游戲攻略的幫助下,小白也能實現通關。但人生攻略能像游戲攻略一樣強大嗎?

一個游戲中,所具備的信息量,終究是很少的。即使是以自由度著稱的沙盒游戲,游戲的技巧、環節也是可以歸納總結出來的。但現實中的信息復雜程度卻是游戲所無法比擬的,其差異,就如同是每個人都在玩一款完全不同的游戲。因此,其他人的攻略或許能給你帶來啟發,但絕對無法為你解決所有困難。

二、塑造秘籍

由一個理念、經驗,變成一份攻略、秘籍,這中間經歷了什么?在需要的情況下,我們又如何能為用戶創造出一個秘籍,以增強用戶的信心?一切都建立在感性的基礎上。

1. 斷言——忽略幸存者偏差

成功者的秘籍,之所以看起來如此可信,就是因為人們看不到使用了同樣秘籍,卻最終失敗的人。這是一種常見的認知偏差,即幸存者偏差。

比如某種商業競爭策略,其成功經驗主要都是源自于成功者的經歷,由成功者自己或者是旁觀者所總結的。但對于使用了同樣策略,卻最終失敗的人來說,他們的經歷能夠有效總結、傳播的幾率太過微小。受信息傳播的天然屏障影響,學習者對此策略只能獲得片面的信息,而無法對成功的概率進行全面的認知。

而這種認知偏差能被大多數人所接受,不僅僅因為人們無法了解冰山下失敗者的情況,也關系到我們前文中提到的,因為秘籍確實有一定可取之處,而帶來的迷惑性。

比如:一些名人傳記中,最常列出的成功者品質,堅持。我們假設,成功的人都必須擁有堅持的品質。但反過來看,堅持的人就一定能獲得成功嗎?在邏輯學的基礎概念中,充要條件、必要條件很容易被人們混淆。

A(堅持) B(成功)

必要條件(B?A):B可以推出A(成功的人一定堅持),A不可以推出B(堅持的人不一定成功)。

常被當成了:

充要條件(A=B):B可以推出A(成功的人一定堅持),A也可以推出B(堅持的人一定能成功)。

顯然,最后的逆推是無法成立的,即使成功的人一定堅持,也不是所有堅持的人都能獲得成功。站在理性的角度,即便在只能看到冰山上成功者的情況下,也不能忽略冰山下有可能隱藏著失敗者的問題,才能更全面而理性的判斷一份秘籍是否真的有效。

但與之相反,如果想要塑造一份秘籍,就需要進行斷言,肯定而直接的推斷結論、展示優點,并盡可能的忽略掉幸存者偏差的影響。

事實上,現實中你能想象到的所有秘籍:快速提升自己的經驗、做好工作的關鍵點、某產品讓人心動的效果廣告,都是在斷言的基礎上建立的。

洗發水廣告不會告訴你,用了自己洗發水卻依舊掉頭發的人;成功學講師不會告訴你,之前的學員中有多少人仍然平庸;婚戀APP不會告訴你,有多少產品用戶還沒有找到心儀的伴侶。

通過斷言,忽略幸存者偏差,更容易避開人們懷疑的審視。相反,把冰山下的失敗擺出來,并不能展示出你的坦誠。就像淘寶上的不良評價,即使只有一個差評,也可能讓數不清的潛在顧客悄悄離開。

2. 省略——不談所需的付出

就像我們在前文中所說的,人們渴望秘籍,本身就是對“低付出、高回報”的不合理期許。但很多客觀的方案,雖然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卻沒有人們那么期待的付出/回報比例。在這兩者的矛盾下,最容易的方法自然就是:省略付出,著重回報,從而在人們的感官中放大收益率,使其接近人們所想要的“低付出、高回報”。

雖然每個人都會計算,但在信息量比較大的復雜問題面前,這種計算能力是極不可靠的。 受到信息不完整、情緒干擾等因素的影響,借助省略付出、著重收益的方式,可以輕松讓一件收益率并不高的事情,變得更貼近理想化。

  • 賣烤箱的商家不會仔細介紹,在有烤箱和烤出精美的糕點之間,還要經過多么復雜的學習和嘗試,只重點展示西點的芬芳,以及自己烘焙的愉快。因而很多家庭購置了烤箱,卻讓它靜靜的待在角落里。
  • 婚戀產品不會給你詳說,在你注冊會員和找到伴侶之間,你又得對自己的外表、言行、品味做出多少改變,才能與有緣人相遇。因而很多會員要么是在幾次不成功的嘗試后,失去了再次登陸的興趣,要么就是在有效的轉化機制下,購買了價格更高的婚戀輔導。
  • 按摩減肥店不會客觀評價,在臃腫和纖細之間,除了按摩手法外,控制飲食要付出多少意志力,感受多少煎熬。因而很多人選擇了開始,卻沒能堅持到最后。

選擇秘籍的大部分人,往往無法真正了解所需的付出,在高收益率的表象背后,有很多隱蔽的坑還需要自己慢慢填。而少部分人,很清楚隱藏在秘籍背后的付出,也就能在這個他們熟悉的領域中,暫時擺脫秘籍心態:因為深度了解,知道沒有理想化的那種秘籍,所以只把其他人眼中的秘籍當作一個方便一點的工具、方式。但在他們所不熟悉的領域中,卻依然會充斥著對秘籍的渴望。

3. 失明——無視個體化差異

對于一個游戲而言,能夠輕松給出攻略,自然離不開游戲中同質化的起點和路徑。即便有豐富的角色個性定制(Bulid),也脫離不開幾個大同小異的類別,而大部分游戲的進程中,環節也是基本固定的。就算是隨機性高的游戲,其中的隨機事件卻也數量有限。

但在現實中,隨便一個小區里,每個居民間的差異之大,就遠不是一個游戲的角色量可以比擬的。而每個人在不同的行為中,面對的問題也多種多樣。在如此復雜的基礎條件下,同樣一種方法,在不同的情況中,很容易帶來差異化的結果,讓想象當中的人生攻略難以奏效。

這種差異,在名人案例分析中顯得格外醒目:如果專注分析一個人的成功原因,你可以分析出很多,他的高尚品質、他的生活態度、他的行為方式等等,每項都可以言之確鑿。但若是拿出兩個不同人,分析成功有哪些共同的原因,能夠列出的要點,就會減少很多。

當拿出10個人以上,同時進行分析,能找到一、兩個所有人都具備的共同點,就已經是很幸運了。

在充滿差異的世界中,一個秘籍放在不同的基礎條件下,是否能再次演繹神奇已經不用期待了。能不能發揮一些參考作用,甚至都是未知數。

江小白的廣告文案,其他產品進行周密的復刻,也無法再現江小白的推廣效力。但如果僅僅作為一個參考,也可能會對現狀有所增益。相對的,一個獲得大獎的彩民,獲獎的秘訣是他堅持買同一注號20年不變,但換在其他彩民身上,堅持買同一個號一輩子,也未必有一次中大獎的機會。

個體化差異,除了那些各種切實存在,但又多到細數不清的因素外,甚至還包括運氣。換位到不同的基礎條件上,可以讓任何一份秘籍黯然失色。但反過來,若是想塑造一個秘籍,就要盡可能無視個體差異的影響,尤其是那些可預見的不良影響。

整形醫生或許會告訴顧客,根據體質不同,雙眼皮手術大概會在7天左右消腫。但他們卻不會說清,有不少人在15—30天的時候,也仍會有明顯的腫脹。

即便在問題明顯會受到個體差異的影響,也可以只拿出基本符合理想狀態的一部分情況,對可能出現的不良狀況選擇視而不見。這既是不明真相的人們相信秘籍的原因,也是塑造秘籍的關鍵要素。

4. 聚焦——突出成功的案例

無論是幸存者偏差、隱藏的付出、個體化差異,在刻意或無意的淡化下,都紛紛隱藏在陰暗的角落里中。而擺在明處的,就是那拋開問題的復雜性后,看起來因秘籍而受益的少數成功者。

秘籍式的商業案例分析,就是在這種模式的基礎上展現的。無論是以方法為主線,將案例作為佐證;還是以案例為主線,進行逐層分析。都難免將關注點放在其想要突出的方面,給人們帶來一種可以借此輕易成功的感受。

在學習商業案例時,大部分人在了解使用某種策略、方法、技巧的成功者的同時,不會將意識分散到“有多少人使用了同樣的策略,卻沒能獲得成功”的問題上。眼前的成功案例,讓本就是渴望成功、厭惡失敗的人們,暢想自己也可以借此方法獲得成功,產生了高于實際的期望。(斷言——忽略幸存者偏差)

只有幾個幾乎是全球關注的經典案例,在不同人、不同視角的大量分析下,我們才算勉強拼湊出其得以成功的全貌。相反,大部分的商業案例,只會挑出企業所做改變中,最具突破性的一小部分進行重點分析。

人們在了解案例的過程中,很容易產生“只要像案例中一樣,對這一兩個小環節進行突破性的改變,就可以獲得超出想象的受益”,從而對這種表面上的“低付出、高回報”產生興趣。(省略——不談背后的付出

案例本身作為單向傳道,會讓人將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目標企業中,忽視掉一些實際情況下明顯的差異。就如同很多企業主,有時在興奮的狀態下,拿著一本書、一篇文章,甚至是聽來的一個辦法,就想要對企業的運作模式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拔覀円逊兆龀珊5讚啤薄ⅰ拔覀円裉O果一樣搞創新”掛在嘴邊,很多時候卻受限于公司的實際情況,卻難以帶來有效的改變。(失明——無視個體化差異

而這就是案例的作用,展現出一個秘籍能發揮做大作用的特殊場景,展示出使用秘籍的最利好的一面,讓人對其“低付出、高回報”產生期待,并通過有人已經借此獲得成功,給予人們可以因此改變的信心。(聚焦——突出成功的案例)

寫在最后

沒有輕易的成功,也沒有想象中那么美好的秘籍。對自己來,時刻保持清醒,把成長、成功寄托在方向正確和不斷努力上,而不是依賴某種秘籍,是最理智的選擇。

給予自己最嚴厲的挫折,卻也要給用戶最寬容的期許。塑造秘籍,就是對信息不對稱紅利的善加利用。大眾還是更容易做出他們認為“低付出、高回報”的選擇。

#專欄作家#

墨饕,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網絡營銷人,心理咨詢師。擅長消費者行為學、文字傳播學、市場營銷學等領域。

本文由 @墨饕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求交流微信18210730150

    回復
  2. 厲害????

    回復
  3. 深知其味

    回復
  4. 鞭辟入里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