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的成功基石:深入理解用戶
一款成功的產品,很大程度取決于用戶。那么,了解用戶、深入理解用戶,就是產品的成功基石。
在開始討論之前,我們不妨仔細思考一下:
我們在面對產品的規劃、產品功能的設計甚至是一個功能點的優化設計時,我們要服務的核心用戶是誰?要為這些用戶解決哪些問題?目前這些用戶在面臨這些問題時是如何解決的?要服務于哪幾類用戶?我們是否足夠了解我們的用戶?用戶在使用我們的產品或服務時他們的核心路徑是怎樣的?
如果上面問題的答案是“否”,或者是模糊不定的,那么不管是產品的規劃、功能的設計抑或是功能點的優化一定不會成功。
一款成功產品的基石,就是要深入理解用戶。
在我看來,要想深入理解用戶,要經歷四個過程:用戶故事、用戶地圖、用戶畫像和用戶路徑。產品自始至終,都要深入理解用戶,要深入理解用戶,就要不斷經歷這四個過程。
一、用戶故事
用戶故事在軟件開發過程中,被作為描述需求的一種表達形式,用戶故事=用戶+故事,也就是“誰因為某些原因要做哪些事”。
無論是面對C端或是B端的產品和服務,要想知道做什么,我們就要去接觸用戶。去見見我們的用戶,和他們聊一聊。
不需要非常正式,只要是和他們聊聊天就可以,像朋友間的閑聊一樣,這也是用戶訪談能作為最重要的用戶研究方法之一的原因。這樣的用戶接觸,往往能夠激發我們的靈感。從與用戶的接觸中,我們就可以收納總結出用戶故事。
一般地,一個完整的用戶故事包含以下幾個要素:
- 角色(who):誰;
- 問題(problem):遇到了什么問題;
- 感覺(emotion):有怎樣的感受或情緒;
- 活動(what):要完成什么活動;
- 價值(value):為何要這么做, 能帶來什么價值;
- 痛點(pain spot):現在的解決方案中有哪些痛點。
總結起來,在【用戶故事】過程中,我們要通過用戶訪談或是其他的用戶研究方法,得到一個又一個的用戶故事。
誰,在怎樣的情況下,遇到了哪些問題,他們的情緒或感受是怎么樣的。他們當前要完成怎樣的事情,他們為什么要這么做,能給他們帶來哪些價值?當前的解決方案中存在哪些痛點等。
二、用戶地圖
我們都知道,在任何一個產業的產業鏈地圖中,都會有很多玩家,比如產業上、中、下游中的多個廠商玩家。同樣地,在一款產品或服務中,用戶也會是多種多樣的。
我們需要梳理出,在產品或服務所涉及的領域中,都有哪幾種用戶,他們之間的關系是什么。比如,一款親子教育產品,家長是一類用戶,孩子是另外一類用戶,在教育過程中,老師又是一類用戶。
再比如,一款基于建筑行業的管理軟件中,甲方公司、監理公司、施工單位、物業公司等,都是產品的用戶,同時,各公司內部,不同部門的使用者也會是各公司細分下來的用戶。
所以,在用戶地圖中,我們要考慮到用戶的深度和用戶的廣度。
- 用戶的深度:在垂直方向,用戶要細分到哪個程度。以親子教育類產品為例,家長作為一類用戶,那么,有沒有必要把爸爸和媽媽細分為兩類用戶呢?同理,媽媽用戶是否還要按照年齡繼續細分呢?
- 用戶的廣度:在橫向方向,要容納多少類用戶進入到用戶地圖中。在上述建筑行業的管理軟件的例子中,我們是否要把酒店單位作為一類用戶呢?抑或是親子教育類產品的例子中,我們是否要把孩子的三姑二姨等親屬也算作一類用戶呢?
總結一下,在【用戶地圖】過程中,我們要根據用戶故事和產品的實際情況,從廣度(用戶分類)和深度(用戶細分)上,將用戶放進用戶地圖中。
三、用戶畫像
用戶畫像是我們比較熟悉的一種用戶研究的產出物了,我們要用一些關鍵性的特征來描述一個重要的用戶群體。
用戶畫像又稱用戶角色,作為一種勾畫目標用戶、聯系用戶訴求與設計方向的有效工具,用戶畫像在各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我們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往往會以最為淺顯和貼近生活的話語將用戶的屬性、行為與期待的數據轉化聯結起來。
在用戶畫像中,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 用戶的基本信息:給一類用戶的代表起個看起來真實的名字,選一個照片,設定性別、年齡、職業和興趣愛好;
- 用戶的特定信息:與產品領域相關的信息,比如生活方式、價值取向、心理預期等;
- 代表性的語句:為增強真實感,可以選幾句在收集用戶故事的時候,聽到的用戶說的具有代表性的話。
在這一過程中生成的用戶畫像,正是下一過程所需要的基礎元素。
四、用戶路徑
相比用戶畫像,用戶路徑更能讓用戶“動起來”。
用戶路徑主要包含以下幾個基礎要素:
- 用戶畫像:即上一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用戶畫像;
- 時間線:用戶完成整體路徑所經歷的時間點;
- 接觸點:用戶與產品或服務接觸的每一個環節;
- 用戶的預期:用戶在與產品或服務接觸的每一個接觸點上,帶著什么樣的預期,期望獲得什么樣的信息、服務或體驗;
- 實際的用戶體驗:用戶在與產品或服務接觸的每一個接觸點上,實際獲得的體驗是什么樣的,用戶的情緒和感覺是怎樣的。
用戶路徑可以把第一步中收集到的用戶故事整體串聯起來,讓用戶可以走完一段真實的用戶路徑。
以上文中親子教育為例:
媽媽和孩子的用戶路徑或許是這樣的,一位26歲的媽媽(用戶畫像)準備了解一下親子教育(準備階段),然后帶著孩子去體驗親子教育的試聽課程(過程中,與服務接觸)。此時,媽媽和孩子都會有各自的用戶預期(比如,課程要物有所值,課程要有趣,老師的引導方式要正確,同齡的小朋友要多等)。試聽結束后,實際的試聽效果如何,媽媽和孩子的情緒反饋分別如何等。
總結一下,在【用戶路徑】過程中,要把用戶畫像和用戶故事通過用戶路徑整體串聯起來,以了解用戶在整個與產品或服務交互的過程中產生的感受。
五、總結
深入理解用戶,才是產品成功的基石。
最后,我們再總結一下深入理解用戶的過程:
- 廣泛收集用戶故事;
- 分析完善用戶地圖;
- 清晰描繪用戶畫像;
- 串聯分析用戶路徑。
#專欄作家#
流年,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ヂ摼W產品設計師,4年互聯網產品設計經驗。擅長用戶體驗設計,喜歡鉆研需求功能背后的技術實現方式;在成為綜合型產品設計師的道路上不斷努力前進!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贊,深受啟發。求大佬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