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正確的用戶調研方法?先了解這2種方式
用戶調研的方式有很多,但一般在有限的時間和預算的情況下,我們會根據需求來使用某一種適合當下情況的用戶調研方式。那么哪一種方式是最適合我們的?本文對用戶調研和調查問卷這兩種用研方式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幫助你做出正確的選擇。
想要更好的了解用戶的行為模式,用戶調研的方式數不勝數。然而, 大多數情況同時使用多種用戶調研方式是比較少見的,除非你有大把的時間和預算。
所以,取而代之的是,我們需要決定好在特定的階段使用某一種適合當下情況的用戶研究方式。
“設計師想要達到的目的無非是通過傾聽,觀察,理解,同理,整合以及搜集用戶的見解讓用戶的想法從無形變為有形?!薄狧illman Curtis
那么現在,是時候來看看問題的難點了。我們如何知曉哪一種用戶調研的方式是最適合我們的呢,又是什么讓某一種方式脫穎而出呢?甚至說,我們真的認為這樣的用戶研究是必須的么?
乍一看好似無從下手, 但選擇和使用某種方式都本不該如此繁瑣。以下是不同用研方式的詳解,希望能對你做出正確的選擇有幫助。
01 用戶訪談
用戶訪談是用戶體驗設計師獲取定性數據的優選方式。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樣,這種研究方式需要我們去與用戶面對面,一對一的討論一系列用戶行為相關的話題,譬如說他們的感官,驅動性,目的性,流程性以及他們的痛點。
想要從用戶那里獲取最真實的反饋,下面是我想要給你的建議:
1. 提出開放性問題
避免使用只用回答是與否的問題,引導性問題以及模糊的問題。當我們想要正確的理解用戶如何以及為何這樣使用產品時,這樣的提問方式通常不會讓我們得到有效的答案。我們可以在對話和場景中埋入啟發式問題,這樣通常能夠獲取更多的有效信息。
2. 預設后續問題
為用戶不同方向的回答做好準備,基于我們的研究目的,預設好相應的后續問題。不要試圖去解釋和重復用戶的回答,讓他們進一步去表達自己的想法能夠更好的挖掘更多的有效信息。
3. 使用訪談腳本
想要得到更有效和可靠的結論,提前準備好訪談時需要的腳本, 這樣做的原因是確保問題得到更統一的回答,防止訪談中遇到過多的不可控制的變量導致無法做出合理的結論。
4. 控制采訪者的表達
作為采訪者,我們需要在調研中保持中立的表達,過于強烈的回復和表達會引導受訪者做出偏向性的回答。
5. 數據記錄
使用可讀性強的格式進行數據的采集和記錄, 當需要高效的記錄和分享用戶反饋給團隊的時候, 繪制腦圖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
用戶訪談的優勢在于它快捷直觀又具體,加上在不同的設計階段時,用戶訪談可以在需要的時候隨時插入,這一點為用戶調研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02 調查問卷
調查問卷是獲取用戶反饋的另一個途徑,收集到的信息種類會與用戶訪談類似,不同的是信息深度。通過用戶訪談,我們可以提出一系列的后續問題去深度挖掘用戶的產品體驗信息,問卷調查則不能。
這主要是因為與用戶訪談相比,問卷調查并不能非常直接的與用戶交流。
但是調查問卷也是有它的優勢的,比如說,用戶的覆蓋面會在有限的時間內更廣,用戶數據與反饋流量更大,性價比更高。 尤其是在有限的研究經費下,提供我們選擇的線上問卷平臺數不勝數,我們可以通過創建,分析和歸類用戶數據得到更快捷的用戶反饋。
1. A/B 測試
我們可以利用 A/B 測試創建兩個或多個不同版本的產品設計,去測試哪一個方案能夠獲得更佳的用戶反饋,以下是一些可供測試的設計元素:
- 文案
- 引導式按鈕
- 色彩
- 字體
- 文案替換
- 圖片替換
- 圖形與圖表
- 背景用圖
- 產品詳解文案
A/B 測試的關鍵是通過他獲取的數據,所以我們可以將此方法用在已上線的項目或者早期原型的定量研究上。
2. 卡片分類法
卡片分類法是一個性價比高的信息架構研究方式,使用它非常簡單,寫下產品的主要功能或是主題, 然后觀察測試者如何將它們進行邏輯性分類或者排序。我們甚至可以給測試者充分的自由度去命名不同的分組從而對比不同的措辭使用是否貼切。
“我們總是被自己腦海中的聲音所左右,從而決定設計應該做成什么樣子?!薄狹ichael Bierut
使用卡片式分類的關鍵是測試用戶是否能夠直觀地使用我們預設的產品流程,比如說,用戶是否能流暢的瀏覽我們的產品,是否能夠準確的在某個類別下找出他們想要的信息,我們所理解的信息結構是否和用戶理解的信息結構高度匹配。
將產品流程的不確定性從設計中剔除正是卡片式分類的目的,與其著重于了解產品的外觀,不如更注重地去了解用戶如何看待產品??ㄆ诸惤Y果輸入后,您就可以開始創建新的流程或微調現有的用戶流程圖。
3. 可用性測試
如果我們只能選擇一種用戶調研的方式, 可用性測試可能是目前而言最好的選擇。這是因為可用性測試然我們可以從外觀,感覺和可用性方面了解到有關產品設計的全方位數據。
可用性測試衡量的五個關鍵點:
- 可學習性(Learnability): 對于一個新用戶來說,學習如何在界面中操作有多簡單?
- 高效性(Efficiency):用戶能以多快的速度成功完成任務?
- 可記憶性(Memorability):如果一個用戶離開這個系統一段時間,他們是否能很好的回憶起界面?
- 錯誤(Errors):用戶會造成多少錯誤?他們從錯誤中走出來有多快?
- 滿意度(Satisfaction)用戶享受使用這個界面的過程嗎,以及他們對結果滿意嗎?
基本上,可用性測試的目的在于辨認出用戶使用產品過程中的問題,采集定性數據以及定量數據, 觀察不同的用戶行為, 確保用戶滿意度。
要想成功地進行可用性測試,我們需要找到有代表性的用戶并準備好提供給測試者的任務列表,接下來便是觀察,傾聽以及做筆記了。
可用性測試結束后,我們應該有足夠的數據來支持哪些部分的設計需要調整或刪除。
總結
在監視或非監視的環境中與用戶互動,了解更多有關用戶的信息,對于構建用戶喜歡的產品至關重要。
花時間和精力在用戶調研上,不論是用一種或者是多種以上的方式,都會是非常值得的。
作者:Adam Fard
原文鏈接:https://uxdesign.cc/user-research-methods-how-to-choose-the-right-one-6087c27343ce
翻譯公眾號:交譯所;譯者:cenzi;審稿:Maisie
本文由 @交譯所 翻譯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