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我們上癮的原理是什么?
生活中,大部分人會對一些事物格外上癮,并且很難通過自制停下來。那么究竟是什么原理導致我們一步步上癮的呢?我們又該如何逃離上癮的陷阱呢?本文將告訴你答案。
為什么無聊的時候我們會刷手機刷個不停?為什么我總是忍不住氪金?為什么我終于到達了目的地卻不再興奮了?為什么互聯網色情危害比其他形式色情都要大?為什么毒品成癮性這么強?
本篇文章將詳細解釋多巴胺是如何影響人的行為,人是怎么一步一步上癮的以及這個理論在現實生活中的映射。
本篇文章內容基于對神經科學學科的文獻調研以及《思考的快與慢》《慢思考:大腦超載時代的思考學》整理思考得出。同樣我會在評論處分享書籍鏈接。
一、多巴胺是什么?
在文章《游戲上癮的背后,都是設計師的“陰謀”在作怪》中,我提到多巴胺作為一種神經遞質,調控著人的情緒。
隨便網上搜索多巴胺,大部分的答案和理解都會告訴你:多巴胺=快樂、愉悅、興奮。
但事實上,多巴胺并不是快樂本身。先別著急,答案在推理過后就會出現。
VTA,大腦的腹側背蓋區是由專門釋放神經遞質多巴胺的神經元組成的。VTA觸手延伸到大腦的各個區域,通過釋放多巴胺,可以強化大腦不同區域的活動(大部分都是正向的感受)。但真正的幕后操作者不是VTA自身,是獎勵。
在原始大腦(未經過條件訓練)的清單中,食物、性、友情、愛和新奇(novelty)是能促進多巴胺分泌的五種獎勵。同時這五種不同的目的能夠刺激的多巴胺數量也不同,其中性最為強烈。
且慢,為什么叫做獎勵呢?我憑自己實力得到的美食,愛情為什么要叫做獎勵?
這里的獎勵更多的是從大腦的角度看問題,當你去追求上述五種獎勵(進化論,利于生存繁衍)時,大腦會給予這些行為肯定并加強行為記憶。
二、多巴胺是怎么被刺激釋放的?
現在讓我們暫時回到兒童時代,同時再假設你還從未嘗過冰激淋,此時的大腦并不知道冰激淋為何物。
當你意外嘗試了一口冰激淋,冰激淋的甜味(符合原始需求的甜食)瞬間刺激大腦的多巴胺大量分泌,大腦處于異常興奮的狀態。
就在此時,大腦記憶分區(海馬區)開始記錄此刻的爽快感(興奮)和刺激物(冰激淋),新的記憶即將形成。
當記憶最終形成,每當你想起,看到,聞到冰激淋(刺激物)你就會想起當時的爽快感。
這一過程叫做條件反射(Conditioning)。這不就和高中生物課本上,搖鈴鐺后馬上給狗喂美食,重復多次后,只要一搖鈴鐺,狗就會吞口水一樣的現象。
類似的例子還有望梅止渴等。正是條件反射開啟了我們對新鮮事物的探索和記憶。從來沒有擁有過手機的你,為什么現在對手機又形成了依賴?想想上述冰激淋的例子,同樣是條件反射的形成。
以上例子就是為了解釋,我們是怎么認識新鮮事物和新鮮事物是怎么重復激起我們的多巴胺的。
繼續使用冰激淋的例子,假定我們現在對冰激淋已經形成條件反射了,好好的認識了冰激淋本冰了。
現在,在烈日炎炎的公園里,你看到了有游客在吃一根顏色鮮艷的綠舌頭冰激淋(鮮明的刺激物)。
你的大腦馬上重現了你第一次吃冰激淋的場景,這時候,在你甚至還沒有要排隊購買的時候(冰激淋都還沒到嘴里?。?,你的多巴胺已經開始大量分泌了,興奮感和渴望催促著你去購買。
這也解釋了我一開始所說的,多巴胺并不是快樂的本身,多巴胺是是“渴望”,是推著你去追求“快樂”的興奮物質。
再進一步的,讓人興奮的并不是獎勵本身,而是追求獎勵過程中的渴望感和激勵感。
終于你站在了長長的隊伍中,等待過程中口水不斷分泌,眼睛還在不斷的盯著菜單上哪個味道比較可口。所有的這些新的經歷和選擇都被大腦記錄在內(因為此刻的你充分的興奮,大腦值得記錄此刻),而正是這些新的經歷讓多巴胺可以持續釋放。這也印證了我上面所說的五個獎勵中的兩個:食物與新奇。還需要注意的是,我整個推理流程中有個前提,就是排隊完后我一定能夠得到冰激淋這個獎勵。也就是說,只要刺激物(冰激淋)可以給你帶來可預測的獎賞(得到冰激淋),多巴胺就能被刺激釋放。
整理,總結一下上面的整個鏈條:
全新的符合任意五個原始獎賞的刺激物出現(冰激淋,食物)——感受刺激物(第一次吃冰激淋)——意外的獎賞(從未吃過)多巴胺釋放——形成新條件反射——刺激物再次出現——條件反射應答——多巴胺分泌——興奮感促使你追求該刺激物——得到刺激物感到滿足——追求過程中全新的體驗被大腦更新——加固對刺激物的印象——重復上述行為
幾個重要的點:
多巴胺并不是快樂的本身,多巴胺是是“渴望”,是推著你去追求“快樂”的興奮物質。
再進一步的,讓人興奮的并不是獎勵本身,而是追求獎勵過程中的渴望感和激勵感;只要刺激物(冰激淋)可以給你帶來可預測的獎賞(得到冰激淋),多巴胺就能被刺激釋放。
這也和我上篇文章《心流+產品=上癮》理論有重疊之處,當你的獎勵獲取過分復雜,即獎勵不可預測,多巴胺就難被刺激。也就是心流里面的能力和難度相匹配。
三、什么時候不再興奮(對獎勵感到麻木)?
有讀者肯定會困惑,但我現在對冰激淋沒有半點興奮感,更不會為一根冰棍排長隊,這不是矛盾了嗎?
其實這就涉及另一個概念了,學術文章稱之為厭惡理論(theory of boredom)。
文獻說厭惡是愉悅的反面,觸發機制與多巴胺類似,但并沒有進一步研究大腦的哪塊區域和多巴胺有一樣的應答。
所以為了方便理解,我們只需要知道部分厭惡的類型和定義即可—— 一個是不安厭惡:對預期的實現以失敗告終的厭惡;另一個是敏性厭惡:天然對單一重復沒有新意的任務的厭惡。
回到上面的冰激淋反應鏈條,最常見的厭惡是,當你吃了很多次冰激淋,各種味道各種店全部試過了,此時去追求獎勵的這一行為已經沒有多少新意,再也激不起你的興奮感了。
這個時候你對這個刺激物產生了厭惡,不再刺激。
回到大腦運作,你的大腦內的多巴胺神經元已經適應了冰激淋(刺激物)的各種刺激,他們不再釋放多巴胺來表示興奮,反而還拿著小本本盯著你,預期著這個獎勵的到來。
當你被排完隊后被告知冰激淋賣完了,觸發不安厭惡,產生失落感,這時候你對冰激淋就徹底失去了興趣。
總的來說,大腦的彈性意味著多巴胺系統是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在我之前的文章提到的脫敏機制也是動態調整中的一員。當刺激物不再有新的興奮記憶,所有的行為都是曾經的經歷,沒有了任何新意,再加上大腦脫敏機制主動降低你對某個刺激物的興奮程度,避免你上癮,你就會對某個東西失去興趣。
還有另一種情況是,做某個東西永遠都有新意,但脫敏機制會主動適應一定劑量的刺激(減少受體),此時相同的行為帶來的興奮度遠不如前,你要么就是加大行為的頻次來增加刺激,要么就是同樣的行為達到較低的興奮度再慢慢多巴胺濃度下降不再興奮。
四、實例
1. 為什么毒品這么可怕?
我想先用極端的例子來讓讀者有個直接的感受,其實我這也是在用多巴胺通路的策略加深你們的印象。毒品無疑是各位讀者已經深知,這個刺激物能直接激起你們對于生存的記憶,同時也能加深你們對文章的感覺。
毒品之所以可怕是在于他會讓你的快樂興奮元素失去自我調節的平衡。
毒品大致分兩類:
一類是阿片類,屬于類內啡肽的合成產品。
內啡肽是你在追求獎勵最后,得到獎勵時大腦分泌的一種安神,愉悅的物質。
服用阿片類毒品后,毒品類內啡肽充當自己體內自然合成的內啡肽角色給你帶來愉悅感,同時毒品也劫持了你自己合成快樂元素的能力。
所以你只能不斷的攝入毒品來達到快樂。同時這也建立了一個不健康的條件反射,你只能通過毒品來獲取快樂。
另一類毒品是冰毒類的,直接作用與文章一直討論的多巴胺。
冰毒能直接刺激你的神經元大量不正常的釋放多巴胺,這個時候你能感受到的是你這輩子都沒有過的多巴胺濃度,可怕的“興奮快樂“感。
還記得上面提到的脫敏機制嗎?
這時候大腦迅速減少多巴胺受體想要壓制這種興奮感,但是這種興奮感太過強烈,導致以往任何能讓你快樂的行為都不能夠刺激多巴胺。
結果就是,你只能通過冰毒來獲取快感,同時由于脫敏機制,你又只能通過加大劑量來獲取同樣的快樂。死亡是吸毒者最終的歸屬。
2. 為什么我總是忍不住刷手機?
刷抖音,刷微博,刷朋友圈,刷空間……各種各樣強迫癥一般的手機依賴行為推著我們去刷手機。同樣使用多巴胺的理論來進行解釋。
拿刷朋友圈和抖音為例:
刷朋友圈屬于心里在想萬一刷一下看到朋友更新了最新的動態呢?(甚至系統沒有提示你有新的動態),刷抖音屬于刷一下能看到新的符合我口味的視頻內容,新的快樂。
刷朋友圈的鏈條如下:
朋友圈信息覆蓋了五種原始獎勵清單中的多種(比如有暗戀的人就涉及愛和友情等)——和朋友圈形成條件反射——看到微信這一刺激物——多巴胺分泌——主動去刷新動態——獲得朋友新的分享——形成新的記憶加固行為。
但這個時候你肯定會說,如果系統沒有提醒新動態,一般都會刷不出東西,就會觸發厭惡,那不就矛盾了嗎?
首先第一點是,朋友圈的內容更新頻次高,存在一定概率你點進去確實有新東西,那以上鏈條合理。
第二點是朋友圈內容的新意,由于是不同的人,不同的時刻,新意可以視作長時間存在很難耗盡,所以帶來的驚喜感和興奮感遠大于小小的手機上拉刷新的操作,解釋了沒有提示新動態但會去刷的合理性。
第三點是正是因為厭惡,所以你刷了幾次沒有新動態就會離開。
第四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獎勵的“不可預測性”,在格雷戈里伯恩斯的研究中證明了不可預測的獎勵會讓大腦更加興奮。
在這里就是,小小的上拉刷新這一基本沒有代價的行為,可能換來一個不可預測的獎勵(萬一有新的東西呢),想想就能帶來不小的興奮,于是你就去刷了。
當然,強迫癥上拉刷新的行為還是比較少見,更多見的是不時回去查看有沒有新的動態更新。
對于刷抖音,道理一樣,唯一的區別是你總能刷到新東西。雖說很可能會刷到停不下來,但最終你停下來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脫敏機制以及敏性厭惡(把我喜歡的視頻推薦庫里的視頻全部刷完了,只剩下重重復復看各種廣告,沒意思了)。
所以說到底,刷手機停不下來,就是因為我們對刷的這一行為總有期待,多巴胺總能保持你的興奮促使你去刷,加上達到獎勵的路徑短,可預測,結果一般以成功(加固記憶)為終點。刷手機停不下來就可以理解了。
3. 為什么我們總是忍不住氪金?
這個問題最主要的邏輯和上述一樣,這里交給讀者們自己去思考。歡迎評論處留下自己的見解
五、總結
成癮的文章系列就基本告一段落了,成癮真的是生活中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但讓人振奮的是很多成癮者在意識到成癮的機制歸因后,總能從癮脫離出來。
在日常生活中,處處留意自己大腦的運作,加以克制和調整,利用癮帶你走向更好的目標,也未嘗不可。
希望這篇文章能給大家帶來一點啟發和幫助。在評論處我還是會留下相關的書籍和文獻,打包發給讀者。
本文由 @Wymund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不贊同,邊際收益遞減更好解釋為什么冰激淋吃多了沒有快樂的感覺。充值也要分了,游戲產品里會設置一些機制比如這個你進去玩的一直很輕松,突然一個怪打不過告訴你充值可以打過會出現兩個結果,充值那后續準備整套邏輯來吸引用戶繼續充值,不充值玩家后續再做刺激,包括首沖有禮也適用用戶愛占便宜的心理活動來做的。
氪金一時爽,一直氪金一直爽。
原文標題本來是:“原來上癮的我并不快樂,我只是在渴望和失落中徘徊”
起這個標題本意是,這個標題本身也是一個難點?為什么會徘徊在消極之中呢?文章就很好的解釋了這個現象。
說到底,人的欲望總是不斷的在變,邊界一直在拓展,認清大腦運作機制認清所謂的渴望,欲望,興奮。才能認清自己做事的動機
你的意思是因為多巴胺的原因,多巴胺不是快樂,所以我們一直都只是在追求快樂但一直達不到嗎
游戲氪金:以王者榮耀為例
第一步.新皮膚上線(花里胡哨)
第二步.購買嘗試,購買皮膚體驗
第三步.新皮膚游戲內體驗很不錯,手感順滑,顏值符合審美,傷害疊加,氪金帶來的社交炫耀心理,多巴胺分泌
第四步.大腦記憶此種愉悅
第五步.當再次有新皮膚上線,體驗更加豐富,社交炫耀心理逐漸增加,多巴胺再次分泌
第六步.此種循環模式形成,玩家不斷氪金
當然氪金的前提自認為:游戲給用戶的體驗感不錯,游戲社交化,氪金能為用戶帶去更多驚喜炫富社交體驗
對的?。〉强纯磩e的游戲的話,最強和最可怕的催化劑是“不可預測性”,即抽獎之類的玩法。那樣的興奮度會更高。
太高興了,謝謝你!說明我的文章確實有用和說清楚了,謝謝!
《上癮:讓用戶養成使用習慣的四大產品邏輯》:上癮模型的四個階段:觸發、行動、多變的酬賞、投入,up主講的就是多變的酬賞。
先收藏了
還是希望大家可以留下見解
再留下郵箱哈 我24小時內發送!
你好
hi你好呀
好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