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初期,如何能更好的留住用戶?
編輯導語:產品初期,留住用戶很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夠精準的抓住用戶的需求,從而使零散的用戶轉為你的忠實用戶呢?本文作者從痛點、癢點和興奮點這三方面為我們解答了這個問題。
一、前言
當你想要進入某一行業(yè),想要在這個行業(yè)站穩(wěn),該如何做?
首先就要了解清一個行業(yè),盡可能去摸清這個行業(yè)的底層邏輯,你不能不看清行業(yè)的本質與存在的坑就一頭扎進去,折騰半天然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自己的認知不夠。
然后,還要了解這個行業(yè)所面對用戶最根本的需求。
當你了解到這些后,設計一款新的產品,在面對強勁的對手,該怎么搶奪資源,留存住用戶?
二、吸“精”而非吸“金”
面對用戶,就得談到人性的“七宗罪”,說到底,都是人心的最本能。我們就要掌握住這些人性的心理,可是偏偏太多的產業(yè)一上來就一頓介紹,把所有的優(yōu)點都講一遍,恨不得你馬上掏錢。
每月一看收據,大量的投入,但是毫無可見的收益,讓人讓不住沉思,到底哪里出了問題?是產品不好?是時機不對?還是產品的賣點沒講明白?
太多的商家過于急功近利,恨不得馬上能從用戶兜里把錢一張張往外掏。一個產品,剛開始成型的時候,需要的不是收益,而是用戶。
等你擁有了龐大的用戶群體,直擊用戶心中的“七宗罪”,還會怕沒有變現(xiàn)的方式嗎?
所以,產品初期最主要策略還是“留住用戶,而不是最大化收入?!?/p>
但是對于很多企業(yè)來說,總是太著急,恨不得把讓用戶第一眼就掏出錢包。聰明的企業(yè)往往就能抓住用戶,讓用戶自己乖乖的把錢“奉上”。
就比如滴滴出行:滴滴于2014/6/14 問世,當時滴滴出行的用戶量較少,但是滴滴為何能在短短的3年內快速崛起呢?
最大的原因就是滴滴抓住了用戶的心理,當別的打車類型還在想著怎么盈利的時候,滴滴做出了一個大膽了決定——“砸錢”。
就像一個水果攤市場,起初大家都定價一塊一斤,我突然去虧本賣五毛一斤,大家蜂擁而至來我這兒買橘子。做著虧本的買賣,大家罵我憨。
慢慢的,別的攤販做不下去了退出了市場,而有的攤販慢慢也開始減價售賣。頂不住壓力,我找了個財大氣粗的合伙干,慢慢做到市場只有一兩家賣橘子的。
這時候我想時間已經差不多了,和競爭對手商量合并一起干,就這樣市場只剩下一家賣橘子的。大家想要吃橘子都會來我這兒買,一來二去大家也都默認了買橘子找我,做起了品牌效應。
然后開始一點一點的漲價,每次只漲一點點,這時候大家買橘子已經沒有了別的選擇,只能來我這兒買。滴滴就是通過這種方法,不僅讓用戶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滴滴,更能夠壟斷整個打車市場。
所以,這也可以表明用戶價值高于商業(yè)價值,當留存住用戶之后,滿足用戶需求,企業(yè)也將獲得超額回報,一個企業(yè)要做大做強,首先要做的是吸“精”而非吸“金”。
從上述中總結留存用戶方法,我簡單分析下認為有以下三點:
- 抓住用戶的痛點
- 抓住用戶的癢點
- 抓住用戶的興奮點
三、抓住用戶所“痛”
用戶說出來的需要,并不一定是用戶的需求。這是一句常常被說到的話,也是常常說完就忘的話。
用戶需要的不是馬,而是速度的替代品。就比如:喬峰大俠,他想要迅速的從西夏趕往大理,當他向店家提出需要,“我想要一匹腳力上好的寶馬。”
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思考了,喬峰他真正需要的是馬嗎?很顯然“不是”,他需要的是快速的交通工具。
如果這時候,汽車、飛機剛好新推出,店家能知道喬峰需求,對他說:“這位大俠,俺們店最近來了兩樣好東西,一個叫汽車、一個叫飛機,速度可比馬快多了,馬上就能到大理”。
當喬峰了解后非常爽快的使用了飛機,并且給店家額外的“打賞”。所以在面對用戶的時候,不能用戶需要什么就是什么,而是要抓住用戶的痛點。
而很多時候,我們眼里只有產品,追求更好的材料、更新的技術、更加花哨的功能,卻忘了用戶最基本的需求。
就比如:用戶的需求就是想要一個杯子喝水,但是你卻側重的給用戶介紹一款保溫杯的特點、特色——這樣完全就本末倒置了,沒有抓住用戶的痛點、需求。
產品始終是產品,但別忘了產品最終是解決用戶什么需求,回到需求本身,你才會發(fā)現(xiàn)更多的盈利機會。制作一款產品,最終的目的是解決用戶的需求,但是需要回到需求本身,這樣才能能好的去抓住用戶的痛點,解決用戶需求。
所以,當用戶的需求出現(xiàn)時,我們要做的就是發(fā)現(xiàn)用戶需要的本質,解決用戶的主要問題。
四、抓住用戶所“癢”
痛點是非解決不可的,但是癢點就不一定需要。
癢點更多的是消費者潛在的需求,更多的滿足一種更深層的欲望,那我們該怎樣去抓住用戶的“癢點”舉個栗子:很多收入不高的上班族都會對汽車產生一種無限向往,想要自己擁有一輛。
他想買車的“痛”和“癢”是什么?
他的痛點就是“擁有一輛汽車代步、便捷”,癢點就是“心理上的優(yōu)越感和炫耀”。再比如:面對瘋漲的房價,房地產的廣告語:房價這樣漲,時間那么長,不買你悔終生!
住房是剛需,房價瘋漲,讓你購不著,這買不到的感覺就是“癢”。
所以說,痛點對應的是解決消費者的剛性需求;而癢點更多的是滿足消費者的欲望,給人一種在心理上更好的滿足感。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地刺激癢點讓消費者非搔癢不可。
五、抓住用戶的“興奮點”
興奮點不同于痛點和癢點,興奮點即產品的賣點。簡單地說就是和同類產品相比,你的產品所體現(xiàn)的差異化特色,只要你把產品介紹完,一下就能抓住了客戶的G點,打動人心。
舉個例子:“農夫山泉,有點甜”字數(shù)雖少,但是卻蘊含較大的信息量。
- 將自己的品牌展示出來,在潛移默化中讓用接受這個品牌;
- 將自己產品的特點展現(xiàn)出來,符合山泉的定位,有點甜突出自然、口感好、健康的特點,完美的抓住了用戶的G點。
還比如蒙牛特侖蘇廣告語:不是所有的牛奶都是特侖蘇,牛奶有很多種,但是特侖蘇可能就是不一樣,你會不會因為好奇心的驅動,去購買呢?
六、結語
不管是做怎樣產品,不管是哪一行業(yè),萬變不離其宗,都離不開痛點、癢點和興奮點。
痛點對應的是解決消費者的剛性需求,癢點更多的是滿足消費者的欲望,而興奮則是點產品的特點。想要留住用戶,首先要滿足的就是用戶的痛點,其次就要滿足用戶的癢點和興奮點。
一款好的產品,不僅能抓住用戶的痛點,還能滿足用戶的癢點和興奮點,這樣的一款產品用戶定會心甘情愿的去使用。
當用戶心甘情愿的使用這款產品時,用戶就會留存了。
本文由 @胡圖圖哎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xié)議
用戶的痛點(剛需),用戶的癢點(消費者潛在的需求,更多的是滿足一種更深層的欲望),用戶的興奮點(產品的賣點)。用戶真正需要的東西可能連他自己也不知道。
個人對最后一點的“興奮點”的表達不是很贊同,原因如下:
1、個人理解的“興奮點”是產品中的一個魅力屬性,產品中沒有這個功能沒所謂。有了,被用戶發(fā)現(xiàn)了,那就會很爽。舉個例子,微信中雙擊“微信”tab可以迅速定位到未讀消息就是類似的屬性;
2、因此,興奮點應該是用戶體驗后才能得出的結論,但作者提到的農夫山泉和特侖蘇的例子,這兩者是從廣告營銷的角度入手,抓住了用戶的好奇心、潛移默化植入他們的概念,這一類不算是興奮點范疇吧。
敬請指教。
“興奮點”我的理解是用戶需求和產品特點,兩者相結合。
就比如農夫山泉這個例子,用戶選擇它,本質的需求是需要水,為什么選擇它,而不選擇它的競品,這個時候就是“有點甜”“有礦物質”這些都是產品的屬性,剛好抓住了客戶的G點,這個時候用戶才回選擇它。
你上述所講到的微信那個功能,我認為也是屬于產品的屬性,只是以不同的展現(xiàn)方式展示在用戶面前。
贊同
11
挺好的,學到了
是的
學到了
寫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