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學習體驗最佳狀態,掌握在線教育轉化秘籍
編輯導語:對于在線教育行業來說,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是很重要的,這不僅有利于學生集中精力,汲取到更多的知識;還可以提升轉化率,增強用戶的粘性。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本文作者的詳細分析。
上周四有幸和一位在線教育公司創始人交流,我問道“公司現階段最為核心關注的問題是什么呢?“
他毫不思索地說:“轉化。這不止是我們這家公司,也是整個教育行業最為關注的?!?/p>
“那流量獲客呢?”我問。
他答道:“流量獲取也是轉化”。
一、有價值的對話,深入探索的來源
確實,每一種獲客方式,底層邏輯都是“轉化”。
不管是和KOL大號/渠道合作的推文(分銷邏輯)、商品落地頁(電商邏輯)、圖文/視頻信息流投放(投放邏輯)、裂變轉發的海報(裂變邏輯);還是線下的傳單/易拉寶(地推邏輯)或是SEO/SEM的關鍵詞選擇,這所有的邏輯,都是讓從路人甲乙轉化成“私域流量池潛在用戶”。
讓用戶看到圖片、文案、視頻的3-5秒對產品產生興趣,從而愿意報名了解、嘗試體驗,這個“拉新的過程”就是第一道轉化。
而我之前一直都把“拉新”和“轉化”按照流程分開來看,他的回復啟發了我新的視角。
隨后聊到對轉化的看法,他提到了信任感、愉悅感的建立,都是轉化中的重要元素。正好與我之前總結過轉化最為關鍵的四點相互呼應——信任感、舒暢感、成就感、愉悅感。
- 不斷拉近與用戶的心理距離,增進信任感;
- 節奏清晰有序引導用戶走完路徑,提供舒暢感;
- 在外驅力和內驅力下完成任務,獲得成就感;
- 給用戶不斷創造好的觸點體驗,產生愉悅感。
原文鏈接:《掌握4大核心法則:社群運營的同學啊,轉化從此不再難!》
我說:“順暢感也很重要。引導用戶在學習路徑中一步一步順暢體驗,感受到順利無阻礙,給用戶提供一種舒服順暢感”。
他回應道:“順暢感是我們提供給用戶的,站在運營者的角度;而與用戶的認知水平、身心發展程度相符合時,用戶體驗到的感受是什么呢?你可以再想想?!?/p>
當時沒有答案,內心深深感嘆這位創始人能真正站在用戶角度,很快進入更本質、更深入的思考,心生佩服。
第二天早起跑步,我腦子里突然蹦出一個詞-心流flow。學習者進入一種心無旁騖、極其流暢、沉浸其中的狀態,就是一種最“理想”的學習狀態。
用戶在過程中感受不到流程和步驟,是一氣呵成、不自覺沉浸學習的一種最高級別的體驗感受。雖然這不一定是最佳答案,但感謝他的提問,撬動了我的深入探索挖掘。
二、心流是什么?
“心流(Mental flow),在心理學中是指一種人們在專注進行某行為時所表現的心理狀態。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定義心流為一種將個體注意力完全投注在某活動上的感覺;心流產生時同時會有高度的興奮及充實感?!保ňS基百科)
這不正是我們在設計用戶體驗路徑上,希望給用戶創造的最高境界的體驗感受嗎?
處于心流狀態的用戶,擁有更加自主積極的用戶行為,如更長的使用時長、更高的用戶留存、更好的口碑傳播。在低轉正的體驗課轉化環節,除了信任感的建立,能產生或接近心流狀態的用戶,也會擁有更高的轉化率。
三、如何給學習者創造心流的設計?
對于在線教育的設計者,用戶接觸的每個觸點都無法直接看到、也摸不著,沒有直接的溫度和觸達,只能靠數據反饋提供依據。
那如何在獲取數據之前的前置階段,進行友好體驗的體驗設計呢?
1. 從身心發展狀態、認知水平、科學學習出發
需要符合用戶的身心發展狀態、認知水平,結合學習的痛點需求、科學學習的方法,才有可能創造出極致的體驗感,促進心流狀態的產生。
比如需要考慮不同年齡段學員的注意力時長(attention span)、產品使用場景(settings)、學習的交互方式(interaction)、學習內容的難度(levels)、學習的順序(sequences)、學習的趣味激勵(triggers)等等。
教研、產品、路徑、技術、服務分別都在自己的板塊,進行著當下最佳的設計和思考。此部分暫不展開,相信每個板塊都有無數的教育者在為之努力。
當不同板塊連成線時,這條長長的用戶體驗路徑如何才能足夠順滑、流暢,以至于讓體驗者沉浸其中、專注投入,產生對學習的興奮、喜悅和充實感。
用戶體驗路徑涉及到整條學習鏈路,這也是教育者創造價值的魅力之所在。
2. 從學習動力、學習狀態、學習能力出發
- 我們可以在內容、交互、教學、激勵機制上下功夫,提升學員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 也可以跟家長、學生交流溝通,了解學生學習環境的特點,理解學生學習所處的學習狀態;
- 還可以測評了解學生水平,將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設計融入產品,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
集合各種方式和努力,幫助學生降低阻力、增加學習動力以進入學習狀態,在完成學習的過程中感覺到全神貫注的專注和投入;產生進步、受到鼓勵,從而獲得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這就是學習者最愉悅的時刻—心流flow時刻。
帶著這種動力進入下一個學習正向增強循環,讓更多孩子可以找到學習的樂趣和自信,才更能從學習中獲取學科知識的同時,進行更多的探索和鉆研;實踐所學的知識、獲得學習的價值、不斷塑造品格。
由于學習是每個學生必須要完成的使命,而且學習是要耗費能量(違背天性)的,因此要產生心流并不簡單。
3. 從心流的4大特征出發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提出使心流發生的幾大特征,結合教育行業的學習者,我提煉為4點來闡述:
1)建立清楚目標,降低啟動能量
讓學習者建立一個清晰的學習目標,用清晰小目標啟動行為,降低啟動難度。就像打怪一樣,每次只要打敗一只“小怪獸”就完成了當次的學習任務。
完成后“多學的部分”都是超出預期的獲得感,就像我每次做keep運動,都告訴自己完成一個12分鐘的練習就好,而往往一旦帶這個小目標啟動后,都會再多練1-2個,大大增加喜悅感。
目標和成就感是相輔相成的,一旦獲得了清晰目標,才有可能因“完成目標”而產生獲得感和效能感。成就感的產生,總是需要目標來衡量和給予,而沒有目標感的漫無目的學習,很容易找不到方向、半途而廢。
此目標可以是APP幫用戶提前設置好的,隨后隨著用戶數據動態變化的,也可以是用戶自己為完成一個階段學習目標而設置的。
比如APP上每次打開后自動/主動設置的小目標-每日聽3本電子書/看5個知識點視頻;也可以是直播課老師設置的目標-45分鐘課程的學習目標;或者提供工具讓學生自己規劃-學生自己設定每日閱讀名著15或25分鐘,并完成課后習題。
如果用戶帶著一個大目標而來,比如4個月后考過英語6級,有的APP可以拆分目標,每天需要背多少單詞、刷多少題,自主學習;而有的則需要學習規劃師依據現階段的學習水平,輔助進行目標規劃。
少數學霸用戶習慣有計劃地學習和安排,而更多用戶沒有目標感,缺乏目標的學習更容易中途放棄;而設置清晰目標,才有機會讓用戶體會到目標達成后的成就感。
總的原則是:如果可以,盡量幫用戶提前建立好初始目標,降低學生自己設定的啟動能量;將大目標拆分成清晰、可執行的小目標,為心流狀態提供保障。
2)降低學習門檻、快速進入狀態
如何讓用戶快速找到適合難度的學習內容,明確學習目標和時長的確定感,降低其進入學習狀態時所需耗費的時間和腦力成本,從而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這里需要用戶建立清晰目標的同時,我們能幫助其更快直接進入正題,減少用戶經歷不必要的步驟,促成更迅速進入核心學習狀態。
而啟動“目標”是不是足夠明顯,讓用戶能一眼看到或形成慣性意識-我每次來學習的小目標是“跟讀5個視頻”?
是不是能不用跳轉很多步驟,就一秒啟動學習,比如顯眼的啟動按鍵設計(悅跑圈),或者打開APP即等于學習的開啟(如秒熊英語APP)。甚至如何不自覺延長用戶體驗時間,就都是產品同學可以盡情發揮作用的地方。
3)有立即回饋,建立確定感
用戶不管完成了哪個清晰的目標,我們在過程中都能輔以可視化的進度條、倒計時、答對金幣/星星獎勵、打卡積分獎勵、學習數據報告、判斷習題正誤、學習證書、勛章表彰的方式,給到短期即時反饋和獎勵,讓用戶盡可能快地感知到自己的學習進度和進步,產生喜悅感。
讓我想到得到APP上聽到的“公司發獎金”的故事,很多員工在年底拿到年終獎時,并不知道為何拿了這些獎金,只會產生一個瞬間的較大喜悅,且并不會持續很久。而即時的表揚和反饋,則是產生持續正向狀態的法寶。
除了APP的即時反饋,在線教育大多用戶也在社群得到服務。在社群里打卡、跟讀、提問等等,得到輔導老師的鼓勵、評價以及群內同伴的稱贊和羨慕眼光,也是很好的即時的反饋,加入了社交價值的正向加持。
學習是漫長的過程,不容易立即產生成績提高的收獲,容易有不確定的感受,失去掌控感。
而即時、顯性的反饋則會讓用戶可以有所調整修正,不僅能更好指導后面的學習,同時也讓學習者獲得很多次的成就感瞬間。這些瞬間非常寶貴,像一個個接二連三的小小能源站,不斷給用戶注入更持續努力的動力,也讓學習者擁有產生心流的助力。
4)難度和能力匹配,獲得效能感
最近發展區,是稍微超出學習者能力圈層的最佳學習范圍。難度和能力的差別在10%左右為佳。
不過在培養用戶習慣的初始階段,可以稍稍調低難度,降低挫敗感的可能性,讓學員在能力范圍內的舒適區,熟悉學習產品。尤其在轉化付費的體驗階段,難度的設置對體驗感影響很大,因此把控學習難度變得非常關鍵,對轉化率起著幾乎決定性的作用。
第一步先保障順利完成學習,對學習產生自信、增加學習效能感;然后再動態調整難度和時長,逐步增加適度的挑戰來不斷提升學生的能力,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進入沉浸式的正向增強學習閉環。
Atkinson為代表的“期望價值理論”(expectancy-value theory)相信:成就動機=估計自己成功的幾率*成功后的激勵價值,Motivation=Perceived probability of success*Incentive value of success.
太簡單的任務容易成功,但激勵價值很低,即算完成了用戶也幾乎不會產生獲得感,持續學習的動機也不會太強;而太難的學習目標,成功概率很低,用戶很容易挫敗,無法獲得成就感,因此學習動機也很低。
這個過程是微妙的、有挑戰的,尤其是在線教育,無法實時看到學生表情和狀態給出指導。
最核心的原則就是:把控好學習動機和動力的大原則,再逐漸進行更精細化的設計,教育者的工作保持在最近發展區這種略有挑戰的狀態,也正是教育者在工作中最動人的地方。
總之,要使得用戶產生心流狀態,得對內容難度等級進行循序漸進的合理設計,讓用戶可以在學習路徑上找到主動向前探索的順暢;若產品融入了自適應的推薦路徑學習方式,則更對內容標簽、錯因分析、難度評分、知識網絡有精準的高要求。
四、總結
人們在付出時,才更容易感覺到愉悅,好比“80%的人都討厭工作,然而在工作中獲得心流的人數是休閑的人數的三倍之多”。
米哈在《心流》一書中為大家說到“大家總是傾向于少工作,而擁有更多閑暇。但事實上,當人在工作學習時面對挑戰、發揮技巧,會覺得快樂、強壯、有創意、滿足;而在閑暇時,他們卻會因無事可做技巧無用武之地,以至于覺得悲傷、軟弱、遲鈍、不滿足。”
學習者也一樣,如果可以不用學習每天玩耍,“不學無術”的狀態持續久了,孩子們內心并不舒服、也不并快樂。
我們作為教育者,或者教育產品的塑造者,需要做的就是-為學員們創造擁有友好體驗的產品和學習路徑,促成學員在學習中有所得,找到自己,最終能不斷成為完整的人(whole person)。
對于每個大人,亦是終身學習者,我們在工作中感覺到心流的時候,不正是全情投入、渾然忘我的某些瞬間嗎?
正如稻盛和夫做實驗取得小小進展時的歡呼雀躍,也正是由于無比專注和投入產生的心流感和成就感。
只有進入心流沉浸狀態,才更容易樂在其中,不管工作或學習中獲取的技能和價值感,才更能在過程中不斷得到積累和提升。
愿我們在生活中、工作中、學習中都能找到動力、獲得心流體驗。
參考:
- 百度百科-心流
-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心流:最佳體驗心理》
若需《心流》電子版,可聯系作者。
作者孔一一,教育行業連續創業者,曾任K12獨角獸教育公司戰略&投資,微信:Flytotheplanet,公號:aijiukaixin(“愛就開心”全拼)
本文由 @孔一一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CC0協議
學習收藏了,今天就當一回課代表吧。搭建私域流量運營,當然必須要有工具。給大家推薦一款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起點課堂】旗下獨立研發的私域流量運營工具——糧倉·企微管家。糧倉·企微管家是一款基于企業微信的一款營銷型SCRM系統。集裂變獲客、留存促活、銷售變現、客戶管理于一體的私域增長閉環系統。覆蓋企業客戶運營的生命周期,助力企業私域流量運營,提升售前/售后服務能力。還可以免費開始使用哦~ http://996.pm/M0A06
看你說了這么多,看上去很對,做上去用從整個學業生涯大數據來說很錯,先把拖延癥解決了再說你的——目標式學習,參考《自控力》,《思考快與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