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研究的3個緯度和18種方法

3 評論 12372 瀏覽 44 收藏 13 分鐘

編輯導語:對各個各行業和領域來說,都離不開用戶,因此做好用戶研究是很重要的。在用戶領域的不斷的探索過程中,用戶研究的方法也是數不勝數,本文作者就從態度與行為、定性與定量、使用環境三個維度進行了詳細地分析,并且總結了用戶研究的18種方法。

用戶體驗領域具有廣泛的研究方法,為了更好地理解何時使用哪種方法,本文從態度與行為、定性與定量、使用環境這三個維度進行分析,并將其中常見的用戶研究方法匯總成清單以供大家參考。

用戶研究的3個緯度和18種方法

18種用戶研究方法/按3個維度分類

一、態度與行為維度

可以通過將“人們說什么”與“人們做什么”進行對比來總結這兩種行為的區別,態度研究的目的通常是理解或衡量人們的既定信念,這就是為什么在市場部門大量使用態度研究的原因。

盡管大多數可用性研究應更多地依賴觀察用戶行為,但是使用用戶自主反饋信息的方法對于設計人員仍然非常有用。

例如:卡片分類(card sorting)可提供有關用戶信息空間思維模型的見解,并可幫助您確定產品,應用程序或網站的最佳信息體系結構。

調查(surveys)可以對用戶的態度進行定量測量和分類,或者在設備端收集自我報告的數據,這些數據可以幫助跟蹤或發現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出于各種原因,焦點小組(focus group)在可用性方面的用處往往較差,但可以從宏觀角度了解人們在小組環境中對品牌或產品概念的看法。

另一方面,主要關注行為的方法旨在了解人們對所涉及的產品或服務的“行為”。

例如:A / B測試將網站設計的更改呈現給網站訪問者的隨機樣本,但嘗試使其他所有內容保持不變,以查看不同網站設計選擇對行為的影響,而眼動追蹤(eye tracking)旨在了解用戶的視覺效果與界面設計進行交互。

在這兩種極端之間,存在著我們使用的兩種最受歡迎的方法:可用性研究(usability studies)和現場研究(field studies),他們結合了自我報告的數據和行為數據。

二、定性與定量維度

本質上是定性的研究會基于直接觀察來生成有關行為或態度的數據,而在定量研究中,所討論的有關行為或態度的數據則是通過測量或諸如調查或調查等手段間接收集的。

例如:在現場研究(field studies)和可用性研究(usability studies)中,研究人員直接觀察人們如何使用(或不使用)技術來滿足他們的需求。這使他們能夠提出問題、探究行為,甚至可能調整研究方案以更好地實現其目標。

數據分析通常不是數學上的,相比之下,定量方法的見解通常是從數學分析中得出的,因為數據收集工具(如:調查工具或網絡服務器日志)會捕獲大量數據。

由于差異的性質,定性方法更適合回答關于為什么或如何解決問題的問題,而定量方法則可以更好地回答問題的數量和類型。

用戶研究的3個緯度和18種方法

從兩個維度分析用戶行為與態度

三、產品使用環境

第三個區別與研究參與者如何以及是否使用所涉及的產品或服務有關,這可以描述為:

  • 自然使用產品
  • 對產品使用情況進行腳本研究
  • 混合式方法

在研究產品的自然使用時,目標是最大程度地減少研究的干擾,以便盡可能了解現實情況下的行為或態度。這樣可以提高有效性,但對您學習的主題的控制較少。

許多人種志領域研究(ethnographic field studies)試圖做到這一點,盡管在觀察上總是存在一些偏差。

攔截調查和數據挖掘或其他分析技術是這種情況的定量示例,對產品使用情況進行腳本研究,以便將視線集中在產品特定的使用方面。

例如新設計的流程。腳本的程度可能會有所不同,具體取決于學習目標。

例如:基準研究(benchmarking study)通常具有更加定量的特征,因此它可以產生可靠的可用性指標(usability metrics),混合方法使用創造性的產品使用形式來實現其目標。

例如:參與式設計(participatory-design)方法允許用戶與產品體驗進行交互,以便討論他們提出的解決方案如何更好地滿足其需求。

概念測試(concept-testing)方法對產品或服務進行粗略的近似,該產品或服務以其提供的內容為中心(而不是體驗的細節),以了解用戶是否需要此類產品或服務,圖表中的大多數方法可以參考同一維度進行變化的選擇。

例如:實地研究(field studies)可以專注于人們所說的話(ethnographic interviews)或他們所做的事(extended observation);可取性研究(desirability studies)和卡片分類(card sorting)有定性和定量兩種版本;眼動追蹤可以是腳本化的也可以是非腳本化的。

四、考慮產品開發階段

在研究方法中進行選擇時要考慮的另一個重要區別是產品開發階段及其相關目標。

  • 戰略:在產品開發的開始階段,您通常會考慮新的想法和未來的機會。此階段的研究方法可能會有很大差異;
  • 執行:當您過渡到不斷改進所選設計方向的階段時,您將達到“執行/不執行”的決策點。此階段的研究主要是形成性的,可幫助您降低執行風險;
  • 評估:在某個時候,該產品或服務將可供足夠的用戶使用,以便您可以開始衡量自己的狀況。這本質上通常是匯總性的,可以針對產品本身的歷史數據或針對其競爭對手進行評估。

下表總結了這些目標,并列出了與每個目標相關的典型研究方法和方法:

用戶研究的3個緯度和18種方法

五、常見的用戶研究方法匯總

可用性實驗室研究(Usability-Lab Studies),將參與者與研究人員一對一地帶入實驗室,給出一組場景并完成用戶測試,該方法可以檢測用戶在特定環境下對產品的使用狀態與反饋。

1. 民族志田野研究

研究人員在自然環境中會見并研究參與者,并讓用戶體驗產品或服務。

2. 參與式設計

為參與者提供設計元素或創意材料,以便參與者(例如員工,合作伙伴,客戶,公民和最終用戶)以一種具體的方式構建他們的理想體驗。

3. 焦點小組

由3至12名參與者組成的小組通過一組主題進行討論,并通過討論和練習提供口頭和書面反饋。

4. 訪談

研究人員與參與者進行一對一會面,以深入討論參與者對所討論主題的看法。

5. 眼動追蹤

眼動追蹤裝置通過紅外檢測的方式精確測量參與者在特定網站、應用程序、物理產品與環境之間的視線交互。

6. 可用性基準測試

使用精確和預定的性能度量標準,由幾位參與者進行嚴謹的可用性研究。

7. 適度的遠程可用性研究

使用屏幕共享軟件和遠程控制功能等工具遠程進行可用性研究。

8. 未經審核的遠程小組研究

參與者通過在自己的個人設備上安裝視頻記錄和數據收集軟件,同時記錄自身使用行為使用,以供研究人員或公司進行數據分析。

9. 概念測試

研究人員通過共享產品或服務的近似產品,以捕獲用戶對于新概念或產品的潛在價值主張,從而確定其是否滿足目標受眾的需求;它可以一對一地進行,也可以與更多的參與者進行面對面或在線進行。

10. 日記/相機研究

參與者通過記錄日記或使用相機進行影像記錄,以記錄和描述自身與產品或服務相關的每天活動,該類數據可以對分析用戶需求起到重要作用。

11. 客戶反饋

直觀的用戶反饋來自于產品網頁收集的反饋鏈接,或電子郵件提供的開放式和/或封閉式信息。

12. 期望性研究

為參與者提供了不同的視覺設計替代方案,并期望將每種替代方案與從封閉列表中選擇的一組屬性相關聯;這些研究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

13. 卡片分類

一種定量或定性的方法,要求用戶將項目組織成組并為每個組分配類別。此方法通過暴露用戶的思維模型來幫助創建或完善站點的信息體系結構。

14. 點擊流分析

分析用戶在使用站點或軟件產品時點屏幕或頁面的記錄數據;它要求對該站點進行正確的檢測,或者要求該應用程序啟用遙測數據收集。

15. A / B測試

一種通過隨機分配用戶組以與不同的設計進行交互的形式來科學地測試這些不同設計對用戶行為的影響。

16. 真實意圖研究

通過詢問隨機的站點訪問者進入站點時其目標或意圖,來衡量用戶用戶的態度。

17. 攔截調查

在使用網站或應用程序期間觸發的即時調查。

18. 電子郵件調查

從電子郵件中招募參與者的調查。

 

作者:曉吾:騰訊高級交互設計師。公眾號:體驗主義。前創新工場、新浪微博交互設計師。專注社交創新與娛樂產品設計。

本文由 @曉吾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寫的驢頭不對馬嘴,服了。

    來自北京 回復
  2. 抄襲NNGROUP也太明顯了吧,機器翻譯的么?

    來自英國 回復
  3. ai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