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不及做用研?試試最簡可行的設計驗證

0 評論 12153 瀏覽 47 收藏 9 分鐘

設計過程中養成持續驗證的好習慣,多多練習,可以與團隊不同成員討論,找到最簡可行的驗證方式。

每個項目都在趕著上線,能留給用戶研究的時間確實有限。一蹴而就的方案真的靠譜么??大多數情況下 ,設計方案甚至是產品經理的需求還是得在經歷反復驗證和迭代過程中漸進發展。既然一切為了快,不如就試試用最簡可行的MVP(精益設計法)去驗證設計。

1

一、用最簡可行的MVP驗證做驗證

解釋下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即最小可執行產品,核心是最高效的去驗證產品與需求解決之間是否匹配——詳細請參看《精益創業》

在設計的不同階段,不同成本制作的輸出物,有各自的驗證價值。

粗略可以分為兩個極端:

  1. 越往前期的驗證物,越低保真,反饋越不全面。但可以規避方向性的大問題。
  2. 越后期的驗證物,保真度越高,細節層面的反饋更有價值,但制作成本也更高。

發現的問題也會更復雜多元。

對于原始的想法,重在測其價值。

確認價值后,再用高保真原型測易用性。

其實,驗證物不只有交互原型。比如,拋兩個問題在用戶群里,觀察兩個問題的關注度,進而了解用戶對不同問題的敏感度,以此確認解決問題的優先級。

設計過程中養成持續驗證的好習慣,多多練習,可以與團隊不同成員討論,找到最簡可行的驗證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對于前期的驗證,盡量避免一次測太多不同的問題。多種因素錯綜復雜會影響用戶的判斷??梢园逊桨覆鸱只蛘呤諗繂栴},再拿給用戶。

比如,測一個toB業務的網址首頁是否能被用戶理解,如果某幾個重要文案用戶看不懂,那他們可能會一邊倒的明確指出該問題,而忽略關注其他諸如結構或信息優先級的問題。一旦在測試過程發現一邊倒的征兆,可以及時調整方案(就是上文提到的驗證物)。

二、多角色參與的協作式用戶研究

解釋一下:就是把一個設計方案拿去給用戶測試,測試過程有相關角色的全程參與(比如運營,產品,交互,視覺各1-2名)。

大家可以從各自的角度了解用戶及其對方案的反饋。最好由專業的用研人員主導。(如果可能的話,制定的測試計劃也大家共同討論完成的)

2

曾做過一次快速的用戶測試,讓項目中的產品,交互,視覺三位一起參與用研。我拉上產品和視覺共同制定了測試計劃、制作原型、招募少量用戶,并也一起參與了用戶訪談和試用,最后討論改進方案。整個過程高效流暢。

后來發現自己所在的新項目幾乎也是這種方式在做用研,收獲也不錯。

再結合《精益設計》和《設計沖刺》兩本書,總結了以下幾點:

多角色共同參與的好處:

  1. 更立體的看用戶:不同角色都可以在訪談過程中提出疑惑,加深整個團隊對用戶的了解。
  2. 減少后期溝通成本,團隊共識度高:相關角色在做迭代時,對測試方案出現的問題了如指掌,下游對很多需求的背景和目標不言自明,減少同步信息的時間。
  3. 能夠及時總結,快速響應:一旦總結嚴重問題,不用繼續測下去,直接討論改方案,迭代后再測試

問題:

  1. 不同角色可能會補充計劃外的問題,導致測試過程拖沓
  2. 人多嚇到用戶

注意點:

  1. 團隊成員對要測試的主要問題和目標一致且明確(就是不偏題)
  2. 控制總人數,人數太多時可以分組參與
  3. 由專業的用研人員引導整個過程(不建議外包給用研,但他們的引導作用不容忽視)
  4. 主持人控場,get到主要目標后適可而止
  5. 用一些模糊的問題采訪用戶,多用5w1h的問句,少用是/否的引導性問題
  6. 一定要有記錄。如果其它角色不能完整參與測試過程,至少要把記錄共享。
  7. 留下用戶聯系方式,以備后續可能追蹤問題

另外,這類測試可以完全做到最簡化,比如,為了從用戶的角度優化我的頁面的信息設計,可以做一個快速的卡片分類,以驗證需求方案的易用性。此時就拉上產品交互兩個人,找3-5個用戶,產品和交互輪流記錄和主持,最后優化方案,搞定(記得把結果以及推導出結果的過程同步給全部相關成員就好)。

三、如何深度解析用戶反饋

針對測試目的,結合用戶反饋。做出不同的測試反饋。

對于前期用來驗證價值的測試,對未來產品或者功能的方向性影響比較大。對需要明確的內容更謹慎??偨Y出的規律甚至需要二次驗證。

對于后期確認易用性的測試,反饋的問題類型會相對豐富。

反思用戶為什么提出這樣的問題,比用戶提出了什么問題更重要。

(從“為什么”出發去思考解決方案,也不會被問題本身局限住。)

對于深度思考,可以嘗試使用“五why分析法”來挖掘問題:

舉個栗子

3

  • 用戶為什么看不懂首頁?——因為首頁內容太復雜
  • 為什么首頁內容很復雜?——因為有三類完全不同的元素穿插在一起
  • 為什么要把三類不同的元素穿插?——因為這是產品希望用戶看到的,他們之間的區分也不明確
  • 為什么產品想要用戶看到?——因為想要激勵創作型用戶同時又吸引瀏覽型的用戶
  • 為什么三類元素的區分不明確?——因為沒有從用戶角度去設計信息布局

有時候可能還會有更多的為什么值得往下挖掘。

最后,就以”從用戶角度去設計信息布局,減少理解門檻“為體驗目標,以”激勵創作型用戶同時又吸引瀏覽型的用戶“為產品和運營目標,重新優化方案。之后再次拿到用戶面前驗證。

好奇心大概是設計師很重要的特質吧!讓自己和方案一起面對用戶,帶著友善的好奇心。

 

作者:徐謙,網易美學團隊僅此一位的交互,曾經的UEDC人,在豬廠從C端(易信)做到B端(易測),又回到C端。在各種團隊和項目中歡快的踩坑成長后,依然不懼權威獨立思考!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