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的用研手冊02:你真的懂用戶嗎?

00
1 評論 10283 瀏覽 92 收藏 12 分鐘

如果你錯過了本系列的第一篇,請戳:產品經理的用研手冊01:朦朧的的用戶,懵懂的你

產品經理經常會被問起一個問題:

你們產品都是哪些人在用?

這時候,很多產品經理只能支支吾吾的擠出類似「女性」、「25-30歲」、「白領」幾個無力的詞匯,發現自己其實描述不清楚誰是目標用戶。

不同產品的用戶,少則幾百,多則數億,每個人看起來都不太一樣,應該怎么理解和描述他們呢?

先拋開產品和用戶不談,想一想我們是如何認識世界的。

為了認識植物和動物,把它們分成不同的種、屬、科;為了更深入品嘗天朝的美食,分成八大菜系;為了理解不同的音樂,分成搖滾、民謠、爵士等不同風格;為了在電商網站更容易找到商品,出現了龐雜的分類……

為了增進理解,我們最常干的一件事情是:分類。

02-AppGroupByColor

用戶如何分類?

那么,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有效分類?

答案是:找到合適的維度

八大菜系有地緣和飲食文化傳統作為區分,那么用戶應該按什么維度劃分呢?

最容易想到的,當然是人口統計學信息:性別、年齡、職業、收入、地域等。這些信息容易獲取,容易描述。

可是容易獲得不代表容易使用。比如,一款健康飲料的主要用戶群是 25-30 歲之間的女性,然后呢?意味著什么?寫公眾號推送的時候,要多用粉紅色的圖片嗎……

那么,用「高端」、「低端」劃分呢?問題是,怎么準確定義「高端」呢?高端是收入高、什么都懂、喜歡高逼格的設計嗎?即便條件都滿足,如果你做的是一款功能強大的 VPN 客戶端,是根本沒需要也沒時間鉆研的「高端」人士需要呢,還是一群為了追蹤麻豆 twitter 更新的瘋狂高中生更需要?

再想想,還有哪些用戶屬性對產品決策有幫助?

02-usercattable

在互聯網產品設計中,更加關注用戶如何看待、使用產品,如何與產品互動,這是一個相對連續的過程,人口屬性特征并不是影響用戶行為的主要因素。真正區分用戶如何使用和看待產品的,是目標和行為。

找到合適的維度:目標和行為

我們最關心用戶產生的各種行為,比如會不會購買、用多長時間瀏覽、是否能順利使用某些功能,等等。而驅動行為的,是目標。畢竟,行為只是手段,目標才是終點。

比如,知識型工作者,每天會遇到相對獨立的信息片段,需要快速記錄、存儲起來,方便日后查找。那么他們會需要一個記錄工具,會在常用的設備上有類似的使用行為。

如果我們能首先關注用戶的目標,就能夠更好地解讀用戶需求,以及不同用戶群體之間的差異。

不過,目標有時候也很容易讓人困惑,比如:

  • 我想買到最便宜的站立辦公臺
  • 我想有人幫忙打掃衛生,而我只要舒服地躺在沙發上
  • 我想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你會發現,這些目標的層次不同。有些目標,我們知道該怎么有針對性地提供解決方案。但是類似走上人生巔峰的目標,我們則不知所措。

那么,如何更清晰地描述目標?

諾曼在「情感化設計」中,將設計目的分為本能、行為、反思三個層次。Alan Cooper 據此劃分出用戶目標的三個層次:

(1)行為目標

用戶在使用某個具體產品時進行操作的動機,在他們心目中期望的結果。因為行為的處理過程,會影響本能和反思的反應,因此,行為目標是決定產品整體體驗最為顯著的因素之一。比如,以下這些可以稱為行為目標:

  • 在回家之前清理辦公桌
  • 基于數據做出明智的商業決策
  • 買到想要的東西然后離開
  • 發朋友圈之前修飾照片

行為目標是產品行為、任務、外觀和感覺的基礎。

(2)體驗目標

體驗目標表達了人們在使用產品或者與產品交互時所期望的感受。它讓人們關注于產品的視覺和聽覺特性,以及互動過程中的感受。比如:

  • 有樂趣
  • 感覺酷、時髦或者放松
  • 保持注意力集中,很清醒
  • 一切盡在掌控之中,感覺棒棒噠

(3)長期目標

長期目標描述用戶的長期期望、動機和自我形象的特征,表達了用戶的個人渴望甚至是人生目標,是深層的驅動力和動機。它通常超越了產品設計的情境,能夠解釋為什么用戶要盡力完成各種行為目標。比如:

  • 過美好的生活
  • 成就一番事業
  • 成為某個方面的行家
  • 讓周圍的人喜歡并尊敬我

現在,我們可以區分這些目標的層次了:

  • 我想買到最便宜的站立辦公臺 —— 行為目標
  • 我想有人幫我打掃衛生,而我只要舒服地躺在沙發上 —— 體驗目標
  • 我想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 長期目標

在對待目標這件事情上,不同產品經理如何看待用戶目標?

  • 不合格的產品經理直接無視,已經在畫交互圖;
  • 普通產品經理首先關注行為目標,能否幫助用戶達成行為目標,直接決定了產品的基礎價值;
  • 文藝產品經理關注體驗目標,比如上面打掃衛生的例子,用戶在意的并不是打掃得多干凈,而是躺在沙發上啃啃薯片就能看著家里變干凈的快感;
  • 神級產品經理直抵人生目標。什么樣的產品用起來時尚時尚最時尚?

典型使用場景

通過行為目標、體驗目標和長期目標,我們能基本區分出不同的用戶。但是這還不夠,目標相同的人,一定有類似的行為嗎?也不一定,因為具體行為由場景觸發,而場景包含了更豐富的信息:

  • 時間:用戶一般在什么時間段,或者什么事情的前后使用產品?
  • 地點:用戶在什么場合、通過什么設備和什么渠道接觸和使用產品?
  • 目標:用戶的行為目標、體驗目標和長期目標分別是什么?
  • 行為:為了達成目標,最核心的行動步驟有哪些?
  • 痛點:這個過程中,有哪些讓人難受、不符合預期的地方?
  • 策略:為了達成目標,用戶會采取什么樣的做法提升效率和效果?

用戶快照卡片模板

我們把用戶目標和典型使用場景的要素串聯起來,拼成描述用戶快照的模板:

典型用戶小P

小P使用產品的主要目的是【行為目標】。

他一般會在【場景1時間】【場景1地點】訪問產品,

進行【行為】。

這個過程,他希望【體驗目標】,

但是他發現【痛點】,

一般他會【策略】。

小 P 可能還會在【場景2時間】【場景2地點】訪問產品,

進行【行為】。

這個過程,他希望【體驗目標】,

但是他發現【痛點】,

一般他會【策略】。

經常使用產品,能讓小 P 感覺【長期目標】

典型用戶小 D

典型用戶小 E

……

chanpinyongyan

練習:假設我們根據目標和行為模式,把某電商的用戶分成三種類型:

  • 完成任務型(老公被委派買日常用品的任務)
  • 體驗樂趣型(經常淘出好東西的購物推薦達人)
  • 明智決策型(為買到性價比高的跑步機的發燒友)

試著用卡片模板,寫出更詳細的用戶快照。

為什么是快照而不是模型、角色或其他?

這樣的用戶描述,我把它稱作用戶快照。

快照得來成本低,包含較豐富的信息但可能不全面,甚至有失偏頗 —— 畢竟只是一瞬間的捕捉。

它可能有偏差,甚至是錯誤的。這個快照只是一個假設,有待驗證。所以它不能成為用戶模型、用戶角色、用戶畫像,因為,這個過程并沒有加入真實的用戶信息,很多理解和描述還有待驗證。

有了快照,只是給出了比「女性」、「25-30歲」、「白領」更具體、實用的用戶描述,但這僅僅是第一步,對用戶的描述只是真實世界的一個映射。在瑞典軍隊中,有一條廣為流傳的原則:

當地圖(映射圖)和實際地形不同的時候,永遠要相信實際地形。

所以,在有了用戶快照之后,我們需要做更多的事情:

  • 在接觸到較完整的用戶信息時,看看如何將其歸類,驗證快照是否合理
  • 盡可能接觸不同類型的用戶,提取他們的目標,修正用戶分類
  • 做完整的 Persona,將快照作為假設,進行定量數據聚類檢驗

……

如何分類和描述用戶的經驗,就分享到這里。

下一篇我們討論需求,模糊的需求,折磨人的需求。

相關閱讀

產品經理的用研手冊01:朦朧的用戶,懵懂的你

 

作者:00(微信公眾號:你Y全棧)

本文由 @00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不錯~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