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 102:實現 SaaS 產品用戶數 N 倍增長必須搞清楚的事
編輯導語:在創業這條路上,難免會面對各種質疑,最艱難的是剛開始的時候,因此在這個時候找到第一批種子客戶是最重要的。作者分享了如何實現SaaS產品用戶數的增長中,我們必須要弄清楚的事情,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世界上氣力最大的,是植物的種子。
創業這條路,總是會面對各種質疑,有投資人認為市場沒有前景,有求職者認為公司沒有發展前景,有客戶認為產品沒有知名度。如果要實現產品的快速擴散,我們就要找到真正的種子客戶。
初代 MIUI 發布后,小米在當時知名的安卓論壇里,一個一個地挖了 100 位手機發燒友作為內測用戶。他們將手機刷成 MIUI 系統,深度使用、全方位吐槽、提各種建議。也是在那時,小米形成了自己的產品理念。
后來,小米特意拍攝了微電影《100個夢想的贊助商》,感謝這 100 位種子客戶。
創業在最開始的艱難時刻,能找對第一批產品的客戶 –你的真正種子客戶,就變得非常重要。
種子客戶能幫助產品發展并突破,因為種子是植物成長中最重要、力氣最大的。
一、如何把客戶分類
1. 創新的擴散(Diffusion of Innovation)
20 世紀 60 年代,美國學者埃弗雷特·羅杰斯 (Everett M. Rogers) 首先提出了創新擴散理論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Theory):
一個新事物的創新與擴散是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經由特定的渠道,并在某一受眾中傳播,才會逐漸被大眾所接受。
羅杰斯將受眾分為五類:創新者、早期采用者、早期大眾、晚期大眾、落伍者。
- 創新者 (2.5%): 最大膽、最熱衷于新鮮事物的那部分人。這部分人只占很小的比例,但是他們愿意花很多時間、金錢去探索,即使是早期不成熟的產品。
- 早期采用者 (13.5%): 最先洞察到行業趨勢并付諸實踐的人。他們沒有創新者激進,但對新產品抱有積極的心態。他們的決策基于自己的判斷,并很少受到其他人的影響,同時他們也是行業里的意見領袖。
- 早期大眾 (34%): 伺機而動的觀望者。他們密切關注著行業動態,但并不輕易嘗試新產品。意見領袖會對早期大眾產生影響,只有當產品已有較多用戶時他們才會行動。
- 晚期大眾 (34%): 比早期大眾更保守的人群。這部分受眾和早期大眾數量相當,區別在于晚期大眾一般會等到所有條件都成熟時才會行動,并且只會選擇行業里最優秀的產品。
- 落伍者 (16%): 頑固保守派的那小部分人,他們非常厭惡改變。他們的判斷往往基于過往經驗,并會對創新做出負面評價。這也是創業者需要避開的人,任何新產品如果花心思討好他們,行業就無創新可言了。
二、找出好的種子客戶
1. 跨越鴻溝(Crossing the Chasm)
大多數人只是跟隨,種子客戶才能助你跨越。
做產品的人都希望客戶是「不請自來」的早期大眾和晚期大眾,因為他們都是受到別人的影響而做決定的,因此我才叫他們是「不請自來」的客戶。只有得到這批客戶,才能躍升為行業的 TOP,因為他們的數量最多 (68%)。
但客戶不是大風刮來的,占據大多數的早期和晚期大眾,他們接受新產品的前提,是已經有一批早期「吃螃蟹的人」為他們做足了功課。
From Crossing the Chasm by Geoffrey Moore. Image credit: Words by Sorensen
高科技產品在早期市場和主流市場之間存在著一條巨大的「鴻溝」(Chasm)。能否順利跨越鴻溝并進入主流市場,決定著一項高科技產品商業化的成敗 –《跨越鴻溝》
杰弗里·摩爾在《跨越鴻溝》中指出,產品要實現突破,必須要跨越早期采用者和早期大眾之間的「鴻溝」。一旦早期采用者到達一定數量,兩類人群間就會架起橋梁,處于觀望的早期大眾便開始參與進來。
早期采用者,在圈子里積極地使用和傳播產品,建立起細分市場早期的口碑,他們就是初創團隊需要傾注資源的種子客戶。
大多數人只是跟隨,種子客戶才能助你跨越。實現早期采用者到早期大眾的擴散,產品就能改變市場格局,跨越鴻溝。
「早期采用者」才是大部分產品的真正種子客戶。
三、聚焦,集中資源為種子客戶服務
上面我們探討過,客戶的價值是不同的。種子客戶的影響就像產品的「活廣告」,如何培養產品的代言人,決定了產品的「廣告效果」。
產品在早期的種子客戶培養上,經常會面臨兩個困境:
第一,錯誤理解種子客戶,認為早期的客戶都是種子客戶。
第二,注重數量,而不注重質量,沒有聚焦資源建立行業口碑。
篩選,找到真正種子客戶。
種子客戶很重要,于是很自然地,大家會在產品上線后,立刻去尋找第一批種子客戶。
但是,怎么找?找誰?不少人并沒有頭緒。接著就可能出現這樣的場景:
每個團隊成員頭上都被分配了拉人指標,不管什么人,先拉進來再說。
很快,幾百個人就被拉進一個群,大多數人一臉迷惑。這些人在群里熱熱鬧鬧地搶了幾批紅包后,就陷入了集體沉默。
最終,只有極少部分人體驗了產品,提建議的人更少;大部分人沒有動力去體驗產品,因為他們沒有需求,當然也沒有興趣參與。
在創新擴散理論中提到,種子客戶是只占 13.5% 的「早期采用者」,這小部分群體的最大特征,就是獨立判斷并愿意嘗試不完美。
他們對行業痛點有敏銳的察覺并積極尋求解決方法、樂于嘗試新產品并參與反饋。如果某個產品能很好地解決痛點,這部分客戶便是產品的第一批傳播者。
因此,做產品的人要有識別種子客戶的能力,能過濾早期市場的雜音,才能專注服務種子群體。例如,Facebook 上線之初只對常青藤大學學生開放,隨后才逐漸蔓延到附近學校,乃至現在的全世界。
微信剛推出與 QQ 賬號的關聯功能時,只面向使用 QQ 的用戶提供這項服務。
精準的篩選能幫助產品積累高質量的種子客戶,這些客戶的選擇,將決定產品初期的氛圍、運營走向,影響產品日后的發展。
華為董事長任正非,曾經在新年致辭上說:我們這些平凡的人,25 年聚焦在一個目標上持續奮斗,從沒有動搖過,就如同從一個孔噴出來的水,從而產生了今天這么大的成就。
力出一孔,利出一孔。
集中資源培養某一個細分市場的種子客戶,樹立口碑,才能引發廣告效應。
初創團隊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分散資源追求短期數量,卻沒有集中力量先為一類種子客戶帶來高質量的體驗。
因此在產品初期,勇于對非種子客戶說「不」,并不是一件壞事,很多公司早期只追求客戶數量,來者不拒,結果就是分散資源追求短期數量,卻沒有集中力量先為一類種子客戶帶來高質量的體驗。
請不要只看客戶的數量,要集中力量先為一類種子客戶帶來高質量的體驗。
不同市場的客戶有不同的關系網絡,他們之間缺乏溝通,如果耗費資源為不同圈子的客戶提供泛泛的服務,對于新產品的傳播作用很弱。一旦有同類產品專注在某個市場并建立了口碑,你的產品就很難再去搶占這個市場。
相似的群體會有相近的需求和購買偏好,人們都喜歡從自己的個人網絡中獲得產品。瞄準主流市場中的一個高度具體的細分領域,集中有限的資源攻克這個市場,當細分市場里的種子客戶都認為你的產品很好,口碑也就會快速傳播的信息網絡中逐漸擴大開了。
如果想擁有一片森林,那就先播下第一批種子并耐心培養他們吧!
四、總結
- 要能夠分出產品受眾誰是:創新者、早期采用者、早期大眾、晚期大眾、落伍者。
- 產品要實現突破,必須要跨越早期采用者和早期大眾之間的「鴻溝」。
- 「早期采用者」就是最好的種子客戶。大多數人只是跟隨,滿足好種子客戶才能助你跨越鴻溝。
- 越早找到早期種子客戶,并傾注集中資源培養他們、建立市場口碑,就能越快實現產品的快速擴散。
本文由 @Teddy Chan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O協議
ToB的SaaS產品,如果是比較重的模式,就是服務好業內的標桿客戶。
看市場與用戶,國內的話適用你說的思路。走國際化的話,偏產品路線
我也是創業者,在青島做集裝箱物流車隊服務,也就是SaaS模式,目前進入前期推廣階段,希望有機會咱們合作ljk3t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