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價值,還未被關注的一把利劍!
用戶的價值,不僅僅是為平臺帶來商業價值,平臺應該發覺用戶的其他價值。
在互聯網時代中,在做產品的圈子里,常常傳頌著這樣一句話,要為用戶創造價值。沒錯,產品只有為用戶創造了價值,用戶才會使用這個產品,產品才能基于廣大的用戶群體,更進一步發展,做大做強。
但是隨著互聯網商業模式的不斷發展,不斷創新,可以發現有些商業模式是基于用戶本身的價值展開的。
什么意思?就像以下這個例子:
通常情況下,賓館面對用戶是統一定價的,但是具備互聯網思維的賓館做出了這樣的創新。一家開在互聯網公司聚集地里的賓館,為用戶提供長租服務(服務于那些想離公司近一點的員工)。主要的目標人員為產品經理,然后產品經理是具有等級劃分的(P4-P8)。賓館給P7、P8提供的價格為市場價的7-8折,以此吸引了一批等級較高的產品經理,然后在賓館中設置一些社交場所,供產品經理們進行思想的碰撞。然后賓館就可以以此為口號去吸引P4、P5等級的產品經理,并且給出的價格是市場價的1.5倍-2倍,但是依舊有很多的低級產品經理入駐。因為對他們來說,一個高級產品經理的鄰居加上幾個可以進行思想碰撞的社交場所的價值遠大于高出市場價的那些金錢。(Ps:如果是我,我也會入駐這樣的賓館,經驗這種東西是很少能用金錢買來的。)
這就是線下一個典型的基于用戶價值的商業模式創新。但當涉及到互聯網時,又有了新的拓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模式:
- 用戶價值入駐模式
- 自建用戶價值模式
- 用戶價值跨界模式
用戶價值入駐模式
所謂的用戶價值入駐模式,就是現在很火的邀請達人入駐模式,在直播領域最能體現,依靠達人的價值,來吸引大量的用戶。然后再基于強大的流量,進行商業變現。在這個模式中,達人為核心競爭力,因此在直播領域也出現了互搶達人的現象。但光燒錢搶人是不行的,所謂的商業模式創新,應該同時為這些達人帶去價值,就像有些平臺會培訓這些達人,讓他們更進一步,或者說建立他們的粉絲會啥的,那么相同價格下,達人則更會傾向于這些平臺。、
自建用戶價值模式
所謂的自建用戶價值模式,就是平臺去發現用戶的價值,然后去放大他們的價值,再去影響其他用戶。比如在互聯網+健身領域中,教練的建議和指導固然重要,好的教練具有第一種模式的部分屬性特征。但是在這個越來越追求個性化的時代,每個人都想得到最符合自己的健身計劃,正所謂“物以類聚”,和自己最相似的人的健身方法對自己最具有指導意義,那么平臺就可以去發掘這些具有健身經驗的人,并給他們打上職業、年齡、體型等標簽,每一個被挖掘出來的人都代表著一種用戶畫像。而這一個個用戶畫像對于那些同屬于這些用戶畫像的用戶來說,相當于私人定制,自然而來這些被挖掘出來的人就會吸引相似的人。
用戶價值跨界模式
所謂的用戶價值跨界模式,就是平臺用同一場所的其他用戶去影響自身平臺的用戶,有點類似“狐假虎威”的故事。比如一些整合四星級、五星級閑置娛樂產業的平臺,就可以以在星級酒店中的人為宣傳口號。星級酒店的人對于其他用戶來說,有可能成為強大的人脈資源。就像麥肯錫只做頭等艙,因為頭等艙就像一個篩子,把“不合格”的客戶首先篩出去,意在設定一個準入門檻,建立高準入合作關系。麥肯錫只要在里面找到一個用戶,那么一年的頭等艙的錢就賺回來了。所以用戶價值跨界做的好的平臺,連平臺外的用戶價值都能為自己所用。
那么這些模式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呢?
在這些模式中,平臺利用和放大用戶的社交需求,去刺激用戶使用平臺,再為其他服務引流。而這背后涉及了一個用戶的價值轉換模型,用戶的價值就像一座金字塔。越在金字塔頂層的人,越少,用戶價值越大。平臺利用的就是不同層級之間的社交需求。
- 當相隔多個層級的用戶:高級別的存在對于低級別用戶的參與,具有導向作業,也就是常說的KOL機制。
- 當相鄰兩個級別的用戶:高級別的存在對于低級別用戶的參與,具有促進作用,但具體的來說這個作用是雙向的,用戶在某些領域具有一定的聯系,然后可以通過社交產生一些商業價值或者經驗價值等。
總的來說,用戶的價值,不僅僅是為平臺帶來商業價值,平臺應該發覺用戶的其他價值。
作者:Lighthouse_陳毅,Lighthouse互聯網實驗室一員,微信公眾號ID:Lighthouse互聯網深度分享
本文由 @Lighthouse_陳毅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