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行為的三種分類和五種設計原則
關于交互設計的原則很廣泛,這篇文章嘗試著從用戶行為的角度去小結下交互設計的原則。
懂點交互的人都知道,交互設計的設計對象是行為,不再是物。在需求正確的情況下,目標用戶依然覺得你的產品難用,多半是用戶完成某任務時行為路徑遇到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是不符合用戶心理模型、行為路徑過長很繁瑣、支線任務太多干擾到主線任務等等。今天我們就從用戶行為的角度去談談互聯網產品設計。
用戶行為的種類
辛向陽教授在《混沌中浮現的交互設計》中指出交互設計中的行為路徑可以分為三種,漸進式、往復式、隨即式。
漸進式
上篇文章說到交互設計的五要素,其中任務和行為是緊密相連的。當用戶為了完成某任務時才會產生行為,所以可以從任務的角度去思考行為。當某個用戶的任務很明確時,例如打開京東APP購買一部iPhone7,這時候的行為路徑是打開京東APP——搜索iPhone7——瀏覽搜索結果——選擇自營iPhone7——瀏覽商品詳情頁——加入購物車——進入購物車——付款,該路徑是線性的,既漸進式的,任務很明確時的行為稱之為漸進式的。
往復式
當任務變成了用戶想買一部手機,這個時候的任務是模糊。他會在搜索結果頁和詳情頁之間來回切換,以便對比找到心儀的手機。這個時候行為路徑則是打開京東APP——搜索手機——瀏覽搜索結果——查看商品詳情——返回結果頁——查看商品詳情——直到找到心儀的手機完成付款,或者沒有找到放棄任務。這種來回切換頁面,對比信息的行為路徑特點是往復式,即任務相對模糊時的行為路徑是往復式的。
隨機式
試想一下,你有沒有沒什么想買,只是想打開購物APP逛逛的時候?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情況。再想想這個時候你會干嘛?打開APP,在各個頁面尋找自己感興趣的入口,幾乎沒有規律,看到了哪就點到哪,不停的瀏覽。這個時候行為路徑的模式便是隨機的。
上面只是拿了購物APP來舉例,其實這三種行為模式也適用于其他APP。大家可以拿自己平時常用的APP去思考下,自己是為了完成哪些任務,完成相應的任務時所使用的行為模式是哪種?這會讓你更加深入的理解產品。
用戶行為的三種模式
設計用戶行為時的原則
減少用戶的行為數量
地圖APP的起始點的默認值是“我的位置”,產品通過給出默認值的形式,省略了用戶輸入起始地點的行為,而不是每次都讓用戶手動輸入起始地點。當輸入地址時,會用下拉列表將搜索結果展現出來,用戶不用輸入完整的地址字段就可以在下拉列表選擇目標地點。
滴滴最新版本,可以根據你的行程記錄,預判你這次行程的起始點和終點,也是利用給出預設值的形式來減少用戶的行為數量,從而降低操作成本。
彈出列表&給出默認值
給行為及時的反饋
交互,是人和系統互動的過程,當用戶通過點擊、滑動、輸入等操作方式告訴系統我正在執行的操作時,系統也會通過切換頁面,動態icon,toast等形式來反饋用戶的行為。
通過加深顏色反饋正在點擊&通過toast反饋網絡異常
降低行為難度
用選擇項代替文本輸入;用指紋來代替密碼輸入;用第三方登錄代替郵箱登錄;將操作區域放在拇指熱區;將可點擊區域做得比icon更大;用滑動代替點擊等等,都是為了降低用戶的行為難度,方便達成目標。
用指紋代替密碼&用滑動代替點擊
減少用戶等待時間
當用戶做出某個行為時,總是希望得到及時的回應,若等待時間過長,很容易出現焦躁的情緒,從而放棄任務,影響產品的用戶體驗。但是現實中,由于硬件性能、網絡情況、技術原因難免會出現反應時間過長。這個時候可以通過異步處理和預加載的機制去減少等待時間,實在減少不了的,可以用有趣動畫等形式,減少用戶等待過程中的負面情緒。(關于異步處理和預加載可以參考文章《APP的六種loading加載樣式,全在這…》)
有趣的等待動畫&預加載
不輕易中斷用戶行為
周末了,在家嗑著瓜子曬著太陽美美的看著電影,這時卻因為網絡不好導致視頻一卡一卡,這時估計脾氣不好的人都要去砸路由器了。看電影就是此時的任務,由于網絡不好導致中斷了該任務,你當然會不爽。
同樣的放在產品上,當你正在閱讀一篇新聞時,突然彈出個臨時框,提示軟件更新、或者讓你去APP Store評價軟件,不少人都會抓狂吧。如果一定要通過臨時框提示用戶去執行某個操作,一定要選擇一個合適的時機。例如將軟件更新的提示放在打開APP的時候,此時用戶并沒有開始執行某個任務,所以不存在中斷任務流程的說法。當只是提示用戶,并不需要用戶執行某個操作時,可以用toast的形式來代替對話框,即告知了用戶也沒有中斷用戶行為。
用toast替代臨時框&在打開APP時顯示軟件升級
#專欄作家#
鄒志楠,微信公眾號:UE修養,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交互設計師,專注于互聯網產品設計。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干貨!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