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訪談的五點小結

1 評論 32011 瀏覽 105 收藏 12 分鐘

這篇文章主要集中在用戶研究中的研究性訪談,將從訪談的主要流程來談談我的思考。

最近接到兩個項目,都是和用戶訪談有關的,一口氣做了十來場訪談。整個流程下來,對用戶訪談又有了新的認識,今天就和大家簡單聊聊我的一些小感悟。

首先,什么是訪談?

我個人的理解:訪談是定性研究的方法之一,訪談者通過和被訪談者進行互動,來了解被訪者關于某一主題或多個問題的認識,從而深入挖掘被訪者的信息。訪談的形式有很多種,如果從研究目的出發,訪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探索性訪談、驗證性訪談、描述性訪談、傳記性訪談、治療性訪談等等。

這篇文章主要集中在用戶研究中的研究性訪談,即經常會用到的探索性訪談和驗證性訪談。下面將從訪談的主要流程來談談我的思考。

1、明確訪談研究目的和主題

剛剛提到訪談是一種方法,那么,為什么要用這種方法而不用其他方法?其實我們可以從“方法”這個詞來理解,“方法”的意思一般是指達到某種目標而采取的一種方式。因此,在采取這種達到目標的方式之前,就必須要知道目標是什么。也就是說,要確認訪談研究的目的和主題。

我們在企業中做用戶訪談,相對常用的目的是做探索性研究或者驗證性研究。探索性研究一般沒有固定的結構,其形式比較開放,訪談者會在預先設定的一個主題范圍內與用戶互動,不斷追問用戶,逐步產生該主題下的新知識。驗證性研究一般是已知某觀點或結論,為了檢驗該觀點或結論的普遍性而去做的研究。

在明確研究目的的同時,還要明確研究主題。訪談者要盡快熟悉研究主題的相關知識或對應的產品,因為用戶一般都是對該主題或者產品有一定的了解,如果訪談者不熟悉這些內容,就會直接影響訪談的進程和品質。我曾經接到過一個兼職訪談項目,要求第二天就出發,去外地對某品牌旗下的某款汽車用戶進行訪談。去了現場之后發現是這款汽車的嘉年華活動,幾乎都是極客用戶,頓時感覺前一天科普的這款汽車的知識好像不夠用。幸好有一位記錄員比較懂車,我們一起合作完成了那次的訪談。

可見,良好的訪談品質不僅僅取決于訪談的技巧,還取決于訪談者對訪談目的的了解,以及訪談主題的熟悉程度。

2、設計訪談提綱

(1)訪談提綱的題目設計總體來說要由易變難,由粗變細

最開始要設計一些簡單的問題,拉近與用戶之間的距離,建立信任,通過這樣循序漸進的過程和用戶形成良好的互動。比如訪談某電商產品的用戶時,可以先問一些平時的購物方式、不同的購物平臺的偏好、使用頻率、使用場景、最近一次電商購物的經歷、遇到的困難等等,然后再慢慢切換到要訪談的這款電商產品的具體細節。

(2)題目的描述盡量通俗易懂,盡可能避免專業詞匯

不同的用戶對訪談主題的了解程度不同,對于極客用戶可能了解的較多,也相對專業。但對于小白用戶,過多的專業術語只會使訪談變得不順暢,消耗時間,甚至讓用戶產生不耐煩。

(3)訪談的題目最好進行迭代式設計

隨著訪談的進行,我們會逐漸獲得研究主題的新觀點,所構建的知識框架也會越來越清晰,這是典型的探索性研究的特征。當發現新觀點在某一維度上有差異時,比如滿減購物券對不同收入等級群體購物決策的影響。

那么問題就來了:是要改善訪談提綱,以特定的問題去提問這一維度?還是在后續的訪談中避免涉及這個差異?相信這個問題對訪談者來說是個兩難選擇,不斷迭代改善訪談提綱,將會耗時耗力;避免這種差異,將有可能失去重要信息。這時,需要再次考慮項目的研究目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迭代式設計容納了探索性研究的差異性和復雜性。

3、招募用戶

設計完訪談提綱,就要立刻著手招募用戶。那么要招募多少用戶呢?這個問題可用“它取決于……”的句式來回答。

如果研究目的只是為了進行人物傳記描寫,那么招募一個就夠了。如果研究目的是為了探索手機網購流程中男女購物決策的差異,那么需要招募到一個較飽和的狀態——即繼續做訪談而幾乎得不到新知識。如果研究的目的是為了預測中國人對跨境電商購物的態度,那么通常需要1000左右的有代表性的樣本量,而訪談1000個用戶顯然是不現實的,此時更適合用問卷法。除此之外,用戶的數量還要考慮到項目的時間和成本。并不是招募的越多就越好,當訪談者不能從用戶那里獲得更多信息時,就要停止招募。

在目前經歷的研究項目中,一般選擇6-8個用戶進行深度訪談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信息。如果要驗證這些信息,我會繼續使用基于訪談而編制的問卷進行投放,來驗證得到的觀點或結論的普遍性。像這種先訪談(定性)后問卷(定量)的目的一般在于先探索用戶群中可能存在的特征,然后再驗證這些不同特征的普遍性,即有多少群體符合這樣的特征。當然,也可以先問卷(定量)后訪談(定性),這樣做的目的一般在于先對用戶群的特征有個大致的分類和描述,然后再聚焦到需要研究的用戶群進行深入挖掘。

4、訪談中的三點注意事項

(1)要全神貫注地傾聽用戶,不要隨意打斷用戶和其爭執,也不要給用戶關于產品上的解釋和建議

曾經參加過一個線下的Design Hackathon活動,當時我們組的任務是先挑出一個人作為組長,然后拿出組長所在公司設計的產品,其他組員作為普通用戶去試用,并找出產品設計不好或有疑問的地方,組長需要在10分鐘內整理好小組成員的意見??此埔粋€很簡單的訪談任務,但是組長卻一直在解釋我們挑出的問題,試圖說明那些問題不是問題,而是我們不理解,并給我們其他的建議去完成產品使用上的目標。結果可想而知,10分鐘只挑了六個問題,其他小組都列了滿滿一黑板。

(2)在傾聽的過程中要對用戶做出的描述進行驗證

也就是說,要隨時概括用戶的話,并說出來,然后問用戶的意見(比如:“你的意思是說……,是這樣嗎?”),這樣做的目的在于明確用戶的問題,不至于后續分析時遇到不必要的疑問。當然,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添加任何無關的細節以歪曲事實。

(3)對于用戶遇到的問題要及時追問

作為訪談者,要不斷地去挖掘用戶的需求和痛點,當用戶使用產品遇到問題時,不僅是要把問題記錄下來,還要及時追問用戶在什么情況下遇到該問題,這個問題對用戶有多大程度的影響,當時是如何解決的,結果怎么樣等等。讓用戶講故事,把問題放到具體情境中,這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5、訪談后的分析整理

在每次訪談結束后,及時對訪談內容進行轉錄并整理。這里說的轉錄是指將口頭語言轉化為書面語言。轉錄的目的在于方便日后回顧,也沉淀了文檔供后續相關人員參考,及時整理一方面可以將記憶輸出最大化,另一方面避免了事后將所有訪談內容堆積在一起整理的壓力。

如果需求方比較趕時間,可以先將訪談的結果簡單羅列出來,然后開一次溝通會議,反饋用戶的主要想法。但是訪談研究報告還是要繼續整理,不要拖太久,盡量在5-7天完成,拖的越久,忘的越多,需求方對用研的印象也就越差。

以上是我在經歷了十幾場訪談后的一點感悟,記錄下來和大家分享。其實訪談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涉及到的知識和技巧有很多,后續還會再總結更加細致的心得體會。

 

作者:小釋界(微信公眾號:insightUX),用戶體驗研究從業者,擁有汽車和心理學教育背景,關注高科技和金融領域,致力于探索行為數據背后的心理過程。

本文由 @小釋界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非常不錯,值得學習 辛苦辛苦

    來自山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