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買到手的東西,是怎么暗戳戳漲價的?
#本文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原創激勵計劃》出品。
不管是降價促銷后的漲價,還是因成本原因而導致的價格上調,要想讓用戶欣喜或平靜地接受漲價,恐怕都不太可能。因此,找到可以降低漲價負面影響的方法,便成了企業或商家的必要考量。此時,不妨將漲價當作需求,也許你會尋得解決之道。
降價風暴,吹響搶購的號角。雙11,面對無數敞開的錢包,商家帶著笑臉,拿出了最有吸引力的價格。
然而,在最具誠意的降價之后,往往是最洶涌澎湃的漲價??梢灶A見,無需多久,熟悉的電商頁面上,另一個讓人望而卻步的價格,就會出現。
節后漲價,有點翻臉比翻書快的味道。商家需要保證利潤空間,需要維持品牌高度,也需要為雙12,創造一點降價空間。
但今年促銷之后的漲價,并不是“恢復平時價格”那么簡單。有一大波真正意義上的漲價,正在悄然靠近。
近日,洽洽食品發布公告,決定對葵花籽、南瓜子、西瓜子等產品,提價8%-18%不等。億滋國際宣布,奧利奧售價將在明年上漲7%。李錦記、恒順、海天等公司,也紛紛發出了漲價聲明。
不僅如此,除相繼跟進漲價的食品公司外,聯發科發布聲明,將對手機芯片提價最高15%;寶潔、聯合利華等日用品漲價的消息,也接踵而至。
換個角度來看,不只是雙11節后會漲價,也不僅即將到來的漲價潮,在所有行業的經營過程中,都離不開漲價這一舉措。燒錢砸市場的產品,總會有漲價的一天;隨著持續通貨膨脹,漲價同樣不可避免。尤其在近兩年,原材料、人工、運輸、能源成本都在上漲的情況下。
然而,并不是所有漲價的企圖都能既遂。去年海底撈、西貝漲價之后,不堪輿論的聲討,只能以官宣道歉收場。
有的漲價舉措,能相對順利的進行;有的漲價策略,卻會廣遭非議。在經營者試圖漲價,或不得不漲價時,究竟如何減弱漲價的負面影響?
一、漲價影響
漲價的負面影響,從用戶角度來看,有三層不同的反應。
- 知覺反應:用戶是否察覺了漲價發生。
- 感受反應:用戶是否對漲價感到不滿。
- 決策反應:用戶是否因漲價不再購買。
每層反應,又會受到諸如需求強度、需求頻率、可替代性、用戶屬性等諸多因素影響。
今天,將從不同層面入手,找到減弱漲價負面影響的方法。
二、知覺層面——如何讓漲價潤物細無聲
用戶不喜歡漲價,因為漲價意味著多花錢,意味著損失更多生存資源。
而厭惡損失,是人的本能。
但用戶對漲價的不滿,卻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察覺到了漲價。
如果漲價方式足夠隱蔽,沒有被用戶發現,自然也不會引起不滿。
單純去抬高價格,之所以馬上就能被發現,是因為提供了對比環境:同一家店里,買同一個品種的生菜,昨天1斤8塊,今天1斤12塊,自然會讓人驚訝,為什么漲了這么多。
這就像是使用了控制變量法的對比實驗,價格差距清晰醒目。想要讓漲價不易被察覺,就需要朝著相反的方向努力——創造變量。
1. 擾亂已有價格感知
1)減量不變價
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減少產品供應量,等于增加了單位產品的價格,達到漲價的實質目的。
例如:可樂瓶就曾經從600ml變為500ml,從而提高了每毫升飲料的價格。樂事給桶狀薯片中加上了塑料抽屜,奧利奧一盒餅干裝著兩袋,也有同樣的打算。
當然,這種從古就有的方式,更適合非標準化的產品。它們不需要標明一袋多少克,會員到底是包月還是包年。
例如:飯店的包子稍微做小一些,餡料少放一點,并不容易被察覺。采耳店減短單個顧客的服務時間,就能服務更多顧客。
2)漲價分散量
將產品拆分成小劑量,并設定更高的單位價格。
多年來,無論批發、包年制、家庭裝、終身會員,都教會了用戶“大份應該更劃算”這個道理。但與此同時,消費者也反向習得了“小份應該更貴”這個潛臺詞。
所以,將產品拆分為小劑量,并提高單位價格,并不會讓用戶感到異常。
例如:各大蜂蜜廠商都開始推出小分裝的蜂蜜,來代替過去大罐的賣法。在購買者享受便捷的同時,也擁有更高的利潤空間。
越來越多的互聯網產品,也將原本包月、包年、終身制的產品,拆分為7天、3天、按時計費、按次計費。除了讓新用戶有更低嘗試成本、更靈活的付費方式外,也提高了單位價格,并打磨了用戶對更高價格的接受能力。
例如:百度網盤曾將下載功能拆分至單日、單次。一天5.9元,甚至5分鐘2.9元。
3)漲價也漲量
在漲價的同時,也提高產品的供應量。
比如價格漲幅13%,額外加量7%,可以在漲價的同時,干擾用戶對價格的判斷。
4)頻繁變價格
將產品價格、促銷價格進行頻繁變動,讓用戶和關注者無法對價格形成牢固印象。而抬價之后,價格同樣時常上下波動,既能降低老用戶對價格的敏感度,又能捕捉不熟悉價格的新用戶,還能為大促創造更高的折扣對比感受。
例如:電商店鋪時常這種方式漲價。漲價前,折扣從4折到6折間波動;漲價后,折扣從5折到7折間波動。擾亂人們對價格的認知。
5)換料不變價
對產品的一些細節做出變化,并不容易被人發現。尤其是一些特殊領域的商品,細微變化很難被快速識別。
例如:一包普通紅塔山的價格,并沒有比20年前漲多少。但20年前普通紅塔山中使用的煙絲,現在只會用在百元的紅塔山大師版中。很多香水品牌、護膚品產品更換原材料,瞞過普通使用者也不算太難。
綜合來看以上五種方式,如果仔細辨別,其實還是能夠被發現的。甚至還有可能對品牌形象,造成一定的傷害。
對大廠而言,因為用戶眾多,隨時都有審視的目光在注視。一些價格上的細節變化,都會被人挑剔出來,引發輿論。
比如騰訊視頻,將原本屬于VIP的權益,進行拆解分割,出現了VIP專屬廣告,出現了VVIP,出現了付費超前點播。也引來了不少爭議聲討。海底撈同樣如此,顧客多,審視的目光就多,記住餐品細節的人也多,無論是價格提高,還是菜量減少,或者食材變化,都會被人馬上發現。
在眾目睽睽之下,需要些更聰明的做法,需要創造更多變量。
2. 創造全新價格感知
當客觀看待漲價后的境況,你會發現,最容易接受的,時常不是你認為忠誠的老用戶,而是那些未曾使用過產品的新用戶。
新用戶不了解過往價格,腦海中沒有新舊價格的對比,也就不會產生厭惡損失的感受。
反向來看,不僅是用戶可以新,產品同樣也可以新。
1)新包裝
- 精裝書比平裝書貴,你能接受嗎?
- 盒裝月餅比袋裝月餅價格高,你認為正常嗎?
在產品沒有本質變化的前提下,僅是不同的包裝,就標以不同的售價。這種現象,是能夠被大多數人所理解、接受的。即使——價格的漲幅,是包裝成本的幾倍、幾十倍、幾百倍。
同樣的產品,使用不同的包裝,能夠有效影響用戶,對產品價格的感受。
例如:君樂寶簡醇酸奶,在最初的簡易袋裝后,對同樣的產品,又推出了新鮮壺包裝、紙盒包裝、瓶裝,等多種包裝。對于他們的價格差別,公眾并沒有什么負面反應。
對產品來說,高價新包裝帶來的影響,還不只停留在眼下。它將以一種溫水煮青蛙的方式,為用戶搭建新的價格認知:
- 先讓更貴的價格,以合理的借口(更精致的包裝),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里。同時,又不影響人們當下的購買價格,不會造成眼前的損失。
- 在潛移默化的熏陶中,更貴的價格,逐漸成為了正常的認知。人們認為精裝款就是這個價。
- 隨機巧合下,比如簡裝沒有貨,人們嘗試購買精裝款?;蚴墙o予精裝款短期優惠,鼓勵人們踏出購買精裝的第一步。
- 逐步減少簡裝的供應量,并時不時給予精裝款一定優惠,培養購買習慣。
- 停止簡裝供應,人們購買更貴的精裝款,獲得更高利潤。
2)新模式
面對突然爆火、排隊、斷貨的網紅店,很多人愿意花幾倍的價格,從其他人手中轉手購買。無論是因為好奇,還是為了炫耀,總之,他們認為在特殊的交易情景下,花更多錢是合理的。
在產品不變,包裝不變的情況下,新的交易模式,也可以實現漲價的目的。
例如:一些網絡游戲,會暫時下線部分熱門的皮膚、道具。之后,再通過盲盒抽獎的方式,將他們重新上線。游戲者為了得到稀有的皮膚、道具,只能嘗試抽取盲盒,綜合花銷遠高于之前的售價,實現了漲價的實質目的。
3)新產品
嚴格來說,為新產品設定新價格,已經不能算一種花式漲價。不過在市場經營中,開發新產品,仍然是一個可以為你達成漲價實質的思路。
即使是一些中低端品牌,受到品牌溢價能力影響,新產品定價有所局限,不能隨意定出高價。但用戶對新產品價格的忍受幅度,也遠遠超過對舊產品漲價的忍受幅度。
如果,現有品牌對價格的局限過大,企業又積累了足夠的資源、經驗、野心,去沖擊更高價格、更高層級的市場,那么完全可以為新的產品,創立新的品牌,甚至是組建新的公司。
例如:近幾年國產汽車品牌,逐漸開始涉足更高層級的市場,紛紛設立了新的品牌。吉利旗下的領克汽車、幾何汽車,北汽旗下的ARCFOX汽車,奇瑞旗下的EXEED星途等,都或多或少擺脫了舊有價格的局限。
4)新價值
如果說新公司、新品牌、新產品暫時難以企及,那么下調一下目標,把著眼點放在新價值上,同樣能促成漲價。
新價值,既是維持產品生命力的補劑,也是產品敢于漲價的底氣。
當然,有底氣,不代表要大嗓門說話?!耙驗橛辛诵聝r值,所以我們要漲價”,這樣簡單直白的方式,既合理、又不合理,可能會引發部分用戶不滿。
用戶在過去的使用中,已經認可了“現有價值”與“現有價格”的對等交易。在增加價值的同時漲價,可能會讓用戶重新審視交易是否對等,帶來新的麻煩:
- 新功能我不需要;
- 我支持你們這么久,你們居然要漲價;
- 新功能還可以,但我認為不值這個價;
- 你們承諾增加的功能,不應該額外收費;
- ……
所以,對于用戶已經形成的價格認知,無需切斷。只要把新的價值進行整合,并標以新的價格,自然會吸引需要的用戶付費。
例如:迅雷在會員體系成型的過程中,最初只有普通會員,包含離線下載、高速通道兩項基礎功能。隨著功能開發,迅雷將云播、清潔客戶端、子賬號等新功能,與原有的離線下載、高速通道,一并整合為白金會員,價格更高,但不影響普通會員的權益與價格。之后還在此基礎上,整合了網游加速器、快鳥、閱讀等功能,設定了價格更高的超級會員。
騰訊系的很多會員,也同樣走過這條道路。不斷整合新價值,打包新的會員類型,用相對溫和的方式,讓漲價變得沒那么可憎。
5)新附加值
新功能的成功,需要時間、人手、方向、運氣,不是所有業態、所有條件下,都可以輕松辦到的。不過,添加一些與核心功能相關度低,但能夠具有吸引力的附加價值,卻相對容易很多。
例如:國潮風的定制化妝品系列,可以賣更貴的價格;偶像簽名款手機,比原品貴幾百也屬正常;帶有玩具的兒童套餐,比購買單品要貴上不少。
雖然不能給用戶帶來使用價值,卻可以滿足他們的情緒價值,讓用戶覺得有趣、好玩、有吸引力。而附加了這些情緒屬性的產品,被整合為新的出售單位,并標以更高的價格,自然也不會引起太大的反感。
6)新花樣
若說新產品太遠,新功能有些難,新附加值銷量有限。那么相對再容易一點的改造,就是細節上的新花樣了。
例如:各個奶茶品牌,在奶茶、奶昔、果茶等幾種形式難以創新的情況下,針對口味不斷創新,持續推出新的口味。這些口味不僅豐富了選擇空間,給愛好者更多的嘗試、打卡理由。也理所當然標上了,比常規款更高的價格。
在核心產品難以改變的情況下,通過細節上創造變化,讓用戶為差異化選擇而付費,讓用戶為嘗新需求而付費,從而忽視更高定價帶來的負面影響。
三、感受反應——如何讓漲價能夠被體諒
影響用戶感知,創造更多變量,確實能讓一些漲價行為潤物細無聲。但終究,總有一些漲價,會暴露在陽光之下:
如創新始終沒有成果的金嗓子,如產品線過長的海天、李錦記,如人們熟記價格、份量的海底撈,如被人帶著尺子和電子秤測量漢堡的麥當勞。
若不得不面臨全面漲價,或是漲價被察覺不可避免,那不妨使用一些策略,減弱用戶對價格提高的不滿感受。
人的感受是非理性的、善變的,會受到很多因素影響。
就像在你錢包丟失的現場,抓到了拿走你錢包的人,你可能會覺得很憤怒。但如果你發現拿走你錢包的人,是一個不到十歲的小女孩,她的母親身患重病,而且錢包是你滑落在地后被她撿到的。你的感受,就又會發生翻轉。
同樣,用戶對漲價的感受,也可以被很多方法影響。
1. 趁勢漲價
之前我們曾提到對比。漲價前后的縱向對比,是用戶認知漲價的基礎。
而漲價的橫向對比,則會嚴重影響用戶的感受。
如果走在漲價的浪潮之中,大眾的目光,會被其他產品的漲價行為分散,會被行業的漲價趨勢分散,甚至將關注點轉移至漲價這個社會現象中。不再集中針對某一產品漲價,進行挑剔指責。
例如:此次漲價潮拉開序幕后,有多個品牌跟進,就是想借此機會,在漲價的同時,減少自己承擔的負面輿論。其他業態同樣如此,不同品牌的共享單車,漲價步調向來一致。
很多時候,同業者甚至可以達成一種漲價默契:在某一產品漲價后,主要競品,紛紛以相似的漲幅抬價。不僅共同承擔、分散了漲價輿論,更可以在不改變市場分割方法的基礎上,讓整個行業的蛋糕變大,實現競爭對手之間的共贏。
2. 價格回歸
任何行業,都無法永遠保持一個價格,一百年固定不變。
如果提前考慮到日后漲價的問題,完全可以在定價時埋下伏筆:定下相對較高的標價,平日以折扣價格出售,再通過減小折扣力度來漲價。
相比漲價,折扣降低更容易接受。
它們的最大差別,在于借助了時間的魔力。
人們潛意識中普遍認為,價格上漲,就難以再調低,以后再買,會消耗更多生存資源。而折扣減少,以后也許還會再有更大的折扣。即使,未來用戶并沒有得到想象中的更大折扣,但在到達未來的過程中,對漲價的意外、不滿,早已被磨平。
例如:從網約車開始的燒錢補貼,在減少、停止燒錢后,人們依然能夠接受。除了理智上一開始就知道,補貼價格不可能長久外,感受上折扣逐步降低,也起到了緩解漲價既視感的一定作用。
3. 哭慘共情
以上種種方法,都是在想盡辦法,迷惑用戶的感受。讓他們不容易感受到漲價的發生,或是弱化漲價帶來的傷害感。不過有的時候,你也可以來一點“真誠的套路”。對于能夠引發共鳴的漲價緣由,大眾是有一定包容力的。
例如:國內火車票的漲價,幾乎從未受到過大范圍的指責。因為中國鐵路有口皆碑,人們普遍都知道中國鐵路價格低、漲價少、漲幅小。尤其在看過國外那些價高、緩慢、晚點嚴重的火車之后,更對國內車票的價格抱有敬意,而非指責。
手機游戲《月圓之夜》一直以優質、高性價比著稱。在推出第一個付費項目時,玩家也紛紛表示理解。后期甚至因為收費項目價格遠低于行業,《月圓之夜》的評論區,時常被“求漲價”、“求推出更多收費項目”的要求刷屏。
但如果產品在市場上,本身就屬于定價偏高的范疇,已經因價格而遭到非議。再使用哭慘的方式,以成本提升、利潤不足為緣由進行漲價,就很難被大眾所同情。
例如:西貝莜面村雖然有很多優點,但在一般消費者眼中,本就有價格偏貴、性價比低的印象。在漲價時,再重點談論材料成本等因素,自然難以得到廣泛認同。
4. 漲價聲明
無論是否使用哭慘的方式,在全面漲價不可避免,且自認為難以逃過用戶法眼時,公布一份漲價聲明,是比直接動手改價更穩妥的做法。
一方面,相比被官方告知漲價,用戶自己發現價格有變化,會產生一種類似被欺騙的感覺。
而且,用戶可能因此產生懷疑,質疑經營者的誠信。在我不知道的情況下變動價格,那么產品質量、產品尺寸,是否也都有可能發生過改變?
另一方面,漲價聲明中的漲價時間,應該放在未來的某個時間,而不是立刻馬上。
理由前文中曾提到過,比起眼下的損失,人們更容易接納,未來可能會遭受到的損失。只要不給用戶造成眼前的損失,他們的對漲價的不滿,會在時間的魔法中,逐漸消弱。
四、決策反應——如何讓漲價不影響業績
無論是混淆感知,隱瞞漲價的事實;還是趁勢、共情,照顧用戶的感情。本質目的,都是維護與用戶之間的關系,維護產品、品牌、企業的形象。
然而,商業經營的最終目的是盈利。維護形象,只是過程中的一種手段。哪怕為了維護形象,損失了一些眼前的利益,也并非真正的要名不要利,而是為了維護長久的總收益。
所以,在漲價的同時,如果能維持用戶關系,自然要努力去做。
但如果用戶一邊抱怨漲價,一邊繼續購買,甚至不影響未來的購買選擇。那么,所謂的品牌形象,似乎也是在決策者的權衡范圍內。
有時,用戶表達的不滿,是一種與經營者博弈的手段:你一定見過,那些討價還價到面紅耳赤,扭頭就走,但最終卻成交的買賣雙方。但同樣也有用戶,在表達不滿的同時,不會再度光顧。
所以,在照顧用戶情緒的同時,終究還是要考慮,用戶表面情緒下的購買決策。
1. 不可替代
如果產品在市場上不可替代,或者很難被替代,那么它在漲價的時候一定很有底氣。因為,用戶一旦有相關需求,也只能選擇它,咬牙忍下它的高價。這也是壟斷一直被視為洪水猛獸的原因。
雖然現如今,壟斷會遭到各國政策打壓。但在一些領域的細分中,還是免不了出現類似壟斷的情況。
例如:在顯卡行業,NVIDIA擁有著近乎統治的地位。雖然另一家公司AMD也生產出售顯卡,但硬性實力、高端區域內,比NVIDIA還是有所不及的??梢哉f,在一些細分領域以及高端市場上,NVIDIA擁有了類似壟斷的特性。
近兩年,由于產能、區塊鏈、人工智能多重影響,顯卡的市場行情倍翻。NVIDIA不僅在當下以高于其標價的方式,向市場供應顯卡。也為將要到來的新一代顯卡,設定了更高的價位。之所以敢于這樣漲價,理由很簡單:用戶沒得選。
2. 產品忠誠
“沒得選”,有時候存在于現實當中,但有時候卻只存在于用戶心中。
市面上,有些產品并非不可替代,但用戶心中卻認為,他們的功能不可替代。
例如:多年來,SK-II雖然漲價頻繁,但并沒有因為漲價而流逝太多用戶。很多使用者認為,自己的皮膚狀態必須使用SK-II才能維持,所以即便漲價,也還是會買。在眾多護膚品中,它的功能,并非真正的獨一無二。但很多用戶卻覺得它非它不可。
這種現象,最容易出現在中高端市場中,一些不易解決的小細分需求上。用戶為了滿足需求,做過很多嘗試,也經歷過很多失敗。因此一遇到能真正解決自己需求的產品,就如同遇見了知音,再也無法割舍。而且因為曾經失望的次數過多,即使該產品漲價,用戶也不愿意貿然嘗試其他產品。
所以,滿足普遍需求,固然能讓產品受眾廣泛。但針對照顧部分特殊需求,卻能綁定一些更為忠實的用戶。即使漲價,也不離不棄。
3. 品牌信仰
相較于功能角度的忠誠,情感角度的忠誠也有相似效果。它們都是在用戶心中,形成了一種特質化的壟斷:只能買它,別的不行。
例如:著名奢侈品LV,近幾年也多次大幅漲價。雖然社會輿論中,普遍對它的漲價行為表示不滿,但仍有大量的忠實用戶繼續購買。
相比功能角度的忠誠,品牌信仰更適合大幅漲價。一個產品本身值多少錢,相對而言是好估算的。一個品牌的情緒價值,該值多少錢,就有著更大的想象力空間,無法精確衡量。
4. 綜合衡量
即使你并非不可替代,并不代表你的漲價行為,一定會大量流失用戶。
事實上,面對漲價,用戶買與不買,是個信息量極大的問題:
- 某個用戶,有沒有因為漲價行為而生氣?
- 這個用戶是否理智,購買行為會不會受到心情影響?
- 他現在因漲價而拒絕購買,以后會不會回心轉意?
- 這個用戶對產品功能的依賴有多強?
- 這個用戶是否使用過其他的產品,了解過其他產品的功能?
- 這個用戶之前的購買行為,是隨意選擇,還是慕名而來?
- 這個用戶是否認可品牌的價值觀?
- ……
而把視野拉至宏觀角度:
- 產品漲價后,性價比是否還有優勢?
- 競品是否會一同漲價?
- 產品之前有沒有對價格做出過承諾?
- 之前的用戶為什么選擇該產品,是因為價格,功能,服務,品牌,還是什么原因?
- 產品漲價的過程使用了哪些策略?
- 產品漲價的方式會不會得罪用戶?
- 漲價5%,漲價10%,漲價15%,漲價20%會有哪些不同?在輿論、銷量、邊際成本、總收益上會有那些差異?該用哪種數學模型進行計算?哪個數值是最佳數值?
- 面對成本增加,企業至少要提價多少才能保證原有利潤?
- 假設漲價幅度小于原材料漲幅,利潤降低10%,對企業的影響有多大?
- ……
這些問題,決定了多數用戶的最終行動,決定著漲價能否成行,決定著漲價后將面對怎樣的情況。都需要詳細的研究判斷,還需要依賴一點直覺,和魄力。
五、寫在最后
雙11節后漲價,消費者見怪不怪;近期趁勢漲價的公司,也尚無哪家遭到集中聲討;每年以各種形式默默漲價的產品,更數不勝數。
漲價,未必要惹得怨聲四起。
關鍵在于,不要把漲價,局限于數字上的變動。有很多其他方式,能達到漲價的實質目的。
請把漲價當成一個需求去對待,分析其根本目的,并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法。
“他們只告訴我要一匹更快的馬”,福特如果只關注表面需求,也就不會有汽車的誕生。
#專欄作家#
墨饕,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網絡營銷人,心理咨詢師。擅長消費者行為學、文字傳播學、市場營銷學等領域。
本文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原創激勵計劃》出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雙十一漲價都見怪不怪了,營銷套路太泛濫,消費者都看膩了。導致現在咱們很多的營銷,用戶都免疫了,有啥新的玩法,或者可以怎么從老的套路里面玩出花樣呢?
今年雙十一的熱度肉眼可見的下降了,用戶也會被相似的營銷套路玩疲憊,剛看到官網有個運營的課,要不去看看,才0.01,http://www.aharts.cn/open/5214377.html
其實雙十一的價格就已經在原價上提高了再進行折扣,最后雙十一的風過去就立馬變回原來的價格,不否認雙十一的活動對消費者有一定優勢,但是總體來看還是商家得利。
在所有行業的經營過程中,都離不開漲價,燒錢砸市場的產品,總會有漲價的一天,如何減少漲價帶來的負面影響,或許更是我們應該關注的環節。
實際價格基本沒怎么變動,把劃線價拉高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