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用戶研究路上的一些經驗與反思

5 評論 8243 瀏覽 24 收藏 15 分鐘

要實現以人為本的設計,必須把產品與用戶的關系作為一個重要研究內容,用戶研究不僅對公司設計產品有幫助,而且讓產品的使用者受益,是對兩者互利的。本文作者分析了用戶研究職業生存現狀和發展方向,推薦對用戶研究感興趣的朋友閱讀,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提筆開始的時候,回顧了一下距離我上次水文,已經過去6年了。感覺需要有一些總結和里程碑式的紀念。也有很多需要整理和回顧的方法論。記得我最多被加微信咨詢的是關于用戶畫像,截止到現在也陸陸續續被詢問。但關于用戶畫像,6年期間,可能我也有了更多脫離教程操作之外的反思。會陸續沉淀分享。今天先零零散散的分享一些用研8年的最大感受。

一、用戶研究的職業生存現狀?

今天打開網站看文章總數的時候,看到用戶研究類的文章數量穩居倒數TOP3之間。這么多年來也陸續看到大廠用研論壇停更。市場熱度和內容產出體量是有相關性的。17年我被總監問到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是什么的時候,像大多數的人一樣“想要持續在用研這個崗位深耕,路徑就是高級用研、資深用研、用研專家、用研總監”好像到這里就到頭了。她笑笑(多年后我領悟到了這一笑)。

先來說說用戶研究崗位本身在不同公司可能會存在的生存狀態。

1. 咨詢公司用研

情況:按行業分類(快消、電商、白酒、汽車等等),以接甲方公司的項目為主,團隊合作模式,一個項目可能是幾個人構成,部分做行業信息搜集、部分做用研、部分做分析、部分寫報告等等。大致如此。

優勢:非常系統、專業、科班的方法論體系,各種模型、方法論玩的飛起,想要初入本行業的人,在這里做科班培訓是個好地方,專業技能深耕的快速路。

劣勢:乙方嘛,先不說受多少甲方爸爸的氣了。有幾個問題是很顯著的,首先多是傳統行業或者實體行業,互聯網公司大多自己有用研的,咨詢公司高昂的費用是不合適的,所以接觸互聯網行業的經驗相對不多。其次多是很多最后從咨詢公司來求職的小伙伴提及的“想在甲方干,不想在乙方”,因為甲方會接觸到一個工作的上下游,有更多拓展的機會。

2. 甲方公司用研–全公司只有1個用研團隊

情況:全公司只有一個用研團隊,公司規模不是非常大,業務類型不會非常多樣化。團隊里可能一個項目就是1個人干或者2個人干,因為要對接全公司業務,不會是團隊合伙干一個(大型項目才會這樣),一個人跟一個線,或者一個人涉獵多個線,都有可能。

優勢:可以接觸到更多的業務流程,從需求發起、需求評審、用研支持、給到建議方案、二次評審需求方案、demo測試、三次評審效果、正式上線、上線后反饋搜集、優化建議、迭代跟進。幾乎一條線的每一個環節都可能有用研的存在(這個是假設公司流程正規),可以有每個項目閉環的體驗經歷,也會在這個過程中有機會接觸交互、產品、研發、運營等等崗位,見得多,學的多。

劣勢:幾乎不太有很多人來帶你,你要自己去學習很多東西,我曾經一度覺得自己在野蠻生長。你的師傅,領導,指引人可能只有少數的時間給你一些建議,更多的是需要你自己去學習研究。甲方很多公司內對用研的要求是很高的。你不能只告訴業務現在產品有多少比例的男人和女人,現在用戶會產生付費行為的原因是什么。你需要給到更可執行或者起碼讓業務知道從哪里下手的解決方案,有些業務可能會需要更具體細節到方案應該是a還是b,有些領導可能會挑戰你調研用戶的正確性和你調研數據量的充足性等等,需要行業證明、自證等等更多論證說明來先說服大家,這份報告是一份經得住考驗的東西。相信我,如果用研的報告超過5次讓業務看了之后只能回答一個”哦”,那么用研的價值和地位將會逐步邊緣化,如果用研報告有1次在老板那里覺得“不懂業務,不接地氣”,那邊緣的結果會加速。

3. 甲方公司用研–公司各業務有獨立的用研,公司總部也有總用研

情況:這是大廠才會可能出現的情況,業務過多,每個業務都自成一套,總用研從效率和人力上都無法快速配合了。就會有大小用研的存在。大用研服務老板,更多是最新戰略、最新趨勢、公司產品的整體用戶情況變遷等等輔助重大決策的。小用研更像獨立公司的唯一用研,服務內容更加具體細節,會更多用到所謂AB測試、情緒版、kano等等大家眼中有趣的研究方法。

優勢:大廠嘛,各個方面都是可學習的,大用研會擁有更多戰略性的視野,需要跟多商業分析、行業分析的能力,對局勢、趨勢、整體把握需要有高度的敏感性。格局和思考問題的視野都會更多樣化一些。

劣勢:大用研如果老板不重視用研價值,就有點尷尬,做“自己覺得重要但是哪個業務也覺得只能看看的東西”。小用研除了2)里說的問題之外,還有業務如果變更或者涼涼的再就業風險。

就我所經歷和了解的情況中,大概就是這樣了??赡苓€有更多我沒有涉獵的公司情況吧。不一一列舉。整體就用研本身來說,想提升專業,就去乙方,想涉獵更多崗位就去小用研,想有更多戰略提升行業提升就去大用研(一般這個也是要從小用研開始,或者直接是行業分析、商業分析類)。

二、用戶研究的職業發展方向?

如果剛剛所說,用研純崗位走到頭就是用研總監了,而能給用研這個支持崗位(很多比例還支持的不夠落地,支持只做現象描述,對公司業務沒有直接實際貢獻)提供總監的公司,很少,且對個人要去很高,你不能僅僅是一個用研領域的專家,你必須產生更多直接價值。所以,用研就多了很多復合型技能需要補充。

1. 數據型用研

用研是小數據,用戶嘴里說出來的數據,在很多廠,是很難被認的。用戶是不是個案?數據量飽和了嗎?是不是目標用戶?他說的就一定是他需要的嗎?等等問題都是用研日常面臨的挑戰。很多時候,用戶實際產生的行為數據更讓大家信服一點。所以,用研需要同時具備數據分析的能力,需要知道如何做小數據和大數據的佐證。需要不斷對比后臺數據和調研結果不一致的原因在哪。去解決“明明用戶調研得到結論70%的用戶每天都來訪問,但后臺數據顯示次留到30%就不錯了”的問題。畢竟沒有一份財報和公司說明里不會只告訴資方,數據是用戶告訴我的,而不是實際后臺產生的。

技術儲備:Excel(最基礎了)、SQL、SPSS、Python(更好),這是硬技術,軟技術包括業務數據分析、需求分析、數據結果代表了什么等等一些需要不斷結合業務去拆分的部分。

職業發展拓展:數據用研、數據分析

2. 產品型用研

經常會看到有公司會把用研和設計、交互放在一起,俗稱UED團隊,這個組合里,用研更多負責的是整個產品各設計環節的體驗優化,也對產品上線后的相關用戶反饋負責。

技術儲備:交互設計

職業發展拓展:交互設計師、產品經理

3. 增長策略型用研

這是從19年開始大熱的概念,用戶增長、增長黑客等等,所謂海盜模型也被各家反復推崇,本質一點其實是基于用戶全部生命周期各階段的刺激轉化,各階段的價值變現邏輯。從一個用戶來,到用戶走,整個流程階段,如何在各階段實現用戶增長和擴張。在流量見頂的當下,用戶增長依舊是各家KPI里不可獲取的一項指標。每個公司都在努力對外公布更優秀的DAU\MAU等等,從我個人角度來看,用研在這里是大有可為的,我們如何在用戶初期直至用戶流失的每個階段,讓用戶按我們想要的邏輯去成長,各環節中對用戶的深入洞察都是必要且有直接落地指導意義的?;ヂ摼W發展之初也并沒有這個崗位的存在,這個崗位的熱度伊始就源自于流量獲取成本過高的發展后期,所以從事相關行業的多是產品經理背景,而不關心用研的產品經理多多少少還是有點自娛自樂的意思。

技術儲備:數據分析能力、運營思維、產品經理能力

職業發展擴展:帶增長title的各種花里胡哨的崗位(核心就是你有能力,有過往成績拉到了人頭)

4. 行業型用研

這個類型更偏向于做戰略規劃了,用研給外界的刻板印象是描述產品的性別年齡的一波人,但是好的用研的基本素養勢必是對行業發展、行業基礎數據中找到更多商業機會,并去做很多相關商業模式、競品玩法的探究,甚至去看財報等等,從更加宏觀廣闊的視角來找到本公司產品的定位和發展方向。很多券商里的行業研究等部門也多是此類型。

技術儲備:行業研究能力、數據分析能力

職業發展擴展:行業研究分析、券商類崗位

5. 市場型用研

這類其實更多是源自于傳統行業,做品牌建設、品牌定位等等與市場、品牌相關的工作,價值在于定位品牌印象、找到品牌定位、明確品牌群體訴求、在同行賽道中讓企業找到自己的品牌特色做差異化突圍。

你會聽到相關的用研嘴里經常談論“無提示第一提及”“品牌模型”等等關鍵字眼。很多市場投放其實都很難去證明自己投放后的效果,市場外宣是一個比較難以衡量投產比的事情。

尤其在企業有多種引流策略的情況下,一個市場部門很難證明這一個新用戶是因為看到自己投放的廣告還是因為從朋友那里聽到了推薦,亦或者是一個double的效果,即使是通過廣告點擊,也無法證明用戶到底是因為廣告好進來的,還是因為朋友說了一下他記住了,剛好有這個入口就進來了的問題,這種事情多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市場用研可以去建立一條持續監測的基準線,在時間和數據的累計過程中,是可以從波動里測算出實際價值來源的。

技術儲備:市場研究能力、數據分析能力、

職業發展擴展:市場推廣、品牌推廣

零零散散,大概是我在這么久工作過程中可能會思考的這個崗位到底是什么發展的思考。也是我在工作過程中接觸到的每個方向的工作情況。先啰嗦到這里。也是時候逐個去整理與思考這些年不同項目的經驗與反思了。

 

作者:王蕊。8年互聯網用戶研究。

本文由 @草薰未央_angie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筆者寫的不同公司的用研類型,我算是都經歷過了,看完很有感觸。
    第一份工作在乙方,當時還不叫“用戶研究”,而是統稱“市場與消費者研究”,確實像文中所說,項目經歷很多,但是對于體系化的認知并沒有太多,我們不知道項目的前因(具體背景)和后果(落地追蹤)。在乙方做了半年多,技能學了不少,但總覺得迷茫,不知道能做什么。
    目前已經是第四份工作,從畢業到如今也進入了第四個年頭,其中經歷了三個人的小而美的用研團隊,也經歷過十幾人的用研團隊,也在一個人的用研模式中摸爬滾打。
    這些用研團隊,有搭建在產品部門的、數據部門的,也有獨立出來作為商業分析中臺的。
    從技能上,從數據型用研,到產品型,后來又要求做市場分析、商業分析、品牌定位等,五花八門,感覺技能點要求越來越多,學習起來望不到邊界,老板們時不時拋出一些“疑問”,不時鞭策你前進。
    一開始,我對職業規劃也天真地認為/堅持要在“專家路線”上不斷晉升,一直到用研總監。但后來的工作中發現,只懂用研真的不夠,這個工種發展到最后更多是復合型的人才,不僅僅是用研很行,需要你業務分析很行,市場分析很行,戰略分析很行,溝通能力很行、宣傳能力很行、……。
    現在還是在用研的道路上繼續走著。雖然迷茫,但前景還是不錯的。(就是對個人的主觀能動性要求比較高。)

    來自浙江 回復
  2. 要實現以人為本的設計,必須把產品與用戶的關系作為一個重要研究內容,用戶研究不僅對公司設計產品有幫助,而且讓產品的使用者受益,是對兩者互利的。

    來自陜西 回復
  3. 收藏了,看完陷入了沉思。有很多的啟發,期待更新

    來自北京 回復
  4. 吸取經驗,提升自己。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

    來自廣西 回復
  5. 寫的真好,目前崗位正是用戶交互,迷茫中

    來自山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