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用戶需求轉化為可視化——需求的KANO卡諾模型

0 評論 7806 瀏覽 114 收藏 12 分鐘

編輯導語:每個人心中都有欲望,都有自己想做成的東西,通過喚起自己的欲望,輸出需求,讓需求轉為可視化。這一步,需要經過什么樣的步驟和方法?作者以KANO卡諾模型為例,總結了對應的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心理學上有一個理論叫做「虛擬所有權效應」;當我們開始想象擁有某樣東西時,它就在我們心中變得更寶貴了,人的欲望有時是深藏心底的,可能連自己都不知道,用場景喚起欲望,就是通過天時、地利、人和構成的場景,來喚起人潛藏的欲望和需求。

01

1. 將已有的想法和原型轉化為可視化功能

功能研究在想法驗證階段后進行,在進入這個階段之前,將想法與業務保持一致并進行驗證:

  • 根據你驗證過的用戶和市場洞察,提出用戶需求;
  • 根據用戶需求來設計功能。

2. 按用戶需求進行用戶洞察分組

選擇第一個用戶洞察并根據它的用戶需求創建一個小組,從簡單的事情開始,以獲得動力。下面是一個簡化版的”待完成工作故事”,用來架構你的用戶需求:“我想[這樣做],所以我可以[預期結果]?!?/p>

第一個洞察完成后,選取第二個洞察,問:“這和第一個洞察的用戶需求一樣嗎?”

如果是,那就把它們分到一組;如果不是,那就創建一個新的組。繼續這樣做,直到你把所有的分組完成(如下序列)。

3. 從最重要到最不重要給需求排序

根據用戶價值和商業價值對需求進行排序,這是一個有根據的猜測,不要急于完成這個階段,過程與結果同樣重要。

與分組想法類似,拿起一個用戶需求,問:“這個需求應該在前一個需求之前還是之后?”繼續這樣做,直到你把墻上的所有需求都排完。你應該有幾組需求(如下序列):

02

1. 提出能夠解決用戶需求的功能創意

如何解決每一個用戶的需求提出想法,可以廣泛而深入地提出,這些想法將在步驟中進行排序和優先級的確定。當你想出功能時,你可能要把一些用戶需求或功能合并在一起,因為一個解決方案有時可以解決多個需求。

2. 考慮功能的優先級轉為可視化上線

優先級的確定是業務需求、用戶期望以及你的團隊在短時間內能夠實際交付的任務之間的平衡,以下是確定功能優先級的3個步驟:

  1. 首先根據業務和用戶價值來確定每個功能的優先級;
  2. 然后估算每個功能的工作量;
  3. 最后,利用價值 VS 工作量框架,重新確定優先級,獲得MVP(可視化功能)的共識。

確定功能時的技巧:

確保你關注的是早期用戶,而不是所有人;”并不是每個人都是你的目標用戶”;沒有人第一次就能做對,先輕裝上陣,然后隨著你了解更多的情況來適應市場,追求進步,而不是完美;當你進入設計和開發階段時,要對更新你的功能持開放態度,這是一個工作量與價值的不斷平衡。

03

1. 可視化功能數據驗證

一個是通過數據分析已有行為,第二個是通過A/B測試。

1)“數據分析已有行為”

比如你調研的一個用戶,他說很喜歡“收藏”這個功能,非常方便,希望這個功能趕緊上線等等,夸了一堆,這時你千萬不能頭腦一熱,就去找領導說我們要上線這個功能,領導聽到了這種需求可能會舉刀….

對于一個功能,當一個用戶說好,甚至一群用戶說好的時候,都不能直接進行開發,原因其實就是上面說過的——在某些情境下,用戶是會“說謊”的。

我們還需要驗證一下,比如“收藏”功能,如果用戶真的需要這個功能,說明之前他肯定會經常瀏覽某一些特定商品,這時你可以調取用戶的記錄看看是不是一種普遍現象。

2)“A/B測試”行為

比如我們要設計一個活動的優惠力度,從以往活動的效果看,始終一部分用戶不買單!

如果你問他,他就會說太貴了!但是他說的貴是付費門檻太高了呢?還是折扣沒有給到他心里的預估?這其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策略,而且是很難從用戶嘴里得到真正的答案。

——這時就可以采用A/B測試。

AB測試是為Web或App界面或流程制作兩個(A/B)或多個(A/B/n)版本,在同一時間維度,分別讓組成成分相同(相似)的訪客群組(目標人群)隨機的訪問這些版本,收集各群組的用戶體驗數據和業務數據,最后分析、評估出最好版本,正式采用(來自百度百科)。

將一群用戶隨機分成兩組,每組采用不同的策略,看看哪種策略下的用戶轉化率更高,再下決定;即使是測試,也要記得風控,控制好用戶數量,防止被羊毛黨薅禿。

2. KANO卡諾模型

KANO模型是東京理工大學教授狩野紀昭(Noriaki Kano)發明的,對用戶需求分類和排序的一套方法;

KANO模型通過分析用戶對產品功能的滿意程度,對產品功能進行分級,從而實現客戶需求實現過程中的優先級;

在KANO模型中,根據不同類型的需求與用戶滿意度之間的關系,可將影響用戶滿意度的因素分為五類,分別為:基礎型需求、期望型需求、興奮型需求、無差異需求、反向型需求。

(網絡素材)

興奮型需求:用戶意想不到的,講不出來的潛在需求,如果不提供此需求,用戶滿意度不會降低;如果提供此需求,用戶滿意度會有很大的提升。

例如:很多人會有這么一種體會,就是平常打飯時會遇到每次盛完飯,勺不知道放哪兒。放鍋里吧,鍋就蓋不上了;放桌上吧,勺子就臟了。怎么辦?

小米電飯煲洞察到了客戶的這個潛在需求,它附贈的飯勺是這樣的,勺頭和勺柄之間有個凸起,勺柄重一點,勺頭輕一點,這樣往桌上一放,勺柄和凸起支撐了勺子,勺頭就翹起來不會被弄臟了。

這就是屬于能明顯提升用戶體驗的,給客戶會帶來驚喜感的興奮型需求。

期望型需求:當提供此需求,用戶滿意度會提升,當不提供此需求,用戶滿意度會降低;這也稱為用戶的癢點。

例如,網上購物時,商家提供的貨物快遞服務是自取還是送貨上門,客戶是希望快遞能提供送貨上門服務的。

一般的快遞是放在小區門口的快遞站或物業,京東快遞則是提供送貨上門服務,滿足了客戶的期望型需求。

基本型需求:當優化此需求,用戶滿意度不會提升,當不提供此需求,用戶滿意度會大幅降低;這稱為用戶的痛點。

這是客戶買這個產品最起碼需要得到滿足的,是產品必須要實現的功能。

例如:智能手機的通話、拍照、上網等基本的功能。

無差異需求:無論提供或不提供此需求,用戶滿意度都不會有改變,對于這類需求,企業的做法應該是盡量避免。

例如,油煙機在開啟后,可以一邊吸油煙,一邊播放音樂,這種產品創新其實并沒有意義;至少目前過于超前。

反向型需求:用戶根本都沒有此需求,提供后用戶滿意度反而下降。

例如,你和客戶去某咖啡館談事情,服務員頻繁過來加水、詢問對服務是否滿意,是否需要播放音樂,雖是一番好意,但卻打擾了客戶,反而適得其反。

顯而易見,在做產品設計時,應盡量避免反向型需求和無差異型需求,做好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產品就是合格的,如果還能進一步滿足興奮型需求。

(KANO滿意度模型表)

#專欄作家#

村上春樹,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養成挖掘性的思考習慣、綜合、市場、運營、技術、設計、數據、擅長跨境電商,綜合電商與商業模型。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ixabay,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