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找對象的年輕人,全去找搭子了

2 評論 4563 瀏覽 13 收藏 15 分鐘

2023年,一種社交方式——“搭子社交”——在網絡平臺上流行了起來,這類社交關系更像是一種人際關系的簡化和提純,主打某種共同行為的陪伴,交往起來也比平常的人際關系更為輕松。那么,如何理解當前年輕人熱衷的搭子社交?一起來看看作者的解讀。

2023年,搭子式社交開始盛行。

在職場上未必是相同部門,但可以每天一起下樓抽煙的是煙搭子;一個在游戲里輸出和情緒一樣穩定的“開黑”伙伴是游戲搭子;不經常見面但是有共同的“愛豆”,可以頻繁交換八卦消息的是八卦搭子;因為遛狗時間和路線相同而約到一起的是遛狗搭子;“有張嘴、能A錢”就是一個好的飯搭子……

當代社會,年輕人可以不談戀愛,但不能沒有搭子。

一、在搭子關系中,只有想不到,沒有“搭”不到

“搭子”不是新興熱詞,2007年出版的《上海話大詞典》對“搭子”的解釋是:“對某件事有共同興趣的人,引申為合伙者?!?/p>

對于當代年輕人來說,搭子是一種保持邊界感、負擔小、交情淺的輕量社交,不需高強度的情感交流,不干涉除了共同愛好以外的私人生活,卻能提供朋友甚至親人般的精神支持,是輕人際關系中一種“恰到好處的陪伴”。

搭子式社交的細分種類之龐雜,只有想不到,沒有“搭”不到。

DT財經和DT研究院聯合發布的《2023搭子社交小報告》顯示,當今超過一半的人擁有至少一個搭子。在沒有搭子的人群里,也有一半以上的人想要擁有搭子。此外,82.4%的人都有至少一個飯搭子,遙遙領先于第二位、只有34.6%的人選擇的“戶外搭子”。

從垂直領域細分而言,有飯搭子、考研搭子、考公搭子、旅游搭子、游戲搭子、聊天搭子、減肥搭子、健身搭子、劇本殺搭子、吸貓擼狗搭子等;朋友或伴侶在某種意義上可視為“復合型搭子”;虛擬人、AI伴侶、手辦、玩具等是“跨界型賽博搭子”……

還有一部分單身年輕人,他們通過找各種搭子的方式,順便相親。說自己熱愛單身,只想找個搭子的年輕人,全身上下只有嘴是硬的。他們對飯搭子的要求極低,但簡歷又寫得無比詳細,看上去仿佛賽博版人民公園相親角,懂的都懂。

很多年輕人越來越鐘愛搭子式社交,是因為它是一種對人際關系的簡化和“提純”。

搭子與同事、同學、親友、戀人等人際關系不同,它的核心在于關系的臨時性和膚淺性,因此搭子也被認為是當代社會一種新型的垂直領域社交關系,以年輕人為主,也有不少中老年人加入進來,主打的就是一個共同行為的陪伴。

搭子之間基本沒有責任,交往起來相對輕松,能互相陪伴、暫時予以心理慰藉。

在社會學中,有“趣緣群體”的概念,指的是因相同的興趣愛好而結成的社會群體,和搭子極為近似。當今,分享與陪伴是一種情感剛需,由共同興趣愛好而發展起來的趣緣群體在日常生活中正日益增多,而其群體認同的動力和結果無疑對群體具有重要作用。

人類社會的組織方式歷經四個階段:從血緣、地緣、業緣,再到趣緣。在血緣、地緣、業緣等傳統社交紐帶逐漸失落的時代背景下,那些借助社交網絡蓬勃興起的搭子式社交,為新生代數字原住民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情感代償。

這正是當下搭子式社交如此“繁榮”的原因。搭子通過特定場景中的及時反饋,在行為和心理上達成認同,形成一種社會性支持。這樣的支持潛移默化地增加了人們對集體的歸屬感,滿足了人們心中對自己社會角色的確認,進而讓人們得到一種安全感。

二、搭子,當代親密關系的“平替”

與搭子的相處,無關功利,社交自然而然回歸純粹的本質。

成年人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交友,一個走心的朋友大概率來自學生時期,出了社會想要結識兩肋插刀的好友,難免付出昂貴的社交成本和試錯成本,且結果依然不盡如人意。當固定而復雜的人際關系只會帶來麻煩與不安時,搭子的意義就顯現出來。

年輕人想找什么搭子,直奔主題,一切遵從本心,出于自愿,可降低交往時間、精力和情感成本,實現更高效的社交。從付出的社交成本而言,搭子就是親密關系的“平替”,也是對于親密關系的一場主動的“消費降級”。

因此也有人認為,搭子式社交的盛行是由于社會上單身的人增加了,搭子需求隨之旺盛。年輕人可以沒有伴侶,但不能沒有一個搭子。單身的浪潮非但沒有令人們疏離,反而正在創造、維持,或許甚至正在加強聯系人們之間的紐帶。

然而,有研究表明,不管是否單身,人們都需要有一個甚至多個搭子。一項比較2000年與1980年的婚姻狀況的研究顯示,千禧年的配偶們一起吃飯、做家務、出去玩、擁有共同的朋友的可能性都比20年前更低。

英國社會學家麗茲·斯賓塞(Liz Spencer)和雷·帕爾(Ray Pahl)在他們的新書《友誼再思考》(Rethinking Friendship)中,描述了一種尤為緊密的傳統家庭生活形式,他們將其稱為“基于伴侶關系的個人社群”。

書中寫到,在伴侶關系中的人們的伴侶,“是個人社會生活的重心,是人們的知心人、情感和物質支持的提供者,以及恒常的同伴”。斯賓塞和帕爾發現,與擁有更大社交圈的人們相比,只生活在伴侶關系中的人們心理健康水平更差。其他研究顯示,靠多位朋友和家庭成員提供情感支持(鼓勵、慶祝和同情等)的人比僅靠一人提供這些支持的人對生活更為滿意,這也從側面證實,人除了親密伴侶之外,也需要“搭子”的存在。

今天人們在有伴侶的同時,也擁有自己的手機、電腦和社交賬號。他們的社交圈可能有交集,但仍然是獨立的。聽起來可能不夠浪漫,但是就像單身生活一樣,有伴侶的人追求更廣闊的社交生活,找個與自己愛好一致的搭子或許不無裨益。

搭子關系強調了人們在日益數字化和孤立的世界中擁有支持性的陪伴、共享經歷的重要性,即使這種關系并不基于深層次的情感紐帶。這其中也暗含了強調社交聯系和伙伴關系價值的趨勢。

而太過熟悉的家人、朋友或者伴侶,往往容易隨意插手你的生活,點評你的處境,嘲笑你的矯情?!凹儛蹜鹗俊辈缓卯?,年輕人在高呼“傷不起”“累不愛”的同時,選擇了對親密關系進行降級。在這種前提下,輕社交的搭子恰好滿足了這種關系需求。

搭子關系打破了人們一般意義上的社交身份,無論戀人、朋友、同事還是其他,似乎都有可能因為某些共同的愛好或目的,在某些特定的社交場景中成為一個結伴而行的人。絕大多數人選擇的搭子型社交優勢,是“有相同目的或需求、可以互相幫助”。

人們既希望保持個體獨立,也希望找到同溫層,在志趣相投的人那里獲取情緒價值。搭子是走向更親密關系的過渡階段。搭子,也是塑料友誼的一次進化,可以跳過互相試探、培養感情的過程,高效陪伴,主打一個雙贏關系。

三、如何成為人類高質量搭子?

雖然搭子經常被理解為一種距離感強、負擔小、交情淺的社交,但這些并不是人們選擇搭子式社交的原因,而只是這種社交關系呈現出的狀態。

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認為,人的一切煩惱來自人際關系。關系是通過溝通形成(或脫離)的。在溝通中,人們發展、創造、維持和改變彼此的關系,搭子式社交也是如此。

在人際關系清單中,核心圈層是我們的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第二圈層是與我們關系親密的好朋友,第三圈層是來往比較密切、關系還不錯的熟人,第四圈層是有一些社交往來但不算親近的人,第五圈層則是陌生人。

而搭子往往介于第三層與第四層之間。除了同事、同學,有些人會把朋友也當作搭子來相處。對一部分人而言,“搭子”只是朋友的另一種叫法,只要有共同愛好,就可以成為搭子;而對于另外一些人而言,從朋友變為搭子,可能意味著社交屬性的改變——當與朋友的關系漸漸疏遠,彼此就只具有一點兒共同愛好的搭子功能時,友情降級了。

大部分人選擇搭子式社交的理由都更傾向實用性:在興趣上的一致可以提供最大化的情緒價值,在目的上的一致可以達成更高的社交效率。

此外,搭子的邊界感更加清晰?!?023搭子社交小報告》中的調查結果顯示,近85%的人認為“互助”是搭子型社交的優勢,其次是“邊界感強”。搭子式社交盛行,表明越來越多年輕人追求有邊界感的人際關系。一個好的搭子,比普通朋友關系更為臨時和膚淺,又比同事關系更為規律。

心理學家貝費利·費荷(Beverly Fehr)認為,從成年早期開始,維持長久關系的朋友是那些愿意隨時提供幫助,但卻很少逾越界限的人。所謂“界限”就是每件事的作用范圍和邊界。在現代社會的人際關系中,“界限”是每個人必須擁有的行為意識,這恰好也是感情不深厚的搭子所具備的良好素養。

而人們在搭子身上最看重的top3特質分別是:“趣味相投”“好相處”和“大方”。換個角度看,年輕人在社交中似乎更加看重自己的體驗與感受。人類高質量搭子會接納、尊重你的邊界,了解什么時候、以怎樣的方式與你交往,在保持良好互動的同時,不擾亂你原有的社交圈子,包容、接納你的作息習慣、處事方式、身份認同等。

總的來說,人類高質量搭子最主要的特質就是能玩到一起,且相處愉快,主打一個方便實用。

最重要的是,人類高質量搭子從不刻意回避對方的“工具性”,大方面對工具化的搭子,反而能夠利用這些互惠性的互動增進對彼此的感情。

無論工具化與否,他們至少能從搭子的友誼中獲得想從浪漫關系中獲得的某些要素。作為人際關系中的個體,人們擁有選擇自己想要的搭子的自由。如果一個搭子不夠,就找兩個。

作者:鄭依妮

來源公眾號:新周刊(ID:new-weekly),一本雜志和一個時代的體溫。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新周刊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我也看到了商業機會,但是怎么利用好這個關系還是不那么好的把握

    來自中國 回復
  2. 商業機會來了

    來自江蘇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