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混淆的兩個概念——啟發式評估 VS 認知走查
之前一直沒搞清「啟發式評估(heuristic evaluation)」和「認知走查(cognitive walkthrough)」這兩個概念的具體區別,當真正遇到的時候,才逐漸摸清這兩個概念和可用性測試的差異。這篇文章就來詳細總結一下我對這兩個概念的理解。
在企業中,用研經常會接到做可用性測試的需求,目的是為了檢查產品或界面的可用性問題。其實,在人機交互領域的可用性視察(usability inspection)方法中,除了正式的可用性測試之外,還有兩類可用性視察方法也是由來已久,并且時不時會用到,即啟發式評估(heuristic evaluation)和認知走查(cognitive walkthrough)。之前一直沒搞清這兩個概念的具體區別,當真正遇到的時候,才逐漸摸清這兩個概念和可用性測試的差異。這篇文章就來詳細總結一下我對這兩個概念的理解。
啟發式評估
啟發式評估最先由Jakob Nielsen提出,主要是讓3-5位可用性專家來評估界面設計是否符合公認的可用性準則(比如著名的Nielsen可用性十原則)以及存在的可用性問題。
如何做?
- 召集3-5個可用性專家;
- 讓專家按照可用性準則獨立完成評估,檢查界面設計是否違反這些準則;
- 列出違背可用性準則的問題,并匯總討論。
在設計早期階段使用啟發式評估,可以節省招募用戶的時間和金錢成本,盡早發現問題。有兩點需要注意:第一,每位評估者需要獨立完成評估,之后才可以互相討論,目的是確保評估過程不受他人干擾。第二,專家基于可用性準則進行評估,但畢竟會受自身經驗影響,發現的問題可能不是真實用戶在意的問題。
認知走查
認知走查最早由Lewis等人提出,即以用戶的視角在界面上完成一些詳細的任務,并檢查是否可以完成這些任務,以及任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認知走查基于學習和使用的認知模型(cognitive model of learning and use),即用戶是通過完成任務而不是使用手冊來學習這個系統,因此更關注任務細節。
如何做?
準備階段:
- 確定可能的用戶群體;
- 定義任務,最好是界面中有代表性的任務;
- 確定任務完成的步驟;
- 如何定義界面(高保真還是低保真)。
分析階段:
- 評估者描述一個要完成的任務目標;
- 決定當前界面可采取的行為方式;
- 選擇最佳的行為方式;
- 采取行動,并評估行動后界面給予的反饋。
在執行每個任務時,評估者需要問自己以下四個問題:
- 用戶在做正確的操作嗎?
- 用戶注意到正確的操作了嗎?
- 用戶能將正確的操作和他們正在做的聯系起來嗎?
- 如果做了正確的操作,用戶能發現正在達到任務目標嗎?
在迭代設計早期,認知走查可以更快更節省成本地排查界面設計問題。有兩點需要注意:第一,評估者雖然是以用戶的視角來評估,但并不是真正的用戶。當然,這也受制于產品或界面是否有完整的原型,如果還沒有完整的原型,找用戶來評估可能效果不理想。第二,最好找一組同職級的人來評估,如果一組人中存在上下級關系,可能會出現作秀或者隨意評論等現象。
啟發式評估和認知走查都有各自的不足,但在迭代設計早期,它們的價值不言而喻。以我有限的經歷來看,在產品迭代設計早期,可以將可用性視察方法結合以實現價值最大化,即先進行認知走查,再進行啟發式評估,最后等原型豐滿后,加上真實用戶的可用性測試。
步驟如下:
- 確定可能的用戶群體;
- 定義用戶典型的目標任務;
- 以用戶的視角去走查這些任務,發現細節問題,并進行修正;
- 確定可用性評估準則,尋找專家進行啟發式評估,發現整體性問題,并進行修正;
- 招募用戶進行可用性測試,進一步完善可能存在的問題。
通過上文的總結,我們可以看出,在迭代設計早期,啟發式評估和認知走查都能發現界面設計存在的問題,相比一般的可用性測試而言,更加節省時間和金錢成本,但不可完全代替真實用戶的可用性測試。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對這些方法進行事后思考:每種方法適用場景是什么,有哪些不足,是否達到價值最大化,對以后的工作有何幫助等等。
參考文獻
【1】Nielsen, J. and Molich, R. (1990). Heuristic evaluation of user interfaces. Proc. ACM CHI’90 Conf. (Seattle, WA, April1- 5).
【2】Lewis, C. Polson, P, Wharton, C. & Rieman, J. (1990) Testing a Walkthrough Methodology for Theory-Based Design of Walk-Up-and-Use Interfaces CHI ’90 Proceedings.
【3】David G. Novick . Tasha Hollingsed. (2007) Usability inspection methods afer 15 years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Departmental Papers (CS). University of Texas at El Paso.
相關文章
作者:小釋界(微信公眾號:insightUX),用戶體驗研究從業者,擁有汽車和心理學教育背景,關注高科技和金融領域,致力于探索行為數據背后的心理過程。
本文由 @小釋界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您好,如果是認知走查的話,大概多少人數比較合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