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聊企業管理信息化建設分析方法:分離原理
無論我們身處哪一個崗位,都少不了需要一定的分析能力。本文主要聊聊建立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分析方法的基礎-分離原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一、開篇
不論讀者從事的是軟件工程上的哪個崗位或者是身兼數職,都必須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而分析能力的第一步就是要撐握對研究對象進行“分離(拆分)”的能力。可以說,不具有分離的能力就不具有分析的能力,因為不能分離對象就看不清對象的內部和細節,因此也無法針對研究對象給出詳細和正確的分析結果。
在做企業管理信息化系統的分析與設計過程中,首先要了解和定義研究對象(企業)是什么?管理是什么?它們是由哪些要素構成的?構成的要素在企業運行過程中的作用是什么?分離原理和組合原理是進行分析和設計的理論指導。本次主要聊聊建立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分析方法的基礎-分離原理。
二、分離原理
1. 定義和作用
分離原理指將研究對象中符合相同設計方法的同類項進行分離、歸集。通過分離降低研究對象的復雜度,提升研究的精準度和工作效率(比如:先業務的信息化流程,再管理的信息化流程)。
2. 分離的方法
按分離的維度不同,可以將分為縱向分離和橫向分離:
- 縱向分離:以部門為單位進行縱向分離。
- 橫向分離:按照業務、管理、組織、物品要素表達業務和管理方法。
3. 分離的要素
橫向分離主要包括4個要素,要素的描述和之間的關系如下:
- 業務:進行生產的內容,業務要素是核心,包括信息化處理的全部業務對象。
- 管理:對業務要素的運行狀態進行監控,包括與業務相關的管理內容、控制規則、評估指標等。
- 組織:對執行管理和業務的人力資源進行保障,包括組織結構、崗位等。
- 物品:業務要素的產出物或生產工具,包括業務運行產生的產品以及生產產品所需的設備。
三、業務管理分離
1. 業務概念
業務指企業為達成某個目標而進行的一系列的活動。在需求調研時,我們通常需要理清企業的業務范圍有哪些?每個業務的流程是什么樣的?每個業務活動的輸入和輸出有哪些?業務完成后達成的目標是什么?通過收集和整理每個業務活動流程,分析這些業務活動有哪些通用的過程,從而為后續的系統設計做好準備。
2. 管理概念
管理指為企業為實現業務目標而進行的決策、計劃、組織、指導、實施、控制的過程。管理控制可以是業務活動中的某個環節,比如增加通過審批流程加強對業務活動的控制,也可以是某個環節中具體的要求和限制,比如成本不能超過合同金額等。管理的目的是通過標準、規則、流程、檢查、懲罰等手段,使得業務可以按照計劃按時保質保量完成。
3. 業務管理的相對性與區別
(1)相對性
企業內部、各部門間具有相互協同、相互管控的作用機制。比如:在軟件開發過程中,產品部門將設計成果交付開發部門進行協調工作。同時,開發部門要確認產品部門交付成果的技術可行性,產品部門也要確認開發部門最終產出物是否符合設計的要求。兩個部門之間相互協同,也相互管控。
(2)區別
- 個性與共性:業務具有個性,管理具有共性。不同行業、相同行業不同企業之間的業務存在不同的個性化需求。雖然企業管理方式和風格不同,但管理的底層邏輯相同。
- 穩定性與易變性:業務具有穩定性,管理具有易變性。業務流程相對比較固定,穩定的流程是保障企業穩定收入來源。管理因人而異,不同領導的管理方式和理念容易導致管理的變化。
- 載體與控制:業務是管理的載體,管理是對業務的控制。管理是搭載在業務之上,沒有業務談何管理?
- 價值的實現與保證:業務是實現價值,管理是保證價值。業務是企業最核心的工作,管理是保障企業實現階值過程的管控工作。
- 相互作用和影響:生產技術、材料、工藝標準影響業務形態的變化,進而催生新的管理方法;管理方式的進步影響業務方式的優化。
- 業務和管理:不一定成對出現。比如簡單或自動化程度高的業務流程,就會沒有或減少管理。
- 業務和管理的比例:適當比例,保障業務達成。管理需要成本而且管理越多也會影響業務活動的效率,所以適當比例的管理才是企業最佳的選擇。
4. 業務管理的分離
我們在需求調研過程中,客戶不會分別講述業務與管理,所以需要在獲得的需求中識別業務與管理要素,在設計時再將他們架構在一起。業務與管理的分離主要表現在架構、形式和數據的分離:
(1)架構
業務架構:業務處理的步驟是按照某類業務的事理、技術要求、規章制度等而定的,例如某條生產流程,只有規定的全部步驟處理完才算處理完成。業務架構由業務要素(構成事物必不可少的因素)、業務邏輯(思維的規律和規則)和架構模型(表達符合業務邏輯的要素結構圖)構成。
管理架構:信息系統建設過程中的管理架構主要由業務架構、管理模型/管理規則等構成,它需要與具體的業務管理規章制度相結合。
(2)形式
業務架構:是動態的業務流程,流程的節點是“業務活動”,流程有開始與結束,有分岐判斷等內容。
管理架構:是將管理模型上的管理規則設置到業務流程相應的節點上,這些管理規則在業務規則啟動后,會形成一個看不見的循環架構,對每個流程節點進行管控,這就是一個管理架構。
(3)數據
業務架構:是用來處理業務的,因此,業務架構上的各個節點(活動)之間流動著的數據是“業務數據”。
管理架構:用來管理業務的,因此,管理架構中傳遞著的數據還包含“企業管理規則”(此時規則也是另一種數據)。
5. 業務流程與審批流程的分離
- 業務流程:業務處理的過程,各節點操作來自生產相關的技術和標準。
- 審批流程:管理控制的過程,是企業制定的相關管理規則,是管理的一種特殊形式。
業務流程上的每個節點都可以設置一條與該節點業務處理相關的審批流程,每條審批流程的構成和角色都可能不一樣。針對同一條業務流程,可以設置若干條不同的審批流程。
四、組織架構分離
1. 組織的概念
將資源按照某個目標構建出一個有層次的集合體,即組織結構。信息系統中包括部門、崗位、角色(系統權限),常用來數據查詢、抽提、統計分析等。
2. 組織與業務管理的關系
組織的功能是連接和推動“業務”與“管理”協調運轉的協調機構,這部分協調控制的是人、部門和崗位等要素。一個好的企業架構不應該先從組織架構做起,而應該是先從“業務”出發,做出最佳業務架構,然后配之以最佳的管理模式,最后保證業務與管理執行,搭建與之匹配的組織結構。業務是核心,管理是保證,組織是服務,物品是結果。
3. 組織與業務流程的關系
在做需求調研時,多數情況都是由客戶的各個部門、不同崗位的人員向調研者描述自己部門和崗位的工作,這樣在收集的原始資料中,包括業務在內的所有線索都是在組織的框架下,由部門、崗位之間的關系做為主線進行傳遞的。業務主線其實被組織結構隔斷了,在信息化信息建設過程中,我們要對原有的業務流程或管理方式進行優化,需要將組織與業務流程進行分離:
(1)分離組織與業務
將收集到的信息在“組織”和“業務”之間做一個分離。分開組織與業務活動之間的關系,再分開業務活動與管理之間的關聯關系。
(2)梳理業務流程
在沒有組織架構的情況下,按照新技術、方法等要求進行業務流程的梳理和優化。梳理后的業務流程與原有組織和管理都不相關。
(3)整合組織、業務和管理的關系
整合業務流程、管理規則和組織三類要素,找到最佳協同工作方式。
五、物品分離
1. 物品的概念
物品包括與企業運營相關的生產資料。所有物質類對象都屬于物品,如:各類設施、物資、設備、運輸工具、企業制造的產品、計算機、網絡等。
2. 物品的分離
從對象中分離出物品要素,使之單獨成為一個體系。物品類要素在信息系統中的作用是編制基礎數據、設計字典的作用,不影響其他三個要素的分析與設計結果。
六、總結
對企業構成進行分類的目的是為了容易分析和理解,分類不會改變被分類對象的性質,例如不同的香蕉、蘋果、梨子裝在不同的盤子里,香蕉還是香蕉,蘋果還是蘋果,梨子還是梨子,只是放到不同的盤子之后更容易點檢和拿取。分離的本質是將企業的構按非業務屬性進行分類,以利于信息化的方法進行分析、設計和開發。企業按照分離原型分離后,變得簡單、收斂,邏輯更清晰。
作者:refurbish ; 公眾號:Bruce林奮進頻道
本文由 @refurbish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