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做用戶研究:講究不同視角的區別

1 評論 24540 瀏覽 64 收藏 8 分鐘

在設計問卷時,如何尋找切入點至關重要。如果你的問卷一成不變,如果你每期調研回來的問題都一樣,如果你再也給業務方提供不了什么新的問題了,那么就說明你的問卷已經不適合再繼續做下去,你需要去不斷的嘗試和更新你的調研方式和設計框架了。

一年半來做用戶研究在架設邏輯框架時,多半是貼著業務走,我們調研設計邏輯也是從以下問題開始:

  • 從平臺生態來講,我們都架設了哪些部門?
  • 催生了哪些業務?
  • 這些業務在解決客戶的哪些問題?
  • 這些業務的目標是什么?
  • 策略是什么?
  • 抓手是什么?
  • ……

從業務視角出發,我們轉化成的用研問題就變為:「在解決這些客戶問題時,目前的業務策略是否是對的?如果不對,漏洞在哪里?措施是否有效?還可以如何優化這些措施?」

去挖掘「已經存在的業務」有哪些用戶體驗的問題,從而推動這些問題的解決,這為第一種業務視角,對于此種業務視角有存在的價值和必要,這是衡量我們現有業務效果和價值的一種手段,但并不代表我們目前的業務就是用戶最痛的解決方案;因此在做業務問題挖掘和業務效果評定時此視角是可取的。

還有一種更為低級一些的業務視角即為,我們經常見有些用研設計師這樣子問問題:「我們平臺準備做 xx 功能,您覺得會用嗎?我們提供了 xx 預警功能,您覺得它有價值嗎??」得到的反饋就分為 2 種情況:如果功能對用戶來說是 0 成本的或者是有益無害的,用戶基本 70% 以上都會選擇會用,如果功能收費,那用戶會提出如何收費,具體條件來衡量其中的投入產出比。此種業務視角的問題,是我堅決抵制去用的。

對于此種問題解決方案很簡單,從用戶視角出發去思考:「為何平臺要提供這個功能?假設解決的是用戶的什么問題?這個問題對用戶來說真的是問題嗎還是只是業務方的假設?用戶到底是怎么操作的?如果真的是問題,用戶目前又是如何解決該問題的?解決該問題的措施是不是最高效的/問題是什么?我們可以怎么做?」搞明白這些問題需要去訪談業務方,搞清楚他們為什么要做這個功能、假設要解決的客戶問題是什么;同時去調研用戶,搞明白用戶是不是有這類問題,解決辦法是否最有效。

那么除了「業務視角」的調研,我更為推崇「基于用戶視角」的調研,每個用研都在講我們是為用戶體驗代言的,但是每個人嘴里的為用戶代言的范疇和方式都是不同的。

最近我們在探索如何為優質客戶提供優質服務時,一直缺乏很有力的切入點,我們嘗試了各種方式,比如先從將平臺的業務全部羅列出來,去挖掘各塊業務存在的問題,用戶的訴求,用戶的期望等;也嘗試了將用戶(此處指商家)經營鏈路羅列出來,從開店入駐、商品發布、上線規劃、頁面裝修和設計、訂貨補貨、營銷活動、到售后服務、交易糾紛、商家工具、數據分析、會員管理等各個方面,去挖掘各個模塊的問題,以及各個模塊問題的優先級,但是結果并不理想,各個模塊的問題一如既往,都是各個模塊已經很清楚的問題,要么是無法解決的,要么是已經在解決的;我們發現自己不夠了解商家,始終陷在平臺架設的框架內去發現在框架內的商家的問題是什么。

經過一番苦惱后,我們在思考商家運營店鋪和大部分企業運營公司類似,目標驅動/KPI 管控,基于此我們嘗試從店鋪的年度目標出發,來盤點如何實現這些目標的,以及在實現這些目標的過程中,哪些阻礙了目標的實現,或者增加了實現的成本,經過層層拆解,將商家置于他自身的經營邏輯和經營場景中去發掘問題,以下用舉例來說明此類「用戶視角」的具體含義:

以下選取部分框架外化給大家理解:

在此框架內,設計的起始點是基于商家年度目標(包含經營策略/銷量/利潤/庫存周轉等各種類的目標),第一步為確定商家的商業目標為什么(比如年度銷量達到 X 億);第二步去拆解商家為完成目標,所需要的行動計劃和資源匹配(需要盤貨品、制定流量計劃、轉化目標等);第三步為在實現第二步時是怎么做的(比如盤貨品時,商家需要先根據歷史貨品的銷售情況選品/然后看在不同渠道的表現和銷售業績/盤查競爭對手的銷售和選品情況等);找到了關鍵活動后,我們就涉及到最重要的一步,讓商家置身于此關鍵活動時,去看都有哪些問題,挖掘到這一步,基本都是能夠影響到經營的問題了。

綜上,在設計問卷時,如何尋找切入點至關重要。如果你的問卷一成不變,如果你每期調研回來的問題都一樣,如果你再也給業務方提供不了什么新的問題了,那么就說明你的問卷已經不適合再繼續做下去,你需要去不斷的嘗試和更新你的調研方式和設計框架了。

以上僅代表個人思考事情的方式和方法,僅供參考。

 

作者:姬亭

來源:?微信公眾號【37點2度體驗】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馬云確實是中國一大驕傲

    來自河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