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調查,其實是在浪費時間

2 評論 19353 瀏覽 25 收藏 6 分鐘

有用的數據來自于第一次用戶測試,而不是調查。

任何產品設計的流程幾乎都離不開事先的用戶調查。但是這玩意真的那么有用嗎?數字產品設計機構AJ&Smart的創始人兼設計師Jonathan Courtney認為,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件事情其實既耗時又耗錢但卻沒什么用。因為做不做調查其實都是對產品提出假設,真正有用的數據只有在用戶試用了高保真原型之后才能收集到。

首先聲明:是,我知道你可能不喜歡文章的標題。但請你先讀下去,不要搞人身攻擊。

預先用戶調查是產品耽擱的一種形式。這是用忙碌的工作來回避做出艱難決定。這拖延了做出點實在的東西的需要。

我知道我不應該說這個,因為這對于設計界來說是悖理逆天之舉。我知道我不應該說這個因為還有很多公司還在靠這個從不明真相的公司身上賺錢的。我知道是因為我們過去也曾經這么做過。這是我們的UX/產品設計過程的一部分:2到4周的用戶調研是少不了的。我們跟大家面談,我們創建角色模型,我們繪制同理心地圖……這并不是說我們想盡可能多地榨取客戶的錢,而是因為我們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設計流程就是這樣的!我的意思是說你可以看看每一張設計流程圖……

用戶調查其實是在浪費時間

典型的產品設計流程圖

盡管這需要一段時間,但我們最終開始注意到一個令人擔憂的模式:我們可以在開始設計和測試實際產品的時候再開始對特定產品或服務進行預調研,去訪談,建立角色模型,去寫文檔,我們發現盡管在設計的時候“關注用戶需求”會很不錯,但有用的數據來自于第一次用戶測試,而不是調查。實際上,當流程的其余部分繼續時,那些角色模型和文檔就開始積灰了。

用戶調查其實是在浪費時間

角色模型:這個也是花掉你的設計預算的方式之一!

幾乎與此同時,我們開始越來越擔心這種流程的浪費,Jake Knapp開始寫GV的設計沖刺流程。其關注點是跳過密集的預調研而轉向高保真(貼近實際的)的原型測試,在短得離譜的時間內(4到5天)弄出一個有形的結果。這種想法讓我產生了共鳴,因為它跟我們在實際工作中看到的東西是一致的。但我還是不敢相信,直到我們對一位新客戶采用了這種簡化流程。我們把通常要6到8周的周期縮短到了1周,在完全陌生的情況下開始嘗試。沒有調研,沒有標桿,沒有簡報。5天之后,我們取得的成果比以往6到8周的時間內做出來的東西還要好。設計沖刺流程揭露出我們自己的設計流程很多東西基本上就是濫竽充數!

用戶調查其實是在浪費時間

采用設計沖刺流程后,我們把6周的周期縮短到了1周。

結果表明,相對于調研和做文檔然后基于此得出的假設再進行開發,把某個有形的東西交到潛在客戶手上讓你獲得的數據要有價值得多得多。我說清楚點吧:這兩種情況都不過是在做假設罷了。除非我們真正看到用戶在使用了,否則的話我們真的不知道潛在用戶會作何反應,他們到底是理解了還是會痛恨我們的產品。所以不管我們做沒做那4周的調研,試圖了解他們喜歡什么,如何行為,或者是不是“移動原生”,或者只是做出假設然后在4天后進行測試,我們仍然只能在他們使用產品(或者非常接近產品的原型)后才能看到真正有價值的有用的數據。

是的,有些情況下預先調查是很有意義的,尤其是在不清楚哪一類問題需要解決的情況下(比方說我現在思考著如何改進醫院急救室的事情)。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建議不要進行這種耗時又浪費的預先調查了,追求有形的結果會更好。

 

原文地址:medium.muz.li

譯者:boxi

譯文地址:http://36kr.com/p/5065350.html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標題黨。。。。

    來自四川 回復
  2. 文章重復了

    來自福建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