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域筆記 | 4個行動指南,搞定客戶調研

0 評論 2426 瀏覽 30 收藏 26 分鐘

有些時候,我們盤點出來的客戶畫像,可能并不真的符合我們的現有客群。那么,該怎么做客戶調研?調研后什么樣的客戶畫像才是適合自己企業產品的?我們該怎么通過客戶調研,得出合適我們自己企業的運營策略呢?

相信各位運營打工人都不陌生的一個運營底層原理,對于我們一項業務來說,運營的一切營銷手段都是圍繞客戶需求來展開的,那么對于客戶需求這一點,我們運營團隊必備工作技能就是洞察客戶的需求/痛點,制定出符合客戶畫像的運營策略,再通過執行運營策略,達到項目最終目標。

這么說是不是感覺非常抽象?反正我作為運營新人覺得看到這句話,我是不知道該怎么下手去找到客戶的痛點,分析出我們自己項目對應的客戶畫像,以至于制定出合適的運營策略。這里我淺淺給大家列舉一下,作為“底層運營人”經常能遇到,那些“客戶需求”、“客戶畫像”的場合的一些“坑”場景。

第一種,常見于新人入職,可能是下面這種情況:

你作為一個母嬰護膚電商公司的運營新人,入職當天,領導交給你一份關于運營工作文檔,在畫像這個板塊上面寫著“成交用戶年齡層以31-40歲為主。31-40歲年齡層用戶大多為年輕父母且為職場父母,有較大的消費潛力”。然后你開始用這樣的畫像去策劃入職后的活動……

再比如下面這個,按部就班類型:

你公司的新推出了一個運動減肥產品,這個產品是你需要進行負責私域方面的策略制定,針對過往公司產品的了解,你很快就盤點出這樣一個目標客戶的畫像,“18-45歲、愛美、注意形象、有品位、剛開始減肥渴望身材苗條的女性”,盤點好后開始準備對這類人的推廣物料……

這兩個場景,我想應該是絕大部分運營人常見了?;氐竭@兩種場景的提到的畫像上,乍一看其實挺像那么一回事,好像該提的都提了,邏輯上來說,我們只要找到“畫像上的人”,產品就能滿足這些人的需求,從而我們GMV得到大幅提高。

可是在我們實際運營工作的時候,會發現我們找到了符合要素的這群人,但是我并不能滿足這類人群的需求,而這類人群也并不一定會購買我的產品,GMV也沒我想象的那樣大幅提高哇,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遇到這種情況我認為并不奇怪,因為我們可能忽略了一個重要問題,就是盤點出來的畫像,是不是真的符合我們現有客群,這其實是有待驗證的,需要對現有情況做針對性的客戶調研。而在一切未知的情況下制定出來的運營策略,非常容易找不到重點,導致運營策略眉毛胡子一把抓。

這就和各位拋出兩個問題,該怎么做客戶調研?調研后什么樣的客戶畫像才是適合自己企業產品的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回到定義,看看客戶調研是怎么來的。而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先和各位分清楚客戶和用戶的區別。

從百科的定義上來看,客戶可以指用金錢或某種有價值的物品來換取接受財產、服務、產品或某種創意的自然人或組織。是商業服務或產品的采購者,他們可能是最終的消費者、代理人或供應鏈內的中間人。

那么,用我們大白話來說就是,客戶是對產品決策,進行購買產品那類人群。而用戶,在百度百科上沒有專業的術語和定義,通常將產品最終使用的那一類人群。

從定義就可以區分出來客戶和用戶之間的差別,對于本文的重點會放在已經購買的人群上,也就是客戶。產品最終使用的用戶,暫時先不討論。

那么回到客戶調研來,大眾對于客戶調研的定義更多的是對客戶進行分析,這是根據各種關于客戶的信息和數據來了解客戶需要,進行分析客戶特征,評估客戶價值,從而為客戶制訂相應的營銷策略與資源配置計劃。

然而經過我實際觀察來說,可能絕大多數運營人在做調研的時候,都會“習慣性”地把客戶人口屬性的結合在一起,特別是從第三方行業報告上調研的行業的時候,會將客戶的姓名、性別、愛好等集合在一起,也有把客戶的一些觀念、性格等記錄下來,形成一份看起來很完整的客戶畫像。

當然,我也不是反對這么做,但是現在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我們根據這樣調研得出來的畫像,有時候并不能真正的指導我們做出既具有企業特色,又適合絕大多數的客戶運營策略,甚至有時候我們不能通過這個畫像,幫助企業產品進行優化。

所以,我的觀點是,上面提到的人口屬性以及心理要素的內容,可以統一當成是某個客戶的特定標簽,并不能代表大多數客戶。

而從營銷的底層目的來說,我們運營更希望客戶能夠和我們的產品/服務產生更多的粘性,更直白一點說就是消費行為,從這個角度上出發,客戶畫像的核心就不是客戶觀念、性格、年齡等這些要素,而是更深層次的消費行為背后的動機。

拿美妝電商行業來說,如果只知道性別、年齡在什么區間,已婚未婚或者說有沒有孩子這類型的標簽,但沒有告訴我們客戶購買產品的時候主要考量的原因是什么,對于產品客戶考慮的是價格還是成分還是其他別的因素,這些都是需要我們了解客戶消費行為背后的動機后,才能更好的賦能運營,優化產品。

因此我對于客戶調研的定義,是通過各種調研方式收集客戶背后的消費行為信息,幫助企業分析客戶消費行為背后的需求,進而制定出適合具有企業特色、適合企業絕大部分客戶的營銷策略與資源配置計劃。

從定義指導做法的邏輯來說,我們在客戶調研的時候主要做三個事情:收集信息,分析需求,制定策略。

這樣說來,我們該怎么通過客戶調研,得出合適我們自己企業的運營策略呢?

這里,我將這三件事情進一步拆分,提供給大家4個行動指南,手把手帶你怎么進行客戶調研。他們分別就是調研、假設、實驗、復盤

一、調研

首先是調研,在這個步驟中我們主要解決的是收集信息的難題。調研階段,我們可以通過定性調研+定量調研的方式,獲取一個比較基礎的客戶畫像。

而定性調研中,主要尋找客戶進行購買的動機。

對于定性調研,我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進行客戶訪談,通俗話來說就是找到我們的客戶,通過回訪或者是活動的方式,和他們進行一對一的深度溝通,然后通過溝通結果來判斷客戶的消費動機。

那么,想要進行一次成功的客戶訪談,我們運營團隊需要做什么呢?

我認為在這個期間,可以做下面4步的工作,分別是尋找訪談人、設計問題、提出邀請、匯總信息。下面我逐一和大家來講解一下各個步驟工作的要點。

首先是尋找訪談人。這里我們也要注意一下,這里并不是說隨便找個人,隨便問問就可以了,而是根據你目前項目的狀態,去尋找對應的人。

按照大多數人的狀態來說,我們加入的項目無非分為兩種,一種是項目比較成熟,已經有轉化客戶;而另一種是新項目探索階段,這種時候很可能比較少的轉化客戶,甚至還沒有轉化客戶的情況。對于這兩種多數情況,我們尋找的訪談人優先級就各有不同。

對于新項目探索階段,這樣的階段的業務,很有可能就是之前沒人做成功過,目標群體、客戶需求還沒有經過驗證的情況下,就非常需要進行定性調研來驗證項目解決方案是否可行。

但這種情況下,我們對于訪談客戶可以不用做太大的篩選,身邊朋友、同事,只要你能找到人并且人家能回答你的問題就圓滿完成這階段的任務。當然,并不是說一定要有產品出來了,才能找人進行訪談,只要我們大膽地把初步解決方案去和訪談人描述,是完全可以在聊天去感受訪談人對我們解決方案的認可程度的。

而對于項目較成熟,已經有轉化客戶的業務來說,在找訪談人的時候也是有一個優先級的,什么樣的客戶對于訪談的重要,什么客戶不適合現在這個時機去訪談,這里也給大家做一個歸納:

優先選考慮了我們產品但選擇了競品的人,這類人是最有價值的一群人,因為他們是對產品是有需求的,但可以告訴我們到底哪個地方做的不夠好,導致他們選擇了競品。我們可以從中吸取教訓,從而優化我們運營的方向,以及迭代我們的產品。

其次選擇考慮我們產品也購買了的人,也就是客戶,對于客戶,我們可以收集到我們目前產品的優勢,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已經使用產品的客戶,幫助我們發現問題點,讓我們針對問題點針對性進行優化。

還有三類人不是很好訪談的人選。

一個是考慮了我們產品,但是沒有付出行動的人,因為我們產品對于他們來說,只是感興趣,但有沒有都無所謂,需要我們通過更多的手段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二是沒有考慮我們但選擇了競品的人,這類人群通常會有兩種特征,一是不清楚我們的存在,二是我們的產品和競品現階段對比沒有太大競爭力,這就需要我們提升整體的競爭力,調整方向后再來解決。

第三類人群就是正在考慮我們還沒進行做選擇的人,這類人群建議是暫時別去打擾,因為這時候進行訪談,很可能會對他們的決策進行干擾,進而影響最終的銷售。

通過這五類訪談人選擇優先度,我們可以從現有的人群中,篩選出來符合我們要求的人。在人找到的情況下,接下來我們需要準備的工作,就是針對性的設計訪談問題。對于訪談問題,我們又可以從下面5個角度來進行設計:

  • 優先動力:出于什么原因(目標)客戶需要產品/服務
  • 成功因素:客戶希望用可產品或者服務后獲得什么結果,達成什么目標
  • 可知障礙:客戶不選擇我們的原因是什么
  • 買家歷程:客戶從想法產生到拿到結果之間經歷了什么決策歷程
  • 決策標準:客戶在選擇產品服務的時候,最看重什么因素

根據這5個角度進行問題設計后,我們就可以根據訪談的問題,逐步邀約我們篩選出來的訪談人了,這里大家直接去操作就可以。

我們在通過與多位客戶的訪談,是獲得了多份具有個性化的客戶訪談結果,接下來的操作,是我們通過分析五個維度的結果,把共性的部分當作一類畫像,完全不同的部分,就當作另外一部分畫像,將訪談結果做整體的分類整理。

到這里大家可能有疑問,從這樣幾份初步客戶畫像中,足以能在我們實際業務中給我們帶來指導嗎?

答案是,不能的

這是因為我們沒有對這些畫像進行定量驗證,即使拿到了具體的畫像,但我們是不清楚哪一類畫像在我們的客群中數量最多,多到足以代表絕大多數目標客戶。如果我們運營分析到這步就停止探索,就相當于陷入以偏概全的誤區。

所以這個時候呢,我們更需要通過定量調研的方式,找到某一畫像最多的群體,這樣的群體就是我們產品定位最能滿足,并且是我們重點核心的客戶群體。

那么如何與客戶進行定量調研呢?

我建議的方法是使用問卷調查,通過大部分客戶的選擇,可以分析出我們產品的核心客戶畫像。這時候你可能會想,之前做了那么多是問卷調查,好像也沒有我說的那么好用,這里我想說的是,我們的問卷調查的問題,是有來源進行設計的,這個來源就是我們在定性調研中得出的那5個角度結論。

但是這里需要注意的點就是,在我們進行定性調研的時候,我們是以開放性的問題去和客戶進行溝通,但是到了定量調研階段,我們是面向大多數客戶,太開放的問題往往可能只會得到“無”、“沒有”、“都挺好”這類敷衍的答案。

試想一下,我們在被邀請填寫問卷的時候,遇到類似“您主要想通過我們產品解決什么問題”的時候,讓你進行打字填寫考慮的因素,那么我想這時候絕大部分人都會以隨便寫寫的態度就提交了。

因此在了解五維度結論的定量調研問卷中,我們需要盡可能的不設置太開放的答案,而是多設置選擇類型的題目來調研客戶的行為動機。

當然,一份完整的問卷調查,除了題目、引導語還有行為動機題之外,還建議包含一些人口屬性的題目,例如性別、年齡、學歷、居住地、年收入等問題,這主要是方便我們后續進行問卷數據分析時,看看人群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方便我們后續根據特征找到他。

其實通過定性調研和定量調研,我們大致就能得出一個基本符合我們產品的客戶畫像,類似下面這樣的??

這時候已經完成了客戶調研3件事中的收集信息和分析需求了,而重頭戲其實會在接下來就是制定策略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我們的行動步驟會是假設、實踐和復盤了。

二、假設

項目不同的階段,運營的策略不同。并不是說有某種萬能的策略能夠適用一個項目所有階段,我們只能知道底層的邏輯之后,針對性的去進行策略制定,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運營的水平。

一個好的策略需要包含下面幾個要素,分別是目標、方法和執行。

對于大部分基層運營人來說,目標一般都是高層領導進行制定,中下層管理通過拆解高層領導的目標來尋找對應的方法,而基層運營人主要干的還是如何將定下來的方法順利執行。

這樣以來,我們可以把上級交代我們的一些事情,作為我們的目標,當我們確定好運營目標之后,接下來要做的不是直接執行,而是對路徑進行梳理,因為只有對路徑進行梳理之后,我們才能對整個策略進行整體把控。

下面我以一個通過私聊通知讓客戶進群參與活動路徑為例,對于客戶來說,他可能只是收到我們的私聊信息之后,感興趣才進行點開聊天框了解活動,甚至是參與活動。很多時候我們可能指寫了用戶的操作路徑,往往忽略一些更重要的細節。

對于我們的運營策略方案來說,應該將用戶操作路徑拆分到到每個步驟所涉及到的每一個細節,畢竟細節決定成敗,如果某個節點出現問題,都會影響我們整個活動的效果。

還是以上面說到的私聊客戶參加活動這個路徑,僅僅是收到客戶收到私聊信息這個操作,就包含了我們很多策略,例如私聊的時間,私聊開頭文案,私聊活動的介紹,提醒的頻率等等,都可以進行操作。

當我們拆分好所有步驟的時候,這時候調研出來的基礎畫像就派上大用場了。

為什么這么說呢?基礎畫像其實是集大部分客戶的反饋得出的對應結論,那么我們在策略的設計中,可以圍繞基礎畫像中的“優先動力”、“成功因素”、“可知障礙”、“買家歷程”、“決策標準”這5個角度作為素材來源。

因為這往往就代表了我們目標客戶痛點,我們只要圍繞痛點完善到我們拆解出來的運營策略上,一份針對性的運營活動策略就出來了。

三、實踐

解決好策略制定問題,接下來就是實踐部分啦,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要沒有經過驗證的策略,我們做的方案只能作為假設,而調研客戶畫像只是能夠提升我們策略成功的概率,并不能保證我們的策略百分之百的成功。

所以在制定好策略后,我們需要找到一部分人群進行小范圍測試。在這個階段,推薦大家使用A/B test的方式,將不同的策略進行驗證。簡單來講就是我們通過不同的客戶畫像,設計2~3種策略,然后把人群劃分為2~3份,分別用不同的策略去嘗試一段時間,查看效果,最終哪種策略跑的好,就放棄掉舊的策略。

拿剛才說私聊參與活動引流舉例,假設我通過2個客戶畫像得到的信息,針對不同畫像我制定不同的策略,可我不知道我的私域當中哪類人群更加符合我制定策略的畫像,那么我可以先選擇一部分人做A標簽,測試A策略的時候,我只選擇A標簽的人群,剩下另一部分人群,打上B標簽,投放策略B的時候,我們就選擇B人群進行群發。

實踐之后,我們將最終的數據進行收集分析就完成了一個循環了。前面也說過,不同項目階段,數據指標也不同,記錄什么樣的數據,應該是從上一步拆解的時候得出。

還是以私聊為例子,我們拆解出來在各個環節注意的數據有私聊觸達率、活動查看率、企業微信添加率,那么我在執行測試不同策略時,就要著重記錄這些數據。

四、結論

在我們經過A/B test的實踐之后,基本能得到類似下面的數據表格,這時候,我們就可以開始進一步的數據分析了。

在數據分析的時候,需要我們注意的是,這類數據只能代表這一階段策略對我們現在的客戶可行的,但并不代表這個策略屬于萬金油策略,能夠一直指導我們的產品、運營工作。

因此我們后續的策略需要保持對客戶需求的感知,通過收集信息的過程中分析出當時情況下事,客戶的共性需求是什么,再針對性的制定出策略,通過小范圍測試,驗證策略的可行性。

寫在最后

洞察客戶需求,作為制定運營策略的第一步,不應該只停留在我們的嘴上。

我們通過收集信息,分析需求,制定策略這三個步驟,完成了一個策略的制定循環,而實際運營工作中,更多的我們需要保持對需求的敏感度,來達到運營工作的循環。

假如你剛入職一家新的公司,不如試著先從你的客戶試試,通過調研,來看看現在的業務是不是還有更多的優化空間。

畢竟,機會永遠都是留給做好充足準備的人,相信你對客戶做了充分調研后,不僅是客戶的反饋會給你莫大的幫助,還可以在新工作上大放異彩。一起加油吧,運營人們!

本文由 @或或私域筆記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