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95后的產品,70后和80后不得不聽的一些誤區和解決建議
不知不覺,95后已經慢慢走向歷史舞臺(想想95年出生的今年也22歲了),很多公司都在挖掘這個用戶群體的市場和空間,但無論產品環節還是運營環節,皆是80后甚至70后在主導。有感于這個話題,并與這些公司的朋友聊及一些他們的苦惱,故寫此文,談談我的一些想法和建議。
先說存在的一些問題和癥結
1、抱殘守缺和經驗型的思維定式
很多80后的工作時間已經超過10年,很多70后更是老前輩,不可否認,很多人在過往的職業生涯里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經驗固然可貴,但最可怕的恰恰是思維定式,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思維上不轉型,經驗有時候反而會成為負累。
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但往往反思的并不多。很多人其實并不擅長從0到1,離開了大平臺之后,心態反而沒有調整,甚至一些自信滿滿的人,勇敢地跨入了一個自己之前從未涉獵的領域,也依然固步自封,按照自己的老一套、老辦法行事,結果可想而知。
2、自以為了解用戶,其實在閉門造車
很多產品經理,一年里從來就沒跟哪怕一個用戶聊過天,能懂哪門子用戶?
很多產品,其實只是滿足了老板和幾個產品經理的需求的產品,說的難聽點,就是YY出來的。以為自己了解用戶,其實只是自己把自己當成用戶,用戶被代表了而已!
再說調研,任何調研,都只能作為參考,不一定完全客觀。很多調研其實都是用獎品吸引用戶做的,很多調研則過于誘導式、啟發式,調研也跟投放的渠道有關系,當樣本量低于10萬的時候,很難說是精準的。還有一點,你能保證用戶跟你說的話是真心話么?
怎么才能了解用戶?多去接觸一下真實的用戶,多聽聽用戶的吐槽,線上也好,線下也好。被用戶指著鼻子罵,絕對不是壞事。因為你挖苦心思想出來的某些功能,也許在用戶眼里就是垃圾。
3、員工結構不合理,年輕人太少
我接觸過的用戶,80后、85后、90后、95后,完全不一樣。我們真的不懂95后用戶,我們得承認。
如果你做的是95后產品,結果公司里面都是一幫老古董,不吸納一些真正的95后進來,怎么可能做好?
4、互聯網時代不同了,要求高了難度大了
互聯網現在很多行業格局已經定了,從業人員也越來越多,現在對每個環節的要求都更高,運營這塊也是,分工越來越細。最優秀的運營人才什么標準?綜合能力越強、會的東西越多、還得有自己專長的領域。
早年我們做產品會copy就行,現在必須絞盡腦汁想創新才行。
原來產品做的好,一定可以吸引用戶,現在呢?酒香就怕巷子深,東西好,不去做營銷、賣弄下,讓更多的人知道你好,那你就是不好。
隨著線上獲取用戶成本越來越高,我感覺互聯網運營這塊可能會有一個趨勢:貼身式服務,說白了精細化運營還不夠,應該得繼續下沉。舉個例子,某些主推的創新型服務,靠工具、內容、攻略遠遠不夠,得手把手地教才行。
再說一下解決這些問題如何解決,談一些我的看法
1、必須接觸用戶、接地氣、說人話
其實實踐起來并不復雜,當年魅族起家的時候,因為沒錢,所以找了一些核心忠實粉絲,幫他們測試產品、體驗產品,這也就是榮譽內測團的由來。
哪些用戶的需求最客觀?答案是深度使用用戶。任何一個產品,即使你是初創公司,只要用心,這些用戶一定是可以找到的,最笨但最實用的辦法,用社群把他們聚起來。他們使用你的產品頻次最高,時間最長,你的產品那么爛,他們還肯犧牲時間每天來玩,這些用戶的意見一定是最中肯的。找到他們,和他們打成一片,就可以找到根本問題,關鍵的一點,他們跟你說的話,一定是真心話。
接地氣、說人話,不要再天天憋在會議室里YY用戶的需求了,讓用戶多打幾次臉,挺好的!
說人話,其實就是盡量用用戶樂意接受的語言來表述,95后絕對不喜歡“老教授”式的的話來被教育,什么叫“老教授”式的話?就是上對下、上帝視角、故意用很多專業術語來顯得自己很牛逼、對方都很無知的樣子。
2、優化員工結構,給年輕人機會
既然你做的是95后產品,那未來一定就是95后的。跟一些93年、94年的從業者聊過,敢想敢說敢做,挺好的。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其實說的是每個人都要有產品的思維,而不是誰都適合做產品經理,更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插手產品經理的工作,包括老板。
一個公司,老、中、青還是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個人覺得,定位某個年齡段的用戶產品,還是盡量發揮跟這個年齡段最接近的那些人員工的主導性更好一些,老人更加沉穩,可以指導并幫助年輕人少犯錯為宜。
3、探索創新的運營玩法和產品玩法
“我要做一個平臺”,這是很多創業者的夢想,但在實際操作時,就得務實一點了,包括選對標對象,如果你說你對標的對象是微信,那你基本上可以洗洗睡了。
任何成功的產品,都有它的歷史積淀在那里,還有很多偶然性因素,我們并不知道。再造一個奇跡,雖然無法跨越時間和空間,人家踩過的坑,你一樣還會去踩,但可以縮短時間,靠的是創新,無論產品還是運營,我現在做社區,發現跟當年的玩法也完全不同了,很多大邏輯依然適用,但沒有創新的運營玩法、抱殘守缺等于死,運營必須玩出花樣來才行。
4、產品、運營環節深度融合,并讓用戶參與進來
產品經理把產品和功能做出來了,交給運營人員去運營,這是很多公司的實際現狀。這種觀念,放在以往的互聯網時代,或者現在的某些產品,也許還適用,但長遠來看,一定行不通了。
我幾年前做社區的時候,這點感觸頗深,因為社區是一個必須跟用戶走的很近才能work的產品形態,而且玩法很復雜。社區的運營難度遠遠大于自媒體。當產品經理跟運營人員分離的時候,整個公司的效率就很低,產品、運營歸在一個部門下面,就會好很多。
說白了,原因就是一點,運營必須懂業務,而且必須參與到業務決策里面,無論事前、事中還是事后,因為運營是跟用戶走的最近的。做社區不像做工具,把流程做出來就行了。哪怕一個排行榜,我記得好幾次看產品經理給出的算法,一眼就知道是不靠譜的。
好的產品,是大家一起做出來的,產品環節和運營環節相融合,只是第一步,但可能還是不夠的,需要讓用戶也參與進來,比如我們讓我們的核心用戶,參與到我們的產品開發環節,幫我們提意見、做測試,參與到運營環節,比如跟我們一起想創意,等等。
5、改變思維定式,擁抱變化
以前對的辦法,現在不一定對。這個平臺適用的運營思路,再換一個平臺,也不一定管用了,反正我這些年呆過的公司,沒有一個公司的運營模式是一模一樣的。
不同的產品、不同的行業、不同的用戶屬性、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團隊,都需要靈活去處理。
再就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際遇,不要把平臺的成功,當成了自己的成功。也許你的成功,有很多偶然性因素被你給忽略了,這些并不能作為你再次成功的籌碼。
學會擁抱變化,換一個環境,創業也好,繼續打工也好,馬上能適應這個角色,有時候你就要委曲求全、寄人籬下,心情不好還得憋著,你能承受么?說白了還是心態。
6、拒絕單打獨斗,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
互聯網已經不是孤膽英雄的時代了,在一個公司里也好,在公司外也好,人脈廣了、人緣好了一定可以多辦事、辦好事。
我一直覺得自己個人能力不錯,當年我也在公司無敵,后來卻發現,這些在很多人眼里,根本一文不值。這些年我其實逼著自己改變了很多,逼著自己承受了很多一般人都不愿意承受的事情。
還是開放包容的心態,你能給別人帶來什么價值,就是別人接納你、肯跟你合作的資本。
互聯網發展至今,可用的資源其實非常非常多,戰友是一定要有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再個,用戶也是我們可以團結的力量,別抱著“我做一個平臺,用一套產品機制,把用戶引進來,用戶就可以玩轉了”這種想法了,你都沒把自己當成用戶的“自己人”,用戶憑什么跟著你玩?用戶本應發揮更大的作用,更何況是95后這一代是這么有主見。
總結
互聯網的觀念在更迭,2007年剛有90后這個概念的時候,當時覺得特別不可思議,一晃10年過去了,00后都快登上歷史舞臺了。不由得感嘆時光在飛逝,歲月催人老。
寫了以上這些文字,希望大家讀了能有用,有些話雖然顯得刻薄,但屬于心里話,望理解。如果覺得無用,就當我沒說,如果覺得有用,也不枉我嘮叨了這么多。感謝大家!
#專欄作家#
類類,微信公眾號:類類有話說,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前360手機粉絲運營總監、貓撲網產品運營總監、酷我音樂產品總監,現螞蟻金服芝麻信用產品運營專家。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要多給我們年輕人機會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