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調研:讓你的用戶好好說話

9 評論 28404 瀏覽 182 收藏 10 分鐘

“設計產品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很多時候,只有在產品面世后,人們才知道他們想要什么?!?Steve Jobs

1.為什么用戶調研很難?

用戶調研其實是兩個視角的人自說自話,需要一份共同的溝通話題清單,能夠把視角轉移到相同的關注點上,進而理解對方。比如產品經理也時常面臨這種情況:

建筑師:產品經理要具備什么素質?

產品經理:要懂技術、會需求分析、會落地。

建筑師:不明白。

關鍵在于,領域和背景的不同,導致溝通遇見了不可逾越的鴻溝,隔行如隔山。

而理想的對話進程是:

建筑師:產品經理要具備什么素質?

產品經理:假如建筑是你的產品,那APP就是我的產品。我跟你一樣,要設計結構、明白技術邊界、還能找到裝修隊落地驗收。

建筑師:哦哦,你這么說我很清楚了。

運用類比或理解等手法,迅速理解雙方立場,在相同立場上進行溝通交流。

所以產品經理和用戶做為相反視角的兩個人,在用戶訪談的時候,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

產品經理:請問你想要一個什么樣的功能?

用戶:嗯,先把這個性能優(yōu)化一下吧,總是很卡,還有那個篩選條件少了一種,我每次都要一個一個查,還有我看微信那個標簽功能就很好啊,我們也可以要標簽,這樣適合區(qū)分我們要選的人。

產品經理:額,你等下我頭有點疼。

我們開上帝視角看一下用戶想說的到底是什么:

  1. 很卡是因為用戶篩選的冗余數據量過大,篩選條件還是老舊的選項,不符合現在的使用要求,性能并不是短板。
  2. 用戶需要的并不是后臺手動編輯的標簽,而是通過數據算出來的傾向標簽,所以要給他們數據分析功能而不是標簽功能。

可是你指望用戶說出這些嘛?

最好別,因為每一個用戶都能頭頭是道說出這些的時候,就是你失業(yè)的時候。

所以為什么會導致這樣呢?并不奇怪。

因為用戶的領域是流程和業(yè)務,他們的視角和眼光是從使用者來看,盲人摸象。

而產品經理如果跟用戶站在一個視角來看,是同理心和產品驗證的思想,而不是用戶研究的思想。

用戶研究要源于用戶,而高于用戶,而不是被用戶帶著走入迷宮。

2.千萬別問用戶想要什么

我們要怎么做能避免被用戶帶跑呢?

就是千萬別問他們想要什么。

這個答案看起來矛盾嗎,其實不矛盾。這個答案告訴我們,千萬別步子邁太大,扯著蛋。

用戶是不能給出方案的,從需求到方案這段路,是產品經理背著用戶走過去的,而不是拉著用戶跑過去的。

當你問用戶「想要什么」的時候,其實你是在讓用戶的思考重點在「解決方案」而不是「實際場景」上。而用戶習慣了置身「場景之中」并不能全面地去拿出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所以我們不能把「想方案」的任務給用戶。

那我們要問什么呢?首先,請跟用戶約法三章:

  1. 忘掉現有的產品。
  2. 專注于自己的工作內容。
  3. 只描述問題,不提出方案。

然后我們要問下面三個問題:

1、你現在在做什么?

這個問題可以確保我們跟用戶的訪談能進行下去,首先確定的是同一個認知領域和背景。

這個問題其實是在問,用戶目前的狀況和背景,不管是甲方客戶還是用戶,對他們所處的領域和場景進行定性,是很關鍵的。

假如你聽到一兩個人提出要把公眾號feed流跟朋友圈放到一起,就去做的話,就大錯特錯了。因為用戶實際要解決的問題可能是入口問題或者閱讀體驗的問題,并非功能整合。

這里可以采用攀梯術,打破沙鍋問到底,看看愛吃薯片的用戶,到底是想胖,還是怕胖。

只有了解了用戶的實際做法,才能劃定我們的需求范圍,看看要解決哪個方向的哪些問題。

2、針對上面你在做的事,你是怎么做的?

這個問題是確認我們的現有流程,看看在流程上有沒有可簡化和優(yōu)化的部分。

可能有些時候,新開發(fā)的報表功能已經滿足了用戶的需求,而用戶習慣于使用舊功能,甚至不知道新功能的存在。

只有幫助用戶梳理清楚,才能剔除那些不靠譜的方案,因為不靠譜的方案,往往建立在不靠譜的流程上。

所以梳理流程,是做方案的前提。

3、那你整個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哪部分?

這個問題是在問,用戶最揪心的部分在哪,覺得最重要的部分又在哪。

了解了這點,我們可以把以上的需求劃分清楚優(yōu)先級,同時更能第一時間準確解決用戶的核心痛點。

從用戶揪心的地方也可以推測出,整個流程的壓力點所在,從而參透隱性提升點。

3.怎么把調研結果變成產品?

不能簡單堆砌需求

舉個例子來講,在BB機盛行的年代,我們做一次用戶訪談:

產品經理:請問你想要什么?

用戶:我想要一個更小的BB機,還能幫我把內容念出來的,最好能跟電話在一起,電量再大一點。最好給我老公的BB機上帶電,他回話慢了就電他。

產品經理:好的,我們馬上給你做一款便攜的,大電量,手機背殼式的帶電BB機。

喬布斯:不,我們不做BB機了,我們做手機軟件。

產品經理:???

喬布斯:用戶對內容的需求,其實是對多樣化媒體的需求,電量大和電話在一起,其實是想要隨時在線互聯(lián)。所以我們給她一個即時通信平臺,而不是BB機。要把第三方話務臺這個人工流程簡化掉,實現點對點。

上面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大部分的產品經理,其實僅僅是在堆砌需求而已。

而出色的產品經理,是能把需求進行梳理清晰,變成新的完整方案。

好的產品往往存在于認知之外。如果僅僅是照本宣科,一切跟著用戶走,那么產品經理跟用戶還有什么差別?尊重用戶,不是任由用戶來做主,而是幫助他們解決好他們的問題。

專注隱性特性優(yōu)化

同樣,我們除了產品本身,也要警惕那些前端無法感知的東西,用PONY馬的話來講,就是隱性特性。拿到用戶的思路后,做好數據分析驗證。很多產品經理習慣抓住顯性特性來優(yōu)化,忽略了后臺邏輯和流程,變成了所謂的原型經理。所以,用戶研究要和數據牢牢結合,拿出最后的方案。

總而言之,產品經理的失職會導致流程復雜,顯性特性外強中干。產品高下的核心,就在于隱性特性的準確度和優(yōu)化。而意識到這點并為之努力,是從用研小白、原型經理到真正產品經理的必經之路。

#專欄作家#

花生醬先生,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微信公眾號:產品之術。金融業(yè)資深產品經理,對職涯規(guī)劃與個人發(fā)展有豐富經驗,產品涉獵廣泛,ERP、金融領域較多。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ixabay,基于 CC0 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了解用戶為什么這么做,比了解用戶做什么更重要!

    來自廣東 回復
    1. 打破砂鍋問到底

      來自廣東 回復
    2. 嗯嗯,這也是避免偽需求方式。
      現在的用戶調研越來越考慮人性的本質,這也是像“王者榮耀”這種產品能夠如此成功的主要原因,一幫心理專家把你研究的明明白白的!想不上癮都難,哈哈!

      來自廣東 回復
  2. 給“源于用戶,高于用戶”點贊 ?? ?? ?? 所謂的培養(yǎng)產品思維,就是在這條路上不斷前行吧

    來自廣東 回復
    1. 加油!

      來自上海 回復
  3. 感覺自己現在就是在一個誤區(qū),很容易被客戶帶偏,跟著客戶的節(jié)奏走,總是不知道從哪里突破這一點,從哪里改變

    來自湖南 回復
    1. 試著問問自己是不是真的懂客戶想要什么

      來自上海 回復
  4. 隱形優(yōu)化點這個詞挺好的,能提現產品人的專業(yè)素質

    來自北京 回復
    1. 謝謝!你也很專業(yè)! ??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