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曾路徑依賴?不夠關注新事物?
習慣依賴已有路徑并不是件壞事,但是對于希望自己可以不斷探索的人而言,需要經常反思是否對路徑過度依賴,對新事物不夠關注、甚至是忽視。
無論生活和工作,我們都會習慣已經依賴的路徑,不關注和不信任新事物。
- 習慣依賴路徑:我們總是習慣和認可已經被驗證的模式,或者說是現狀,因為這種方式可以給到我們安全感,只要照做,就有可預期的結果。
- 新事物:我們第一次看到或者了解到,都是懷疑或者排斥的,因為不確定、沒安全感。
習慣依賴已有路徑并不是件壞事,但是對于希望自己可以不斷探索的人而言,需要經常反思是否對路徑過度依賴,對新事物不夠關注、甚至是忽視。
一、我們都曾路徑依賴
先從幾個角度來看我們經常遇到的路徑依賴和對新事物的不夠關注:
1. 工作選擇
先從我們最常見的工作選擇講起:
記得很早的時候,大家覺得公務員、銀行是最好的,因為在當時這類工作就是鐵飯碗&有地位,很少人愿意去體制外;再之后,開始聽身邊有人進外企,收入高、有逼格,又成為了新的狀態,但很少人愿意去本土企業;再之后,華為中興等電信服務商又成為下一波普遍認為的好工作,但很少人去互聯網…再之后就不用寫了,現在都想進互聯網又成為新的普遍路徑…
我們大多數人只能到當下現狀的好壞,而很少能看到新的快速增長的行業或者物種,所以,哪怕趕上了當下這趟車,也難免會錯失下一班快車。
2. 商業模式
在商業模式也是一樣存在路徑依賴及對新模式的質疑,譬如之前互聯網都是輕模式,以開發產品運營等白領為主,但凡重的模式都是巨頭不愿意做的、也不看好的。
之前的電商基本都不做物流,京東要做,包括京東投資人、電商行業從業者在內很多人都是不看好的,因為要搭建物流倉儲體系及管理人數眾多的快遞員是個苦活累活重活,但是事實驗證:京東物流已經成為其能突圍的關鍵點。
美團也是類似,團購模式一直都是就是在質疑中突圍發展的,在每個城市要搭建銷售團隊是個很不互聯網的事兒。
再聊下頭條,之前所有新聞網站的內容都是靠編輯人工篩選、編輯、推薦,對頭條靠算法推薦內容的做法嗤之以鼻,而現實有再一次對路徑依賴的工作方式啪啪打臉。
我們會合理化已經被驗證的路徑,對新路徑\新模式是不容易接受的,甚至是看不起的。但是從本質上來看,所有的模式都是提供服務,所以如果一種模式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務,哪怕是重的,也是對的。
3. 行業發展
再來聊聊去年很火的區塊鏈&比特幣,各類數字貨幣在17年價格的暴漲暴跌賺足了眼球,也讓更多人關注到了區塊鏈行業。其中不少人還沒深入了解就都在說區塊鏈和比特幣沒有價值、沒有實際應用、是龐氏騙局,批評之聲不絕于耳。
這里想做個簡單的類比,放眼二十年前,很多人在說面向個人和家庭使用的電腦是沒有價值的,互聯網在日常家庭中沒有應用場景的。第一代iphone出來的時候,也同樣是大片的批評,誰需要這么大的屏幕、還沒有鍵盤。但后來這兩個故事的結局大家都知道,就不贅述了。
新事物的出現,我們很難想象它們之后的進化會對社會產生的影響力,所以更需要我們保持好奇心。
二、 對關注新事物的小思考點
從邏輯和心態上的小思考點也可以和大家探討下:
1.邏輯:多幾層追問,發掘事物更底層的邏輯
- 選擇工作的核心是習得能力和快速成長的機會,那么快速增長的行業應該是最合適的選擇;
- 獲取用戶的本質是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所以只要可以更好的為用戶提供服務且成本可接受,哪怕是再重的模式,也是可行的;
- 新事物普及的本質是可以提高生產力、降低生產成本,所以只要區塊鏈可以降低信用驗證成本,就會有其可應用的場景。
2.心態:打破安全感&保持開放的心態和好奇心
- 打破安全感:如果從邏輯上來看,新事物是成立且向上的,則需要更多地敢于打破現在的安全感,擁抱不確定性。
- 保持開放的心態和好奇心:新事物剛出現一定是有著各種各樣的缺陷的,我們第一觀點并不是想著如何去找缺陷,如果新事物的關鍵點上確實是有價值的,那么就值得持續關注。因為我也相信,隨著他們團隊或者社區的努力,新事物是在動態進化的。
三、尾言
習慣于已有的路徑依賴并不是一件壞事,但是對于希望自己可以不斷探索的人而言,是需要經常提醒自己不要陷入完全的路徑依賴,需要更多的發現、探索、關注新事物。
#專欄作家#
產品小張,微信公眾號:產品小張,?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每周一篇深度文章帶你用產品思維解讀各類事物。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CC0協議
思考,快與慢中的觀點?
還沒看過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