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創業,都始于貪婪和想當然

2 評論 6878 瀏覽 1 收藏 5 分鐘

所有的創業,都始于貪婪和想當然。我想當然地認為這句話大部分情況下是真理。我的一位朋友回了一句話,我稍許修改一下,以符合上下語境:所有的勝利,都來源于熬得住和有運氣。創業也就兩條:其一有足夠的本錢支持你的貪婪,其二有足夠的運氣。

最近發生了兩件事,一件是阿里上市,成就了中國市值最高的互聯網公司;一件是界面上線,風傳為數億美元實則投入一億人民幣的泛財經網站數月后終于揭開了面紗。而我,由于游走于互聯網和媒體之間,這兩件事,都極其吸引我的目光。

在一個群里聊到“界面”,有友人認為這個網站不乏“貪婪”和“想當然”,所謂貪婪,就是說它業務線很長,做了包括招聘、導購不少這類模塊。說它“想當然”,大概意思是就是指這些業務如何能夠與財經網站互相匹配而得以成立,有點想當然。友人的話其實有三分道理。我至今依然記得,一位媒體老大在讓自己的媒體組織切入創業培訓這行但遲遲猶豫是否要切入投資顧問時和我說的話:隔行如隔山,很多看似邏輯上順理成章的事,做起來未必。

我對界面關注其實從它醞釀的時候就開始了,我也知道界面一開始的規劃“更貪婪”,不過受限于實際獲得的投入,他們最終砍掉了很多,說是要放到二期中。說到想當然,友人和媒體老大的話,的確說得一點都沒錯。

不過,阿里,是否也是建立在當年的貪婪和想當然之上呢?我們今天耳熟能詳的一堆商業上大獲成功的故事,是否也建立在當年的貪婪和想當然之上呢?

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中國C2C(copy to China)的特色,使得互聯網幾乎所有的項目模型都是建立在這樣的想當然上:美國大獲成功的東西,中國一定也會大獲成功。至于貪婪,雖然馬云在上市的時候一再重復金錢的地位沒那么高——那是到他那個財富多個零少個零都無大所謂的level時說的話,我輩蕓蕓眾生,依然是沒錢是萬萬不能的。創業不是沖著財富增長去,我是不信的。

所以,我在朋友圈里寫下了這樣的話:所有的創業,都始于貪婪和想當然。我想當然地認為這句話大部分情況下是真理。我的一位朋友回了一句話,我稍許修改一下,以符合上下語境:所有的勝利,都來源于熬得住和有運氣。

我最近在復習馬伯庸寫的《三國機密》,在他的筆下,漢獻帝劉協早已重病身死,冒名頂替他的是雙胞胎兄弟劉平,繼續復興大業。劉協為了重振漢室不擇手段,作風殘酷。而劉平則有不射母鹿的仁德之心,這被劉平身邊的人及好友認為亂世中不堪一擊。偏偏另外一個大謀士楊修認為,冷酷也好,仁德也好,都不打緊。最重要的是:堅持到底。冷酷就要冷酷到底,仁德也不可半途而廢。

寫上這么一段小說故事的原因在于,恰恰由于我正在復習,對我這位朋友所謂“熬得住和有運氣”大有惺惺相惜之感。貪婪并不要緊,想當然也沒什么,關鍵是:有多少本錢可以堅持這份貪婪,又有多少運氣可以讓想當然七彎八拐成了當然?

創業也就兩條:其一有足夠的本錢支持你的貪婪,其二有足夠的運氣。比如說,一個原以為可以得到某類用戶衷心擁護的產品,經過半年以上的試錯,依然不見用戶增長,這種熬得住,恐怕必要也不大了。

 

來源:創業邦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