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好了隨時失業的準備了嗎?
無論你在從事什么樣的工作,都要給自己一些假設性的問題,如:假設有天離職了,靠什么養活自己?你有沒有做好隨時失業的準備?
01
前陣子接觸過一個創業團隊,成員都比較年輕,想做的事情也很超前:借助區塊鏈,構建一個未來的公司形態。
產品經理和我聊了兩次,我理解的信息大概如下:
將公司拆分成常見的組織模塊,例如:行政人事、財務、產品、運營市場以及其他特殊模塊。然后每個模塊下,鏈接相應能提供這部分技能或服務的各種節點(人或者公司),每個節點在這個鏈路上提供自己的價值和服務。區塊發布通識貨幣(token),區塊鏈上的各個節點,憑借通識貨幣在區塊鏈上進行交易往來。
簡單的說,當一個人想創辦一個公司,不用再像從前一樣分部門,招聘相應的人才做事。而只需要把控自己的核心資源,其他的行政、產品、運營、人事、財務等方面服務,可以通過支付通識貨幣,從區塊鏈中獲取。
假設這樣的想法將會成為現實,那么,它意味著什么呢?
- 個體進行商業行為嘗試,會變得越來越簡單,成本更低。只要掌握核心資源技能,保留核心團隊,其他模塊的工作,將借助互聯網的鏈接,以合作的形式分包出去。
-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大部分的個體,會以自由職業者,或者幾個人的小型工作室這樣的身份,進入各個區塊,成為區塊鏈上的節點,通過合作的形式,為區塊鏈上的其他個人或者公司,提供自己擅長的服務。
- 大多數崗位將會消失,眾包合作成為主流。
由此可見,在這樣的形態下,如果不想失業,只有兩條路:
- 掌握核心資源,成為一個企業的核心團隊;
- 自主創業,為自己打工。
可能你會覺得到這一步,還有很遠的距離,或者覺得我在嘩眾取寵、危言聳聽。然而,你仔細觀察下身邊那些找會計代賬的小公司,在淘寶尋找外包設計、軟件開發,在豬八戒等網站發布設計需求征集作品等等公司。你還覺得,這一天的到來,還遠嗎?
那么,當這么一天來臨,你做好了隨時失業的準備了嗎?
02
找工作的時候,我曾面試過一個IT運維公司To B業務的運營總監??赡芤驗楦嬖嚨呢撠熑肆牡帽容^投緣,互加了微信,說是跟合伙人商議一下,之后微信給我答復。
一天后,對方在微信隱晦地問我能否作為公司的運營顧問,按2000/次的方式進行合作,我欣然接受。
后來我問他,為什么會選擇這樣一種方式合作。對方給我的回復,讓我記憶猶新。
他說,我們雖然已經成立了很多年,公司規模也不算小,不過對于ROI(投入產出比)一直看得很重,尤其對于新成立的業務線會更加謹慎。
目前的情況下,我們要解決的是怎么去運營好新的業務線的問題,經過和你的深聊,還有其他面試候選人給到的反饋,我們管理層商量后,認為在前期業務不穩定,產出模型沒有出來之前,選擇一個高人力成本的人來負責這個事情并不明智。更加合理的做法是把業務目標分拆,根據目標去尋找可替代的方案,組合起來完成整體工作。
我琢磨了下,理解了他們領導的想法:
假設,你要搭建一個運營部門,根據業務需求,分別招聘運營總監、新媒體運營、商務運營、市場運營4人小隊(這個配置應該算比較精簡的),按市面正常價格,4人小隊每個月工資成本小5萬(總監2萬,剩下3人均價一萬),再算上五險一金等等其他成本,對于一個新起的項目來說,顯然有些負擔過重。
而且,最主要的是,由于市場、行業、資源等各方面因素,以上各個職位并不能保證工作飽和,會造成人力資源閑置的情況。
那么,這樣的問題,常見的都是怎么處理的呢?
請一個各方面沒有短板的“運營總監”,他要做得了新媒體,談得了商務合作,搞得定市場渠道,然后1個人管4個人的活,拿1.5倍的薪資。
這也就是為什么明明一個不大的企業,卻擁有一大堆總監的原因。
相比這下,這位領導的解決方案怎樣的呢?
請一個靠譜的運營顧問,按次付費,一次2000,可以獲得一份不錯的運營方案。根據量身定制的運營方案,找相應的,比如:新媒體代運營,找市場渠道代運營,按效果付費結算。既避免了高昂的人力成本,也減少了很多試錯成本。很明顯,對于項目啟動期來說,優勢明顯。
因為這樣操作,一方面可以使運營成本得以降低,提高了資金使用率,另外一方面,也避免了把1個人當多個人使用,在996,甚至10107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這樣一種外包,眾包的合作方式,使得企業內外部資源得到了更大程度上的優化整合,面對如今越來越高昂的人力成本,顯然,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03
你可能還會認為,外包代表了業余,不專業,交付的作品質量也參差不齊。甚至,行業內的人還隱隱約約有種歧視做外包的人的感覺。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朋友圈認識幾個做外包的,他們的經歷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朋友A,互金行業某知名公司市場總監,在任職期間,多次線上開課分享互金推廣經驗,熟悉安卓各大渠道玩法,精通ASO。后辭職自己開了渠道公司,幫互金企業做ASO推廣,馬甲包上架,關鍵詞排名等等業務。
朋友B,某知名門戶類網站運營出身,后合伙創業做了一款旅游類APP,被行業大佬收購后,去了滬上某知名互金公司任業務線負責人,后離職創業做了貸超公司,幫互金產品導流。
朋友C,某知名渠道公司推廣優化師。任職期間操作過各行業知名企業推廣賬戶,熟知各領域SEM、CPD、feeds流渠道投放,后離職合伙開了廣告公司,憑借熟稔的經驗,良好的業內口碑,業務做得有聲有色。
有此可見,上述幾位朋友都是在各自的領域做出了成績,積累了一定的經驗、資源、人脈后開始自主創業,并且都獲利頗豐。
在互聯網行業,一些新興的團隊,也逐接受把運營,推廣等一些工作外包,自身只保留核心的產品研發。甚至,在融資領域,都有孵化器專門從事融資BP撰寫、路演PPT制作、網站設計、營銷策劃、投資對接等等服務。
就拿我自身來說,之前也為好幾家企業做過PR稿撰寫,運營推廣方案制定,而身邊也認識很多朋友,廣泛在品牌、市場、活動、培訓、心理等方面兼職咨詢服務。
如此一來,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只要不斷的加強核心競爭力,集中優勢資源,將細分領域的事情交付出去,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不僅僅能讓企業目標集中,也可以一定程度避免結構臃腫。讓自身盡可能的輕盈,保持隨時隨地切換方向,迎合市場的能力。
04
這個時代變化太快,對于我們每個人要求會更高,既然預見了這樣的趨勢,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優雅的擁抱變化呢?
從上方列舉的ABC朋友身上,不難發現規律:
1. 錘煉自己的專業能力
無論你在從事什么樣的工作,都要給自己一些假設性的問題,比如:「假設有天離職了,靠什么養活自己?」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求我們重新審視自己所做的工作:通過當下的工作,我能積累到什么?是技能更專業?資源更多?人脈更廣?我身上,是否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比如:寫作、運營、研發?
我的ABC朋友,都在各自的領域積累了多年經驗,對于專業內的事情,都可以提出完整的解決方案,并且可以執行下去,交付出滿意的成果。由此,他們具備了獨立經營的基礎條件。有了金剛鉆,才攬瓷器活!
2. 個人IP塑造
互聯網時代,給了我們太多的鏈接可能性。在這個時代,只要你是金子,就不怕沒有發光的機會。
- 假設你是個程序員,多刷Github,多在一些專業社區內輸出你的作品;
- 假設你是個運營,多分享運營經驗,多參與一些圈子活動,并爭取露臉機會;
- 假設你是個商務,多結識人脈,盡量操作一些大型的商務合作案例。
你在任何一個領域,有所專長,都可以借助各種興趣,技能分享社區傳播出去,面向更多的人建立自己的品牌和影響力。
畢竟,這個時代,學歷、出身、職業經歷都未必能真正證明你的能力!畢竟,這個時代,除了看臉,更看作品!
3. 學會包裝和營銷自己
當你有了專業積累,業內也有點小小名氣,有意識的想要打造個人IP時。你會發現你要做的事情其實跟開一個小型公司已經沒太大區別了。
- 你得學會包裝自己,不斷的為自己造勢、造名氣、造影響力。
- 你得學會賣自己,主動去尋找目標客戶、溝通、服務。
- 你得學會維系客戶感情,并讓客戶為你背書,推薦更多的客戶。
- 你得學會更有效率的整合身邊可利用的資源,借助這些資源,讓你走得更高更遠。
換句話說,你就是公司,公司就是你!
4. 保持學習的能力
這是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知識更新換代節奏超乎想象的快,而市場需求也瞬息萬變,要求我們每個人都要保持實時更新自己的能力。
你昨天還在高談闊論如何上架貸款app馬甲包,今天各個平臺暴雷,公司宣布清盤,財務通知你離職走人,你剛為獲取到蘋果ASO源頭而沾沾自喜,下一刻APPLE STORE就可能鎖榜清詞改變規則。
今天掌握的知識,是否還跟得上明天的發展?你引以為傲的核心競爭力,是否已經有了其他可選擇方案?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我們只有不斷深入的學習,時刻迭代自己的信息庫,不斷去完善,填充自己的知識技能體系, 才能在這個紛擾繁復的社會中存活下去。
畢竟,社會正在淘汰那些不愛學習的人,不是么?
本文由 @言博說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作者提供
在未來,人人都是商品,企業通過真正的“人才市場”來挑選自己所需要的服務,而人,也不會出現現在企業里出現的“過度使用”和“閑置”的情況,每個人真正的為自己代言,把自己包裝為品牌推向市場;所以在未來,不僅要有核心的技能,還需要有強的溝通能力。
我之前跟前老板吃飯,他問我一個問題:你覺得產品經理的技能是什么? 我說,會畫原型,會PRD,MRD,會數據分析,懂技術。領導搖了搖頭,他說,你說的這些,只能算是一部分,在他看來,核心的技能是溝通,領導,演講。所以文章里的核心技能,其實包含了你說的這些軟性實力。
但是老師,我是個性格內向的人,不太喜歡跟人溝通,也不喜歡去領導他人,是不是入錯行了? ??
人都是會變的吧,左右權衡,尋找中間平衡度唄。產品經理要多溝通啊,不然你提個根據手機殼顏色更換app 色調主題的需求,不切等著挨打?
這個趨勢不可避免,在兩年前已經看出端倪。在互金行業得我心里慌得一匹(備注:在互金行業不到一年,基本沒有任何核心技能)
兄dei入行沒趕上好時候啊,現在互金的行情。。。真的不準備跳一波嗎?
樓主有啥好建議,比如那個行業?
不錯的想法,如果能補充“眾包模式”可以給社會帶來哪些負面影響以及會對當下體系造成什么樣的破壞性,綜合多維度因素反映出積極的一面大于不良的影響,這樣才能更好得推動它,比如說站在國家角度去思考等多角度,有些時候好的想法并非可以給社會帶來很高的執行力。
那個講的是另外一件事啦。這篇文章只是淺顯的描繪一個趨勢,沒有展開討論這部分
在進步的步伐下我們只能學習,但是我個人認為任何時代都是關于人的,而任何高科技是無法取代人與人一對一面對面的溝通的,包括現在所有的社交!如果說真的能取代,那說明人也是機器的一部分,毫無情感!文章不錯!
對,你說的沒錯。所以AI大行其道的未來,無可替代的,就是關于情感的部分,抓住這個點做文章,說不定有點搞頭
天下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時刻準備著
為偉大的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
居安思危,隨時要做好失業的心理準備,因為它真的很近……
確實很近,路過的互金行業的朋友對此表示記憶深刻
受益匪淺
區塊鏈場景下,牛逼的人即公司,牛逼的核心團隊即公司,傳統意義上的公司,實際上感覺是可以不用存在的
老師,我覺得這個模型中有三個關鍵點,第一是溝通成本,第二是議價規則,第三是核心團隊與資源的界定。對于一個公司來說,敏捷開發是常態,一項工作可能早上產生,晚上就要完成,如何有效溝通,如何高效的議價是現實問題。像我們公司,銷售,研發,測試都是不可或缺的,在這種情況下,維持一只較小的運營,財務和人事隊伍也是必須的。所以我認為,未來應該是維持一只較小卻完備的團隊,并將低頻的,高投入低產出的工作交給專業的人做,而不是非常激進的將所有非核心工作外包
有理!文章側重點,是在說一個趨勢。垂直到具體的行業,工作范疇討論會失去普遍性。即使按你說的,也有一部分會被替代對嗎?而你所說的高效溝通,議價,未必也不會出現更好的解決方案。而且朋友要注意啊。區塊鏈本身就是解決信任問題的,你值多少,你的產出能力,你的服務滿意程度,都會在區塊鏈上體現出來。
明白了,很有意思,很前瞻的理論,謝謝老師
客氣。感謝你這么認真的參與討論。其實我也從你的回復里有所收獲。
這跟我給去年冬天給一個公司做的模式基本一致,其實很多看似很重要的問題一旦納入這個體系,并不是問題。不管是溝通、議價還是核心團隊和資源的界定。
如果您可以將您的經驗整理成文章就太好了,期待
再多幾個案例了整理一下。
博主你好,我現在有個煩惱就是,什么方面的知識都懂一點,但都學不精(除了英語),而且碎片化的知識也串聯不起來,導致自己的競爭優勢完全沒有體現出來,我應該做才能觸底反彈呢?
其實運營都有這種苦惱,所以,你不是一個人:)。我個人的經驗是,你自己首先要梳理下你的技能樹。比如拿運營來說,他根據不同的內容,可以分為市場,渠道,商務, 內容,每個方向向下展開,都有一定的發展軌跡可尋,你在相應的方向上,給自己一個目標,可量化的,然后不斷向這個方向探索,深入。慢慢的,你就會發現,在某一部分領域,有自己的想法,見解,做事的方法論和專精方向
謝謝老師的指點!
感謝打賞,可以關注下我公眾微信:yanbo1798 ,有疑惑隨時留言,看到都會回復
我和你有同樣的苦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