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付費內容良莠不齊,愛學習的我們該如何應對?

2 評論 5672 瀏覽 20 收藏 14 分鐘

2016年,隨著分答、在行知識付費APP的崛起,正式敲開了知識付費的大門,這一年也被稱為“知識付費元年”,相較于早期的知乎live、喜馬拉雅FM、得到APP也加入到知識付費服務商大軍,短短的2年時間,知識付費已經成為了衡量“一位上班族的必備技能”。

據統計,2017年全年的知識付費產業規模約為49.1億元。可見知識付費正在如火如荼滲透到各行各業。成為了時下社交貨幣最重要的一種表現形式。

新媒體運營和知識付費有著“共存關系”,因為許多知識付費的課程都需要借助新媒體營銷工具進行傳播,甚至需要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在線授課服務。

而知識付費(也可以被稱之為“內容付費”)就催生出了裂變海報工具、知識星球APP、小鵝通等知識付費服務平臺,為知識付費賦能,成為了鏈接知識付費服務商、知識生產者、學習者三者之間的嫁接橋梁,知識付費也逐步形成了一條產業鏈,它們在各自的領域深耕發展。

大圣最近一直在思考,為何如今的新媒體運營行業,到處都是滿天飛的課程培訓。從幾百人的線上課程到上千人的線下課程。教你如何做好新媒體運營,教你如何寫出10萬+的文章,教你策劃出刷屏級的裂變活動,教你如何使用新媒體運營營銷工具,等等類似的課程相信你也報名參加了不少,就算沒學習過,在朋友圈也能看見一些刷屏級的付費運營課程海報。

(▼左側海報的課程,大圣參加學習過,不得不說這種系列課水分很高)

直到前兩天,大圣看到了一篇關于人民日報對知識付費行業披露的文章,人民日報記者在文中提到“為知識付費前景感到憂慮,到底是在賣內容還是為了割韭菜”?

有一點可以說明,好的課程真的是萬里挑一,至今為止,大圣身邊的運營同仁還沒推薦過比較好的運營課程給到我。因為他們報名參加過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價值回報。

低質量的知識付費運營課程越來越多,講師水平過于平庸,不知名的阿貓阿狗也能授課?知名的講師又過于泛泛而談,總感覺最后還有大招沒說出來。系列運營課感覺在做打包生意一樣,利用捆綁銷售來達到分銷吸金效果。

在焦慮下的碎片化時代,誰能真正為新媒體運營學習者負責?誰又能利用幾十分鐘、幾個小時或幾天學會新媒體運營?這些現象已越發明顯,知識付費也已變味,背后的知識付費服務商和資本急著變現,生怕慢了同行一拍。

說了這么多,今天其實想和大家談談,大圣對新媒體運營行業里知識付費的看法。我們一起先追溯到2015年。

一、1.0時代——微信群授課

2015年,那是新媒體運營的發展期階段,經典的成功運營案例不多,但是值得新媒體運營學習者學習,于是就有了新媒體運營講師自己在微信群開課,自己憑借著名氣在朋友圈吆喝。這些課確實值得聽,因為是新媒體講師的個人經驗所得,把成功的經驗分享給大家,沒有套路,滿滿的干貨。

2015年底,大圣也在微信運營基地開了幾堂線上課和幾次線下培訓課。(可以自己在本號內查看歷史消息看到)

微信群授課是知識付費中最古老傳統的授課方式之一,60S語音+PPT切割圖片分發的講課模式。但是就在這樣的復雜環境下,知識付費直播平臺和知識服務商們瞄準了這塊的市場,才有了今日的知識付費產業鏈條。

這段時期還沒有課程直播平臺、也沒有知識服務商的崛起,只有知識生產者,且是經過實戰運營的新媒體講師們。

二、2.0時代——知識服務商崛起

開篇已經講到2016年多家知識服務商已經完全打開了知識付費市場,火爆一時的在行和分答APP現在的影響力已被減弱,被后來居上的得到APP以及喜馬拉雅趕超,成為了現在知識付費的主流陣地。

這個時期其實已有部分新媒體運營講師轉戰到知識服務商,如入駐在行、分答平臺上,但是基本上都是在借助平臺提供的便利性,解決授課存在的直播難題而已,還不足以滿足直播一對多的授課訴求。

這個時候,千聊基于微信服務號開發了一款在線開課直播平臺,成功打開了知識付費直播平臺的大門,“微課”成為了這個時期的熱名詞。

(▼某一位新媒體運營在在行的收費介紹)

三、3.0時代——課程直播平臺介入

2017年,知識付費服務商之間的混戰局面發生了,從搶占簽約頭部講師再到垂直細化知識付費各領域,但是已發現,知識服務商們無法根本性解決新媒體運營課程難題。

課程直播平臺就瞄準了這個市場,就有了以千聊、荔枝微課為首的在線微課平臺,還有后繼趕上的小鵝通、小燈塔等在內的平臺,這些平臺存在的共性是基于微信服務號接口開發。雖然都有各自的APP版本,但是APP日活率肯定不會高。相比知識服務商們,知識付費直播平臺們主要依附于微信的流量。

這個時期,諸多新媒體運營講師都紛紛在千聊、荔枝微課等平臺開辟了新的授課戰場,發現好用至極,直播平臺還會給予流量支持,幫助宣傳課程,甚至提供了熱門推薦、分銷課程海報、轉介紹等激勵玩法。讓新媒體運營課程賣得更高。

這些直播平臺雖然能給予流量支持,但對課程的打磨起不了輔助的作用,也導致了新媒體講師水平開始下滑,課程內容生產出現瓶頸等問題

(▼左側 荔枝微課,右側 千聊)

四、4.0時代——線下訓練營

說到新媒體線下訓練營,其實大圣早在2014年就開始參與到了微信運營課程的培訓課程體系里,當時僅只是專注在微信運營的營銷和工具使用上。

這些都是所謂的“新媒體運營知識付費的線下系統化版”。和那些開設線上課程單一的新媒體服務機構相比,線下閉門訓練營學費雖然昂貴,費用普遍在萬元左右,但是學習成長空間較快。能系統化掌握一些運營知識點,但這緊緊只是皮毛而已,要經過后期的運營實戰才能檢驗所學的課程是否有用。

大圣前幾個月也接到了2個關于新媒體運營講課、助教的邀請,但是由于個人時間原因給婉拒了。(主要怕個人能力不足)

入門學習者要想學習新媒體運營,最好的辦法肯定是報名線下這種的訓練營,而且還有課程結束后的推薦就業等福利,包括了新媒體運營講師簽字背書、新媒體培訓機構頒發的畢業證書等。但是由于學費昂貴,風險性較高,付了錢不一定學到有用的東西。也導致出現了一些學員被騙現象。

今年的7月份,杭州的一位97年妹紙被當地一家新媒體運營培訓機構騙去198000元。對于培訓課程內容,她這樣向記者說:

“關于培訓,一個月的時間,除去節假日周末,他們所能提供給我的培訓時間只有21天,每天5.5小時,所以一共115.5小時。至于內容,說是新媒體運營培訓,實際上除了5天視頻課所學的內容涉及專業技能外,其他時間幾乎就只是告知一些新媒體運營所需要用到的網站和工具?!?/p>

在全國各地這種以新媒體運營培訓的機構不在少數,大圣也在百度上順便搜索了一下。就不一一在這詳細列舉了,我的建議是“尤其是新媒體運營小白切記不要瞎報名,謹慎交昂貴的學費”。一定要學習的話,建議找身邊的運營朋友推薦新媒體培訓機構。

五、知識付費,新媒體運營的下半場

寫到這里,你再看完上面的內容,你會發現純線上知識付費的新媒體運營課程學習后讓人變得更焦慮不安。

20分鐘學會、1天打造、3天完爆、一周運營薪資翻倍等詞匯讓愛學習的新媒體運營更加盲目,沒有系統化的運營課程我覺得都是在販賣焦慮,做的就是流量生意,賺的錢就是割韭菜。不注重課程本身,而過于營銷夸大。甚至鼓勵學員分銷去賺朋友的錢。那么面對知識付費,新媒體運營的下半場,該怎么玩?

1.?知識付費,新媒體運營課程將重新回歸到線下,只有線下開訓練營才有學習氛圍、結合實戰演練、講師面對面授課等形式。讓學員花的錢物超所值,并且有強烈的學習欲望。

在碎片化環境里,沒人能快速掌握一堂課的核心內容,也不能學完即用,只有放下手機,關上門與一群學習者沉浸在臺上講師授課的環境中,才能學到點東西,這與當初在校園時代多么雷同。

2. 不要擔心復購率的問題,而是要做好老學員介紹新學員的問題,所以,課程質量打磨很重要,講師資質一定要過硬。甚至要和講師一起打磨好課程。

3. 新媒體運營講師將會越來越少,因為可拿出來說的成功案例少了,理論性的課程聽一次就夠了,工具類的使用只看一遍多數人都學會了,而只有成功經驗是最值得被分享和大家借鑒的。

那么新媒體運營機構就將面臨著新媒體運營講師資源匱乏,需要自行培養新媒體運營講師或者在學員當中挖掘潛在的新媒體運營講師。

總結:無論是剛入門的新媒體運營小白還是已經掌握了系統化運營的新媒體,都需要有學習的空間,但是隨著現在諸多新媒體培訓機構的洪水泛濫式加入,在市場上聽到的、看到的優質新媒體運營課程是越發少了,課程帶來的商業氣息很濃重。理性學習,不要當韭菜!

最后留個問題供大家一起思考,作為一名新媒體運營從業者,我們對知識付費到底追求的是營銷裂變還是知識內容?我們充當的是背后的裂變推手還是學習者?

 

本文由 @孫大圣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 ,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學習還得一步一步踏踏實實看書,不能走捷徑

    回復
  2. 666,我看到的是90天逆襲產品高端人才。。。

    來自上海 回復